看歷史學英文——歐洲中世紀基本三元素(不是風、火、水)

2020-12-22 History思白生

說起歐洲中世紀(the medieval age),在我們心中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麼到底歐洲中世紀是什麼時候呢?

我這有一張自己總結的時間軸。

歐洲歷史時間軸

從很早很早以前(long long time ago)到公元476年(AD 476),這之間是歐洲古典時期(the classical age);

古典時期人物畫像——僅供風格參考

從公元476年(AD 476)到14世紀,這之間即是歐洲中世紀時期(the medieval age);

中世紀騎士-僅供參考

從14世紀往後,便是歐洲現代時期(the modern age)。

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畫作-僅供風

提到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我們總免不了提到其三個基本元素。

01Element 1:Graco-Roman Learning

Graco的意思是古希臘,Graco-Roman即古希臘-羅馬的意思,這裡的Graco-Roman Learning即古希臘-羅馬學說。

為什麼說Graco-Roman Learning是the medieval age的一個基本組成元素呢?

我們得首先提到the medieval age的第二個基本元素,基督教。

羅馬帝國廢墟

02Element 2:Christianity

Christianity的意思即基督教,基督教思想作為歐洲中世紀意識形態的指引及主要內容,當之無愧是the medieval age的第二個基本組成元素。

基督教思想中的很多內容來源於希臘-羅馬學說。

在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基督教曾經組織大量修女謄寫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典籍。

雖然這些修女並不知道自己抄寫的內容是什麼,但是這些典籍中的思想在往後不斷地被基督教同化思想,最終成為基督教思想中的一部分。

基督教教堂

這就是為什麼說Graco-Roman Learning是the medieval age的第一個基本組成元素的原因。

而Christianity和Graco-Roman Learning更深層次的聯繫則是,Christianity是在羅馬帝國(Roman empire)發家的。

在基督教剛剛誕生的最早期,它還只是一個十分小眾的宗教。歐洲史裡面形容,the religion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religion of morality is closed linkd.

這即揭示了基督教的道德神本質,這和當時的希臘和羅馬神迥異,希臘和羅馬的神非道德神,即神不會專門因為凡人的道德問題而作出懲罰。

基督教自猶太教中誕生之後,一開始也來到羅馬帝國,但因為一神制等等原因並不受歡迎。

直到一位劃時代人物的出現,羅馬皇帝(Roman empiror)君士坦丁一世(constatine)於公元313年(AD 313)將基督教設為了國教(official)。

彼時,基督教徒使羅馬皇帝相信,基督教能使整個國家變得更好,治理起來更為容易。

所以,君士坦丁一世(constatine)「上當」了。

基督教稱為羅馬國教後,迅速發展壯大,並建立起自己的稅務系統(the system of taxation)。

基督教神話人物圖-僅供參考

基督教在羅馬深深紮根,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徒會保存羅馬帝國典籍(其中不少是與異教徒有關的著作,pagan)的深層次原因。

作為歐洲中世紀意識形態的基督教已經在公元3世紀就整裝待發,那中世紀的統治者呢?

作為意識形態作用於世界的載體,德國戰士們(German warriors)早就開始厲兵秣馬了!

03Element 3:German warriors

歐洲中世紀的第三個基本元素就是德國戰士German warriors。

Germanic people為歐洲三大蠻族之一

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這裡應該是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而不該是德國戰士German warriors。

其實,僅看兩者的英文名字就能明白,日耳曼人和德國人就是一回事,就像蒙古族蒙古人一樣,前者是種族,後者是以國家或居住的地方命名的名字。

當然,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的後裔現今建立了許多國家。但是就其正統與文化傳承而言,實際上指的就是German。

在歐洲史裡面,兩者是等同的。

也就是說,Germanic people = German。

German warriors其實自古以來就有劫掠羅馬帝國的傳統,作為羅馬的鄰居,他們不擅長種植,種族生存以遊牧劫掠為主。

終於,在公元476年,羅馬帝國被他們搶得半點都不剩了,他們便成為了歐洲中世紀的統治者。

那麼German warriors又是怎麼和基督教扯上關係的呢?

因為基督教在羅馬帝國覆滅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巴結他們。

基本要地給地,要錢給錢,戰士受傷了牧師去治療,基本上就只是抱著保命的目的去的。

結果也如他們所願,German warriors滿意地接納了他們。

並且,在基督教徒們的忽悠下,German warriors也開始信教了。

一切顯得那麼順利成章!

