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南方網評:融入社會擁抱陽光,讓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2020-12-16 南方新聞網

「十四五」發展新階段,殘疾人事業一定會迎來更加生機蓬勃的發展局面,用辛勤勞動改變命運,廣大殘疾人一定能在自立自強中譜寫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華章,獲得更有尊嚴的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邁出家門、融入社會,是殘疾人群體的樸素願望,更是社會治理難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康復、培訓以及創業,融入社會工作,擁抱美好生活。

  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讓夢想為心靈插上翅膀。勞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式。勞動就業,關係勞動者基本權利和生活幸福,關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對於殘疾人來說,勞動就業的意義更加特殊,不僅是他們獲得收入、維持生計和進一步改善物質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徑,也是保障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發展進程、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的根本體現。勞動就業,讓他們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自立自強,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共享人生出彩機會。

  一位社會學家曾經說過,「沒有殘疾的生命,只有殘疾的環境」。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改善生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感受更直接、更敏感。每年的12月3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殘疾人日,目的是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是世界上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解決溫飽到衣食無憂,從實現就業到安居樂業、築夢遠航,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已經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

  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參與社會能力,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殘疾人、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狀況不斷改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更加完善,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始終把殘疾人這一困難群體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對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殘疾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融入社會、擁抱陽光」是廣大殘疾人自尊自立、努力拼搏、奉獻社會、贏得尊重和未來的真實寫照。

  自強不息,追夢不止,殘疾人不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追尋和盤點「十三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軌跡,以及在各個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聆聽殘疾人的就業創業故事,更加深切感受到,切實解決好殘疾人最期盼最關心的大事難事具體事,讓廣大殘疾人精神生活更有寄託、社會生活更有尊嚴、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已經實實在在寫進生活、寫進現實,為實現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出更加溫暖飽滿的底色。

