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馬財經
作者 | 宋冠宇
來源 | 野馬財經
馬雲好友、顧家家居實控人顧江生被立案調查,所涉事件已過一年,不得不說該被調查的終究躲不過。作為家居業龍頭,顧家家居一天市值縮水21.63億元,玩的是心跳!
顧江生被立案調查,為A股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再添新名單。放眼A股市場,全年立案調查接二連三,風波不斷。截至目前,96家上市公司遭立案……
馬雲好友被立案調查
12月24日晚間,顧家家居(603816.SH)公告稱,因涉嫌內幕交易股票,公司實控人顧江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主要涉及顧家家居在2018年至2019年收購喜臨門過程中,交易喜臨門股票的事項。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12月24日,顧家家居收盤市值還有468.37億元,12月25日開盤下跌9.99%,差1分錢跌停。之後小幅回升,截至12月25日收盤,股價70.64元/股,跌幅4.62%,市值蒸發21.63億元。
然而顧家家居收購喜臨門的事情已經過去一年,為何現在才被調查?
2018年10月,顧家家居與喜臨門控股股東紹興華易投資籤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以單價不低於每股15.20元,總價不低於13.80億元的價格收購華易投資持有的喜臨門合計不低於23%的股權。
然而,在2019年4月,喜臨門公告,由於交易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並籤署正式的轉讓協議,顧家家居終止收購喜臨門。
目前對於調查的具體原因還不得知,但野馬財經發現,雙方當時約定的收購價格為15.2元/股,但2019年4月12日,喜臨門的收盤價卻僅有12.98元/股。
此外,顧江生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年輕時曾擔任浙江樹人大學體育老師。2000年,27歲的顧江生從父親手中接過企業,在3年之內使公司產值從3500萬上升到1億元。顧家家居在2016年上市,在2017年和2018年,顧家家居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幾十起的商業併購,僅在2018年就為此差不多花費了四十億。
從公司業績來看,截至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實現10.10億,同比增長10.01%。
圖片來源:同花順
值得關注的是,顧江生與馬雲「關係匪淺」。顧江生是浙江人,也是馬雲「湖畔大學」的學員。
此前在2020年9月9日,由顧家家居獨家冠名的AM連連,以及特約贊助的聚划算99划算夜,雙雙出圈,分別拿下微博第一和微博第三的熱搜詞條。就連天后王菲都空降直播間與馬雲連線合唱歌曲。而2018年及2019年天貓雙十一狂歡夜,冠名商也是顧家家居。
顧江生曾表示:「未來10年,顧家的夢想是,再添一個零,實現千億夢想,真正做到『世界有宜家,中國有顧家』。」
如今,顧家家居的千億夢想還未實現,顧江生卻被立案調查了。
據i問財數據顯示,顧家家居是2020年A股市場中被立案調查的第96家上市公司,亦是第7家因「內幕交易」而被立案的上市公司。
2020年證監會立案調查上市公司96家
據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根據有關公告,截至2020年12月25日收盤,全年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至少96家(不含退市),合計市值超6000億元。
其中,總市值在10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達16家,晶澳科技以746.62億元總市值位居第一。
圖片來源:i問財
根據公告來看,除了晶澳科技(002459.SZ)未公布被立案調查原因外,這些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主要原因有:信息披露違規、短線交易、違紀、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法規、操縱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減持違規及實控人違法犯罪等。
而有一部分企業被立案調查原因涉及兩種及以上,例如華星創業,因涉嫌短線交易和內幕交易分別於3月13日和9月15日兩次被立案調查。
據野馬財經統計,在今年被立案的上市公司中,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的有66家。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統計(數據來源i問財)
實際上,2020年資本市場的風波從年初就開始了——新年的第一天就有公司發布了被立案調查的公告。
1月1日晚間,亞太藥業(002370.SZ)公告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這也是進入2020年來第一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披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截至2020年3月28日,亞太藥業實控人陳堯根及其配偶鍾婉珍所持有公司股份已全部被質押和凍結。
而其股價在自2019年12月24日至今的一年內跌幅達到43.89%。
股價方面來看,受到立案調查等方面的影響,截至12月25日收盤,有22家企業出現股價下跌,跌幅最大的為嘉澳環保,跌幅為9.98%。
此外,在這些上市公司中,有24家公司截至12月25日環比總市值出現下降,合計65.66億元。其中,顧家家居(603816.SH)以35.23億元的跌幅高居榜首。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整理(排名前十,數據來源:i問財)
一年減持70次,證券市場違法成本待提高
在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中,有些人算是「慣犯」。
12月21日晚,金科文化(300459.SZ)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王健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減持金科文化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是以「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為核心的全棲IP運營商。公司董事長王健持有金科文化11.50%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2010年5月,王健創立杭州哲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兼經理,2014年至今擔任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16年7月至今任金科文化董事。
然而從2019年6月任金科文化董事長開始,王健便開啟「減持模式」。第一次減持的時候,王健的減持理由為用於償還股票質押融資款項,以降低股票質押比例。到2019年12月18日,王健共減持公司股份6927.7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98%。2020年1月13日王健再次以同樣的理由稱將擬減持不超2%股份。
Wind數據顯示,王健一年多時間裡減持多達70次,累計套現超過7億元。其持股比例也從17.72%降至目前的11.89%,由第一大股東降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圖片來源:i問財(部分減持數據)
重點是,今年7月,深交所因其多次在臨近財報披露期間減持股份一事對王健通報批評,據了解其多次減持是在半年度報告、三季報披露前三十日內,構成敏感期交易。
但3個月後,他又因違規佔用數十億資金,且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件被浙江監管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截至2020年三季報,金科文化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幅7.87%;營收同比減幅32.01%;其股價與今年最高點9月11日的6.48元/股相比,已下滑51.85%。
上市公司多次違規,如此背景下,新《證券法》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本次證券法的修訂,是在深入分析證券市場運行規律和發展階段性特點的基礎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改革完善。
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監管層在完善信披規則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信披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證監會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因治理失效、管控失靈、運作失序等引發資金佔用、違規擔保、財務造假、操縱併購等嚴重問題,凸顯出上市公司治理不科學、不平衡的情況仍然存在。同時,反映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關鍵少數」法定職責落實不到位;上市公司決策管理不科學、責任追究機制不完善等深層次問題。
今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指出:「要發揮各方合力,強化持續監管,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發展環境,使上市公司運作規範性明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改善」。
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謝連傑律師對野馬財經表示,目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成本主要包括刑事責任、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責任缺乏震懾力,行政處罰金額過低,民事賠償仍傾向於補償性賠償。構建成熟的資本市場應該出臺能夠震懾違法違規主體的法律法規體系,需提高違法成本,才能從源頭上保障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轉。
強化立法、嚴格執法,多措並舉的治理下,我們期待證券市場違法現象能夠得到更加強有力的打擊,使得資本市場環境得以淨化。
2020年僅剩的幾個交易日裡,我們期待風平浪靜,而2021年的資本市場環境能否得以改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