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昨天上海連續第五天發布的高溫橙色預警,街面上奔湧的熱浪與刺眼的日光「推著」三三兩兩的行人疾步行走。而環衛工人章有鵬師傅來來回回的身影卻顯得特別,他是這條馬路上走得最「慢」的人。
正是有了這樣「慢」的環衛工,這座城市才一如既往乾淨整潔
作為一名入行13年的環衛工,章師傅日常負責閔行區古美街道路段,不僅要清潔路面垃圾,還要將4個果殼箱收拾乾淨,做好分類。
無論是隱在花叢中的樹葉,還是零星的紙屑,都逃不過章師傅「訓練有素」的眼睛。一條不長的路他需要走上許久,「也算不清一天要走多少路,反正就是來來回回地走,看到垃圾就趕緊去撿去掃」。
記者隨後登上章師傅的清掃車,座位兩側是他自己製作的小布簾,可以擋住一部分陽光,但坐在裡面仍讓人感到十分悶熱。開著小車「兜馬路」掃垃圾,是不是更輕鬆?其實不然。記者發現,章師傅基本是歪著頭開車的。
為什麼要保持這個姿勢?「因為車不能離上街沿太近,否則掃盤要撞到上街沿,但又不能太遠,防止掃不到馬路和上街沿的接口處。」駕駛清掃車時,左手得緊握剎車手把,右腳踩油門,走走停停,發現不便清理的垃圾則要下車用撿拾夾、掃帚打掃乾淨。
環衛工的工作模式為輪班制,早班從清晨5點半到上午11點半,下午班是上午11點半到下午5點半。每天中午最熱的時段恰逢兩個班次交接,沒有人遲到或早退。分到早班的環衛工,一般會趁著暑氣來臨前開工。章師傅要是上早班,通常清晨4點50分就出現在馬路上了。
收拾打掃了一圈,章師傅這才有時間靠在背陰處休息一下。「自從上海施行垃圾分類後,和前些年相比,現在每天清理出來的垃圾已經變少了,我能感受到,市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了,我的工作強度也不像原來那麼大了。」章師傅欣慰地對記者說。
高溫天,正是有了這樣「慢」的環衛工,還有自覺的市民遊客,這座城市才一如既往乾淨、整潔。
6000座「愛心接力站」遍布全城,讓環衛工就近「清涼補給」
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每天的生活垃圾處置任務相當繁重。根據市綠化市容局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全市現有5.4萬名一線環衛工,每天需要清理生活垃圾達2萬多噸,保潔面積超過20764萬平方米。
炎炎烈日下堅守的背後,更少不了溫馨細緻的關懷。各區環衛企業都及時為一線環衛工送上風油精、清涼油、人丹等防暑降溫物品。寶山區海淞環衛公司每天無限量供應消暑降火菊花茶、足量鹽汽水等;黃浦區環衛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作業人員錯時就餐,有效避開中午高溫時段的戶外作業,並將班組休息點、愛心接力站等點位作為避高溫場所。
為幫助環衛工解決歇腳、補水、熱飯、充電等問題,多年前,市綠化市容行業工會動員社會力量,創建關愛環衛工人「愛心接力站」。目前,6000多座「愛心接力站」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環衛工從此免除了「長途跋涉」,可以早一點、近一點享受清涼。
敞開大門只是「夏日送清涼」的一部分,關愛環衛師傅,讓他們感到清涼的方式還有很多。隨著「愛心接力站」數量的增加,愛心企業不僅從「硬體」上為環衛工提供便利,更從「軟體」上支持他們的工作。從2016年起,「愛心接力站」紛紛籤下承諾書,率先履行市容環境門責和垃圾分類等職責。每個人都從我做起,杜絕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用文明之舉,讓環衛師傅少走幾步路、少彎幾次腰,這才是更給力的「清涼」。(記者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