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 我們欠鄭問一個故事

2021-01-09 俊21

讓鄭問在單頁畫出千軍萬馬,他會

什麼是單槍匹馬 VS 千軍萬馬?讓鄭問來畫就是以上狀態幾片紅布、一個將軍布間隱約可見逼近的敵軍,惡鬥一觸即發。鄭問的《刺客列傳》把我們熟悉的刺客們請上舞臺。一些常被忽略的歷史細節,他也不放過。比如荊軻刺秦王裡…

臺灣漫畫大師鄭問,本名鄭進文,1984年以「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並以《史記》中〈刺客列傳〉為題材改編成漫畫,完成第一部華人彩色水墨手繪漫畫,接著以〈阿鼻劍〉展現獨特水墨技法,將武俠漫畫帶入新的層次。日本媒體讚嘆他是「亞洲至寶」。鄭問於2017年3月26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2018年6月臺灣故宮將舉行鄭問畫展,使他成第一位踏進故宮的漫畫家。

外行感受整體,內行感受細節。細說鄭問畫中的辛秘,沒有誰比鄭問的入門弟子&畫展策展人鍾孟舜更有資格。malt 採訪不到。但臺灣媒體「鏡周刊」不單約到了他,還請他選了 10 幅鄭問的代表作,通過放大截取,揭開活在畫裡的鄭問。10 幅圖聽起來很多,但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鄭問於1989年與編劇馬利合作《阿鼻劍》,融合毛筆噴墨沾水筆素描,畫出漫畫迷心中的武林新經典。

這張圖是《阿鼻劍》第二集封面,鄭問不到30歲時所畫,他畫這張圖時完全沒有打草稿,後方的金剛力士鎧甲變成一個圓形的弧度,轉移到何勿生身上,這是相當高難度的透視畫法,一般必須先3D建模,不然沒辦法轉成一個圓。鄭問花最多時間的是在「想」,畫圖反而不是問題,最難的是如何用一張圖傳達出深奧的意涵。

