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奔赴戰場

2021-03-01 解放軍報

蒙了!房罡突然收到兒子房宛松寄來的一封信,打開一看,紅格紙上赫然寫了兩個醒目的大字:遺書。

他沒敢告訴妻子,趕忙聯繫兒子,10分鐘內打了40多個電話,全沒人接。房罡又連著發了十幾條信息:你在幹嗎?你怎麼了?回個信息……

  

在此之前,21歲的房宛松從來沒有收到過父親如此直白的關心。他記得父親「最體貼」的問候是,看到自己穿著破洞牛仔褲,「嫌棄」地說:「你穿的都是什麼東西!」

所以,看到手機上一下40多個未接來電和簡訊,房宛松心裡除了緊張還有點小激動,他準備給老爸回個電話。

「我每次跟我爸說話都得鼓起勇氣。」房宛松設計的第一句臺詞是:「我信寫得怎麼樣,是不是很帥,有沒有嚇到?!」

結果完全不是他想得那麼回事。

「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行!你這不嚇人嘛!我心臟不好!」電話一接通,房罡一直有所克制的關愛全部迸射出來。房宛松顯然被父親驚到了,趕緊解釋寫遺書是部隊組織的活動——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家人一封信。


2016年4月,房宛松所在的東部戰區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組織大家寫這樣一封信寄給家裡。那時他剛入伍幾個月,正跟隨自己所在的榴炮連在野外駐訓,班長告訴他:「你就當遺書寫。」

對於寫慣了各種總結的戰士們來說,這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任務。然而,他們沒想到,當自己真正提起筆嘗試為剛剛展開的人生畫上一個仿真的句號時,擔憂、愧疚、恐慌等情緒全都從生活的縫隙裡爭相冒出頭來。

房宛松故意把「遺書」這兩個字大大地寫在信紙上做題目。

他本不想來當兵。考上中國人民大學之後房宛松只讀了一年,覺得無聊非要退學。因為這件事他跟家裡吵了很多次,一吵架就摔門出走。房罡沒辦法,只好先同意他退學,再從天南海北找來以前一起當兵的戰友,「半騙半哄」地送兒子去部隊接受管教,任他怎麼耍脾氣也不接回來。

房宛松想撒撒氣,用這封遺書讓父母意識到「自己有多重要」:「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奔赴戰場……」

房宛松在山上的駐訓帳篷裡伴著外面的雨聲文思泉湧時,比他小兩歲的汽車連新兵周涼正在城裡的駐地營房裡搜腸刮肚。

周涼最怕這種讀讀寫寫的任務,他在農村老家只讀到初中,來當兵訓練多苦多累都沒掉一斤肉,「一背理論就瘦了十來斤」。

為了完成寫遺書的任務,周涼掏出手機開始搜索。組織這場活動的旅政委張振東通過大數據發現,開展活動的第一周全旅有900多人都在搜「軍人遺書怎麼寫」。

運輸隊上等兵周涼的家信。

這些20歲出頭的姑娘、小夥子接受記者採訪時全都嚴肅地表示:「這輩子真是第一次寫遺書啊!」

可1998年出生的周涼一搜就灰心了:「網上遺書都是很老的人寫的,這我也用不上啊!」沒辦法,他只好鑽進學習室裡自己硬著頭皮靜下心來想。

周涼認認真真寫完交上去,他的排長——28歲的白俊峰一看就樂了。白俊峰覺得「這小孩」實在太可愛了。

   

白俊峰是2016年7月軍校畢業後選崗來到第71集團軍某旅的。在士兵考學上軍校之前他一直在後勤保障部隊工作,總感覺當兵當得「不太正宗」。「必須趴在地上,沾了一身土,受了一身傷,才知道什麼叫部隊。」於是他就拉著行李來到了這支野戰部隊。

剛走進擺滿11個高低床的大宿舍,把背包放下,接他的小戰士突然來了一句:「排長,你收拾好之後別忘了寫一封遺書。」

白俊峰正在拉背包拉鏈的手頓了兩秒鐘,心裡咯噔一下。不過老兵告訴他,到了新部隊不要表現出任何膽怯,尤其在自己的兵面前。他趕緊收拾起吃驚的神情,若無其事地吐出一個字:「好。」

