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黑洞:網絡營銷的隱藏邏輯

2021-02-14 TOMsInsight

北京的天氣像往常一樣四季分明卻又春秋短暫,轉眼間從冬天就過度到夏天。時光的交替總是讓我們惆悵著回憶,回憶就像疾病一般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越來越多。夜深到人靜,小酌至微燻,翻開本書,或一壺茶或一盞燈,思緒反而被時光扯回到過去,有一種很時間很不真實的感覺。而那一點一滴的碎片信息總是不知道怎麼就湧出來,用一生的時間去唏噓。

回憶讓我們更好的展望未來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夏季的星空,哪怕是在城市的光汙染下,都映襯著我們人類的無知和探索的局限。我們窮極一生,在社會上努力的學習、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是希望探知更多的信息,在各種維度上了解更多。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是我們生存的本能需求,也是人類社會的傳承的方式。

網際網路給予了我們更快捷更對等的信息分享的方式,這是極大進步,但也有風險。比如備受網際網路圈子推崇的劉慈欣小說《三體》裡描述三體星人通過腦波的形式進行實時交流,每個人的思維和信息完全透明,完全共享,沒任何阻礙,而人類社會卻通過低效率的語言信息傳遞進行知識的分享,但信息傳遞中「欺騙的藝術」卻讓更高級別的三體人無法理解甚至感覺到可怕,這種信息傳遞中的「刻意性損耗」在小說世界中暫時拯救了地球文明。如果我們把這種科幻的抽象概念去映射目前中國網際網路環境,卻別有一番滋味。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爆炸,這些信息是人類知識的根本形式,也是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石。我們通過這些信息的傳遞構建著我們的社會文明。然而有時候我們卻也會迷失,大量的網際網路營銷信息把「欺騙的藝術」發揮到極致,從而獲得的信息不對等的獲利空間。惡意發展刻意追逐,也徹底違背了網際網路的基本信息對等模型。劣幣驅逐良幣,慢慢的我們發現國內網際網路上的信息目的性越來越強,隱藏的也越來越深。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共享,但是我們查找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卻也變得越來越難,看到的信息都是營銷組織希望我們看到的。而我們分享有價值的內容到網上,卻又馬上完全淹沒在那些垃圾信息海洋中,沒有一點點漣漪。信息分發傳播的成本越來越高,高到一個令人無法相信的地位。

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背後有什麼邏輯和故事。今天TOMsInsight團隊給大家帶來的分析報告是:「成本黑洞:網絡營銷的隱藏邏輯」。

網絡營銷的本質

網絡營銷幾乎是國內網際網路最火熱的一個話題,已然形成了一個最重要的網際網路細分。這個細分是最容易出「大師」和「概念」的領域,層出不窮的培訓和各種「秘籍」充斥著網際網路,新概念幾乎用周的迭代時間來更新。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網絡營銷的最核心的本質,假設我們清空一切我們腦海中的關於網絡營銷的印象,從最根本出發,反而變得很簡單了,也沒有那麼多概念和秘籍,可以用三個詞來抽象概括:「信息」、「流量」,「再分發」。

先從「信息」開始分析。如果我們追述分析網際網路的本質,可能每個網際網路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提到「信息」這個詞。沒錯,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信息都是網際網路的本質核心:不論是直接的上網查找資料,還是看新聞、聊天、看視頻、看圖片,甚至玩遊戲。各種網際網路的概念、應用、創新,離不開的都是信息的分享和傳遞。最早網際網路的出現,也是為了解決人們信息共享的快捷性和便利性這一需求。隨著網際網路在國內的20多年的發展,也許我們早已經忘記的其最早的形態,但是「隨時、隨地、用任何設備,看到自己需要看到的信息」,這一比爾蓋茨在1995年的《未來之路》中的預言卻已成現實。

信息是需要有人消費的,而消費信息的人的訪問就構成了網絡「流量」。每個用戶每天上特定網絡應用的消費,對於每個應用來說,就是一個IP流量。比如我們使用了一次百度搜索,就貢獻給百度一個IP流量,在百度搜索到網站a,點擊打開,就又給網站a貢獻了一個IP流量。(忽略考慮PV或者其他指標,簡化到最基本模型。)

