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撲選手因新冠去世:收入高的他們,為何大多短命?

2020-12-26 世界華人周刊

近日,日本一位年僅28歲的相撲手勝武士(本名末武清孝)因感染新冠肺炎致多個器官衰竭死亡。

▲ 相撲比賽中的勝武士(左)

據悉,勝武士自身患有糖尿病,從4月4日發熱超過38度後便開始尋求醫療援助,申請檢測。

可直至4月8日才找到願意接收他的醫院,獲得檢測資格。

4月10日,正式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在隨後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勝武士病情持續惡化,終究未能逃離死神的魔掌,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020年5月13日。

▲ 主持相撲活動勝武士

這是日本首位因新冠肺炎離世的相撲遠動員,也是日本因新冠肺炎離世的患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不少日本網友感嘆病毒的可怕,連意志頑強的相撲運動員都未能倖免。然而也有聲音開始關注這一群體的健康隱憂。

有數據顯示,日本相撲的平均壽命不足57歲,對於長壽國家日本而言,實屬短壽群體。然而即便如此,相撲依舊是無數日本人嚮往的職業,深受日本文化所追捧。

1、日本相撲:一項古老的運動

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日本神話時代。日本《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都記載過有關「比力氣」的故事傳說。

▲ 《日本書紀》中野見宿彌和當麻蹶宿在天皇面前進行比賽

相撲最初在日本的風行並非是出於競技目的,而是一種儀式。

在日本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各地會以相撲競技爭勝負的方式來佔卜一年的農作物收穫情況,祈禱五穀豐登,多子多福。

進入奈良平安時代後,相撲成為了一種供天皇和大臣們觀賞的宮廷儀式。每年7月朝廷會舉辦「相撲節會」,命令近40名強者參與「御覽相撲」。這一時期,相撲逐漸擯棄了拳打腳踢等粗暴行為,規則日漸完善,逐步側重於技巧和力量的較量。

相撲真正在日本走向民間,成為全民追捧的競技運動是在江戶時代之後,京都、大阪等地都紛紛開始定期舉辦大型相撲比賽,相撲力士人氣暴漲,風靡一時。

時至今日,相撲已經成為了極具日本特色的一項國民運動,不僅彰顯了日本的禮儀文化,更貫穿著苦練修行、好勝求強、又剛又忍等民族精神。

所以,儘管相撲手看上去體態肥壯,造型滑稽,但在日本人心中,他們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備受尊崇。

部分日本家長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相撲館接受訓練,希望他們能磨練意志,或是走上相撲手這條艱苦但出彩的人生路。

然而,在日本,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相撲手,除了與生俱來的身體天賦外,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2、等級森嚴的相撲圈

相撲運動員之間具有嚴格的等級劃分,按照每年比賽的勝負情況從上到下依次被分為10級:橫崗、大關、關肋、小結、前頭、十兩、幕下、三段、序二段、序之口。

其中最高等級的橫崗,一年之內名額不會超過4個,相撲手必須以大關的身份在比賽中連續獲得2次以上的勝利才有機會獲得該頭銜。

橫崗作為相撲的最高等級,在日本待遇超級優厚,月薪可達280萬日元(約18.5萬人民幣),外加贊助費、差旅補助等,一年的收入可輕鬆超過4000萬日元(約260萬人民幣)。且其他等級的相撲手若連續輸掉比賽會被降級處理,而橫崗是十個等級中唯一不會被降級的。

第65代橫崗貴乃花曾獲得過1.3億日元(約800萬人民幣)的獎金,打破了相撲貢獻獎的記錄。

如果橫崗受年齡增長、體能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連續輸掉比賽,依然可以保留等級,只是得宣布退役。退役後,還能得到高達1億日元(約660萬人民幣)的退休金,妥妥的人生贏家。

68代橫崗朝青龍在退役後還擁有了一家自己的銀行,其收入豐厚程度可想而知。

▲ 朝青龍

除了頂級的橫崗之外,在十兩之前的等級都有很好的工資收入,而十兩之下的等級只能算學員,不僅沒有工資,部分食宿費還得自理。

如果你打定主意想成為一名相撲手,不僅需要在15歲的年紀便放棄學業,進入相撲部屋接受專業學習和軍事化管理,還得隨時做好被淘汰或被欺凌的心理準備。

在相撲這個圈子裡,強調的不是人人平等,而是為升級而努力。

相撲手們每天在一起鍛鍊、生活需要嚴格遵循等級,越是厲害的相撲手,享受的各項待遇越高,甚至連吃飯、上廁所都可以優先。

在培養相撲手的專業相撲部屋裡,每日凌晨六點,當等級高的相撲手還在睡覺的時候,等級低的相撲手已經自覺開始打掃訓練場館準備訓練了。

等到8點左右,高等級的相撲手會陸續進入訓練場,並挑選低等級的選手進行練習。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實力弱的一方面對打壓不能抱怨,只要高等級選手還想繼續挑戰,另一方就必須無條件服從。

