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第一節)

2021-02-11 TA人際溝通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段對話(最近累死了)

朋友打電話訴說自己最近身體感覺很累,於是對話開始:

A:我最近累死了,身體一點力氣沒有,感覺要得絕症了。

B:怎麼回事,去醫院看了嗎?

A:看了,什麼檢查都做了,但指標都正常。

B:那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工作太緊張,要不去休個假?

A:怎麼可能啊,我們這單位,哪能說走就走。

B:也是,是不是睡眠不夠,每天早點睡唄?

A:我也想啊,但到家就不早了,吃完飯再收拾一下十點多了,躺下又睡不著。

B:那是腦力活動太多了,放鬆不下來,應該多運動了。

A:還運動,哪有時間啊?

B:這——還真是沒什麼好辦法,現在這日子啊,唉——

A:(鬱悶中)算了,我這又有事了,改天再聊。

B:嗯,好……(同樣鬱悶中)

這個遊戲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那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呢?

我相信一定有小夥伴想到了,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第一個遊戲:「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在前一個例子裡,我們是以「失眠」為例子,這裡的例子是「最近累死了」。

由於「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人際心理遊戲,同時又是最常見的心理遊戲,這個遊戲在婚戀、親子、職場,等等,所有人際關係中都可以見到,所以我們篇文章要詳細講解一下,這個遊戲的來源,以及應對的方法。

同時還要談談與這個遊戲類似,但反著玩的另一個遊戲,它叫「我只是想幫你」。

1. 我們先從整個過程來看看

先是一個人A表現得有點無助,說「我最近累死了,身體一點力氣沒有,感覺要得絕症了。」這時候,他表現得就像一個受害者一樣,拋出了一個誘餌。

熱心的朋友B聽到A這麼無助,馬上就咬鉤了,開始關心A,替A找原因,出主意。

B一會問:「是不是工作太緊張,要不去休個假?」接著又說「是不是睡眠不夠,每天早點睡唄?」最後又說「那是腦力活動太多了,放鬆不下來,應該多運動了。」

可是朋友B所有的問題和建議都被A一一「但是」掉了,也就是被A一一地否決,最後B只好充滿挫敗感的說「還真是沒什麼好辦法,現在這日子啊,唉——」然後,遊戲結束,A好像沒有獲得任何幫助,回到了無助的感覺裡;B提出的建議,一個也沒有被認可,B也感覺非常挫敗和失落。

那麼這裡,表面的自我心理狀態是,求助的人好像是:成人狀態的,他只是在說自己感覺好累啊。那個主動提供幫助的人,也好像是成人狀態,他只是在為一個朋友提供幫助。

但內心的自我心理狀態是,那個仿佛在求助的A,其實是兒童狀態,他一方面感覺到很無助,好像希望有人幫助他,但內心裡又覺得,你是想來控制我嗎?我不會讓任何人控制我的。

那個主動提供幫助的B,內心裡是父母狀態,他內心的話語,或者潛臺詞是:來,我來教你怎麼做!

 

表現上,在社交層面兩個人都是成人狀態,是成人狀態對成人狀態的互補溝通,而在心理層面,隱藏著一個兒童狀態對父母狀態的互補溝通,求助者A就好像在扮演一個無助的兒童,對一個熱心的父母B所提供的任何幫助都加以拒絕。

以上就是「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的整個過程,還有內在的心理狀態和溝通模式的分析。

對於「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我們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遊戲的兩個角jué色,就是說「你為什麼不」的和說「是啊,但是」的這兩個角色,常常是配合在一起玩的。

1、在社交場合,常常是玩「是啊,但是」的一方發起,表現得非常無助,勾引你幫助他或者拯救他,說「你為什麼不這樣,你為什麼不那樣」,然後把你的所有建議都拒絕掉,就像上面對話裡的情景一樣。

2、在家庭和親密關係,還有友情中,常常是玩「你為什麼不」的一方發起,主動對你提出要求、或者想要控制你,或者主動拯救、幫助你,即使你並不想要任何的幫助或拯救,這樣勾引你來拒絕他,對他說「但是……」

比如:

媽媽對孩子:吃這個,吃那個……孩子就會回答:好的,媽媽,可是我已經吃飽了

媽媽對孩子:來,加一條秋褲……孩子就會回答:好的,媽媽,但是我好熱

爸爸對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孩子就會回答:好的,爸爸,可是我想玩

妻子對丈夫:做這個,做那個……丈夫就會回答:好的,老婆,可是我今天好累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在家庭裡是怎麼玩起來的。