  可以期待,「十四五」進入發展新階段,殘疾人事業一定會迎來更加生機蓬勃的發展局面,用辛勤勞動改變命運,廣大殘疾人一定能在自立自強中譜寫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華章,獲得更有尊嚴的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南方網林偉)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用法治定義幸福生活,讓社會充滿陽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法治既是必要途徑,更是制度保障。今年以來,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從助力打贏三大攻堅戰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成效顯著,都是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法治權威的生動實踐,都是用法治守護公平正義、守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真實寫照,都印證了人民群眾的真誠信仰是法治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
  • 「地評線」南方網評:用法治定義幸福生活,讓社會充滿陽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法治既是必要途徑,更是制度保障。今年以來,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從助力打贏三大攻堅戰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成效顯著,都是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法治權威的生動實踐,都是用法治守護公平正義、守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真實寫照,都印證了人民群眾的真誠信仰是法治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共享法治成果,創造美好生活。
  • 【陽光助殘】青年助殘志願服務,讓殘疾人共享社會溫暖陽光
    【陽光助殘】青年助殘志願服務,讓殘疾人共享社會溫暖陽光 2020-06-11 0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魯網網評:基層宣講要做好「後半場文章」
    【地評線】魯網網評:基層宣講要做好「後半場文章」 2020-12-14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光助殘】攜手追夢 共享陽光——青年助殘志願者陪殘友暢遊日照
    【陽光助殘】攜手追夢 共享陽光——青年助殘志願者陪殘友暢遊日照 2020-06-02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大眾銳評:「咖啡熊掌」太暖了,讓殘疾人共享時代暖陽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上海有家「熊掌咖啡店」在這一天正式開業,當日銷量遠遠出乎店主預料。這家店的一個特色,是一堵灰色水泥牆上有一個碗口大小的洞,時不時伸出一隻黃褐色毛絨絨的熊掌,託著一杯咖啡而出。顧客取走咖啡後,「熊掌」與客人握握手,還可能送上一朵紅彤彤的玫瑰。
  • 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參與互動   【地評線】金羊網評:以「綠從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到大力實施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參與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以中國的山青水綠、海晏河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實質貢獻;從把「汙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力爭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
  • 【地評線】北方網評:「志」存高遠跨江海 「願」以馬革裹屍還...
    【地評線】北方網評:「志」存高遠跨江海 「願」以馬革裹屍還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2020-09-30 10:27:22
  • 成都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小兩口的切身「小感受」之變,是城市高品質生活背後一盤棋的「大變化」使然。而在成都不斷提升城市能級的過程中,幸福感與獲得感正在越來越多市民的心房裡,升溫蔓延。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全面增進民生福祉。堅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成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 關愛殘疾人,讓社會充滿陽光
    貴州民族報訊 (張利)11月20日是中國太平保險創立91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紀念日裡,太平財險六枝支公司經理孫全勇帶領員工前往六枝特區殘疾人居家託養文化服務中心看望那裡的老人和孩子,與老人們聊天,和孩子們做遊戲,給這個特殊的群體送去溫馨的關愛。
  • 「地評線」大洋網評: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本文轉自【大洋網】;《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其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是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 【地評線】紫金e評:共建公園城市,共享「高顏值」美好生活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城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這個人民嚮往的家園裡,美好生活已不是衣食住行的「硬需求」,而是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精神方面的「軟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城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功能組織與效率追求,更應該進一步關注如何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公益行動進社區 讓「唐寶寶」融入社會大家庭的...
    為引導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關心和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增進大家對「折翼天使」的認識和接納,我市各個社區紛紛開展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公益行動。近日,三順店社區組織陽光工廠的「唐寶寶」們來到社區,在志願者們的陪伴下,一起動手製作、烘焙蛋撻,共享勞動之美和美食文化。活動當日,10多位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兒童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學習烘培製作,為社區增添了歡聲笑語。
  • 黨組織「大齒輪」驅動各方「小齒輪」甘家巷社區讓居民擁抱幸福生活
    「色彩靚麗內容豐富的甘隴文明小巷、城市「螢光」文化壁畫……」行走在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感受到的美好不僅僅是這些感官上直接「撲面而來」的美感。更有許多的幸福感體現在社區生活的每一處。不管是耄耋的老人、還是稚嫩的孩童、又或者忙碌的白領上班族……在這裡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量身」服務,可以擁抱每種幸福生活。近年來,甘家巷社區緊緊圍繞街道「黨建共享家」工作核心,以「黨建共享家·甘味家巷」黨建品牌為引領,以城市基層黨建共治共建共享為主線,積極探索踐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新模式。
  • 四力我行 | 讓殘疾人快樂溫暖,讓家庭喘息心安
    近年來,海曙在優先保障殘疾人的衣、食、看護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積極正視其教育就業、醫療康復、婚戀交友、社會融入等需求,把工作重心從「兜底」轉到「賦能」,從直接服務轉向營造「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扶殘助殘社會氛圍,讓每個殘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 【地評線】荔枝網評:「冬日裡的陽光」閃耀著中國智慧的思想光芒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表的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被國際社會譽為「冬日裡的陽光」。時隔3年多,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這份「冬日裡的陽光」依然具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始終閃耀著中國智慧的思想光芒,照亮了顛簸起伏的世界經濟新航程。
  • 「陽光」牽著「我」的手
    為迎接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營造「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環境,激發全社會扶殘助殘熱情,形成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活躍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合肥市蜀山區陽光家園託管中心「陽光語露 文化共建」項目組組織轄區殘障群體開展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系列文化共建活動。走,看電影去!
  • 推動社會建設 創造美好生活
    對不斷走向現代化的社會建設來說,物質生活與美好生活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物質生活側重靜態,而美好生活側重動態,美好生活對不同的社會主體有著差異化的需要特徵,這是我們講規劃、提任務、求目標必須考慮的前提性問題。二是物質生活重在量,而美好生活則多在質。量大可以實現質變,但質變不代表質優,而追求品質一定要在質優上做文章。三是物質生活強調基本生活,而美好生活則是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生活。
  • 聊城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成立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承斌) 12月2日上午,聊城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成立大會在市殘聯召開,這是我市第一家進行法人登記的殘疾人專門協會,實現了我市殘疾人專門協會法人登記零的突破,將對我市肢殘人協會、聾人協會、盲人協會、精神殘疾人親友協會等其他殘疾人協會的註冊成立起到顯著的示範引領指導作用
  • 共享社會關愛陽光 殘友絲綢手繪感受國粹文化魅力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弘揚國粹絲綢文化,共享社會關愛陽光。12月10日,南山區愛心大廈5樓一片歡聲笑語,數十位殘疾朋友們,手拿畫筆,在絲綢上畫出絢麗多彩的圖案,畫出心中的陽光。讓大家了解體驗中國絲綢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