網際網路是一個網狀的連結,我們總是從一個信息的消費跳轉到另一個信息的消費,而這種消費流量的跳轉,就是「再分發」的過程。還是按照剛才的例子舉例,我們從網站a看到一個連結,打開轉到了網站b,就又貢獻了一個IP的流量給網站b,網站a就充當了「再分發」的角色。同樣,網站a的流量也是百度「再分發」的結構。簡單的說,再分發的概念就是從a到b的過程,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的過程。

直接流量和再分發流量,加上信息的消費,構建了網際網路的最基礎的模型,也是網際網路的核心與本質。而網際網路經濟的核心模型也可以以此推導出來:信息可以帶來直接的變現模式(虛擬消費,例如遊戲、小說),間接的變現模式(和傳統行業相結合,例如電商)和再分發過程中的價值(廣告),構成了中國網際網路主流的經濟形態。換句話說,信息的分享,通過不同的方式變現,成為了網際網路經濟的模型。

所以我們可以把網際網路抽象成:信息的消費 = 直接流量+再分發流量。而這種最簡單的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的流量「再分發」的過程,其實就是網絡營銷。而網絡營銷的本質,也就是流量聚集和再分發的過程。

網絡營銷的門派

十幾年的發展,國內的網際網路產業中,流量聚集和再分發或者說網絡營銷資源,有明顯的壟斷性:和任何行業一樣,壟斷最基礎的資源後,就可以往上擠壓增值服務部分的利潤;而增值服務的進一步發展,會更加催生基礎資源的價值。陷入循環,從而呼叫馬太效應。這也導致了網際網路流量的價格逐漸升高。另一個因素是流量變現手段的優化和利潤的不斷攀升,也倒推了流量的成本投入,讓流量價格升高。


對於網絡營銷來說,價格的升高意味著網絡所有的信息流量資源都可以變成錢,只要把流量分發出去,讓營銷的目標用戶獲取流量。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是通過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積累獲取流量後再分發,另一些是純粹的流量二道販子,直接通過手段把流量再分發。這兩種方式的共同點都是,都需要是流量採購,和再分發兩個過程。

不同點是,前者有一個增值環節,後者僅僅是再分發。舉個簡單的例子,前者相當於購買原材料,加工成產品,再賣出去。而後者,僅僅是通過一些渠道低價購買來一些產品,再高價賣出,並不做二次加工。例如,微博大號的廣告營銷就屬於前者,用各種特色的內容來吸引用戶的關注,當然自己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甚至購買一些流量推廣獲取新粉絲,最後一旦成為大號,再去分發流量獲取利潤,在這個過程中關鍵在於其內容的增值;而比如SEO營銷就屬於後者,通過各種SEO技術讓網站自然排名提高,從而獲取搜尋引擎的自然流量,引導到目標網站。

這兩種的方式,大多數時候也沒有那麼絕對,很多時候都是彼此結合的。但是如果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清晰一些,可以把這兩種方式對應的網際網路營銷分成兩種不同的「門派」,我們稱之為:「用戶派」和「技術派」。

用戶派,講究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利用信任紅利和欺騙的藝術。用戶派一般寄存在一些大平臺之中,儘可能的獲取信任的紅利,利用欺騙的藝術和用戶心理,把流量的增值發揮到極致。比如典型的微商的營銷,藉助微信朋友圈的展示,各種包裝各種話術,獲取信任紅利,讓流量大大增值;再比如,百度上隨處可見的暴利單頁營銷,大量精美的產品展示和不符合廣告法的誇張的話術宣傳,把成本幾塊錢的東西賣到幾百元;另外,用戶派講究全方位、立體式的包裝,例如各種軟文,各種PR文章,各種新聞,在問答類應用或者知識分享社區自問自答,利用各種水軍捧場,全訪問的營銷氛圍,獲取用戶的信任,欺騙用戶對信息的認知。

技術派,講究的是以技術為核心,利用技術手段獲取低成本的流量來源。技術派一般會利用大的平臺的規則,用各種工具和技術創新,以極其低的成本獲取有價值的流量資源,並再次分發出去。比如典型的SEO,利用搜尋引擎的排序規則,通過各種手法把排名做到前面,獲取自然優質的百度流量,而由於一系列和搜尋引擎安全策略的競爭中,各種黑帽SEO手法層出不窮,比如說典型的黑鏈,利用黑客技術用攻克網站掛上隱藏的外鏈,用極低成本快速獲取高排名;另外,技術派講究是量大,比如說批量的站群獲取流量,或者批量註冊郵箱後發送垃圾郵箱,批量的用機器人發送垃圾信息、批量的微信號營銷、批量的微信訂閱號的互推、利用社工庫進行批量的精準數據營銷,等等。

