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測評小組剛剛開始做測評,就做了夏天的吸管杯《測評--火遍媽媽圈的幾款吸管杯測評來啦!》,當時測試的結果是日本的利其爾以其絕對不噴水和晶透安全的改性PTC材質躍居榜首。後臺姐妹們求團的呼聲一片,所以組織過一次團購,1000個水杯迅速搶完,沒有搶到的姐妹都要求補團,但是因為後來慢慢一部分的姐妹使用過後,發現利其爾什麼都好,就有一個缺點,一摔就容易破。當時也聯繫了品牌商,得到的答案是改性PTC材質確實容易摔壞,所以無論後臺呼聲多高,我們也沒有再次開團。這也讓我們認識到自己測評產品的時候還是不夠專業,沒有顧及到產品的方方面面。
再到後來我就一路的研究兒童吸管杯,總是希望可以找到一款滿足大部分媽媽們的需求的產品。今天先賣個關子不說,先重新全面再次測評下目前市面上一些主流的吸管杯品牌,告訴你這些杯子的缺點在哪裡,這樣你也會知道哪些杯子才是最適合你家寶寶。
吸管杯是適合給小寶寶喝水的水杯,杯子中間有吸管,可以讓寶寶輕鬆喝水,幫助順利度過奶瓶餵養到水杯餵養的階段,同時可以增強寶寶手嘴協調的能力。當寶寶的肢體運動能力逐步提高,會拿杯子了,但還不能保持平衡的時候,就可以使用吸管杯了。
那如何挑選合適的吸管杯呢?要關注的幾個點就是:材質安全、密封性好不漏水、排氣性好不噴水、耐用耐摔、總體設計適合寶寶。這也是我們本次測評的主要內容。
本次測評也將圍繞著這幾點進行,依然採用積分制,密封性和排氣性是關鍵,所以只要這兩關扣分了,總分再高也不會推薦。一共11款,全部採購是天貓旗艦店或者海外旗艦店等,價格不作為參考所以就不寫啦,測評開始!
▲小雞杯、oright、skip hop
▲膳魔師、好孩子、新安怡
▲b.box、康迪克、umee
▲貝親企鵝杯、zoli
▲各品牌材質一覽表
如表格所示,杯身作為主材質來講大同小異,PP和Tritan兩種,兩種材料都可以耐100攝氏度的高溫,但是tritan比pp耐摔且透明度高,光澤度也好很多。
▲pp材質組
▲tritan材質組
▲材質對比 左:tritan 右:pp(肉眼可見的透明度對比)
吸嘴部分全部用的矽膠,吸管部分因為總體設計不同所以材質不同,這個沒有好壞之分。杯蓋、把手等配件部分的材質也都是安全無毒的,可以放心使用。材質全部安全可使用,本輪不計分。
知道媽媽們除了材質最關心之外,就是漏不漏水和噴不噴水了,所以我們把這兩輪先說咯~
漏水跟密封性有關,噴水跟排氣性有關,密封性和排氣性都跟排氣孔有關 。排氣孔設計不好的話,裝冷水會漏水裝熱水會噴水。
1、密封性:
我們先說密封性,從兩個場景入手,一是寶寶喝水進行時,二是水杯放在包裡時。先來模仿下喝水進行時的情景。結果是skip hop、膳魔師排氣孔漏水嚴重:
▲skip hop排氣閥漏水
▲膳魔師排氣閥漏水
在裝水閉合情況下,採用搖晃和倒置模仿水杯在包裡的環境,zoli、膳魔師都有漏水情況。
zoli雖無明顯的漏出現象,但是晃完之後杯蓋開合處有水流出;膳魔師是因為排氣孔較大,蓋子的縫隙也比較大,所以在搖晃過程中,從排氣孔跑出來的水沿著杯蓋縫隙往外流...