所以在家庭和親密關係中,常常是玩「你為什麼不」的一方發起遊戲。

3、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遊戲角色常常會轉換,在一個場合玩「是啊,但是」的人,他在另一個場合可能玩「你為什麼不」;或者小時候對爸爸媽媽玩「是啊,但是」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和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伴侶玩「你為什麼不」的遊戲。

以上幾個例子,也提示了這個遊戲的根源來自於童年,就像前面談「踢我吧」遊戲時,我們談到「踢我吧」這個遊戲是在童年時學會的一樣,「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也是在小時候,從父母的交往中,從父母與自己的交往方式中學會的。

反過來講,我們從我們的父母那裡學會了遊戲。父母跟我們玩什麼遊戲,我們長大了就會跟別人玩同樣的心理遊戲。

因為「你為什麼不—和—是啊,但是」這個遊戲的兩個角色是密切關聯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是啊,但是」的一方來看看這個遊戲的另外幾個問題,特別是,他們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呢?

下一篇會著重講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敬請期待哦!

吳慶,霍然溝通分析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諮詢師,主要從事個體及團體心理諮詢(現場或網絡),系中國溝通分析(TA)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溝通分析(TA)協會湖北分會副會長,曾任華中科技大學特邀心理諮詢師,武漢動感音樂廣播FM936特邀心理專家。

詳細介紹請點擊:吳慶老師簡介

https://mp.weixin.qq.com/s/bESvFLaPaQCosYDFK5_2Fg

手機:15802791997

微信二維碼:

 

 

