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潮天氣影響,申城降溫明顯,市民外出裹緊外套抵禦寒風。均記者 葉辰亮攝 製圖:李潔
據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的消息,在寒潮天氣影響下,昨日凌晨,嘉定、崇明、徐家匯等地出現短暫雨夾雪。同時,本市降溫明顯,昨天最低氣溫僅有2.5℃,最高氣溫止步於5.5℃。然而,今天氣溫更低,早晨市區最低氣溫僅有1℃。
雖然來去無痕,但這並不影響昨天成為今年的初雪日。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氣象意義上,關於降雪日的記錄有明確規定:即一日中凡有雪、陣雪、霰、米雪、冰粒、雨夾雪、陣性雨夾雪、雪暴,不論其量大小(包括微量),均記為降雪日。因此,當氣象觀測站報告有上述天氣現象出現時,便可以定義上海出現降雪天氣。
根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測,今天本市受冷高壓控制,偏北風風力減弱至3到4級,最高氣溫略有上升,將在7℃左右。不過,最低氣溫將進一步下探,今晨市區最低氣溫僅有1℃,郊區則更低,將直接跌至冰點以下,預計在-2℃至0℃之間,又是一個「速凍」的早高峰。
頂著寒風上班的日子並不止昨天和今天,明天早晨依舊寒意十足。據預測,明天市區最低氣溫也在2℃左右,郊區局部地方則可能降至-3℃。
此外,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寒潮過境後,本周中後期還將出現一次小雨過程,體感則由晴冷轉為陰冷,真正的南方溼冷「魔法攻擊」將至。在寒潮與雨水的雙重影響下,上海入冬幾乎板上釘釘。
為何寒潮威力這麼大?在氣象學上,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其特點是劇烈的降溫和大風,時有雨、雪、雨凇和霜凍,但並不是所有冷空氣都可以叫寒潮。根據《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的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後,氣溫24小時內下降幅度達到8℃、或48小時內下降達10℃、抑或72小時內下降達12℃,並且日最低氣溫在4℃以下,才可稱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寒潮天氣一般發生於秋末或初春,最早開始於9月下旬,最晚結束於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動最為頻繁。
寒潮過境會對農牧業、電力和通信設施、交通等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影響人體健康。近日,市氣象局宣傳科科普與教育中心聯合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出品的健康氣象指南《氣象防未病 健康早知道》中指出,當氣溫變化幅度超出正常的人體調節能力時,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使得病毒易侵入人群。而不同年齡段人群對低溫的耐受能力也是不同的——14歲以下兒童對低溫耐受程度較差,感冒高發期的溫度在10.9℃左右。成年人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差不多,14歲到64歲年齡段的耐受程度為6.5℃左右,而65歲以上老人能耐受的低溫則為6.8℃。(張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