網絡營銷的成本黑洞

不論「用戶派」還是「技術派」,在逐步的發展中都開始走偏。用戶派過於追求的信任紅利和過去包裝,慢慢的完全成為了欺騙或者說是欺詐。典型的就是各種網絡傳銷。而技術派又過於追求低成本,慢慢的開始利用各種黑客技巧和手段,無孔不入。最可怕的是,這兩者還不是完全分開的,大多數時候都結合在一起。把對用戶心理把握的極致的過渡營銷,再和黑客級技術結合在一起,慢慢的走出了一條地下產業鏈。

這種地下產業鏈構建了一個極高的門檻,讓外行和內行的信息非常不對等,從而獲取暴利。網絡營銷也因為地下產業鏈的存在,變得極其複雜和水深,有時候懂行的人流量的獲取成本非常的低,但有時候卻又高的嚇人。真實流量和虛假流量很難分清楚,讓網絡營銷也變成了一個熱門而又邪乎的行業。就如一個黑洞一般,不斷的侵蝕掉網際網路上所有的信息,攻佔所有的流量積聚場所,變成營銷的需要。從而讓用戶看到所有的信息都變成「有目的」的營銷信息。這些信息有時候成本很高,有時候卻很低,成本的高低並不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的,更多的是在地下產業鏈中的聯合定價。

最終,地下產業鏈的聯合定價,讓網絡營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網際網路產業除了技術的第二個門檻,這個門檻也這個「人人都在網際網路創業」的行業的入場券,也是網際網路行業創新和創業拋開「夢想和故事」以後在執行層面成敗的關鍵。

外行的人會這樣考慮:只要我們的產品足夠優秀,把握住用戶的核心需求,對用戶有價值,肯定就有市場。找風投,進行市場營銷,一輪輪獲取用戶。我們的同類產品在海外有xxx用戶,在國內有xxx用戶,這是一個xxx億的市場,潛在用戶數xxx,只要我們能抓住x%,我們就是一個xxx億的獨角獸生意。簡單的說,外行的人據算不出來的網絡營銷的成本,只能憑著自己對網際網路的理解進行主觀的「臆想」,盲目的試水,沒有認可預期性。

內行的人卻會這樣考慮:每一種產品在細分流域都有一定的流量分發規則,這種規則下的成本是多少,市場價是多少。如果用成本價進行網絡營銷,用市場價進行估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證明這個行業還處於一個「水很深的階段」,這種不對等信息導致的差異才是一個細分行業有沒有機會的關鍵。更聰明的內行人,就如投資一樣,但是投資目的並不是下一輪的博傻,而是低價格的行業流量分發資源,等待市場的輪換進行包裝成創業的機會。簡單的說,內行的人是通過成本來估算價值,用一種生意人的思維在理智的判斷創新的機會。

當然,還有一些打著各種旗號,各種理念的網絡營銷的方法論、工具、秘訣等等。原理和城鄉結合部書攤銷量很高的「致富十大秘訣」一樣,不說也唄。

「幾乎所有的用戶,看到的所有信息,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營銷的需要。」豹哥是營銷高手,低調且在行業內很有話語權,這樣對我們TOMsInsight的分析師說。「每個信息都需要進行成本的定價,但是這種定價並不是我們營銷成本決定的,更多的就是騙外行。比如,客戶希望我們推廣一個行業門戶網站,要一個月之內日IP過萬,我們報價50萬塊,客戶欣然接受,其實也就是隨便虛擬流量刷刷再搞點輿情刷下aleax幾千塊搞定。」

「到了移動營銷,價格更沒譜了。什麼app的營銷推廣,數據造假太容易,根本看不出來真假。有時候一款app從創始人到投資人,都完全不知道真實的數據如何,都能做出來。而營銷只要能在市場上鬧出來一點動靜,客戶就得按照我的報價付款。別看這些人都是搞網際網路的,其實都是傻x,真正的這一行的核心資源,幾乎沒有多少人知曉。特別是價格成本,更是行業秘密。」