相關焦點

  • 臺灣漫畫《阿鼻劍》再版 重溫鄭問水墨技法
    以漫畫體現佛法以《馬裡》筆名與鄭問合作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過去接任時報出版總經理時,創立《星期漫畫》雜誌,因著迷於鄭問在《刺客列傳》中展現的精湛技法、說故事能力,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情,向鄭問提出合作邀約,成為《阿鼻劍》連載契機。
  • 觸樂夜話:獨步千古的畫工,未能匹配的團隊——鄭問紀念畫展感想
    圖/小羅鄭問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巨匠。作為藝術家,他有著極為紮實的基本功、求新求變的創意、全神貫注的魄力;作為漫畫家與美工,他有著一個職員最寶貴的自律性;作為一個人,他有著忠直、仁愛、俠義這些令人稱道的傳統美德。
  • 知名漫畫家鄭問離世
    原標題:知名漫畫家鄭問離世   北京晨報訊(記者 張碩)知名漫畫家鄭問於3月26日凌晨三點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鄭問弟子、臺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表示,「鄭問走時非常祥和,有如他武林神話般的風格。」
  • 有生之年,雖千萬人吾往矣|鄭問《刺客列傳》簡體中文版正式發行
    現在回想起來,《鄭問之三國志》像是一個穿越的遊戲:找了一個大IP式的漫畫家,把人物立繪放重中之重——這比tap tap的五圖,大家在拼看板娘的照騙要不知強到哪兒去了。而她認為,鄭問應該是可以在美術展裡被展出的「畫家」。《刺客列傳》對於鄭問的意義,還在於,鄭問終於收穫了自己講故事的方式。對讀者而言,漫畫除了畫工,更在於的是畫家構建世界觀、人物、故事線。像手塚治虫,他的故事到了今天依然具有超凡的吸引力。而富堅義博、諫山創都是當今一等一的說故事的好手。
  • 傳奇漫畫家鄭問過世 這款日本遊戲以他的名字命名
    鄭問生於臺灣桃源鄉,自幼喜歡畫畫,26歲便開始在臺灣《時報周刊》上連載自己的漫畫。當時的漫畫家如蔡志忠、朱德庸微博等,創作時更著重於故事或諷喻,而鄭問則憑藉「畫風」殺出一片天,取材自史記、毛筆作畫的《刺客列傳》,在當時十分富有視覺衝擊力。之後的《阿鼻劍》在繼承了這種寫意水墨畫風的基礎上,套上了一個受眾廣泛的武俠故事,一舉獲得成功。
  • 刺客列傳:鄭問水墨歷史江湖,石破天驚逗秋雨
    放之今日,可能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人難以理解,然而,其中的俠義精神與沉甸甸的縱橫血淚卻可以跨越千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幾乎已經蕩然無存的為知己者死的血性精神。司馬遷為他們立傳,從春秋到漢代,毛筆力透千年,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的個人形象躍然紙上,故事悲壯豪邁,讓人閱讀完心潮澎湃。
  • 他的水墨漫畫曾震撼日本漫壇:鄭問《刺客列傳》簡中版首次引進
    日前,後浪出版公司「後浪漫」系列引進了鄭問成名作《刺客列傳》,這也是該作的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 專訪/劉偉強等鄭問《阿鼻劍》19年 王婉柔揭難產內幕
    (圖/牽猴子提供) 生涯巔峰時期,鄭問受邀於日本講談社連載漫畫,該社出版過浦澤直樹、手塚治虫、弘兼憲史等數一數二漫畫家的作品,鄭問一周內收到的讀者回饋信可達上千封。王婉柔赴日採訪和鄭問合作的總編輯慄原良幸,讓她印象非常深刻。
  • 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26日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
    華夏經緯網3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驚傳過世,臺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在臉書發布訊息指出,鄭問26日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走時非常祥和,有如他武林神話一般風格,但眾弟子仍十分哀痛」。
  • 漫畫大師鄭問因心梗去世 享年58歲
    鄭問  曾被譽為「亞洲至寶」的漫畫大師鄭問,26日因心肌梗塞去世。他以獨特的水墨隨興的筆法,創造出武俠漫畫的新境界,代表作有《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阿鼻劍》等,還曾一人獨自畫出遊戲《鄭問之三國志》與《鐵血三國志》中的所有三國歷史人物。
  • 限量312支 「鄭問 x 張遼」21年威士忌
    不過這是看不出來的,要嘗下去方知龍鳳……如果一瓶21年威士忌,有一代漫畫宗師鄭問加持,那單在視覺上豈非已經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千年一問」臺北故宮鄭問大展鄭問(1958-2017),擅長以融合中西的水墨手法繪漫畫,喜歡從歷史中找材料改編,代表作包括《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始皇》等。
  • 一幅插畫,一個故事,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美妙畫面!
    他似乎將生活中的場景和片段繪畫在心中,從心底反射出來一個個如此生動的色彩畫面,水彩的水色插畫作品可以如此的生動,可以將一切美好瞬間都記錄下來,留下了片刻的美好,也留下了永遠的平靜。▼在Mina chaquet的插畫世界中,插畫師用畫筆繪畫了一個童真的世界。在他的世界中,繪畫的是一個暖暖的畫面,這種溫馨的畫面帶給人的暖意是十足的。
  • 上海小店故事|一間房間,一個插畫的世界
    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故事:他欠我們的愛情故事一個答案,為此我獨自黯然神傷
    畢業之後,我們便各奔東西了,僅靠著唯一的一個微信好友群,支持著我們的聯絡。平時也不多聊天,除了逢年過節。每次李慧都是第一個出來說話的。「大家都有男朋友了嗎?」「大型催婚現場,可怕!」七點鐘,他氣喘籲籲、滿臉通紅地趕到了學校門口,輕描淡寫地說:「不好意思,我來晚了,我們去看電影吧。」李慧生氣地望著他問:「為什麼遲到一個小時?」他摸著後腦勺,憨憨地說:「一時間忘記了。」「忘記」這兩個字,徹底點燃了李慧心中的怒火。
  • 【插畫欣賞】用不一樣的視角打開這個插畫故事
    - Caelum插畫 -      第1460期插圖、人物、故事繪本今天分享這位來自西班牙的插畫師
  • 《夜鶯與玫瑰溫暖插畫紀念版》插畫背後的故事
    人生最重要的無非兩件事,如何面對世界,以及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有人說,每一副畫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的背後卻總有一個講故事的人。我們曾經用自己的畫筆描述著內心世界的那位B612王子,那朵玫瑰,以及那隻智慧可愛的小狐狸;而這一次,我們再次用畫筆描繪了王爾德筆下的那隻為愛歌唱的夜鶯。王爾德曾經說過:「只要你愛它,它就是你的世界。」
  • 我們欠宮崎駿一張電影票 也欠了給自己一個全世界
    不少網友也表示,「雖然這是日本動畫片,但我們在動畫片裡看到了全世界!」我們欠他的電影票終於可以還上了….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宮崎駿的,一種是還不認識他的。」長大以後,我們喜歡的東西換了一批又一批,對他動畫的熱愛卻與日俱增,宮崎駿在所有製作過程中力求每一個環節都細緻、準確,尤其是對自然風光和生活場景的描繪,更是不計成本和精力。
  • 插畫|小說故事人物設計封面
    上一期小編有介紹到遊戲人物造型設計,這一期就跟小夥伴們聊一聊小說故事人物設計封面。小設改事人物設計校內容可分為情感放事人物設計,武快故事人物設計,戰爭故事人物設計等,按版面可分為時面人物設計、內頁插畫人物設計。
  • 讓插圖插畫「說」故事給你聽!
    插圖 插畫 選修 選修課 氣一 每周由璐璐老師和麗麗老師給同學們帶來插圖插畫選修課,同學們通過欣賞故事,繪出相關的故事小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