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寅時睡得熟,面紅精氣足」之說,這種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可精神狀態真的與睡眠時間長短有關嗎?為什麼有的人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卻神採奕奕,有的人卻怎麼睡都睡不醒?(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反正菌菌是怎麼睡都睡不醒)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有這個困擾,接下來跟著菌菌去一探究竟吧!
睡眠時間是指人及動物的一種自然生理現象,意識是自然的、通常為有規律的暫時中止,在此期間體力得到恢復的過程時間,能達到閉目安息,大腦皮質處於休息狀態。
設年齡為x,最佳睡眠時間y近似地滿足y=21-6x^0.3+x/10。但是一些專家提出老年人由於氣血虛弱,需要比成年人更長的睡眠,於是又有y=22-7x^0.3+x/5.6。在這個函數中,65歲以上的人睡眠時間呈增加趨勢。(大家可以去算算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間是否達標哦)
對睡眠好壞的評價,不能光看時間,更重要的是看質量。睡眠質量的好壞,最終要看深度睡眠時間的長短。深度睡眠是睡眠的一個部分,只佔整個睡眠時間的25%。人的夜間睡眠,一般分5到6個周而復始的周期,每個睡眠周期約60分鐘~90分鐘。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動周期和快速眼動周期組成。非快速眼動睡眠又分為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算是一個睡眠周期結束,而後繼續啟動下一個睡眠周期。
研究表明,佔整個睡眠時間大約55%的淺睡期和輕睡期,對解除疲勞作用甚微,而只有進入深睡眠狀態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動睡眠期,才對解除疲勞有較大作用。因為在深睡眠狀態下,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這對於消除疲勞、恢復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睡醒後,你對睡眠感到滿意,自我感覺良好,頭腦清醒,疲勞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達到了深度睡眠的效果。所以說,保證7小時~8小時睡眠時間只是一個平均值,睡眠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僅睡了5、6個小時,上述標準達到了,說明是高質量的睡眠,因為你的深度睡眠時間足夠保證了睡眠質量。反之,即使睡了9、10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達不到上述標準,也表明睡眠質量不好。
Ptácek與UCSF的遺傳學家傅嫈(yíng)惠,兩人的研究涉及數個家庭,其中一個家庭中有幾位成員能在每天只睡6小時的情況下仍保持身心狀況正常。研究人員正是在對這個家族的DNA進行分析後找到了決定睡眠時長的基因ADRB1。隨後的遺傳連鎖研究和全外顯子組測序顯示這幾位成員的ADRB1基因存在一個此前未發現過的罕見變異。
然後,研究人員用攜帶這一基因變異的小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發現這些小鼠的平均睡眠時間比普通小鼠少55分鐘(攜帶該變異的人類則少睡兩小時)。進一步分析表明,這個基因在小鼠腦橋背側(腦幹的一部分)的表達水平很高,而這個區域負責的正是呼吸、眼動和睡眠等無意識功能。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個區域內擁有正常ADRB1基因的神經元不僅在清醒狀態下較為活躍,在快速眼動(REM)睡眠期也較為活躍,只在非REM期處於靜態。而攜帶突變基因的神經元比正常神經元更活躍,這可能導致睡眠時間較短。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這個變異基因編碼的是β1-腎上腺素能受體,也就是說變異基因讓這個蛋白的穩定性變差,從而影響了受體的功能,進而在大腦功能層面產生影響。
從上面就可以解釋開頭我們提出的問題,小夥伴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總是睡不醒呢?(如果是睡眠質量不好的話,睡前可以喝一杯熱牛奶哦!)
或許有的小夥伴有時候明明很累卻不想去睡覺,導致第二天精神狀態不好。這就是典型的晚睡拖延症。
因為白天的壓力等等,潛意識裡對自己的一天並不滿意,白天的壓力需要釋放。在晚睡尋找一種東西來彌補這種不滿意,從而來釋放自己的壓力。而碎片化的信息,並不能給我們這種滿足感,卻佔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其實我們心裡需要的是一個儀式,一個完整的帶有儀式感的行為來讓自己的心得到滿足感。來告訴自己,今天已經結束了,我從這件事情上得到了滿足感,可以心甘情願的睡去。這個儀式不可以是碎片化的瀏覽和查看,一定要是一個完整的觀看或者是聆聽。可以看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或看一集有趣的紀錄片(但不要貪多哦)。然後告訴自己這一天圓滿結束了,要早睡!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有的人習慣睡眠時間短,有的人必須得保障睡眠時間。找到自己的節奏才能發揮出更好的精神狀態哦!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深度睡眠
[2]百度百科:睡眠時間
[3]簡書:也許你也可以克服晚睡強迫症
[4]中國科學報:基因決定睡多久
[5]醫脈通:睡眠時間,有多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基因?
文案 | 劉東霞
排版 | 劉鵬
審核 | 吳學昊 高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