「沒事兒,排長,我們都寫。」小戰士輕描淡寫地加了一句。白俊峰心裡突然有些激動,心想這就是真正的野戰部隊吧。

他在遺書的開頭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頓首……」然後就卡住了。

「我是該愧疚呢,還是該抱歉呢?畢竟他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不在了。」白俊峰從上午9點一直寫到12點,總共憋出不到1000字。經過深思熟慮,他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害怕面對忠孝難兩全的抉擇;因為要上陣殺敵保家衛國而感到提氣;對本領恐慌的思考。

等白俊峰動筆的時候周涼早已寫完了,休息時間又去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奧特曼》。

在白俊峰眼裡,周涼就是個小孩:「他把QQ號和密碼,還有銀行卡的帳號密碼都寫在遺書裡了!」周涼這股實在勁兒白俊峰越想越覺得可愛。

但19歲的周涼是認真的。他寫的時候仔細想過了,假如無聲無息地犧牲在戰場上,在這個世界上就一點兒存在感也沒有了。他把QQ號和密碼留給父母,如果他戰死了,希望爸媽可以登錄QQ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同學,「世界這麼大,自己突然就沒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好像犧牲得很沒有價值」。

雖然信的主體內容不同,但周涼和白俊峰的遺書有著相似的結尾。

白俊峰信上的最後一句話是:「如若戰死沙場,請為我高歌引吭。」他對這句令人心潮澎湃的總結頗為得意,打心底裡覺得作為一個軍人,這樣便算是實現了價值。

周涼信裡最後也表達了「一家不圓萬家圓」。記者問他,最後這些話是你自己想的嗎?他縮著脖子嘿嘿一樂說:「最後不都得升華一下嘛,新兵點評動不動就來這麼一句,我都聽會了!」

這樣的一封信,該旅上上下下幾千人每人都寫,包括旅長和政委。政委張振東是70後,他的世界與80後的白俊峰、90後的周涼和房宛松都不一樣。

張振東在全旅大會上對旅裡的官兵說:「我們不敢保證這幾年就不會打仗!」如果打起仗來,他不但要把大家帶出去,還得能帶回來。作為帶兵人,他需要通過這封遺書明確對自己崗位的認識。

當然,幾乎所有官兵,在這封特殊的家書裡,無一例外都表達了對父母妻兒的愧疚和牽掛。

偵察營四級軍士長楊國軍的家信。

偵察營營部四級軍士長楊國軍在信裡說:「兒子,以後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子漢……要保護好媽媽和姐姐。要是有人欺負她們,你就揍他。要是有人問誰教的,你就說是我教的。」

指揮通信連下士沈雨婷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我不知道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你們。所以,不論你們聽到怎樣的噩耗,請相信,那就是因我選擇這個職業而註定離開你們的方式。在戰場上,我首先是一名軍人,其次才是你們的女兒……

指揮通信連下士沈雨婷的家信。

曾經桀驁不馴的房宛松在一年後修改的第二版遺書裡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我總想為你們唱一首《當你老了》,但苦於沒有機會。每次聽到這首歌我總是內心不能平靜,因為這是我心裡的歌。」

這些信寫完之後,他們每個人都需要再謄抄一份,然後放進上戰場時隨身攜帶的枕頭包,這個包平常放在他們的床頭櫃裡。如果戰爭真的爆發,他們中有人為國捐軀,這封遺書將被送到他們的親人手中。這個枕頭包裡還有一身換洗衣物,一個針線包、一個枕套和一條白床單。大家笑談,白床單可以用來遮蓋遺體,枕套可以用來裝骨灰。

除了謄抄的信,遺書的原件則從他們的駐地徐州,寄往全國各地。

白俊峰的家離駐地的營區只有800米,但他的父母覺得與兒子好像隔著遙遠的距離。每天忙於訓練,他簡訊都幾天才能回一條,父母著急上火,有時候白俊峰急了就回一句:「我不是生活在徐州,我只是駐地在徐州!」

不過他還是找時間親自把這封信拿回家了,一來怕父母擔心,二來也想看看父母的反應。

看信的時候白俊峰和爸媽一起在廚房做飯。「寫這個幹什麼,不吉利!」父親看完說。白俊峰解釋說這其實是個活動,是假如明天上戰場,不是真的明天就上戰場。母親聽完突然放下手裡的鍋鏟,爐灶上的鍋也不管了,走到廚房門口,看著白俊峰一字一頓地連說了3句話:「要打仗必須跟家裡說,不管你去不去都要說,不管我們讓不讓你去都要說……」