於是在耶穌(Jesus)的訓誡下,German warriors一改野蠻本性,搖身一變成為了中世紀的騎士(knight),形成了中世紀獨樹一幟的騎士文化。

騎士人偶-僅供參考

騎士文化在後世更是發展成為了紳士文化(Gentleman culture)

Gentleman畫像

仔細看看,Gentleman這個單詞是不是和German特別像?

04總結

歐洲中世紀曆經千年,其中有太多的歷史值得去深究,當然不只眼前這些簡單的研究了。

我們在文字間眨眼百年的瞬間,世界各地可能有無數個學者為了一年、一月、一日、一時而絞盡腦汁,為的只是得到一份真實、可靠的數據。

總之,學好語言,了解歷史,人文科學復興指日可待!

在本文中,我們提到了以下這些單詞及詞組。

本文單詞及詞組總結

並且還提到了兩個冷知識,

即歐洲史中Germanic people = German warriors,和Gentleman文化源於knight文化。

人文學科復興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英國留學專業——歷史學
    畢業的學生基本上會對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有基本的了解,並且了解國內外史學的發展動態和趨勢。歷史專業每年申請的人數並不多,競爭也相對較小。 布裡斯託大學
  • 歐洲中世紀的等級制度
    前言珠寶和金屬常被用來鑲嵌武士的服裝,給服裝加上了直接的工藝成分,時尚本身與藝術共有基本的屬性:風格和節律是時尚必不可少的要素,正如它們是藝術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樣。在中世紀晚期,服裝時尚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生活的風尚,可惜即使今天的加冕禮也只留下服裝時尚蒼白的痕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世紀歐洲的等級制度。
  • 2020秋冬火了一種穿法叫"三元素"穿法,時髦顯瘦,日系滿滿
    秋冬季節,我們穿衣開始變厚重,衣服越加越多,客觀條件讓我們無法選擇太薄的衣物,這時候就流行了"三元素"穿法,在保證溫度的同時還能兼具美觀,穿的不多但是很有層次感,快來學一下吧!,基本滿足保暖需求,還能保持一定的時尚感,今年流行的"三元素"穿法其實就是三件穿在一起,整體簡約又不單調,沒有太大的色彩波動,簡簡單單的配色在時尚領域永遠不會過時,米白色直筒褲褲型很遮肉,不挑腿型,還能顯得腿又細又長,配寬鬆款大衣再合適不過了。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就世界範圍看,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城市」的含義、城市的作用和功能,都是很不相同的。如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城邦,古代埃及的「州」,古代希臘的城邦,城市更像是一個個地區的中心地,以城市為中心,聯合周圍農村,組成一個個規模不大的城市國家(「城邦」或「州」)。在古代中國或古代羅馬,城市多指人口集中居住的政治中心,其政治功能是第一位的。而中世紀歐洲城市則主要是工商業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是經濟功能。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歐洲中世紀香水,高跟鞋的發明真相
    一直都很喜歡看有關於歐洲中世紀的電影和電視劇,很關注他們的歷史發展,但是就總覺得他們的身上總是髒兮兮的的樣子。而事實上,歐洲的中世紀確實很髒,很亂,像是垃圾場一樣。大家都知道香水和高跟鞋都是在歐洲中世紀的時候就開始被人們廣泛使用了。
  • 從色彩看中世紀歐洲人的服飾風格與階層文化
    中世紀聖靈降臨節,纖細畫,1412-1416年而中世紀的歐洲人似乎不需為此而苦惱每個人生來便攜帶著自己的「服裝基因」The Limbourg Brothers《貝裡公爵豪華日課經》中對「五月節」的描繪在中世紀的歐洲五月被認為是戀愛的季節象徵著愛情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概念:文藝復興是一個歐洲的歷史時期,這個歷史時期覆蓋了15-16世紀、造就了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轉變。除了標準的時間劃分,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會把文藝復興的時間範圍拉長。開始於14世紀、結束於17世紀。
  • 電影看世界!領略中世紀歐洲的浪漫情仇
    說到中世紀的歐洲,大家總會想到神聖而莊嚴的教堂,精緻到無法複製的蕾絲裙擺,神秘而典雅,讓人慾罷不能;而中世紀的歐洲充斥著各種悲劇苦戀、生死糾葛、勾心鬥角的傳奇;今天,讓我們通過4部電影,帶你領略中世紀歐洲的浪漫情仇,品味那個浪漫而悽美的世界。
  • 誰說中世紀時期歐洲城市骯髒?同時期中國城市卻是雍容優雅的?
    隨著歷史學知識的普及,在網上讚頌我國唐宋時代的繁榮,認為「宋朝GDP佔世界80%」這類網絡段子逐漸流行,而吹捧「唐之雍容,宋之風雅」也成了時髦。 相比之下,似乎歐洲中世紀城市表現得比較骯髒和落後?
