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腦電波、分泌內啡肽 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改變腦電波、分泌內啡肽,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睡前、學習等需要靜心的場景下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發布的《2020療愈音樂收聽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8300萬人在喜馬拉雅收聽療愈音樂,晚10點後幾千萬人會在療愈音樂裡入眠。截至今年11月底,療愈音樂的相關專輯就被播放超25億次之多。

  療愈音樂是什麼?為什麼音樂會起到療愈的效果?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療愈音樂什麼樣

  在很多人的固有認知中,所謂療愈音樂就是莫札特、巴赫、貝多芬等音樂家創作的古典音樂作品。但這是一種誤解,療愈音樂是一種全新概念,有其特殊之處。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治療與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音樂治療專業學者張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療愈音樂指在音樂治療師與患者共同參與下,根據不同患者的治療需求,因人而異選用的治療音樂。而當下人們關注比較多的所謂療愈音樂(用於減壓、放鬆的音樂),是節拍在60—70、頻率在8—14HZ範圍內的α腦波音樂。這類音樂的特點是旋律舒緩、節奏簡單、音量適中,有些還配有流水、海浪等聲音,以強化冥想、催眠效果。

  「在腦電圖上,大腦可產生α、β、θ和δ類腦電波。人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會產生頻率為8—12Hz的α腦電波,這與療愈音樂的聲波頻率較為吻合。因此聆聽療愈音樂會誘發人腦出現類似α腦電波的狀態(藉由聲波的震動頻率可以誘發大腦的腦波產生同化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使人達到放鬆狀態、改善睡眠的效果。」張勇解釋道。

  據喜馬拉雅耳界沉浸式聲音療愈團隊相關負責人(以下簡稱「喜馬聲音療愈團隊」)介紹,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用戶常聽的療愈音樂包括3D腦波音樂、大自然實錄白噪音、治癒鋼琴曲、古風禪樂等。在他看來,「療愈音樂是舒緩、平靜、不複雜的,音色需要柔和,避免過於沉重的低頻,也不具有刺激性的高頻,目的是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感。這種音樂一般沒有完整的音樂結構,只是一些簡單的旋律,有一些模糊和不太明確的情緒表達,但是讓人聽了之後會感到非常放鬆,同時又不被旋律所幹擾。」

  音樂真的能治病

  事實上,不光是療愈音樂,所有的音樂都有治療的效果。

  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對對人體內臟及軀體功能起主要調節作用的神經系統產生直接的影響。

  由於每首樂曲的節奏、速度、音調、音色不同,因此可以表現出鎮靜、興奮、鎮痛、調整心率和降低血壓等作用。通過對心電、肌電、皮膚電反應的研究,科學家發現音樂能減輕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對緊張的生理反應,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和血壓,降低術後和帶呼吸機病人的呼吸頻率,也可減少健康者和術前緊張病人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增強病人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近期的研究還表明,在聽音樂的時候,人的腦垂體會分泌出一種名為「內啡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之後,人就會感到歡欣和愉悅。

  不過具體什麼樣的音樂對什麼樣的病人有效,還需要治療師和患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治療目標選用有針對性的音樂。

  張勇指出:「不同個體會對不同音樂產生一定的共鳴,同一首音樂會引發不同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效應,這與人的音樂愛好程度、文化背景、年齡層次等都有一定關係。因此,沒有通用的音樂處方,因人、因病、因樂而異,是開展音樂治療臨床實踐遵循的基本原則。」

  不僅用於醫學和心理學領域

  記者了解到,人們對於音樂在臨床醫療中價值的系統研究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的。由於留聲機的誕生,人們可以把音樂錄製下來並反覆播放,使音樂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於是一些醫院開始使用音樂來幫助病人睡眠、減少病人在外科手術過程中的緊張和焦慮,並用於麻醉和止痛。

  「音樂治療的應用對象相當廣泛。」張勇指出,包含心理治療領域中的心理減壓、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各類人格障礙等;醫療領域中的各類生理疾病康復治療、疼痛控制、臨終安寧、老年安養及各類精神疾病患者;特教領域中的各類身心障礙者如智能障礙、學習障礙、情緒行為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語言障礙等;近年來由於一般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音樂治療的運用也拓展至壓力紓解、個人成長及自我探索等領域。