在這樣「恃強凌弱」的環境下,刺激著相撲手提升和變強的欲望,也讓他們學會隱忍和不放棄。

別看相撲手個個體塊肥大,他們身體訓練的要求相當高,推、摔、絆、拉都小菜,一字馬也不在話下。多達一百多項的相撲技巧不僅需要相撲手反覆練習,還需要沉著思考,於賽場上靈活運用。

每一個看似風光的頂級相撲手背後,都經歷了不少關於成長和蛻變的艱辛。

3、相撲手的力量背後:別無選擇的暴飲暴食

因為相撲運動並沒有重量級的限制,越重的選手越有力量,所以相撲手全都是大胖子,平均體重在300斤左右,最重的相撲手甚至能達到500斤。據悉,著名的橫崗曙太郎身高2.03米,體重400多斤。

▲ 相撲手的身高體重沒有上限,但身高下限是1.75米,體重下限是150斤

為了迅速增加體重,相撲手必須靠大量進食來讓脂肪堆積,然後通過艱苦的鍛鍊將贅肉轉化為肌肉。

有統計數據顯示,相撲手平均每天要攝入18500~19000卡的能量,是普通成年女性日攝入量的10倍。

在別人管住嘴,邁開腿拼命減肥的時候,相撲手們恰恰反其道而行——張開嘴,收住腿。

他們通常一日只吃兩頓主餐——午餐和晚餐。力士火鍋是相撲手們的增重良方。

▲ 力士火鍋是將雞、魚、豆製品、蔬菜、麵條、大米等放到一個大鍋內燉煮的大分量火鍋

此外還有奶油蛋糕、漢堡一類的高熱量零食,供相撲手們臨時加餐。

每次用餐時,相撲手們都要用盡全力的往肚子裡填充食物,大吃特吃,不僅要吃到飽,還要吃到撐,以此儲存更多的熱量。這對於普通人而言絕對是難以承受的進食要求。

吃完飯後,他們緊接著又要進入增肥的第二項準備——倒頭大睡。

普通人往往有餐後散步消食的習慣,然而相撲手卻希望自己能儘快進入深度睡眠,減少消耗,加速囤肉。

由於身體負擔過重,不少相撲手還得戴著氧氣面罩入睡,輔助呼吸,保證睡眠質量。

長此以往,雖然相撲手們的體重蹭蹭蹭上去了,但身體卻因不堪重負而問題多多。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對相撲手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這也是相撲群體短壽的一大原因所在。

相撲手們在暴飲暴食和比賽壓力的雙重高壓之下,職業生涯平均只有15年左右,很多選手到30歲就已經傷病滿身,進入職業生涯尾聲了。

▲ 退役相撲手斷髮儀式

儘管如此,依然有不少相撲手篤定地將最好的青春留在了訓練場和賽場,不顧健康隱憂奮力追求比賽勝利,追求內心的強大與人生瞬間的綻放。

日本第69代橫崗白鵬極度痴迷相撲運動,先後用6年的時間一步步走到了相撲等級的頂峰,創下多項相撲比賽記錄。此外他還積極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在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事故後,自發前往災區表演比賽,成為了日本民眾心中的超級偶像。

白鵬認為橫崗既是相撲手追求的巔峰,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越是受人認可,越要刻苦奮進,挑戰自我。

也許正是相撲手身上這份隱忍頑強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深深契合了日本文化對於生命的理解:如同櫻花一般,即使花期短暫,也要完美綻放,在瞬間的榮耀中獲得永恆的價值。

在相撲廣受日本民眾尊崇和其艱辛成長之路背後,暗藏著的是一個民族的複雜信仰。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餘葉子