「除了BAT大的流量平臺,國內的網際網路流量分發的定價權,幾乎在我們手上。不誇張的說,什麼投資,什麼創新,在我們看來都是給我們打工」,豹哥囂張的說,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卻不無道理。

那真正的隱藏在背後的成本和流量分布,大概又是什麼情況呢?我們進行一個地下流量分發的概要性分析:

地下流量分發概要

地下產業鏈的網際網路營銷大概可以分成8個部分:搜尋引擎流量與分發、騰訊生態流量與分發、微信生態流量與分發、廣告聯盟與流量再分發、網絡內容與信息推廣營銷、安卓流量分發、微博等社交應用流量、病毒木馬與盜版軟體。

目前來看,地下產業鏈中流量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搜尋引擎生態。而安卓、微博、微信三大移動生態佔據了幾乎10%的流量來源。由於在移動端變現遠遠不如在PC端流量變現成熟,所以10%的比例已經非常可觀了。這也說明地下產業鏈的流量市場,也消耗掉了一部分資本的推力。


從流量的價格來分析,又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景了,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出不同的流量來源由於附帶的信任紅利不同,流量的用途不同,cpm價格也有較大的差異性。


搜尋引擎帶來的流量,由於其目標客戶的準確性,和信任紅利,當之無愧的處於最高的價格上。騰訊生態下的流量,由於信封號和各種引流的存在,加上QQ的粘度和附帶的社交屬性,價格也比平均高出不少。而安卓流量由於各種暗扣和再分發的成熟,以及資本市場對移動概念的追捧,也拉高了CPM價格。而目前火熱的微信生態流量,並沒有想到的那麼火熱,由於微信安全性的限制,在2013年後期禁止了微信瀏覽器對安卓app的直接下載,導致了CPM的價格也降低到了3.6,這個價格也是在地下產業鏈變現中一個合理的價格。其他的流量來源也在整體環境的影響下,低於平均水平。

地下產業鏈中的流量來源分布和價格對比,與主流渠道非常類似。在主流產業鏈中因為資本原因而推升流量,地下產業鏈中也同樣有著高居不下的價格,消化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本的推勢。例如目前火熱的p2p金融行業,在地下產業鏈中的價格,和主渠道的價格對比如下:(灰色部分為地下渠道,同樣都是cpc的價格,地下渠道只統計了:彈窗廣告聯盟、黑鏈流量、盜版軟體流量、和流量再分發類app廣告。)


從2012年的大概5倍,到2014年的幾乎一樣的價格。p2p金融的火熱也同樣帶動了相關的地下流量。畢竟,對於針對於最終用戶即是客戶的p2p金融來說,地下流量和主渠道流量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如果再加上地下流量的損耗,其實意味著地下流量更受歡迎網絡營銷的歡迎。

專業用戶需要地下產業鏈流量分發專業詳細分析洞察,可訂閱我們 TOMsInsight的專業版報告:《中國網際網路地下產業鏈分析白皮書》

給我們的啟示

任何學科都有其運行的核心規律,這些規律是進步發展的關鍵。如果所有創新者都對這些規律都沒有興趣,不去潛心研究,最終的結果就會變成一場浮華的遊戲。這是遊戲規則制定者最喜歡看的的結果,而當一個行業的遊戲規則進入到地下層面,這場遊戲就變成了異常虛無。也許,這也是很多人能感知到網際網路泡沫的原因。

網際網路的整體就像一首爵士樂: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的行為或表現,脫離了其他人的行為和表現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甚至公平的推斷,更不用說合理的分析了。我們不能去掉貝斯手或者角號來單獨分析鋼琴的旋律,也不能脫離整首作品的單獨的前後意境來單獨評判小號的獨奏。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凡事都有相互影響作用的。雖然爵士樂是一種藝術,而網際網路卻是一門學科,更需要的認真對待。

( TOMsInsight僅發布獨家原創報告,擁有全部內容及數據版權。歡迎個人分享,但媒體或商業轉載必須聯繫我們並獲取郵件授權,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