吃完晚飯,一家人散步送白俊峰迴軍營,母親挽起他的胳膊說:「好久沒挽著你走了。」

這封遺書似乎一下子把這些硬漢和家人的距離拉近了。薄薄的信紙像是在每個人心上劃了一個口,流出來的除了濃濃的情意,還有本領恐慌。

   

裝步五連中士牛磊今年24歲,是家裡的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在上學。牛磊的爸媽一輩子與黃土地打交道,在他們眼裡,當兵和上學都是光宗耀祖的事。

但在他們眼裡,當兵和打仗似乎還是兩碼事。牛磊怕父母接到信一下子受不了,信還在路上的時候就先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說:「媽,我要是打仗犧牲了怎麼辦?」

母親聽完沉默了六七秒鐘,牛磊連著喊了好幾聲,母親才出聲,帶著哭腔問:「能不能不去?你才多大啊!」

「我爸思想覺悟也不高,我媽小學沒上完,不會寫字。」牛磊說。他自己也很沉重,怕犧牲了報不了父母的恩,他還沒做好犧牲的準備。

但過了些日子,牛磊父親來電話了。他說:「我和你媽還有爺爺奶奶都講過了,要是打仗你就去吧。但要保證能活著回來,我和你媽給你接風。」

牛磊說:「行。」

但是他答應的有點心虛。要是打仗,能活著回來嗎?

為了讓自己能活著回來,牛磊開始學包括通信、炮手、狙擊等多種專業。為了讓他帶的戰士也能活著回來,牛磊督促他們進行高強度、高難度課目的訓練。

該旅士官長、偵察營營部四級軍士長楊國軍發現了大家的變化。楊國軍是旅裡有名的硬漢,參加過全軍特戰獵人集訓。最初他按照獵人的標準嚴格要求大家,有些人還不服,現在大家什麼怨言也沒有了。

    

很多軍屬在接到這封信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不想讓自己的親人上戰場。

遺書寄到家裡後,親人們的電話很快打到部隊,不少還帶著哭腔。楊國軍的妻子直接問:「能不能退伍?」

「那回去全村人還能看得起我嗎?」他對妻子說。妻子最終還是說:「要是真有那一天,你放心,孩子和爸媽有我。」

大部分官兵的家人靜下心來想想就會像牛磊和楊國軍的家屬一樣表態。上等兵王明坤的父親得了癌症,怕兒子上了戰場還要惦記自己,竟然隨回信寄來了蓋著大紅章的出院證明。

營教導員董棟收到了186封回信。這些信,有的字體娟秀,有的寫得歪歪扭扭,有用白白的信紙寫的,也有用邊角不齊整的拼音格紙寫的,有的寫了厚厚一沓兒,也有的簡明扼要只有幾句。

裝步三連下士張改偉母親的回信。

裝步三連下士張改偉母親在小小的拼音格紙上給兒子回信:「上戰場,是要有犧牲的。有的人死輕於鴻毛,有的人死重於泰山。報效祖國,死而後已。」

作為帶兵人,董棟感激軍屬們的憂患意識、大局觀念和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而最讓他欣慰的是,這些回信裡體現出官兵家人對軍人價值的認同。

「軍人的價值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楊國軍說,「我們的價值在於帶出來多少兵,能不能打勝仗,能不能把帶出去的兵活著帶回來。」

難得的是,牛皮紙信封一來一回,穿軍裝和不穿軍裝的人對這種價值的認同都更堅定了。

(作者 :張茜)