責任編輯:華小妹

相關焦點

  • 日本28歲相撲選手因新冠去世 年富力強的力士都不能倖免令人...
    日本28歲相撲選手因新冠去世 年富力強的力士都不能倖免令人痛心時間:2020-05-13 18:25   來源:央視網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噩耗!日本28歲相撲選手因新冠去世 年富力強的力士都不能倖免令人痛心 相撲比賽中的勝武士(左)(日刊體育) 據日本《日刊體育》雜誌報導,日本相撲協會宣布,當地時間13日上午10時,隸屬於高田川部屋的勝武士選手(本名末武清考),因新冠肺炎引發的器官衰竭   原標題:噩耗!
  • 日本28歲相撲手因新冠肺炎去世 發燒4天後才獲準檢測 職業病或成...
    文/應虹霞 5月13日凌晨0時30分,日本相撲界隸屬於高田川部屋的相撲手勝武士因新冠疫情引發多器官衰竭在東京都內的一家醫院去世,年僅28歲。 這是日本職業體育界因新冠肺炎去世的第一個運動員,也是日本國內首例在2字頭年齡去世的新冠肺炎病例。
  • 「相撲王者」也未能倖免,日本相撲選手「橫綱」白鵬確認感染新冠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5日報導,日本相撲協會宣布,「橫綱」級相撲選手白鵬感染新冠病毒。「橫綱」是日本相撲選手的最高級稱號。白鵬(資料圖)日本相撲協會稱,白鵬3日因嗅覺異常,所以在4日前往醫院接受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5日早晨其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
  • 日本28歲相撲力士因新冠去世 發燒多日無醫院接收
    據新華社援引《日刊體育》報導,日本相撲協會5月13日宣布,4月初確診新冠肺炎的28歲相撲力士勝武士於當地時間5月13日凌晨去世,這是日本首位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職業運動員。直到4月8日,他才被救護車送往東京一家大學的醫院,並於4月10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據悉,勝武士原本就患有糖尿病,有一定基礎性疾病,但他的去世主要還是與沒能得到及時救治有關。5月13日,在與病毒抗爭了一個多月後,他因多臟器衰竭去世,成為日本第一位20-30歲年齡段的去世患者。
  • 相撲選手在日本地位多高,為什麼那麼多漂亮女性嫁給相撲選手?
    每個國家都有特色的運動,在日本相撲就是一項廣受民眾喜歡的運動。同時相撲運動員的福利與地位都比較高,很多漂亮的日本女性都喜歡嫁給相撲選手。幕內相撲選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橫綱、大關、關脅、小結、前頭。再次就是十兩、幕下、三段、序二段、序之口,這些等級的相撲選手就不能稱之為幕內力士了。相撲選手的職業年齡大約在18到35歲之間,為了保持體型上的優勢,相撲選手需要吃大量的食物。
  • 日本相撲巨星白鵬翔確診新冠肺炎
    新華社東京1月5日電(記者王子江)日本相撲協會5日透露,相撲巨星白鵬翔已經確診新冠肺炎,這是進入2021年以來,日本相撲協會第三起相撲大力士被感染事件。  35歲的白鵬翔是日本最知名的相撲選手之一,他前一天發現嗅覺異常,到醫院進行了核酸檢測,5日上午檢測結果呈陽性。最近與他有密切接觸的人都已經被要求去進行檢測。
  • 日本相撲力士末武清孝,因新冠離世年僅28歲
    日本相撲力士勝武士幹士(右)傳出因為感染新冠病毒病逝。 日本相撲協會13日證實,隸屬高田川部屋的三段目力士勝武士(本名末武清孝)在當天凌晨0時30分因新冠肺炎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在東京都內的加護病房不幸病逝。勝武士是日本首位死於新冠肺炎的現役力士,得年僅有28歲,他也是日本第一位30歲以下的新冠肺炎死者。
  • 很多日本女人希望嫁相撲選手,為什麼相撲運動在日本如此受追捧?
    相撲選手之所以在日本那麼受追捧,一方面與日本人的文化觀念有關,另一方面就是相撲選手本身的價值。上個世紀40年代,兩枚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國土,同樣了摧毀了他們的國家意識,種族優越和文化認同。潛意識裡,他們盼望著有巨大的東西來拯救自己,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這份期盼除了表現在二次元領域,還表現在被譽為日本「國技」的相撲上。
  • 為何日本相撲選手都能娶美麗女星,生活「幸福」?當地人說出緣故
    相撲在日本很受歡迎,它是一項深受國民喜愛的運動。許多關注日本體育新聞的人會發現,為什麼有那麼多日本相撲選手能夠娶到美麗動人的女星為妻?日本的相撲手有怎樣的魅力,吸引著女明星?日本本地人會告訴你原因,看完你會明白!
  • 為什麼日本許多漂亮女孩嫁給了胖胖的相撲選手?
    地位很高的相撲選手相撲運動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你可能不知道相撲其實起源於中國秦朝,在唐朝時傳入日本,在唐朝之前這項運動叫做「角牴」,南北朝到宋朝之間才叫「相撲」。這是一項全日本人民都普遍願意觀賞的體育運動,每場比賽幾乎都是座無虛席,而且票價也都非常高。
  • 相撲選手的嬌妻個個都貌美如花,日本美女為何如此熱衷嫁相撲選手?