這是TOMsInsight報告

專注於中國網際網路的深度數據分析洞察

微信號:tomsinsight


相關焦點

  • 智多星:時間黑洞論
    所以時間黑洞會容易局限你大腦的思維,就好像曾經我覺得我可能會做一輩子電商,我覺得我可以賣出世界上任何東西,那個時候就那麼自信,但是······過了一個時間階段之後,當我學了營銷,最後發現,哎呀,做電商其實還是蠻簡單的,做電商不是所有,不是一切,然後我也並不認為我可以賣出世界上任何東西,我更帶有敬畏之心了,那麼當下我的思維是什麼呢?
  • 星巴克的隱藏菜單,背後有哪些營銷邏輯?
    最近,很多人在星巴克嘗試隱藏菜單成功後,都會發朋友圈炫耀。當初「不發朋友圈等於白喝」的星巴克,本已經不是裝逼的聖地,但因為隱藏菜單的崛起,讓星巴克在朋友圈中又產生了話題度。 網上流傳著很多隱藏菜單的「下單口訣」,例如大理石美式就是雙倍濃縮咖啡+奶油+焦糖糖漿,很多人不知道,這其實只是在基本款的基礎上改變配料罷了。
  • 網絡營銷專家劉傑克:網絡營銷與信息技術的關聯
    網絡營銷專家劉傑克:網絡營銷與信息技術的關聯劉傑克老師認為,信息通訊技術對經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對傳統工業的改造和技術深化上。由於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點,期初的成本非常之高,但一旦成形,複製的成本就變得非常低。
  • 網絡營銷英文縮略詞解釋大全
    在網絡營銷世界裡充滿了英文縮略詞,這讓很多初次接觸者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就將網絡營銷日常需要用到的英文縮略詞進行了匯總和說明。API:應用程式接口這通常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將一個軟體接入到其他軟體中。
  • 營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現在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營銷二字,開飯店需要營銷有客戶來吃,做電商需要營銷促進訂單量,就連培訓機構都要營銷提高就學率。營銷已經進入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我們如何針對自身的行業做好營銷工作呢?那就要先探究營銷本身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 恆大七五折營銷事件背後的邏輯與應用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為《恆大七五折營銷事件背後的邏輯、方法與應用》。 這次營銷有5.5萬次微博討論、5.6億人次參與、三天賣出47540套房子,總銷售額達到580億。 我們想通過廣告和營銷的手段砸出這個效果非常難。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花了好幾個億搞營銷,結果打了水漂。而恆大獲得了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結果。 透過這些現象,我們要搞清楚它背後的邏輯。
  • 霍金曾支持平行宇宙理論,平行世界的入口,隱藏在黑洞裡面!
    這一推測的基礎是黑洞,他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個進入平行宇宙的入口。這種理論已被科學家們數次提出,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人能證明平行宇宙存在過,因為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隱形的世界。很多知名科學家認為,黑洞可能是許多我們之外的平行宇宙的入口,而我們目前無法發現這一點的原因之一是,它們隱藏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內部。
  • 網絡營銷的優勢是什麼?
    網絡營銷的優勢到底是什麼?下面深圳網絡推廣的小編就來為大家說說網絡營銷的優勢的詳情!網絡營銷的優勢:1、範圍廣泛網絡營銷打破了傳統營銷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換信息,使營銷從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發,交易更加簡單,可以全天候24小時隨時隨地提供全球營銷服務。
  • 網絡營銷專員淺析如何以低成本高獲取實現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基礎面對眾多潛在用戶實現針對性推廣,充分掌握目標用戶群體需求,並針對相關用戶制定不同解決方案,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網絡營銷市場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 艾永亮:恆大七五折營銷事件背後的邏輯與應用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為《恆大七五折營銷事件背後的邏輯、方法與應用》。恆大這次事件,首先一個最大的特質就是夠熱,它遠超我們大多數行業和企業所做的營銷事件的熱度。它連上了兩次熱搜,這並不是靠錢就可以砸出來的。這次營銷有5.5萬次微博討論、5.6億人次參與、三天賣出47540套房子,總銷售額達到580億。我們想通過廣告和營銷的手段砸出這個效果非常難。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花了好幾個億搞營銷,結果打了水漂。而恆大獲得了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結果。透過這些現象,我們要搞清楚它背後的邏輯。