相關焦點

  • 《爸爸的十六封信》學會替他人著想
    我是引讀老師宋保昆。今天,我為大家繼續帶來《爸爸的十六封信》。你們喜歡什麼樣的人呢?你們覺得什麼樣的人最好相處、最有魅力呢?宋老師認為喜歡替別人著想的人最有魅力,善良的人最喜歡替別人著想,而和他們相處才是最為輕鬆的。
  • 創意無限 | 爸爸的十六封信(第3封)
    《爸爸的十六封信》,這本書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作品,講述的是有一個讀小學高年級的女孩叫櫻櫻,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
  • 【信·心】寫給女兒和兒子:願愛陪伴你們成長
    你們想我嗎?爸爸要先跟你們道歉,說好寒假好好陪你們的,不成想大年初一,爸爸就自己一個人返回北京,不陪你們玩了……到現在我也忘不了,離家的那一刻,爸爸坐在車裡,你們站在車窗邊上,邊哭邊喊著「爸爸」,伸出又縮回想拉住爸爸的手。你們雖然年紀還小,但心裡也明白,因為一種叫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很厲害的傳染病,爸爸必須儘快回到工作崗位,這是命令,也是爸爸的責任。
  • 大國男兒當自強:這封信,我們寫了整整一年
    那種把自己最想說的話,盡情地寫在信紙上,然後裝進信封,貼上郵票,投進綠色的郵筒,沒過幾天,郵遞員就會把這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的表達形式,曾經帶給人們多少想像、多少好奇、多少盼望啊!可惜的是,現今的人們已經很少用手寫的書信來往了。 【徐魯說】我從心底喜歡和留戀這種手寫書信的表達方式。
  • 如果你看到這封信,我大概已經死了,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如此脆弱
    「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不得不說,我活的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們「開玩笑」般的話語,還有你們,我早已絕望。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這是一個小學生的絕筆,看得讓人心碎,這是有多絕望才走上這條路啊。
  • 這首歌想讓孩子們唱給他們的爸爸媽媽
    鏡頭裡,一個小姑娘在明媚的背景中,輕輕地綻開歌喉:「爸爸,我想你,想念你的眼睛,想念你的背影;媽媽,我想你了,想念你的微笑,想念你的懷抱。春天來了,希望就在不遠的前方;春天來了,爸爸媽媽你要平安回家;春天來了,黑暗的道路我也不怕;春天來了,我們會牽手走在彩虹下。」
  • 給初夏的第四封信
    那麼到你18歲時至少可以收到20封信,通過這些囉嗦和細碎的文字,你可以看到一個女人(麻麻本人)逐漸蛻變成一個強大的母親的過程;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你自己)怎麼樣成長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你看,麻麻已經預想到你身形欣長,霽月清風的樣子。希望以後的你自信陽光,可以觸到太陽。
  • 家長外出一周留給孩子七封信
    我的信呢?」每天早上,銘銘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著拖鞋噠噠噠跑到外婆房裡,一路嚷嚷著爸爸媽媽今天又給他寫了什麼呢?     銘銘的爸爸媽媽外出旅遊去了,前後要一個星期,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的日子,銘銘非但沒有失落反而多了許多期待,一切都因為八零後的爸爸媽媽每天都給他留了一封信。拆信、讀信,這是銘銘這幾天最喜歡做的事。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人們都在說,七歲之前,家是孩子的全部,上小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夜晚,上中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周末,上大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寒暑假,工作時,家是孩子的每個春節。父母一直忙忙碌碌,可是,孩子只想說: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
  • 《爸爸的十六封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爸爸的十六封信》是林良先生給女兒櫻櫻寫的私家信件。文字雖短,字字珠璣,如果小讀者們遇到與櫻櫻相同的成長煩惱時,不妨從林良先生的文字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與思考。我有什麼主意,他總是依我的話做。他口才很好,跟同學辯論,他一定站在我這一邊。
  • 感動│孩子隔空喊話: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