本文是《硬核溝通心理學》系列音頻課第24節文字稿,點擊下方「原文連結」可訂閱收聽

相關焦點

  • 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第三節)
    大家看看,「是啊,但是」這個遊戲,既有好幾種動機,又有好幾種心理獲益,背後還隱藏著好幾個目的,特別是還可以證明自己的信念是對的,可以得到安撫,還有「贏」的感覺,大家覺得,這個遊戲好不好玩呢?現在有朋友就會問了,那如果我遇到這個遊戲,我應該如何應對呢?
  • 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類型
    (一)自卑心理具體表現:1) 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現實交往受挫,產生消極反應的結果。2)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相貌、身材)引起消極的自我暗示。3) 對自我智力估計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2)引導青少年學會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託過多過高的期望,在行動和實踐中增強信心培養技巧。
  • 【心世界】常見的心理遊戲,你有玩嗎?
    遊戲者老是喜歡挑別人的毛病,批評他們的表現、工作、穿著等,他可能永無休止的以這種話題做扭曲的表現,而沒有出現心理遊戲的角色轉換。最後那些被批評的人會排斥他或是他讓自己在背後批評時「無意中」被對方聽到,於是他的角色就從迫害者轉成受害者,把扭曲的表現轉成心理遊戲。
  • 呵護美麗心靈關注心理健康——張家口市第一中學開展「學生常見...
    為了解決在校學生、班主任和家長在面對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交流中呈現出的各類心理問題,在各年級召開家長會前夕,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深入挖掘校內優質資源,經過精心籌備和深入研討,於11月14日為全校班主任舉辦了一場以「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為主題的培訓講座。
  •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護理
    步入離退休生活以後,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節奏由原來的緊張、有序轉為清閒、鬆散,社交圈驟然縮小,人際關係發生變化……如果老年人對這些變化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常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失落感、孤獨感
  • 探索人生腳本:心理遊戲
    主講老師 | 方玲不同的理論流派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專業的術語,心理遊戲呢就是TA流派賦予了一些專屬於這個流派的這樣的一些意義,所以我們今天的微課先從了解心理遊戲這個定義開始。心理遊戲有幾個典型的特徵,具有重複性。有一些遊戲會重複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心理遊戲是在成人自我狀態覺察不到的情況下去玩的。
  • 婦女節快樂,讓我們一起來盤點街機遊戲中的經典女性角色
    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又到了,今天小編將街機遊戲中經典的女性人物形象整理了出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說到街機遊戲中的經典女性形象實在太多了,幾乎每部遊戲中都會出現一些讓玩家印象特別深刻的。既然是婦女節,那年齡不夠的少女們自然不能上榜了。雖然婦女的定義是十四歲以上的女性,但如果這樣的話,只要出現在遊戲中的角色大部分都符合這個定義了。
  • 論「厭惡損失心理」在遊戲中的運用,氪金或肝,都被無形掌控
    在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心理學概論名為"厭惡損失心理",這種心理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做的一些重大選擇。簡單來說便是,比起收益令人短暫的愉悅,損失會讓人更加沮喪。如今,在遊戲中,也常常能看見策劃們對"厭惡損失心理"的運用,對於氪金或肝活動,都在無形之中被控制。厭惡損失心理與禮包的折扣最簡單的是禮包的折扣,就是最原始的經濟學上的"損失厭噁心理"的運用,只不過在其他地方打折扣的是商品,在遊戲中折扣的是遊戲禮包。
  • 一場遊戲,重啟幸福 ——觀電影《心理遊戲》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童年經歷所帶來的心理影響。表面上看起來,我們也許是生活中的成功者,但是我們總是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覺地回憶某件無法挽回的事件,一次次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一部分。而唯有充分了解、認識自己深層的心理需求和衝突,卸除掉在長期生活中鑄就的銅牆鐵壁般的自我防禦體系,然後輕裝上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之境,也只有在那時,我們才算悟出了幸福人生的真諦。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就算是如此,心理學這門科學仍有令人十分欣喜的成就,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心理障礙的常見類型
    心理障礙的診斷分類多種多樣,且隨著經濟文化的變遷而不斷修改。常見的心理障礙根據其心理活動的表現、可能引發的因素及對個體本身和社會活動的影響一般分為以下幾類,1.焦慮障礙:既往又稱神經痛。這類心理障礙的發生多與生活事件或心理應激,特定的人格傾向和社會支持等因素相關,患者多有焦慮煩惱、恐懼不安、軀體不適等症狀,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社會功能損害,一般沒有精神病性症狀,自知力存在。常見的焦慮障礙有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強迫症、疑病症、恐懼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自主神經官能症)等。2.
  • 社會生活中,這一個心理效應很常見,我們該如何來應對呢?
    社會生活中,這一個心理效應很常見,我們該如何來應對呢?我媽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越老擔心的越多,我和他說是吃的雜了,所以腸胃不舒服,但是他偏要去醫院花上幾百塊錢,讓醫生告訴他什麼事情都沒有,不光自己成天很緊張,連帶著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也跟著很慌張,也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媽媽。
  • 決策中常見的心理效應學習指導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它在管理學裡面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大綱以外的心理效應的考查,所以為了方便考生,使考生遇到超綱的效應能從容對待,中公教育輔導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超綱心裡效應,考生在掌握的時候大概了解其內涵即可。
  • 關於「性」的心理遊戲
    以上就是所謂「性冷淡」的心理遊戲。剛剛談的是在婚姻中的「性冷淡」遊戲,在這個遊戲過程中,有一個挑逗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發生在一般的社交場合,就變成「挑逗」遊戲。這個遊戲分為三種不同的級別。一個女孩表現出對某個男孩的興趣或者好感,但等這個男孩開始接近她的時候,她卻說NO,表示拒絕。
  • Steam夏季版遊戲節 十款好玩免費試玩遊戲推薦
    Steam遊戲節夏季版2020年6月16日開啟,截止6月22日,本次活動有許多開發者參與直播交流,並公布許多訪談節目,多數新品打折、超過900款遊戲開啟免費試玩。推薦試玩三:《超凡雙生》作為一部由好萊塢一線演員傾情打造、獨樹一幟的心理動作驚悚遊戲,《超凡雙生》敘事手段異常突出,甚至要比《暴雨》更加具有開拓精神,遊戲中玩家將踏上環球之旅,體驗Jodie Holmes的超凡人生。
  • 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心理飽和
    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心理飽和 2020-05-16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戲中最怪異的生物,是第一人稱遊戲裡的「你」
    第一人稱是遊戲中常使用的一種視角,因為符合我們人眼觀看世界的方式,因此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更加真實、有沉浸感的視角。但當你真的用現實中的理論和常識去審視第一人稱遊戲中的主角時,卻會發現很多詭異的現象。哪怕不需要科學的論證,玩家們也能隱約感覺到,第一人稱遊戲中存在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就像我們沒法看見自己的後背一樣,在第一人稱遊戲中,我們也無法看到自己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 調查顯示疫情對青少年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產生較大影響
    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青少年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產生較大影響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高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許建農日前在北京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疫情期間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如果不在後疫情時代加以解決,將有可能成為一種慣性,影響到孩子長期的學習
  • 開學第一節英語課:適合第一節課的破冰活動
    第一節英語課要上些什麼內容呢?怎麼拉近彼此不相識的同學之間的距離呢?學生也不了解老師,怎樣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呢?   莫著急!我們為你搜集了超適合新學期第一節課的破冰活動,不僅規則簡單,而且有趣好玩,在互動中既能複習英語知識,還能分分鐘把班級氣氛推向高潮!趕快收藏起來吧!
  • 著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現象,並以出現( )為特徵
    單選題著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現象,並以出現( )為特徵。著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現象。實務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