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第二篇
山西介休的綿山,在王家大院到平遙古城的半路上,距離太原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交通便利。預訂綿山腳下的酒店,有人在綿山路口接送,不管是乘車還是自駕都很方便。
低調的綿山,故事源遠流長
在距今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身為晉國貴族的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耳逃亡十餘年,在缺少食物的時候,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奉給重耳。後來重耳還國為晉文公,介子推卻攜母親到綿山隱居,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晉文公放火燒山,最終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在了綿山之上。重耳得知後,悲憤交加,把介子推被焚的日子(冬至後一百五日)定為寒食節,家家戶戶不能燒火做飯。第二年寒食節翌日,晉文公上綿山悼念介子推,想起共患難時他曾經說過:「我不求任何封賞,希望主公日後能成為一位清明的國君」,就把這天定為了「清明節」。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幾千年來,人們在寒食節食寒食紀念介子推,清明寒食作為節日固定下來,成為人們緬懷、祭拜先祖的日子。
綿山有眾多的人文古蹟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介子推為道家先驅之一,他身體力行清靜無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追求,在西漢劉向所著的《列仙傳》中,介子推被尊奉為道家神靈。所以綿山的道家建築眾多,大大小小的道觀或聳立於峰巔,或鑲嵌於崖壁,修築於連綿的山腰間,蔚為壯觀。
據北魏地理學家酈道遠的《水經注》記載:「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北流經石桐寺。」
綿山水景,首推水濤溝。在長約八公裡的水濤溝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水流千迴百轉,形成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大小瀑布群,有的像銀河直墜,有的似水幕洞天,有的如珠玉疊翠……水光山色,意趣盎然。
水濤溝的盡頭,有環行木棧道,至水簾洞瀑布。此處激流飛蕩,狹窄的木棧道上,需步步小心,一方面是因為水多路滑,另一方面,眼見一個小夥子飛奔向前時,腳步過重,踩斷一塊木板,一腳陷了下去,好在身強力壯,只是少許擦傷,但也看出了安全隱患。
「水濁心清,山矮人高」,青山下,水流旁,古今文人感嘆風景、感慨人生,刻字留念。
除了自然風光,水濤溝還有一些人造的景觀,比如鳥巢,比如小動物,比如大點恐龍群……有些地方看起來有違和感,但是對於帶孩子瀏覽的人們來說,水濤溝沒有寺廟,道路相對平整,坡度也不大,有水可親近,有樹木可遮陽,有遊樂區可玩,實在是一個好地方。
走在水濤溝內,透過樹枝間隙向外仰望,就如同打開了一扇天窗。移步換景,遠山層巒,藍天白雲……瞬息萬變。
水濤溝旁的古藤谷也是一處以植物聞名的山谷,除了藤蔓纏繞,人少處還能看到小松鼠,相對於水濤溝,這裡稍顯清靜。
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劃分,綿山有五條旅遊線路:
李唐文化景觀一日遊:包括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3個遊覽區
道教文化景觀一日遊:包括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家凹5個遊覽區
佛教文化景觀一日遊:包括雲峰寺、正果寺2個遊覽區
介子文化景觀一日遊:包括棲賢谷、介公嶺(含介公墓、介公祠)、寒食博物館、寒食碑苑、萬壽苑、介子文化廣場等若干個遊覽區
自然景觀一日遊:水濤溝和古藤谷2個遊覽區
景區環保擺渡車在每個景點之間互通,因人而異,一天可遊覽一到兩個景點。
綿山四季皆可遊,春遊綿山,朝山拜會,夏遊綿山,避暑休閒,秋遊綿山,登高望遠,冬遊綿山,冰封雪霽……惟清明遊綿山最當時:看草榮花香生機重現,思介子推寒食志向清明。
Ending
用照片記錄看過的每一片風景,用心書寫走過每一處時的心境
感謝關注、點讚、收藏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