    「爸爸媽媽,我想您們了,您們已經三十五天沒有回家了。。。。。。這是武漢江夏區交通大隊事故中隊民警徐金銳9歲兒子徐旻燁寫給一線抗疫的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徐旻燁的爸爸徐金銳是江夏區交通大隊事故中隊的一名民警。從疫情開始至今,事故中隊民警輔警始終堅守在崗位,做好事故案件辦理,同時參加交通卡口秩序維護,後因為疫情防控需要,中隊民警下沉到社區,負責社區疫情期間的管控。
  • 紙短情長丨爸爸媽媽,我等你們「凱旋歸來」
    紙短情長丨爸爸媽媽,我等你們「凱旋歸來」親愛的爸爸媽媽:已經將近吃午飯的時間,此時此刻,我坐在空蕩蕩的餐桌前,腦海裡浮想著咱們一家三口熱熱鬧鬧吃飯的場景。再次醒來,是被媽媽行動的聲響弄醒,我忍不住開口說到:「早就聽你在這弄了好久,我爸嘞?」我媽鬱悶的回答我:「你爸這幾天,天還沒亮,一大早就不見人影了,仔仔,我去上班了。」未等我回答,只有沉悶的關門聲。下一秒,我的世界又安靜了。
  • 感謝父母的作文:感謝你們,爸爸媽媽
    —題記從我呱呱墜地到現在已經11個年頭了,是父母給了我生命,是父母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是父母給了我一切,使我健康成長。我永遠感謝他們給我的愛。爸爸的愛是一把退雨的傘在我家,以我為「中心」,爸爸媽媽做了分工,他們美其名曰「承包」。我的爸爸是一名教師,他主要負責我的學習,幫我考出好成績。爸爸教初三畢業班,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歸,他對我的學習卻抓得很緊。
  • ...多封信、難忘的神秘禮物……889名濟外高三學子集體迎18歲成人禮!
    「孩子們有的已經進入名校保送名單,有的已經收到國外名校offer,有的正在備戰高考。」該校老師介紹說,在孩子們18歲的這一年,他們完成了從少年到成人的角色轉換,已感到責任在肩,也正為未來而奮鬥著。「禮者,國之大器也。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在這值得銘記的時刻,請接受我誠摯的祝福,祝賀889名高三學子自此成年!」
  • 何雯娜爸爸這封信在網民中很受歡迎。堅持先開櫃酒很有意義
    當我給女兒鋪床的時候,我總是熱淚盈眶。我給女兒梳頭時,忍不住哭了起來。當我梳頭的時候,女兒的聲音告訴我,這讓我鼻子疼痛,流下了眼淚。希望女兒幸福的婚姻教會她更能容忍梁超繁忙的工作,並陪伴父母。最後,她說希望女兒也可以更回家看看自己。別忘了媽媽,媽媽永遠不會被她的女兒打擾。
  • 1700多封信、難忘的神秘禮物……889名濟外高三學子集體迎18歲成人...
    看到他們從小萌寶長成18歲的照片,我這眼淚就停不下來!」大屏幕上播放著濟外高三生們一張張成長的照片,他們從小萌寶到成長為青蔥少年,老師和家長們感慨萬分。  「孩子們有的已經進入名校保送名單,有的已經收到國外名校offer,有的正在備戰高考。」該校老師介紹說,在孩子們18歲的這一年,他們完成了從少年到成人的角色轉換,已感到責任在肩,也正為未來而奮鬥著。
  • 爸爸媽媽祝賀女兒碩士畢業的信
    ,就是去了,也沒有典禮,一個月前,我跟先生商量,我們各自給女兒寫封信吧,祝賀她碩士畢業,我又跟女兒商量,請她自己也寫篇文章,祝賀自己,她答應了,但沒說給我看。悶在房間的日子裡,你們幾個好朋友相約每周幾次健身,相互監督打卡,你還通過唱歌、打掃房間讓枯燥的日子多點色彩。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培養孩子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經過這次疫情,我覺得無論國內國外,培養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能獨立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很重要。
  • 家書(三) | 媽媽,我有一點想你……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來自孩子們的兩封家書——媽媽,我有一點想你親愛的媽媽:這是你離開的第三天,弟弟在家很乖,我有一點點想你。大年初一那天晚上,身為護士的你告訴我:「媽媽要去武漢了。」我不斷地問你,能不能不去。你卻堅定地告訴我:「感染新冠狀病毒得肺炎的病人們更需要我。」
  • 小學生墜樓事件:如果你們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已經……
    看到「豫視頻」的報導《「我活得太累了」四川一小學生墜樓身亡,疑留字條稱自己恐懼絕望》,心痛!不知道該說啥。我們只能說,看到上述疑似小學生的字條內容,我們希望知道的不是真相如何如何,而是小學生的「太累」令人深思。不管上述疑似小學生字條上的「你們」具體指的是誰,是不是其父母,我們都應該深深地悲哀。
  • 「爸爸媽媽,過年你們給我買一個什麼樣的新年禮物呀?」
    文|辰幾裡01 特別的新年禮物「爸爸媽媽,過年你們給我買一個什麼樣的什麼新年禮物呀?」他其實想要的並不是多麼好多麼貴的禮物,而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乎他、關心他。記得小的時候,每當爸爸出遠門,我哭著求爸爸不要走的時候,媽媽就總說爸爸是去外面賺錢去了,等賺到了錢就可以給你帶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