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看這裡!

2020-12-15 中國財經時報網

冬季,指農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

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蟄蟲伏藏,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響。《史記》云:「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冬季養生之理即避寒就溫,斂陽護陰。貴在養藏,養腎。因此,人們自然要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既要藉助自然之勢,順天而「藏」,也要發揮主動出擊概念,借天而「補」,主動與被動相結合,達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及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季養生要點:

1、起居養生

宜早睡晚起:《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季養生應順自然界閉藏之規律,避寒就溫,斂陽護陰,貴在養藏。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晚起能養人體陰氣,但晚起並不是賴床不起,而是隨太陽升起時間為度。

宜避寒保暖:冬季氣候寒冷,需要注意保暖,穿靴戴帽防止人體熱量散失。陽光充足的時候多到戶外曬太陽,常曬太陽可以起到壯陽氣,溫經通絡的作用。中醫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的狀態,人體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溫經壯陽的作用。

2、運動調養

以靜態運動為主,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不適合太過激烈運動。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避免大汗淋漓而使陽氣外洩。

3、情志養生

寧靜為本:冬季人體代謝進入相對緩慢時期,故養生要注重「藏」。精神上做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安寧,避免煩擾生氣,使得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4、冬令進補

俗話說:「冬令進補,春來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人體陽氣潛藏,陰精固守,是蓄積能量的階段,也是進補的好時節。根據中醫學「天人相應」、「時髒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藏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最佳時令,通過冬令進補—特別在補腎,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適當進補不僅能提高機體抵抗力,還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體內,待來年開春陽氣升發。

冬令膳食原則應適當食用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食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如桂圓、枸杞、慄子、核桃、羊肉、牛肉、烏骨雞等,還可多吃補腎食物,如腰果、山藥、芡實、核桃等,黑色食物也可多食,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紫米、藍莓、桑葚等。

冬令進補還可以「藥膳」來進補,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一般民眾想自行進補需要注意一下幾點事項:

(1)辨證施補,虛則補之:中醫講究辨證施膳,進補需視每個人的體質、年齡、生活環境、四季變化等因素依不同的藥材配方進行調理。一般藥膳大致可分為「溫補」、「平補」和「清補」(涼補),體質虛寒適合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如未能自己分別出是什麼體質,以平補為佳。

(2)進補禁忌及注意事項:

忌不正確的進補方式,越補越糟。

忌感冒、發炎時進補,如感冒、喉嚨痛、發燒、嚴重咳嗽、外傷等。

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之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等或患有哮喘、肝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痛風等人士,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進補,以免不正確的進補,誘發疾病的發作。

有胃腸道潰瘍、胃腸脹氣、消化不良、痔瘡等或口舌乾燥、心煩急躁、皮膚瘙癢、便秘等上火反應的人士,需要調整進補方式,不可過度。

孕婦及生理期間,進補也該謹慎評估或避免過度進補。

(3)什麼人適合冬令進補

身體虛弱者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者可依據不同需求予以適當進補。

年幼或年邁體弱者,通過在冬季,食慾量大,相對營養吸收好,正是增強或改善體質的好時機。

預防疾病:一些易在春夏發作的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可在冬季適當的進補,以改善來年疾病的發作情況。

其他:冬令進補是一種藥食調理方式,若是身體有特別需要調養者,還是要諮詢中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意見,不盲目使用來路不明偏方,在依其體質予以不同的調養方式,如此才能發揮冬令進補最大效能。

(4)冬令「引補」以開路

針對冬令進補,藥補需針對個人的體質辨別選用,最好先「引補」,調理脾胃為之後的進補提供更佳吸收消化的條件。引補可選用黃芪、黨參、蓮子、茯苓、山藥、芡實等藥食同源食材煮粥或燉排骨湯,以補益脾胃,提高脾胃功能,增強進補療效。

「吃」是一種樂趣,如果能掌握冬令進補的關鍵,更能在冬季養生發揮一定作用。食補和藥補皆有益,秉持「多樣少量」、「均衡飲食」、「平補為主,溫補為輔」,「多食當季蔬果」,則在冬季能養出好體質。

如果不想在家費力烹飪?又想享受藥膳之美味,

那就來同仁堂粹和藥膳吧!