  • 網絡營銷到底有什麼優缺點
    什麼是網絡營銷網絡營銷是一種基於網絡技術的營銷推廣活動。然而,從網絡營銷的所有基本特徵(公平性、虛擬性、對稱性、模糊性、複雜性、壟斷性、多樣性、牢固性、正反饋性和全球性)來看,大多數人想更直觀地了解網絡營銷的優缺點。
  • 信科網絡:什麼是營銷叢林?如何建立全網營銷渠道
    什麼是營銷叢林上一章,我們廣州信科網絡講述了營銷5.0概念的源起,說明了從營銷1.0到營銷4.0的演化迭代路徑。現在我們再進一步看看,近幾年營銷環境到底是怎麼產生變化的,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都知道,近幾年來世界各國都逐步走向以網際網路為主體的大環境,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甚至與朋友聯繫往來的方式,都受到極大影響。
  • 國際貨代網絡營銷之我什麼時候能看到回報?
    我們討論了貨代公司做網絡營銷的方向,公司官網該由哪個部來負責,將網絡營銷工作,拆解成單元,逐步實施。但在實施之前,我們需要將整個營銷策劃和運營流程進行說明,以取得甲方人員或公司負責人的認可。作為被策劃方,對網絡營銷的第一反應是:我要投入多少資金?我能有多少回報?我多久能有回報?
  • 灰度認知社曹升:江小白營銷破局的底層邏輯
    一方面大家都不認識你,所以成本高;另外一方面你沒有歷史負擔,沒有包袱。   紅星二鍋頭打表達瓶的概念,優點是大家熟悉你。缺點是很多人認為你是北京符號,打了表達瓶就弱化了這個符號,被競爭對手搶佔了用戶心智。   牛欄山二鍋頭現在就比紅星二鍋頭賣得要好,賣得要多,都賣好幾十個億。   這是一個插曲,不是說認知營銷就只有優點,沒有缺點,還得看到選擇的利弊。
  • 麥當勞出可樂杯了,「只送不賣」的背後隱藏了哪些營銷秘密?| 營銷觀察
    作者 | 兵法先生來源 |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無論是星巴克的貓爪杯,還是麥當勞和可口可樂的聯名款可樂杯,他們這波營銷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跨界出的杯子是只送不賣。縱觀品牌不難發現,近年品牌總是熱衷於跨界營銷,如文章開始列舉的星巴克、故宮、可口可樂、優衣庫等,那跨界營銷能為品牌帶來什麼好處?只送不賣的背後隱藏了哪些營銷秘密?
  • 2020年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真題練習題
    自考網絡營銷與策劃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異同主要表現在A.營銷媒體相同B.營銷媒體不同C.營銷對象相同D.營銷對象不同E.營銷目標相同13.網絡營銷低成本優勢的內涵主要體現在
  • 限定銷售=飢餓營銷嗎,它的底層邏輯是...
    限定銷售是不是飢餓營銷呢?限定銷售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限定品的邏輯是,我在特定的時間出售特定的商品,投放市場的商品總量是有限的,供給小,需求大於這個數量,那麼可以定價定高一些,賣出溢價。今年的可口可樂日本櫻花限定裝,賣出了三倍的價格,仍讓人趨之若鶩。既然可以賣3倍的錢,那麼為什麼不多賣一些呢?
  • 網絡營銷專員淺析在網絡營銷推廣中有不少渠道可適當「利用」一下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讓當下企業之間的網絡營銷也變得越來越流行,企業通過網絡營銷在網際網路中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為企業品牌和產品服務的推廣提供更便捷的方式。然而,在多種多樣的網絡營銷環境中,總會有企業選擇一條路走到黑,那麼如何拓寬企業網站網絡營銷推廣渠道呢?
  • 杭州好的排名推廣公司網站網絡推廣營銷公司
    企業通過引進前BAT產品經理不斷豐富產品線優化技術實力,力爭為企業提供更優,更全,更精的網絡營銷服務。杭州好的排名推廣公司網站網絡推廣營銷公司 一、網站分析及關鍵詞定位1、網站分析1、我們在建立一個網站的時候,初應該要分析網站是屬於什麼類型的站點?網站主要的盈利點在哪裡?網站的受眾用戶群體有哪些?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具體是什麼?等等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建站初期去進行考慮的。
  • NIKE的網絡營銷案例給我們的啟發
    一、網絡營銷渠道概述 網絡營銷逐漸成為企業或不可缺的營銷手段,而網絡營銷渠道是網絡營銷重要一部分。 (一)網絡營銷渠道的概念 網絡營銷,就是以國際網際網路為基礎,利用數位化的信息和網絡媒體的交互性來輔助營銷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網絡營銷極具發展前景,必將成為21世紀企業營銷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