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瓦爾-鮑爾成為美國著名「籃球爸爸」的過程中,人們普遍對他有兩種評價——「你瘋了」和「請走開」,以及其他一些我們不能在網上公開發表的言論。但在今天,當他的兩個兒子首次在NBA賽場對決時,只用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描述人們對他的評價:
幹得漂亮!
今天,朗佐-鮑爾效力的鵜鶘在主場以110-118不敵拉梅洛-鮑爾所在的黃蜂。對於整個NBA來講,這並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因為這只不過是兩支勝率不足五成的球隊。但對於鮑爾家族來說,這是一種巔峰,一種夢想成真,一種對信念的證明,雖然這種信念曾引起整個籃球世界的反感。
「我爸爸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事先計劃好的,」朗佐-鮑爾曾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說過,「儘管人們認為他太瘋狂了,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事實上,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一碼事,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做到一件事則完全是另外一碼事。
我非常清楚,拉瓦爾-鮑爾渴望聽到更多的讚美,就像一團火焰渴望得到更多的燃料一樣。我也知道,些許的誇獎就會讓他更加自大。但有時候,那些總是堅持認為自己沒錯的人,實際上是正確的。
暫且不談拉瓦爾的狂妄和吹噓,不談他「我的兒子們將統治籃球世界」的荒謬宣言,不談他試圖打造的家庭品牌(BBB品牌,Big Baller Brand)。
想想看,在美國的棒球、籃球和足球看臺上,有多少從事體育運動的爸爸媽媽在尖叫?他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會進入職業聯盟,拿到七位數的工資,收穫七位數的粉絲數量。
再想想,有多少這樣的父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以NCAA為例,每年只有1.2%的球員達到了NBA水平,而且前提是球員們要有足夠的實力進入一支大學球隊。
然後再想想,每年有多少人能夠在NBA選秀中進入前三名?答案顯而易見。
現在再想想,有一個家庭不僅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在過去四年做到了兩次。
這對兄弟為了達到同樣的目標,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線。哥哥走的是典型的「大學路線」;而弟弟選擇的則是「國際路線」,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謝拉瓦爾的出色操作。但是無論是誰,他們的父親都在整個過程中充當了宣傳人員,這為他們奠定了基礎,讓他們被人熟知。
「我從一開始就告訴他們,在他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告訴他們,總有人要超越喬丹,為什麼不能是你呢?」拉瓦爾曾對媒體這樣說過。
這種言論最終並未成為事實,但是這種失敗並不意味他們沒有成功。朗佐已經成為了值得信賴的職業球員,他在鵜鶘扮演著重要角色,當錫安和英格拉姆吸引了無數的聚光燈時,他充充當了一個可靠的輔助球員。三年來,他的成長軌跡與託尼-阿倫那樣的球員類似,他們都能夠很好地適應球隊體系,並可以在聯盟闖蕩十多年。
拉梅洛現在還難以預測,因為他職業生涯至今只打了9場比賽。他已經用精準的傳球點燃了人們的熱情,而對於他能否在今後的比賽中持續打出這種表現,還有待觀察。
我們也應該關心一下朗佐的弟弟、拉梅洛的哥哥——利安吉洛-鮑爾,雖然他現在還沒進入NBA,但他之前已經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了活塞訓練營的邀請,近日有報導稱他已與發展聯盟球隊籤約。拉瓦爾曾從在推特上表示為他的三個孩子感到驕傲,老實說,他們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家長引以為豪。
相關新聞——榮耀!球爹曬三個孩子背影照:驕傲啊 才剛剛開始
現在,拉瓦爾並不能將朗佐和拉梅洛的持續成功歸功於自己。他們都已經獨立,並身處自己的球隊,他們的球隊會推動他們的成長和形象的提升。拉瓦爾幫助他們走到了今天,但他並不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明天。
有人會說拉瓦爾的吹噓讓朗佐和拉梅洛的成長之路變得更加艱難,評論家們不放過他們任何一個缺點,並抓住每一次機會抨擊他們的比賽。球隊們知道引入他們並不只是籤下一名球員這麼簡單。得到拉瓦爾任何一個孩子,都意味著這位父親會吹毛求疵地關注球隊的每一個決定,並有可能對此大加批判。
「我從一出生就和他住在一起,他一直是這樣,他可以喋喋不休,而我只是努力打球。」朗佐2017年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過。
然而,為了實現拉瓦爾口中的高談闊論,這個家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朗佐是第一個爆發的,他曾公開表示自己與父親在管理個人品牌方面存在分歧。這三個孩子都會時不時的曬一些其他品牌的裝備。
BBB品牌也曾茁壯成長,但後來陷入了困境,然後又重新啟動,期間充斥著關於貪汙和腐敗的指控,去年他曾堅持認為BBB品牌價值10億美元,但在這一點上沒有人會聽他的。拉瓦爾最近開始收斂了,他變安靜了。
無論如何,普遍情況是這樣的:美國的訓練館裡到處都是自以為足夠優秀、可以在NBA打球的球員。但是,僅有天賦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動力和激勵,以及一名站在身邊的擁護者。不管人們怎麼評價拉瓦爾,他都會為自己所信仰的事業奮鬥到底。
所以,至少在今天,拉瓦爾-鮑爾可以享受一場自己應得的勝利。而且,我們確定他不會被那衝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