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財經
01
「要全面禁止進口奶粉了?」
大概李翠枝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提案上了熱搜,最後被總結成這樣一句讓人憂心又有點莫名其妙的話。
李翠枝是人大代表,她也是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這次她的提案集中在食品安全以及健康領域,「一生飲奶計劃」、「個人健康檔案」都是她提出的,這是一個代表的正常履職,卻引來了熱議,那她到底說了啥?
「對跨境電商的增值稅,與國內銷售和一般貿易進口採取一樣的稅率徵收,或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前半句說的是稅率公平,怎麼會聯繫到「全面禁止進口奶粉」呢?因為後一句話被一些人單獨提出來了:「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
行業裡的人對此都比較贊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動了不少跨境電商和海淘者的奶酪,於是他們就開始帶節奏了,比如「全面禁止進口奶粉」之類的說法四處散播。
真是這樣的嗎?
說實話,提案不是兒戲,大部分的代表委員們都深知這個道理,所以都很小心謹慎,如果提案被曲解,那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
很遺憾,這些話還是被斷章取義地曲解了,其實奶粉除了跨境電商的渠道,通過正常的商品進口渠道依然可以買到進口奶粉,何曾被全面禁止了呢?
輿論的狂歡過後,真正的擔憂可能就被掩蓋了。作為一名女性代表,李翠枝確實在擔憂奶粉,她幹的是食品行業,對進口嬰幼兒奶粉的現狀最清楚,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提案,背後確實存在不少的隱憂。
02
嬰配奶粉的監管一直是個問題。
2016年10月,中國正式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每一款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都必須經過嚴格註冊,中國的奶粉市場準入門檻堪稱是全球最高的了。
這體現在:註冊流程很複雜,企業申請,審評機構要對配方進行審查,對企業進行現場核查、抽樣檢驗、專家論證,省級的食藥監也要現場核查,最終才能予以註冊,而在獲準註冊後,還要接受監管的高頻現場檢查和月月抽查。
但凡有所修改,甚至改個標點符號,都要進行再審查。
國內市場的從嚴監管對於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廣大的「寶媽」們來講,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奶粉的嚴格監管,才讓人放心。
但是,這個「全球最嚴」的標準適用於國內奶粉和境外一般進口奶粉,但它還是有點小bug,而這個bug恰好就是在這幾年越來越火的跨境電商領域。
2016年4月,為了規範跨境電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海淘」,十一部委聯合推出了一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相當於一個跨境電商的白名單,名單中的商品實行跨境電商的優惠稅率。
在清單中,就包含了配方奶粉,但是由於清單發出來的時候,最嚴管理還在制定中,所以海淘的奶粉「暫不需要獲得相關產品的配方註冊證書」。
也就是說,「全球最嚴」還是先把海淘排除在外了。
那進口而來的奶粉呢?
還記得那陣子的全球「奶粉熱」吧,世界各國都在保國內供應,限制對外出口奶粉,即便是產奶大國都不例外,但是海淘還是很容易買到所謂的海外優質奶粉,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呢,蜂擁而來的奶粉不得不讓人擔憂,這裡面套路很多。
03
2018年,清單又更新了一次,配方奶粉還在。
而在這一次的名單更新中,配方奶粉首次進口要適用「最嚴註冊」了,不過如果你認為這就高枕無憂了的話,那就錯了,因為在註解中還有一句,海淘「白名單」中的商品,依然可以免於向海關提交許可證件,直購商品按照個人物品的監管要求。
「個人物品」監管,也就意味著,海淘奶粉依然有漏洞可以鑽。
享受優惠稅率而進入市場的奶粉,到底是什麼成色呢?
合格的不少,有問題的很多。
2018年,在監管部門對配方奶粉審批中,卡翁喜麗雅乳品廠的註冊沒有通過,其實也算是在意料之內,因為在那不久之前,「沙門氏菌感染」導致這家法國蘭特黎斯集團旗下的多批奶粉被召回,中國市場上召回了42個批次。
按理來講,感染致病的事情還是很嚴重的,註冊不通過,也就不能賣了,但是事實上,相關品牌的奶粉,依然可以通過跨境電商以及代購渠道順利進入到中國市場。
有利益的驅動,真的是什麼都敢幹,就連國家監管部門都曾呼籲,跨境電商上的奶粉儘量不要購買。但是這樣的聲音經常就被海淘鋪天蓋地的宣傳給掩蓋了,寶媽們高價購入的奶粉,其實未必安全。
因為存在這些漏洞,避開嚴格的監管尤其是檢驗檢疫程序,假奶粉甚至是毒奶粉也能暢通無阻,這種例子在過去幾年出現了不少。
2018年,央視就曾曝光,西班牙搗毀了一個假奶粉工廠,他們從波蘭以每公斤1歐元的價格買來假奶粉,分裝成600g/盒,10歐元的價格在網上賣,西班牙警方表示,這些假奶粉主要銷往中國。
利用跨境電商走私奶粉的事件也絡繹不絕,2018年底,僅在廣州警方通報的一起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走私進入中國市場的奶粉,就有62萬罐。
在源頭上抓住了更好,源頭上抓不住的,就只能靠海關,那海關抓不住的呢?就進入到市場裡面,然後喝到了嬰幼兒的肚子裡了。
這就是致命的所在。
04
這些年,有一個不太好的現象出現,那就是「洋」的就是好的,在奶粉的行業尤甚,盲目地崇尚「洋奶粉」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洋奶粉」比國產奶粉更安全,被很多人堅信,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在過去的2019年,假奶粉的事情就不說了,就是從正規渠道進口的奶粉中,就有42款產品,進入了國家的「黑榜」,被海關拒絕入境,被市場監管總局通報。
有蛋白質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黴菌計數超標的,還有奶製品品牌被查出產品汙穢腐敗的,還有在奶粉裡面查出含有雜質的,林林總總,各種違規也是觸目驚心。
李翠枝的提案,是在為寶寶們的安全操心。
多年在奶業市場深耕,其實所見所聞所感,比一般人要更加深刻,所以當李翠枝的提案出來的時候,業內人士基本上都是贊同的態度,因為這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把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的「白名單」裡面剔除,不論國產奶粉還是進口奶粉,都要靠產品說話。
近些年在國家的各種抽檢中,國產奶粉也經受住了考驗。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宋崑岡就曾講,「目前國產奶粉質量已經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說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
歐洲農業部門的官員也曾講,「只要符合中國的標準,就能達到我們的標準,因為中國的標準要嚴於我們的標準。」
而實際上,代表和消費者的目標是一致的,為的不過是寶寶們喝上一口健康營養的高品質奶粉。只不過這樣的呼籲被人帶歪,反倒成了「要全面禁止進口奶粉」的謠言,這個誤會實在有點不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