    而在日本,有一種職業就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它就是——相撲。在報姐印象中,報姐知道名字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相撲選手都娶了貌美如花的美女做妻子。貴乃花是日本相撲歷史上的第65代橫綱,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相撲選手。他比賽從來不是一味蠻幹,有自己的一套相撲哲學思想。1992年,貴乃花和日本當紅女星宮澤理惠訂婚的消息轟動全日本。
  • 為什麼日本相撲選手老婆都那麼美?
    其實這是日本的國情導致的相撲是日本的「國技」相撲選手的社會地位特別高他們到哪兒都是國民偶像的待遇動不動還能見個首相、天皇啥的怎麼好像我們國家的桌球選手也沒見社會地位比其他運動選手高多少除了社會地位高相撲選手只要實力強那錢是譁譁地掙啊!
  • 相撲選手,如何增肥的?為什麼相撲選手的壽命短?
    相撲,是世界上最胖的一群人。相撲比賽,很多人第一看可能覺得,2個胖子推來推去有啥意思?但是,相撲手就像影視明星一樣,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和崇拜,也是日本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相撲運動看起來很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相撲摔跤手,往往需要大量的訓練。在日本,相撲選手的生活非常辛苦,一般15或16歲就住在稱為「相撲訓練部屋」的宿舍式住宅內,忍受地獄般的痛苦訓練。
  • 相撲力士為什麼過著輝煌卻短命的一生
    十幾年前,日本相撲力士的平均壽命稍微有所上升,超過了60歲。但是,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0多歲,相比之下,相撲力士的確是"短命"的。若之城在小學六年級就長到了1米8的個頭,體重達到220公斤,高中時代是柔道選手。18歲時入若乃花門下。看似輝煌,實際上在92年的第一場比賽前他的糖尿病就已經惡化。98年開始,成績不斷滑坡的他最終在2004年引退。相撲力士引退之後,過上了白領的生活,這樣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嗎?似乎並沒有。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簡單來說,「大相撲」是專業級別的比賽,「相撲」是業餘愛好者的比賽。日本大相撲裡,每一個力士,也就是相撲手,都有一個排名。大相撲力士的高等頭銜,也就是幕內力士,等級由低至高分別為:前頭、小結、關脅、大關、橫綱。橫綱是相撲力士資格的最高級,大關要連續兩次獲得冠軍才可以獲得橫綱的榮譽。
  • 日本相撲手為何總能「抱得美人歸」,看看他們一個月賺多少就懂了
    02相撲手在日本屬於高收入人群為何日本的女性都願意嫁給相撲選手呢?從容貌上看,相撲選手雖然沒有優勢,但是相撲手在日本卻屬於高收入人群,日本相撲手都是嚴格培訓出來的,體重是他們巨大的優勢,所以為了維持自己的優勢,他們都會增重,每天需要大量進食,培養一個相撲手所需要的花費就十分大。相撲手的工資一般也很高,最高級別的橫綱級一個月將近三百萬日元,大關級二百三十五萬日元。
  • 日本女明星為何大多都想要嫁給「相撲手」?原因很令人意外
    現在我們對於相撲的認識基本上都是從日本開始的,我們想像中的相撲就是兩個身材非常胖的人,各自穿著一個三角內褲,在一個四方的臺子上面相互的頂撞來頂撞去,看著就非常的有喜感,很多人都喜歡看這項運動。
  • 從日本相撲到唯一中國籍頂級力士
    相撲選手的催肥過程想成為力士,就必須要在日本相撲協會每年6次正式比賽前舉行的新弟子檢查中合格。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成為相撲運動員的。有研究表明,相撲運動員每天要攝入18500~19000千卡的熱量,通常是同樣身高男子攝入量的3-4倍,過多的熱量會轉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起來。而食物中包含的高蛋白成分又為他們肌肉的成長提供了營養基礎。日本相撲選手不吃早飯,這樣能夠減緩新陳代謝、使體內脂肪燃燒的效率降低,有利於增加體重。
  • 日本女子相撲辛酸史:因「不潔」被禁止上臺,被當成「攬客」工具
    ,之後日本尊崇這個文化一直流傳至今,現在日本也是把這項文化當做國技,早年時相撲禁止了女性參賽,除此之外也是不讓女性上臺,上臺會被趕下去。在現代也是有一件事遭受到非常大的議論,之前日本某市長在一場相撲比賽中致詞,突然不知為何暈倒在臺上,後來當時醫生沒有男的,隨後有一位有護理資格的女士就沒管那麼多上臺準備救人,但之後遭到工作人員勸阻多次警告這位女士不準上擂臺,但是這位女士救人心切,在這種緊急情況打破了陳規。
  • 日本史上最重相撲,一年內狂減 200 斤以後,竟然感覺有點萌?
    相撲雖被尊為日本「國技」,屬於一項運動。但參加相撲比賽的力士們,往往是體格驚人的大胖子。 在日本,相撲比賽對選手的體重要求只有下限並無上限(二十歲之後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體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