  喜馬聲音療愈團隊負責人進一步補充道,現在音樂治療不僅僅用於醫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也可以在學校教育、社區活動、公司團建和刑事司法等領域使用。隨著醫學的發展以及音樂治療研究的深入,音樂治療的應用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可改變腦電波、影響神經系統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原標題:可改變腦電波、影響神經系統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睡前、學習等需要靜心的場景下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發布的《2020療愈音樂收聽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8300萬人在喜馬拉雅收聽療愈音樂,晚10點後幾千萬人會在療愈音樂裡入眠。截至今年11月底,療愈音樂的相關專輯就被播放超25億次之多。
  • 研究表明:聽音樂可改變腦電波、分泌內啡肽,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音樂真的能治病事實上,不光是療愈音樂,所有的音樂都有治療的效果。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對對人體內臟及軀體功能起主要調節作用的神經系統產生直接的影響。由於每首樂曲的節奏、速度、音調、音色不同,因此可以表現出鎮靜、興奮、鎮痛、調整心率和降低血壓等作用。
  • 可改變腦電波、影響神經系統 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音樂真的能治病事實上,不光是療愈音樂,所有的音樂都有治療的效果。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對對人體內臟及軀體功能起主要調節作用的神經系統產生直接的影響。由於每首樂曲的節奏、速度、音調、音色不同,因此可以表現出鎮靜、興奮、鎮痛、調整心率和降低血壓等作用。
  • 聽音樂不只陶冶情操,還能治病
    音樂真的能治病事實上,不光是療愈音樂,所有的音樂都有治療的效果。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對對人體內臟及軀體功能起主要調節作用的神經系統產生直接的影響。近期的研究還表明,在聽音樂的時候,人的腦垂體會分泌出一種名為「內啡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之後,人就會感到歡欣和愉悅。不過具體什麼樣的音樂對什麼樣的病人有效,還需要治療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治療目標選用有針對性的音樂。
  • 純音樂,聽的是意境,陶冶的是情操
    一首純音樂,無論是輕鬆舒緩、活潑歡快,還是大氣蒼涼、悽美悲壯,它都可以有效地調節你的心情,陶冶你的情操,讓你有所感悟,拓寬你的胸襟,完善你的人格。這就是人們喜愛純音樂,百聽不厭的原因。有很多優秀的歌曲改編為純音樂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純音樂如果加上歌詞,受到喜愛的不多,甚至還會有畫蛇添足之感。敞開心扉傾聽純音樂,讓靈魂得到淨化,讓格局得到升華。
  • 建水陶壺——陶冶情操
    建水陶壺是一種生活實用品,更是一件藝術品。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是三種快樂物質,哪種最難得到呢?
    多巴胺,能帶來短暫愉悅;血清素,能幫人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內啡肽,可以改變一個人所有的負面情緒、改變對自我的認知、變得積極向上,甚至可以改變人的外表。 三種物質中,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最持久、最真實、最有意義,但同時它也最需要付出努力。
  • 運動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擺脫負情緒
    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內啡肽,而運動會加速這種物質的分泌。首先我們應該來解釋一下內啡肽這個名詞。內啡肽是身體內自己產生的一類內源性的具有類似嗎啡作用肽類物質,當人們進行一定的運動時,體內的內啡肽會持續分泌。但是這和運動的強度也是有一定關係的,長時間、連續性的、中量至重量級的運動、深呼吸是分泌腦內啡的條件。這種「快樂激素」能夠排解人們的壓力和壞情緒,讓人變得愉悅和滿足。
  • 6種好養、陶冶情操的綠植,擺在家裡淨化空氣,提高家居舒適感
    6種好養、陶冶情操的綠植,擺在家裡淨化空氣,提高家居舒適感不做植物選擇題,植物養殖選這些。常居家中誰不想養些植物來陶冶情操呢。植物怎麼選?哪些植物養殖起來有多方面的好處呢?養殖期間該怎麼做呢?龜背竹淨化空氣也是一把好手,不僅在晚間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還能吸收甲醛、苯等有害氣體。2、如何養護和預防龜背竹喜溫暖、溼潤的環境,屬於耐陰性植物。平時要避免暴曬,在其生長期時可進行每天噴水一次,促進生長。肥料對於龜背竹必不可少,平時澆水時可適當施肥以滿足生長所需。
  • 運動和內啡肽
