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4)
本報記者 張娜
經濟復甦前景未卜、新冠肺炎疫情猶在、中美多領域博弈加劇、各類風險挑戰交織疊加……熬過2020年的寒冬,我國外貿發展在2021年還將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第二波疫情反彈或拖累明年外貿增長
展望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將是全球貿易發展的最大擾動因素。眼下,第二波疫情正在歐美等國持續蔓延。因發現變異毒株,為防止疫情反彈,英國提升倫敦及周邊地區疫情防控至最高級別,未來兩周,英國30%的人口再度面臨「封城」;美國單日新增病例雖有起伏,但一直在高位徘徊,一度4天新增100例確診病例;德國疫情一度出現「指數型增長」勢頭;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摩洛哥、加拿大、印度、尼泊爾等多國都陷入了疫情重新抬頭、日增病例創新高的考驗中。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鑑於今年年初疫情席捲全球給外貿帶來嚴重衝擊,我國外貿企業在2021年,至少在上半年,將面臨全球疫情二次暴發影響下的外部需求減少、訂單減少或取消、供應鏈斷裂等嚴峻挑戰,進而拖累明年外貿增長。
全球復甦前景未卜加大外貿壓力
對於明年國際形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疫情衝擊陷入深度衰退,可謂元氣大傷。即便2021年有望開啟復甦進程,但考慮到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復甦也會十分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並強調全球經濟活動恢復到疫前水平存在難度,而且很有可能出現倒退。
「預計疫情影響仍將在2021年上半年延續,(全球經濟)下半年才能真正走向復甦。」中國銀行日前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持續存在,疫情防控措施、紓困政策效果等將影響復甦程度,不排除疫情加劇使得全球經濟再度陷入停擺,這無疑將加大我國外貿壓力。
另一方面,在超常規刺激政策、疫苗研發進展等因素的作用下,明年世界經濟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進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中美經貿博弈呈長期化、複雜化趨勢
受訪專家表示,在美國大選之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呈現新變化,大國博弈更趨複雜,在技術、規則制定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美國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已基本組建完畢,其貿易政策輪廓也日漸清晰,即更加開放,對內支持增稅、反對減稅,對外主張取消高額關稅、反對貿易戰。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多個場合也多次強調將儘快改善美國與盟友的貿易關係,這不僅讓作為盟友的歐盟和日本鬆了一口氣,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推動全球和區域貿易關係修復,從而提振全球貿易和經濟。
不過,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實質性轉變。換言之,在貿易和科技問題上,美國的立場依然強硬,中美經貿博弈呈現長期化、多領域的趨勢。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手段向多領域延伸,除「實體清單」外,近期美國商務部宣布正式對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三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政策,並推動實施資產管制和投融資禁令。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2021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實施和可能發生的變化都存在不確定性。
深化多雙邊和區域合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
如何應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挑戰?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拓展經貿合作朋友圈,深化多雙邊和區域合作的決心。
不久前,中國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與區域內各國推動商品、服務、技術和人員自由流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推動中國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削減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更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此基礎上,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受訪專家表示,這體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貿易,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增強產業鏈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強烈意願,也有助於為復甦乏力的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劉英奎表示,這表明了為應對逆全球化浪潮和大國博弈加劇,我國將堅決捍衛多邊主義、不斷對接和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定力。2021年,我國應以加入RCEP和其他貿易多邊體系為契機,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舉措,加快扭轉傳統的「重出口+輕進口」的結構導向。
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且增長潛力巨大。此次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外貿乘勢轉變對外出口方向和轉向國內市場、積極應對貿易保護措施、解決外貿企業融資問題、加快外貿結構調整、積極面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利用環境加大進口力度和結構調整,也不乏上上之策。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國際市場布局繼續優化。
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中國不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向全世界釋放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積極姿態。
外貿韌性十足,持續恢復向好仍有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2020年,在全球貿易受疫情影響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在一系列及時精準的政策措施助力下,積極突圍,穿越悽風苦雨,走出至暗時刻,快速恢復企穩,並實現逆勢增長。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到目前,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年內進出口累計增速也延續第三季度以來的正增長態勢。這體現出我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今年全年我國外貿有希望能夠保持穩定正增長。「這一年通過穩外貿、穩外資政策,以及我們保企業主體、保全球供應鏈的綜合措施,在外貿領域,我們還是戰勝了當前國內外不利情況,在通往外貿強國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2021年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持續穩定增長還須付出艱苦努力。
昂首挺過風雨時刻,定能迎來春暖花開。受訪專家表示,要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形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用現代化手段為傳統外貿產業賦能,推動我國外貿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