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正盛的設計師Virgil Abloh,最近個人潮牌 Off-White 終於決定推出品牌首個家居用品系列,並直接把這個系列取名為「HOME」。
HOME系列分為Ceramics、Bed和 Bath 3個種類的產品。
Ceramics,顧名思義就是陶瓷製品系列。主要是一些象牙色的咖啡杯、菸灰缸和肥皂託盤等。每個產品都有藍色印花圖案,底部也有 Off-White 的 Logo。
Bed,顧名思義是床上用品系列。除了象牙白色的雙人床四件套,系列中還有這款鮮橙色流蘇針織面料的毛毯。
Bath則是沐浴產品系列,系列產品也是象牙白色的浴袍和毛巾。
不難理解 Off-White 為什麼會決定跨界家居界,其一,當然是因為如今的人們早就不再只追求穿得美,同樣也追求住得美,活得美。
其二,各大老牌時裝屋可都早早地跨進了家居界。
1980年代和 1990 年代,Ralph Lauren、Fendi和 Versace 就都推出過家居系列。
其中 Fendi 是在 1989 年就宣布成立旗下的家具系列Fendi Casa,每個系列都以一個城市命名。
1992年誕生的Versace Home,產品則延續了品牌一貫的浮誇作風,是一副紙醉金迷的模樣。
2000年,Giorgio Armani也推出了 Armani 的家居系列Armani Casa。每年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季推出新品,產品主要是家具、餐具、燈具、床組和各種家飾品。
雖然家居部門是 Hermès 2010年才成立的第17個產品部門,但早在80年代起,Hermès就相繼推出過陶瓷、水晶、銀器、紡織品和裝飾品,1920年代的產品冊上,也首次出現了家具系列。
Hermès的家居線 Hermès Home 比時裝線來得更為內斂和優雅,如同品牌一貫秉持的設計理念——「優雅絕不來自矯飾」,以及「忠於手工與藝術」,Hermès Home的產品設計簡約,材料考究。
以旅遊起家的 Louis Vuitton 也於 2012 年,推出了以「在路上」為設計理念的 Objets Nomades 項目,隨後每年都會邀請知名室內設計師為品牌設計以旅行為靈感的產品。
比如可以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收納打包帶走的Lounge Chair,就出自荷蘭設計師 Marcel Wanders 之手。
這款椅子由三個獨立模塊組成,分拆開可以是躺椅、扶手椅或腳墊,合在一起時它又是符合人體工學的躺椅。
有網友點評為,就是「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一直有室內設計師夢的 Alessandro Michele 也在2017年9月如願以償,推出了 Gucci 的家居線Gucci Décor。風格上延續了 Gucci 時裝線的復古文藝。
Michele更是直言:「這是另一種穿上 Gucci 的方式。」
還有近兩年才推出家居系列的Tiffany & Co,因為區別於其他品牌,主推文具、餐具、配飾等居家小物品,再加上高價格,分分鐘掀起絕對性的話題度。
Dior今年也在巴黎蒙田大道上正式開幕了全新的「Dior Maison」家飾店。
這家門店之前主要銷售 Dior 的眼鏡系列,如今全線銷售主打 Dior 標誌性印花圖案的豪華家居布藝、家具和餐具。
從餐桌用具、玻璃杯、燭臺到靠墊,不僅瀰漫著迷人的法式風情,還有各種 Milly-la-Foret 宅邸中的銀杏葉、花卉、圖騰、和特色的 Toilede Jouy 印花,可以說將 Dior 時裝線的優雅和高貴發揮得淋漓盡致。
Dior全球 CEO Pietro Beccari 曾在採訪中說:「我認為設計就是時尚,是關於當代世界的理解和表達,這其中包括你對衣服、手袋的理解,當然也包括對家具和設計品的理解。」
時尚與家居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微妙。
時尚界其實有很多知名的服裝設計師,都不是「科班出身」。
被稱為「後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Raf Simons,早年就讀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工業和家具設計專業。
所以在 Raf Simons 的設計裡,總是充滿了鮮明的建構感和極簡主義風格,同時他也特別擅長運用利落的單線條。紐約時報甚至評價他幾乎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男裝設計師。
就像曾經有人說,服裝設計就是在人體上做建築藝術。藝術總是互通的,所以除了Raf Simons,還有很多服裝設計師都是建築專業出身。
「未來主義」的領軍人物 Andre Courreges,就畢業於建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他也在六十年代巧妙地將幾何學、建築學、科技創新和時裝相結合,以此確立了其在時尚圈的獨特風格。
