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家門、融入社會,是殘疾人群體的樸素願望,更是社會治理難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康復、培訓以及創業,融入社會工作,擁抱美好生活。
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讓夢想為心靈插上翅膀。勞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式。勞動就業,關係勞動者基本權利和生活幸福,關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對於殘疾人來說,勞動就業的意義更加特殊,不僅是他們獲得收入、維持生計和進一步改善物質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徑,也是保障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發展進程、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的根本體現。勞動就業,讓他們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自立自強,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共享人生出彩機會。
一位社會學家曾經說過,「沒有殘疾的生命,只有殘疾的環境」。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改善生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感受更直接、更敏感。每年的12月3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殘疾人日,目的是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是世界上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解決溫飽到衣食無憂,從實現就業到安居樂業、築夢遠航,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已經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
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參與社會能力,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殘疾人、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狀況不斷改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更加完善,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始終把殘疾人這一困難群體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對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殘疾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融入社會、擁抱陽光」是廣大殘疾人自尊自立、努力拼搏、奉獻社會、贏得尊重和未來的真實寫照。
自強不息,追夢不止,殘疾人不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追尋和盤點「十三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軌跡,以及在各個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聆聽殘疾人的就業創業故事,更加深切感受到,切實解決好殘疾人最期盼最關心的大事難事具體事,讓廣大殘疾人精神生活更有寄託、社會生活更有尊嚴、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已經實實在在寫進生活、寫進現實,為實現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出更加溫暖飽滿的底色。
可以期待,「十四五」進入發展新階段,殘疾人事業一定會迎來更加生機蓬勃的發展局面,用辛勤勞動改變命運,廣大殘疾人一定能在自立自強中譜寫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華章,獲得更有尊嚴的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南方網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