oright、好孩子、新安怡完全沒有漏水痕跡,翻開杯頭可以看到都是有壓力排氣設計的:
▲壓力排氣設計
做了這種壓力排氣設計的,正常情況下水流不出來,但是在內部壓力很高的時候,就會自動排氣出去。
2、排氣性
在採購這些杯子的時候,幾乎每款的購買頁面都會註明建議裝50攝氏度以下的水或者不建議裝熱水等字樣,防止開蓋噴射燙傷和吸管飲入燙傷。但在天冷的時候,總避免不了會裝溫熱的水給寶寶喝。
本輪測評為了實驗效果,用的是開水,請勿模仿。結果是膳魔師、zoli、umee、skip hop噴水明顯、b.box、zoli裝熱水僅僅是晃動,瓶身漏水吸管噴水一起上;康迪克、貝親都有輕微的噴水。
▲umee:持續性噴水霧
▲skip:水龍頭噴水即視感
▲oright:完全不噴水
噴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排氣孔設計不好,熱氣在裡面出不來或者出來的慢,開蓋瞬間就會噴發而出。
完全不噴水的有oright、好孩子、新安怡這三個,oright和好孩子不噴水是因為排氣孔的設計,性能好。其次oright排氣孔的位置也很巧妙,在飲水口另一邊,打開蓋子就正好蓋住排氣孔,就算噴水也不怕。
▲左:膳魔師,右:好孩子
膳魔師的排氣孔小且封閉,好孩子的排氣孔比較大且敞開,方便熱氣排出。所以就算裝熱水,好孩子也不噴水。
▲oright排氣孔反朝向設計
新安怡則沒有設計排氣孔,但是在吸嘴旁邊留了空,杯內的熱氣直接從吸嘴旁邊排出了,所以一點都沒有噴出。
▲本輪得分
1、開口方式
除了好孩子、康迪克和膳魔師是按鈕彈開之外,其他11款的全都是滑動開口。
▲蓋子彈開式選手
其中umee企鵝杯開口設計非常不合理,可以看到只有一點點小突起提供著力點,開合的時候非常費勁。
▲紅框部分非常窄小,開合時比較費力
2、吸嘴、吸管設計
▲全通型:貝親、skip hop、康迪克、小雞杯、膳魔師
▲一、十字型:新安怡、B.BOX、umee、zoli
▲V字型:好孩子、oright
▲上圖為全通型、一、十字形以及全新V型示意圖
關於吸嘴這裡上圖片比較抽象,我來大概說明下不同的吸嘴設計在使用上有什麼區別:
1,全通型最容易吸水,但容易嗆水漏水噴水。
2,十字形和一字型好吸程度一般,解決了漏水的問題,但是嗆水、噴水的問題無法解決。
3,v型是目前最新的技術,解決了嗆水、噴水、漏水。但是在吸的時候,必須要咬吸管才可以吸出水,但咬了之後吸水比較容易,如果要連吸水就要不停的咬v型開口部分,所以能達到防嗆的功能。哪怕是灌入剛燒開的水,也不會因為裡外氣壓不同而產生噴水的現象。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幾種吸嘴的吸水難易程度吧。
特別要說的是b.box,是十字型的開口,理論上應該比較好吸,但實際上吸水時斷斷續續,氣泡很多,而且十字開口在吸嘴最前面,對小孩來說是不好咬的。因為孩子喜歡把吸管含在嘴裡咬,所以最合適的開口位置是在中間。
▲b.box開口位置不好吸
除了以上之外,吸管露出杯蓋部分的長度也不一樣,一般以不超過3cm為宜,太長會摩擦寶寶柔軟的上顎更甚者會頂到喉嚨,會有一定的損傷。
▲小雞杯、b.box、zoli吸管偏長,對比oright
吸管方面:帶重力球吸管&直飲管
1、帶重力球吸管
優點:可以讓孩子在躺著的時候任意角度都可以喝到水。適合比較小的寶寶,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姐妹也喜歡用吸管杯給孩子喝奶,所以帶重力球比較好。
缺點:因為結構原因,重力球無法完全喝掉水杯裡面的水,總會有所殘留。
2、直飲管
優點:可以完全喝乾水杯裡面的水毫無殘留。適合年紀大一點的寶寶,一般是2歲以上或者3歲以上,孩子已經不需要躺著喝水(奶)的時候用。
缺點:不適合1歲內的寶寶,無法躺著吸水。
備註:這次測評的umee卻是例外,因為重力球的那個管子太硬,無法無死角到任意地方,所以躺著也不容易吸水,看一下:
▲吸管太硬,重力球根本掉不下去
其中好孩子的吸管是不帶重力球的,但是另外單獨配了重力球,可以自己裝上,兩種吸管隨心切換。
當然有的吸管杯因為沒有重力球,傾斜無法喝到水,所以在吸管上下了點小心思。採用吸管彎曲和吸管傾斜兩種設計,這樣也可以在杯子傾斜和水少的時候吸到水。
▲吸管彎曲、吸管傾斜
3、是否帶刻度、刻度是否清晰
▲不帶刻度:康迪克、skip hop
康迪克、skip hop是不帶刻度的,其他的都是帶刻度的,帶刻度的刻度又分兩種:一是油墨印刷的,二是凸起的。
▲兩種不同刻度方式
pp材質材質由於光澤度不好,所以油墨印染的刻度看起來不直觀不清晰,tritan材質比較適合用印染的,看起來非常清晰直觀。所以這兩種刻度方式各有利弊,凸起的耐磨但是刻度不夠直觀,印染的耐磨性差一點,但是看起來很清晰。