    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人心情的好壞,同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的多少相關。運動可以刺激內啡肽的分泌,使內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甚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專家提示:並非所有的運動都可以產生這種效果。
  • 三種快樂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
    充滿活力的體育鍛鍊,不僅可以促進腦內有益化學物質內啡肽的分泌,還能改進對自我形象的把握;分散對日常憂慮擔心的過分關注;提升對所遇問題處理的自信心。所有這些作用都有利於情緒的改善。步行是中年人最喜歡的運動方式。步行時大腦呈現活化狀態,被稱為「美麗荷爾蒙」的三種腦內化學物質幾乎同時發揮作用。
  • 書法:陶冶情操鍛鍊思維的寫字遊戲和了解文字風格的字體軟體
    寫字可以陶冶情操,讓人平心靜氣,如何將字寫好是一門學問,這裡可以推薦給大家練字的遊戲,以及幾種不一樣的字帖。從字體上來說,女生的字體和男生的字體一般不太一樣。男生一般適合楷書和草書、行書等字體,顯得大氣恢宏。當然也有這種字體寫得好的女生,而女生更適合瘦金體、奶酪體和卡通體,顯得小家碧玉。
  • 經常聽音樂的好處——太驚人了!Amazing!
    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聽聽音樂也是一種不錯的減壓方法,音樂能使我們的心情放鬆下來,是我們都知道的,可是音樂的好處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聽音樂的好處都有哪些吧!音樂是一種休閒的方式,音樂能夠陶冶情操。經常聽音樂能夠緩解壓力,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然而,音樂的好處卻不僅如此。
  • 學鋼琴陶冶情操,還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建立牢固的自信
    我想學琴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培養對音樂的熱愛,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學琴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和毅力,磨練孩子的意志,建立牢固的自信,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音樂改變人生,鑄就人生,更能引領人生
  • 抑鬱症和內啡肽
    ,我們就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來促進內啡肽的分泌。人心情好壞,同大腦內分泌的內啡肽多少是互相作用的。心情和內啡肽是雙向的。內啡肽不僅能「鎮痛」,使人愉悅,使人年輕,使人健康,使人成功,反過來人的愉悅感、滿足感、輕鬆感、成就感能夠增加內啡肽的分泌。
  • 綠色「毒品」內啡肽
    在那個點之前,你感到非常疲憊;一旦越過了那個點,身體就又會充滿了活力,你又會感到振奮,這應該就是跑步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        那為什麼會有這種愉悅感呢?據科學分析,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會分泌內啡肽。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
  • ——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
    內腓肽可以對抗疼痛、振奮精神、緩解抑鬱;還能讓我們可以抵抗哀傷,創造力勃發,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勾通。通過上述描述,大家是否感受到,這些內啡肽的功效與我們在做完了一天該做的事情時心情和感受相似呢?此時的我們,內心充實,平靜,對自己認可,對未來充滿信心。三、逃離快感陷阱,迎接內啡肽的世界在上癮行為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耐受性閾值的提高。
  • 音樂療愈的真相:學空靈鼓竟然還能治病?!
    藥可以治病,但是音樂可以治病,你聽說過嗎?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之一是宋代孫道滋以「宮聲數引」使歐陽修的「幽優之疾」(抑鬱症)得到治療。歐陽修為此作「送楊置序」向他的朋友楊置推薦用音樂「平心」「養疾」。他在文章中說:「予嘗有幽優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
  • 雲秀哈爾濱·冰城日曆丨12月7日,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滑冰運動
    哈爾濱市作為中國冰雪運動的發源地,滑冰運動使少年兒童在增進健康、陶冶情操和意志品質等方面受到積極的影響 , 從而有利於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更好地普及花樣滑冰運動。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快樂因子全揭秘
    2為了能經常分泌內啡肽,最好帶著歡笑活著。這是以分泌喜樂激素內啡肽來減輕痛苦的一個生命法則。3內啡肽同血清素一樣,有必要就分泌,無必要就減少,若內啡肽的生產遺傳基因麻木,無所反應,就無法感覺到喜樂和幸福。4完全從憂鬱症中解放出來的途徑,是生活的環境總要符合內啡肽和血清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