  • 論歐洲文化的特性——看中世紀歐洲的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對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現代全球文化也是影響深遠。契約精神在歐洲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則甚為明顯。這一思想範式對近現代歐洲的民主革命運動起了深刻的影響。一、契約精神的來源中世紀的歐洲文化是由日耳曼傳統、古典文明和基督教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融合而生的,因此此時期契約精神的來源也應從這三個因素中發掘。契約精神在日耳曼人的社會中就有體現。
  • 中世紀歐洲的中國奢侈品,一個貴族家裡沒有這些都不好意思叫貴族
    中世紀中世紀,英文為Middle Ages,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開始,到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結束,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的一個中間時期。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她身邊甚至還有個來自漢朝的中國侍女。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進入中世紀後,中歐貿易更加頻繁,如上文提到的唐朝黑石號船舶,僅這一艘船上就有瓷器六萬七千餘件。
  • 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論點摘編】城市發展和社會的城市化是歐洲文明突出的特徵和優勢,城市文明是歐洲文明所凝結的最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從11世紀到16世紀,歐洲進入了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城市共同體自治時代。在這幾個世紀裡,歐洲文明逐漸成熟,文明的諸多特徵也基本形成,因此中世紀城市必然與歐洲文明的成型有著深刻的、有機的密切聯繫。中世紀城市培育和發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體觀念和自治意識、自由和平等觀念等,孕育了市民階級這一新的社會力量,並預構了近代國家的政治形式。
  • 中世紀歐洲人為什麼不愛洗澡?
    中世紀的黑死病徹底改變了歐洲,歐洲不僅在貴族階層經歷了一次打亂重組。
  •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都愛喝葡萄酒
    葡萄酒是中世紀歐洲貴族日常必備的飲品,歐洲貴族每天都要喝大量的葡萄酒,那麼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為什麼那麼愛喝葡萄酒,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葡萄在歐洲廣泛種植巴黎是一個討厭至極的地方,植物不是枯萎就是死亡。還有那裡的七個幼兒中,一年內就死去了四個。」 (法國社會改革家維克多·孔西德朗)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中世紀歐洲實行的是分封制。歐洲的分封制本質上是一種制度化的契約安排,國王與貴族(領主)、貴族與騎士、貴族與農奴之間都有一種古典契約關係,界定了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封建制下,貴族高高在上,農奴受苦受累,但是底層的負擔是恆定的、清晰的,不會一天天加碼。英國中世紀的地契表明,地租往往長達200多年不變。
  • 從歐洲中世紀史看美劇《權力的遊戲》
    這部劇在網絡上被稱為神劇,8年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追捧,但其實這部劇對新人並不太友好,很多劇情無法理解,究其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劇中涉及到以歐洲特別是英國中世紀政治、文化為原型的場景。而且,因為原著是虛構的,那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麼,我們就試圖從歐洲中世紀歷史的角度來解讀劇中的一些主要設定,來理解劇中的一些有趣的設定。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歐洲中世紀獵殺女巫是怎麼一回事?生逢黑暗時代,獨身女子的噩夢
    歐洲中世紀為什麼要把女巫趕盡殺絕?說起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一直沒有放鬆對於思想方面的壓制,宗教裁判所採取「上扛下打」的政策——下,是神學和科學之爭,是瞄準與神學較勁的人文主義者;上,是針對宗教基本盤,歐洲大陸不乏本土原始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也存在著爭奪解釋權的問題,解釋權決定信仰,信仰召來信眾,信眾帶來利益,利益這塊蛋糕,誰會願意與別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