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每個家庭裡面,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心肝寶貝,但是有時候,這心肝寶貝就是一個熊孩子,幹的事情讓人哭笑不得。
最近,網上有一位寶媽就分享了自己兒子的這事:說是一天晚上,寶媽聽到了自己孩子爸爸在浴室裡面發出一聲慘叫,之後兒子就被爸爸「無情」地趕出來了。
寶媽聽到聲音之後就趕緊跑了過來,正好看見自己的兒子被驅趕了出來,於是寶媽問了兒子:「怎麼了,你怎麼被送出來了?」兒子滿臉委屈,說自己的爸爸不讓自己給他搓澡,寶媽很疑惑,看著兒子委屈地哭起來,才注意到兒子手裡面的東西。問兒子:「你用什麼給爸爸搓澡的?」然後寶媽就看著兒子很無辜地舉起了手中的鋼絲球。媽媽當即就笑翻了,心想爸爸沒揍你就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這件事情在網上分享之後,就有很多的人說這是一個坑爹的兒子,還有人說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了,坑爹的娃一直都有,並且這還算是小的。不得不說,孩子如此的坑爹,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家庭裡面的育兒生活才不會就此無聊下去,但是這些事情雖然有趣,可是總歸是孩子做得不對,對於這樣的名場面,各位寶媽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育兒過程中的坑爹場面:
1、幫爸爸找新的「阿姨」,胡亂配對引誤會。
芊芊是一個女孩,已經上幼兒園了,有一次與爸爸一起回到家裡,在媽媽問爸爸回來 的路上怎麼樣的時候,芊芊就對媽媽說爸爸有阿姨了,媽媽當時就很疑惑是什麼阿姨,結果芊芊就說爸爸關心一個阿姨今天穿衣服比較少,媽媽聽完之後頓時暴怒,認為是老公出軌了,結果爸爸解釋,那是老公的表姐在接孩子,正巧一起遇見了,就關心了兩句,媽媽這才反應過來,但是爸爸卻是很無辜的,受了一番自己老婆的折磨。
2、自己犯錯,將罪行推給爸爸。
自己犯錯,將責任推給爸爸,這樣的坑爹孩子也不少見,最常見的就是女寶寶因為好奇,拿自己媽媽的化妝品玩,最後導致一些口紅或者乳液當場殞命,當自己的媽媽問自己是誰弄壞的,寶寶就會立即將爸爸推出去,就說是爸爸弄壞的,但是這孩子身上的口紅印,很明顯就是寶寶幹的,但是無論怎麼問,就是爸爸的責任,讓上班的爸爸好不無辜。
3、把玩具當作真實生活用具,爸爸要跟娃娃一樣打扮。
將玩具當作真實的生活用具很是常見的現象之一,這也是坑爹名場面中習以為常的了,曾經就有一個爸爸在吃晚飯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湯裡面有橡皮泥,開始很奇怪,一直都後來聽到孩子的解釋才明白,原來那是一個玉米棒,孩子是想要自己吃了玉米棒,這讓爸爸哭笑不得。更甚至升級的坑爹場面,就是將自己芭比娃娃的衣服給爸爸,非讓爸爸打扮成芭比娃娃上班,否則就哭,簡直是讓父母兩人哭笑不得。
二、這些坑爹的場面背後,究竟是什麼?
1、孩子缺乏正確的認知能力。
在孩子的認知世界裡面,這些事情都是一樣的,例如找新阿姨,孩子認為只要爸爸跟另一個不是自己媽媽的女人說話,那就是換媽媽,因為在他小時候就知道,一男一女是夫妻,如果爸爸對另一個不是媽媽的女人好,那就是爸爸不喜歡媽媽了,所以就會認為爸爸是想要找新的阿姨,給自己換新的媽媽。
2、孩子推卸責任,沒有承擔能力。
孩子闖禍是最正常的現象了,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之所以會出現都是爸爸的錯,就是因為孩子不會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並且他知道自己是犯錯誤了為了逃避自己的懲罰於是就將責任推了出去,往往中招的就是爸爸,所以才會出現「是爸爸幹的」坑爹的場面。
3、現實與幻想,在孩子心中都是一樣的。
孩子的文具很多都是仿真的,就像是孩子也有關於鍋鏟之類的玩具,所以他就認為自己的玩具與真實的用具沒有什麼區別,所以給爸爸吃自己做的玉米棒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因此,這就是孩子沒有很強的辨別能力,不能夠明白橡皮泥與真的玉米有什麼區別。
三、父母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引導?
1、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世界,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
由於孩子的一切認知都是通過身邊的人來確定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孩子並不能確立的很完整,因此要從小就給給孩子確立正確的認知世界,讓孩子從小分辨清楚媽媽與阿姨之間的差別,樹立正確的三觀。
2、嚴肅對待孩子的犯錯,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說謊,並且不能再犯。
孩子犯錯是小事情,坑爹也是小事情,但是如果不從第一件犯錯開始糾正,後來更是管不住的,在長大之後,孩子就會形成推卸責任的壞習慣。所以對待孩子的犯錯行為,一定要嚴肅對待,並且及時糾正,不要給孩子可以逃脫的理由,以便未來沒有責任心。
3、引導孩子分清楚玩具與生活用品,以防出現更大的危險。
現實與幻想終究是與差別的,雖然孩子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得有分辨能力,明白玩具與真實之家的差別,坑爹只是讓爸爸吃橡皮泥,如果哪一天換成寶寶自己呢?所以,要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玩具與生活用品之間的差別,以防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總之,育兒生活中坑爹現象是層出不窮,一方面是給家庭帶來了歡樂,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在警醒父母,一定要注意坑爹的原因,即使糾正孩子的錯誤,以免未來孩子在長大之後繼續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