4、瓶身、吸管的人力工學設計
本次樣品umee和貝親的瓶身設計較為特別,都帶有傾斜度,不同的是umee飲水口傾斜,貝親飲水口向相反方向傾斜。
▲完全相反方向的杯身傾斜
所以umee瓶身的傾斜方向和角度,寶寶喝水不費力,貝親的角度和瓶身弧度的設計,只適合孩子趴著或者躺著喝水,不適合正常坐著喝水。
相較於杯身的傾斜設計來說,吸管的傾斜設計更為普遍。大部分吸管都是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方便寶寶吸水的。
▲吸管傾斜:umee、膳魔師、oright、好孩子
▲傾斜角度小:新安怡、康迪克
▲幾乎不傾斜:b.box、skip hop、貝親
5、把手設計
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用不帶把手的,小寶寶的話還是需要把手的。那麼對把手的要求就是:好抓握、安全。
可以看到umee的把手和杯身的角度很小,那麼寶寶在抓握過程中其實是不太舒服的,而且把手的末端比較尖,肉眼可見的比其他把手的末端都要尖很多,不太安全喔。
▲umee、oright把手對比
▲整體對比總分
▲摔打測試
前這次耐摔測試的基本都是這種「高空拋灑」的操作,比去年的殘酷多了。每個杯子裝一半的水量,從1.38米及以上的高度摔下10次,杯體都沒有摔破。但是umee、b.box的蓋子摔脫的概率為50%,摔10次有5次蓋子亂飛。
結論是只要不是經常摔,都不會輕易摔破。pp材質相較於tritan材質來說,非常容易磨損,有劃痕,顯得舊舊的髒髒的。特別是b.box,摔完之後劃痕明顯。
本輪umee、b.box不得分,其餘得1分。
前面說了本次杯子有滑蓋和彈蓋兩種開口方式,在清洗的難易程度上不相上下。但是如果構造的零件細小的縫隙很多,就比較難清洗到位了。康迪克的彈蓋和貝親的滑蓋就比較麻煩:
▲康迪克:構造複雜,小縫隙很多
▲貝親:小縫隙很多
▲總分一覽
得分最高的兩位分別是好孩子、oright,新安怡得分6分但不推薦的原因是因為吸嘴是全通型的,小寶寶容易嗆水漏水。
康迪克這個杯子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在本次測評中不推薦給小寶寶用,大孩子是可以用的喔。
今年沒有測試利其爾,大家可以參考下去年的測評,利其爾除開不耐摔以及性價比差一些,其餘的功能都還是非常不錯的。
總結:姐妹們在給寶寶選購吸管杯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6個月-12個月的孩子,適合十字形或者一字型吸嘴,如果用最新技術的「V」型吸嘴,目前經過調查,有三成左右的寶寶不習慣咬住吸管喝水,教的難度偏大。
2,1-3歲的孩子,建議購買帶重力球的「V」型吸嘴水杯,一是孩子很容易教會輕咬喝水,二是這種結構完全解決了嗆水、漏水、噴水的痛苦。一般40度的水衝泡奶粉,都會習慣性的搖晃,這個時候打開蓋子,裡面的液體有可能會噴濺出來,影響使用。
3,3-6歲的孩子,建議購買直飲管的「V」型吸嘴水杯,喝水完全無壓力。
水杯確實是我從去年開團過利其爾開始就研究的一個產品。從國內外的所有品牌以及找到國內比較頂級的工廠,將姐妹們反饋給我的各種疑問都傳達給他們,讓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正如我總結裡面寫,針對0-6歲全年齡段的小朋友,確實沒有一個最佳的統一方案,只能看孩子的年齡段選擇最適合你的產品。
這次測評出來發現我們國產的水杯已經慢慢開始超越國際品牌,從去年CBME再到德國科隆展,我發現一個很好的趨勢。就是咱們國內品牌用的材質越來越好,比如水杯大部分都採用了更昂貴的tritan,而國際品牌基本上是幾年十年都不變,還用我們最不喜歡的PP材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慢慢的撤銷了之前代理的幾個國外的品牌,而越來越強烈的推薦給大家國產的品牌,站在我一個懂產品的媽媽的角度來說,從對最上遊的供應鏈的把控,再到客戶端反饋回來某些產品的不足而讓供應商快速修正都會更容易、便捷。因為我實在是受夠了在和國外品牌合作時,明明產品可以優化,反饋上去等個兩三年都沒結果的那種日子,相信我們的民族工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另外沒有我們私人朋友圈的姐妹們記得加下kunkunma774這個號,如果以前加過的就無需再加,我們會儘快回覆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