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領導華為的非凡特質:大氣、小氣、霸氣、靜氣
一向被稱為「低調、神秘」的任正非在達沃斯現場接受BBC採訪時說:「我不神秘,又不懂技術、財務、管理。我就是坐在他們的車上,拉一拉,沒有想像中的什麼都有。我什麼都沒有……」
自謙「什麼都沒有」的任正非,領導著一個令世人矚目的華為,尤其是近年來,華為不僅在業績上的增長令人嘆服,整體形象也正在成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
任正非是大氣的,大氣在於他的自我蛻變和轉型。
他又是「小氣」的,「小氣」在於他一直保持樸素品質。
他是霸氣的,獨具卓越膽識。
他是靜氣的。看似華為在瘋狂擴張,野蠻成長,但他始終居安思危。
領導者的個性特徵和領導藝術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從華為的發展軌跡中,不難看出任正非本人所具備的領導力。其思想、理念存在於華為的文化、制度、產品,以及每一次變革中。華為的理念激發員工為事業奮鬥,華為的制度激勵員工甘於奉獻。
大氣:自我蛻變與轉型
過了不惑之年,才開始因無處就業而被迫創建華為的任正非,像當年很多創業者一樣,出發點是成為一個商人。但走過十年的創業初期階段後,隨著華為的不斷發展壯大,任正非顯然已經認識到: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特別是想做行業老大時,就必須從「機會決策」轉向「戰略決策」,盡力避免掉入機會主義陷阱。
《華為基本法》可以被視為華為在飛速成長時期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做的一次系統思考。中國很多創業者敗在了從創業初期到飛速發展的這場轉型中,創業者也只成了商人卻不能成為志存高遠並有系統思想的企業家。而任正非的遠見顯示,他基本已經完成了從商人到企業家的轉型,成為華為真正的精神領袖。
所謂領袖,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構與建構,或者說結束一個舊時代、構建一個新時代。任正非通過自我意識的轉型,解構了華為處於創業初期的舊時代,同時建構了華為全面擴張、與時俱進的新時代。通過個人自我意識的蛻變完成了企業轉型——任正非立足於企業家的視角,對企業經營管理本質系統思考,對商業本質深刻洞察。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彭劍鋒教授所說,中國企業家必須完成「從企業家的企業,轉變為企業的企業家」,任正非選擇的就是「把任正非的華為,轉變為華為的任正非」。而這一點,是無數家族企業創始人所難以逾越的障礙。
小氣:保持樸素品格
「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這個聽起來老掉牙的常識,卻被任正非奉為真理,也被華為宣傳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文化,並以極大的熱忱和意志力將之傳播、執行到了極致。
任正非出身貧寒,體會過謀生路的艱辛。從老一輩身上繼承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意志。他認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改變組織的命運,只有一個選擇——艱苦奮鬥。所以將「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作為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文化。這一價值觀,也貫穿在《華為基本法》中,任正非將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傳遞給華為管理層。
華為在獲得長期的高增長,如今已經可以放緩腳步的情況下,任正非依然屢次強調要「艱苦奮鬥」,這與他一貫具有的危機意識不無關係。他認為,艱苦奮鬥必然帶來繁榮,繁榮以後不再艱苦奮鬥,必然丟失繁榮。在外界看來,華為的腳步堅實、低調、穩健。
霸氣:獨具卓越膽識
任正非在商業競爭中顯露出的一種霸氣。2010年,他首度在華為引入了薇甘菊的概念。薇甘菊是一種雜草,只需要很少的水和養分就能迅速成長,並搶光其他植物的資源,使自己生長的空間和範圍很寬、很廣。這種霸氣的成長方式,使得它被稱為「植物殺手」。任正非是薇甘菊精神的崇尚者,所倡導的理念也成為傳播薇甘菊的基因:「我們做產品需要具備薇甘菊這樣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層成為霸主。」有這樣的霸氣,更需要有底氣,他說:「要成為行業的薇甘菊,就必須具備實力,沒有實力是做不了霸主的。」
華為的確做到了「霸主」。創立以來,研發出多項世界領先的新產品和技術,結網式的前進步伐已從中國走向海外。甚至有人華為人是「華為狼」。儘管遭遇中國社會的數次大變革,始終以霸氣的風格贏得了市場話語權。
儘管戰略目標霸氣外露,任正非為人卻不霸道。他主張,讓人人都能分享到公司成長的收益。任正非非常重視分配。他曾說,華為薪酬激勵要管理好拉車人和坐車人的分配比例,讓拉車人比坐車人拿得多,拉車人在拉車時比不拉車的時候要拿得多。企業家的霸氣風格結合分享財富的人文理念,成為華為戰略和執行的有力驅動。
靜氣:為企業長鳴警鐘
看似華為在瘋狂擴張,野蠻生長,但經歷過困難時期和中國社會變革的任正非,始終居安思危。
從對未來的構想來看,他似乎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他一直堅守自己的理想,不斷為華為提出更大的願景,華為不斷被新夢想驅動前進。但他的思想中有憂患思維或危機意識去「對衝」理想。
在兩極之間激蕩和平衡,這是他思維方式的一大特徵。所以才有了《華為的冬天》一文,不斷提醒員工們居安思危。任正非一直在不斷地為華為製造假想敵,不斷地為組織產生危機的能量。任正非說過,「假定」是人類最偉大的思維方式。「假定」令人有夢想,「假定」也令人居安思危。
過去20多年,任正非每天都在假定華為明天會垮掉,華為員工的神經早都被危機論打磨得很粗糙了。在一次國際諮詢會議上,華為一位英國顧問期望任正非展望一下華為今後20年的遠景。任正非脫口而出:「20年後的華為,我可以告訴你,兩個字——『墳墓』。」當時華為的德國顧問戴姆勒對此的評論是:「任先生能這麼想,20年後華為會活得更強大,德國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我們民族總有危機意識,華為跟我們很相像。」
人氣:做精神導師
迄今為止,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文章共40餘篇。每一篇文章都體現出任正非的個人價值觀,指引著華為人。從1994年第一次寫《致員工書》到今年再次修訂,任正非強調,華為公司共同的價值體系,就是要建立一個共同為世界、為社會、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企業文化。這為現代年輕人進入華為提供了精神指引。
在華為取得成就之際,任正非會做《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鬥》的講話,告誡幹部員工戒驕戒躁;在華為穩步發展的過程中,任正非也會做出《論學習》《我們向美國人民學什麼》等文章,讓全體員工保持謙虛學習的心態;在發表自己的人才觀時,任正非用《能工巧匠是我們企業的寶貴財富》來作答;當華為處在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下,任正非也多次以「創新」為主題在內部發表文章……這些文章不斷為華為人指引方向,成為精神驅動。
領導力是一種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熱情與想像力的能力,也是一種能夠統率團隊成員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標的能力。領導力的核心是影響力。一個企業的形象也反映出企業家的精神特質。在網際網路思維盛行的當口兒,華為發布了企業形象廣告。廣告引用的是「千年掃地僧」李小文先生照片。任正非親自撰寫的廣告詞:「華為堅持什麼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學習。」「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無須多言,寥寥數語即可讓華為上下認同並追隨同一目標,這正是任正非領導力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