甚至有人說,與其說 Courreges 在「設計」裙子,不如說他是在「建造」裙子。而人們也的確時常在他的設計中看到各種幾何圖形,比如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等等。
《VOGUE》的前主編 Diana Vreeland 曾說:「Pierre Balmain 的時裝是高級定製的精髓。」
Pierre Balmain早年也是在巴黎建築學院學習後,才於1945年創建了一個時裝店。
Pierre Balmain也曾說過:「時裝就是行動的建築。」
所以在 Balmain 的很多設計裡,都能看到對鏡子、水晶、木材和玻璃的各式演繹,同時亦保留了舒適的活動性和 Balmain 的標誌性剪裁。
Versace的創始人Gianni Versace,曾在米蘭學習建築設計,同時他本人亦對建築與室內設計情有獨鍾。曾於1993年在邁阿密買下別墅,斥巨資 3300 萬美金用於裝修。
包括受建築美學的影響,斜裁也是 Vercase 最具特色的設計屬性,也展現了一種不對稱的建築美學。
包括開篇提到的Virgil Abloh,大學專業是土木工程和建築設計,並有著建築學碩士學位。
作為 Louis Vuitton 的第一任黑人設計師,及繼 Givenchy 的 Ozwald Boateng 和 Balmain 的 Olivier Rousteing 之後,第三位執掌歐洲奢侈品牌的非裔設計師,Virgil Abloh無疑是個成功轉型的案例。
除此之外,還有曾獲紅點設計獎的西班牙現代高端品牌Delpozo,一手將這個品牌打造起來的前任設計師 Josep Font 也是建築師背景。
立體的肩袖設計、色塊的雕塑體型,還有 Josep Font 最擅長的廓形遊戲,都得益於他建築方面的天賦和對雕塑作品的藝術性重塑,也才能帶領 Delpozo 走到全球人的眼前。
無論是家居設計、建築設計還是服裝設計,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設計思維於不同細分領域的各自呈現,其實具有極強的可借鑑性和互通性。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作為文化的物質載體,建築、家居和服裝一直都是最重要也是最直觀的表達人文習俗的對象,因此它們彼此相通,互相影響。
Hermès全球藝術總監 Pierre-Alexis Dumas 說:「家是一個能讓人找到庇護、得到休息、積蓄能量、重新出發的地方。」
如今的家居行業,也不再拘泥於單純的家居設計了。
我們中國最耳熟能詳的家居品牌——紅星美凱龍,就於近日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
同時今年9月9日,「紐約時裝周紅星美凱龍中國日」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本次「中國日」還在紐約時裝周主場 Spring Studios 設立了China Day Showcase,展出包括ANGEL CHEN X H&M、Superdry X Clotee、Ledin X 大白兔、Cadilac X OPENING CEREMONY,以及紅星美凱龍 X XU ZHI 這五個由華裔設計師參與的聯名系列。
其中 XU ZHI 在本次主題為「In The Bloom Of Youth」(怦然一夏)的2020春夏系列中,共與紅星美凱龍合作了四款針織系列的單品。
四款單品中有一款垃圾分類的針織小包,完全契合如今的垃圾分類潮流,而且斜挎或當腰包都可以。這款包還被美國版《Harper’s BAZAAR》評選為了「2019紐約時裝周脫穎而出的19款包包」之一。
另一款長流蘇的針織挎包,則看起來更加溫暖,像一件亮色的大披肩。這點無疑也是切中了當下「介乎於配飾與手袋之間」的流行。
這次聯名系列中,也有一件真正的淺藍色流蘇披肩。它除了是秋冬季的造型利器,平常也能作為保溫驅寒的毛毯,而且不挑性別。
最後一件單品是一款百搭的流蘇套頭衫,胸前的「Design for China」字樣也升華了單品的內在價值。
剛剛復出的女神高圓圓就搶先拿到跨界單品,直接上身啦~!
(掃描視頻中二維碼,就有機會免費抽取~)
自從 Pierre Cardin 在1979年春天,帶著來自法國和日本的模特兒,開啟了中國第一次時裝秀後,中國的時尚行業也正式地拉開了序幕。在中國時尚潮流被喚醒的這幾十年裡,不僅是時裝,家居潮流也在不同年代中畫上了不同的符號。
在紅星美凱龍新推出的《我的年代照,跟著中國潮》H5互動遊戲中,精彩盤點了70年代至今的家居與時裝共同發展的有趣回憶。
從時尚萌發的70年代,到敢於時髦的80年代、娛樂風靡的90年代、偶像風潮的千禧年代,和當下潮流前衛的2019,每個年代的家居和當時的服飾潮流都有著異曲同工的微妙聯繫。
紅星美凱龍「舉國來慶,全民開團」的十月大促活動也正在進行中,通過H5遊戲就可以直達主會場,點擊「閱讀原文」去開搶家居產品的「千萬免單津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