環境展示:

菜品展示:

相關焦點

  • 冬季養生不是補而是藏,給你十條建議,守護你整個冬季的健康
    在古代文學名著《史記 太史公自序》中有一句話: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天下為綱紀。 意思是說,事物春天出生,夏天成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這是自然之道的大準則.如果不順從它就沒有辦法成為天下的綱領制度。=不止是大自然,連人都要遵守這個準則。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之【夏長】《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夏季陽氣旺盛,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急劇增大,致使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採,懶散貪睡。
  • 冬季畏寒體質和虛火體質該怎樣進補?補錯就麻煩了
    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知道順應自然,《史記》雲: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冬季養生,我們自然要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既要藉助自然之勢,順天而「藏」,還要借天而「補」,達到養生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進補時,最好請中醫師辨別一下自己的體質,其根本原則是畏寒體質補陽,虛火體質滋陰,以達到陰陽平衡,身體強壯的最佳效果,切勿盲目進補。
  • 如何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做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養生的我們更應該順於春時。正所謂適應其實變化順其自然。立春初五天東風解凍,後五天蟄蟲開始活動,後五天魚開始上水,後五天雨水節氣,雨水的初五天獺祭魚兒,後五天鴻雁飛來,後五天草木開始萌動,接著就是驚蟄之氣,剛開始五天桃樹開始生長,後五天倉庚發鳴,後五天鷹化為鳩,接著春風節氣頭五天玄鳥歸來,在過五天雷聲震震,芍藥榮。
  • 冬天養生|從避寒開始
    《史記》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古人倡導「天人合一」,與自然相應,與萬物共沉浮。
  •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 專家推薦冬季養生食療方
    12月24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補腎多吃「黑」 冬季,寒邪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 峰哥的養生秘訣
    今天說一個養生的話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應當是不一樣。
  • 艾艾貼:冬季養生,驅寒保暖更要「艾」護身體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從養生的角度理解,冬季養生則需要補陽、藏陽。1.進補所謂進補也就是通過飲食調養的方式攝入溫熱性食物,來補充精氣,儲存能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為來年的健康打好基礎。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鱔魚、鰻魚、蝦、海參等,糯米、慄子、桂圓、荔枝、核桃、紅棗等也是冬令溫補的常用之品。
  • 立冬後養生 寒潮來襲 護膚補充能量 上班族 加班養生看這裡
    所以冬季穿衣一定要依據溫度隨時調整。喝水冬天較幹,氣溫逐漸變冷。尤其是老年人,身體抵抗力較差,則容易出現皮膚問題。所以冬天一定要及時補水,如果總是缺乏飲水,有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循環代謝能力降低,健康就容易受到影響。但是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不一定非要喝夠十杯、八杯。但要注意保持飲水量,間斷性的喝水。
  • 冬季養生的小知識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想養生,想健康,接著看。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
  • 秋收冬藏好時光,羊肉溫補利五臟,看王致和怎麼樣助力冬日養生?
    俗話說:秋收冬藏,好時光方長。在嚴寒的冬季,不僅僅要減少元氣外洩的方式,更要養精蓄銳、休養生息,這個季節,羊肉就是一道不錯的佳餚,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有它,伴你四季養生。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冬季養生小貼士
    黃帝內經中提到,人體順應四時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冬季,天氣寒冷,人體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降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因此,冬季養生很重要的原則是「養腎防寒」,以下是貫徹這一原則的要點。首先,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
  • 冬季養生潮流,這3個錯誤的養生方式很多人都還在做
    大家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冬是調理養生的傳統季節,各種滋補品進入消費旺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問題,並且以許多年輕人為主,保溫杯泡枸杞已經不是調侃,而且很多上班族的日常必備,有條件的朋友吃起了即食燕窩、阿膠等滋補品,輕養生模式在當代年輕人中很流行。不過在這邊提醒一句,食補雖有益,但效果有限,不能只依賴於滋補品。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增強身體素質,但是都用錯了方法。一、盲目的購買保健品。
  • 養生基本原則:順天隨時,中醫為您講解,四季如何養生,不要錯過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調和,四季變換各有不同,養生方法也有不同。養生要遵循季節的變化,順天隨時。「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大概講的是養生的基礎是陰陽平衡與協調,而四季的變換對於這種平衡與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養生必須要順應四季變換,趨利闢邪。
  • 冬季養生——南北乾貨篇
    俗話說:秋收冬藏又到一年進補的好時節冬季飲食進補的原則以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
  • 【冬季飲食養生】冬季養生食譜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在跟 「吃」打交道,吃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生命活動,更是為了養生。那麼,怎麼吃才是健康的養生之道呢? 孔子曰:「不時,不食。」就是說,人們的飲食要順應節氣而食,違背順時規律就會影響健康。
  • 科治好:冬季養生法則
    科治好認為,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2020已進入最後一個月,為了更好地迎接冬天,以下是科治好整理的冬季養生法則,希望能夠帶給你幫助。
  •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1、進補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
  • 大雪至隆冬始,正是養生黃金期,大雪注意6件事,安康過大年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中老年養生,青少年養神順應自然規律,必要防寒、保暖、進補俗話說:「大雪補得好,一年不受寒」 >大雪節氣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一般人冬季進補禁忌不多,但對中老年人來講卻十分需要注意,尤其是有慢性疾病,像高血壓這類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還真是不能胡亂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