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Why Not Zer0.3實戰長測
——威少籤名鞋的實戰巔峰
1.頂級的啟動性能
相比起前作Jordan Why Not Zer0.2到了Why Not Zer0.3則大大降低了前掌重心,前掌的場地感更佳,而同樣是大面積的Zoom,增加了更細膩的切槽,除了保證澎湃的腳感外,還能保證反應速度。在實測過程中,只要你願意給前掌施力,它就能給你最強而有力的反饋,並且,可以因應不同位置的發力而有能有相應區間的反作用力,簡單來說,就是反彈力更加精準,讓啟動效果更佳。如果要選擇年度啟動性能最強的三雙鞋,Why Not Zer0.3毫無疑問會入選。而在中間區域則有鞋標,與2代的「鞋標緩震」不一樣,這次變成了「鞋標啟動」了!哈哈!
2.達到變態的抓地力同時優化了抗扭TPU
大底紋路從上作的類似於「吸盤型」的紋路,改變成了有點像「Z」,同時又有點像「閃電」的紋路,紋路上翻到後跟,哪怕是採用後跟落地的時候也保證著抓地的穩定性。而中底的抗扭TPU則往後延伸,這塊異性抗扭片的韌性明顯提升,不會像2代一樣出現了「斷裂」的囧態。球鞋的紋路極深,也不會過於硬邦邦的,保證抓地力同時還有著非常高的耐磨度。經過長測後,我攻擊打了15場球,涉及各種類型的場地,而鞋底仍然是「紋絲不動」,在耐磨性表現上非常優秀。
3.球鞋的設計非常驚喜
第三代有著很多微妙的設計,需要細細品嘗。鞋面有何複雜的材質搭配,雖然多層的材質,卻由於是採用網面較大的網布為基礎(實際上也是比較低端的材料)讓上腳的包裹性並不算理想。而妙的地方是,通過繫緊鞋帶,調節好個人所需要的綁帶位置,卻有著超乎想像的整體包裹(注意,並不能說是很舒服)。但是,卻把初上腳的各種隱憂撇除了。配合那非常不錯的腳感,也整個人有一股奔跑的衝動。這裡不得不佩服Nike的設計師,可以用價格低廉的材料通過鞋身細節到材料之間的組合,變成了1+1+1+1大於4的效果。這裡要提醒一下,鞋帶必須要儘量拉進,要不,可能會存在相應的崴腳風險或者支撐不足的問題。
4.極高的性價比籤名鞋
由於疫情影響導致的庫存壓力,並且,威少這個賽季也大幅度減低(上司的鍋,無可奈何),雖然Why Not Zer0.3的整體表現比起2代大幅度提升,卻沒有2代這麼大的宣傳力,在消費者心裡的重視程度也比不上其他球鞋。但是,反過來看這樣反而對消費者是好事。也正由於這個原因,原價1099元的Why Not Zer0.3打起了巨幅優惠。而我的這雙比較低調的「The Family」配色低至500多元(可以在560—600左右區間入手)。一雙整體設計優秀,而又有聯盟前十五級別的球星的專屬鞋款作為背書光環,腳感也非常出眾。還不能算是極高的性價比嗎?
1.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群
作為一雙球星籤名鞋,作為其粉絲也自然有購入的意願。可惜的是,Why Not Zer0.3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它並不具有極佳的前掌穩定性(鞋身兩邊會有一定弧度向上翹)。對於喜歡變向的或者內線球員也極為不友好。但是,這種打法卻非常適合簡單直接的,喜歡快攻,喜歡展現身體爆發力打法的球員,所以,要把它當作實戰鞋則要因應自身需要而定了。
2.做工並不算出色
這個Nike傳統的壞毛病想不到也傳染給Jordan Brand了,Why Not Zer0.3的細節做工並不出色,很多地方也出現了掉線情況,而我鞋舌內的標記貼則不到兩場就掉落了。如果在2000年前後,這樣的球星籤名鞋做工是不敢想像的。哪怕Why Not Zer0.3是一雙不錯的實戰球球星籤名鞋,卻有著如此之差的做工,並且採用了大量廉價的材料(也考慮定位是中端籤名鞋),這點上又有點與威少的個人形象不相符了。
評分環節:
舒適性:8/10
啟動反饋:10/10
綜合緩震:8.5/10
抗扭曲與防側翻:8/10(只要鞋帶繫緊,並且調節魔術貼到合適的位置可以有8.5)
鞋面支撐:7/10
抓地力表現:10/10
重量:9.5/10
科技與設計:9.5/10(科技含量並不算高,但是,整體設計是加分不少)
腳踝保護:8/10
耐用度:10/10(那些線頭什麼的不需要搭理,也並不影響實戰表現)
總分:88.5/100
推薦人群:
威少粉絲,學生黨,簡單直接粗暴打法的是首選。
鞋子尺碼正常。一般情況下本人Nike穿42.5,Adidas42,這雙Jordan Why Not Zer0.3我購買的是42.5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