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項鍊》不是為了看愛慕虛榮的故事結局,細節告訴你要懂得知足

2020-12-07 大榮哥講故事

1.

我們常因為生活中的壓力,感覺身體和精神已經分離,不再是共同體!

但也常期盼幸福,得到眷顧。可殘酷的現實,我們會把擁有幸福想像得很艱難,甚至感覺像奢望,遙不可及。

其實,幸福很簡單。關於幸福的定義,有一段很火的話:「幸福,就是想吃一個饅頭時,就得到一個饅頭並且安心地吃下去。若只能得到半個叫不足;更少叫匱乏;若得到兩個叫富餘;得到三個叫負擔;得到更多叫累贅。」

《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徳太太,因為一時的愛慕虛榮,丟掉了自己的幸福,用了10年的時間去償還債務,彌補錯誤。

《項鍊》是莫泊桑所有小說中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篇,故事圍繞著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徳為了參加一次晚會,向一位貴婦人借了一串鑽石項鍊炫耀美麗,夫妻二人高興地參加完晚會,而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了鑽石項鍊。

為此,她和丈夫只得借錢買新項鍊還給貴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瑪蒂爾徳節衣縮食,打短工……她和丈夫整整勞苦10年。在還清欠款後,在偶遇借項鍊的朋友後,才得知她借來的鑽石項鍊是假的。

這麼看來,瑪蒂爾德所做的一切努力多麼的可笑。她認為丟失的一條真鑽石項鍊,和丈夫借了這麼多的債務買一條一模一樣的,歸還時還怕貴婦朋友發現不是原來的,這或許就是為了告訴瑪蒂爾德,最初的開始就是一個錯誤,不論真相是什麼,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我們都知道,《項鍊》代表的是當時法國資產階級的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墮落的,表現出人們受金錢、權利、名譽的支配,社會腐敗不堪。作者想通過小說啟迪人們的精神,暗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在《項鍊》中,莫泊桑將項鍊作為了主線,從它與人物存在的多重關係出發,通過項鍊牢牢系住主人公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讓讀者透過項鍊對樹立的主人公形象一目了然。

莫泊桑擅長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

從《項鍊》文中,我們不難發現,莫泊桑沒有色彩濃重的形象刻畫、沒有表情誇張的面目、沒有誇張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比如文章的開頭,詳細的闡明了對於瑪蒂爾徳愛慕虛榮心性的由來。

又如小說的結尾,通過對瑪蒂爾得的形態描寫一系列的「倘若」反問,道出了人生軌跡的變化,可能只是一些小事。自然、又能深層次的升華,引人深思。

2.

其實,我認為瑪蒂爾徳相對於10償還債務的生活,她有不幸的,但也很幸運她擁有一個體貼而又懂得知足的丈夫,關心著她,愛著她體現了人性的善。

書中這樣寫到「而事實上,她每天吃晚飯的時候,就在那張小圓桌跟前和她的丈夫對面坐下了,桌上蓋的白布要3天才換一回,丈夫把那隻湯鍋的蓋子一揭開,就用一種高興的神氣說道:「哈!好肉湯!世上沒有比它更好的……」

即使在不慎丟失了項鍊後,不是立即責備或怒吼,而是讓妻子好好想一想可能在哪兒哪時丟的,自己獨自返回去找項鍊,事後也一起借錢買新項鍊歸還,同甘共苦的還清債務。

可見瑪蒂爾德有一個很紳士的丈夫,沒有逃避責任,解決問題的方式簡單而又明確。現在的人們在選擇伴侶時,希望對方有責任感是重要標準之一。

3.

故事,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著各種各樣戲劇性故事。但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人們很容易忽視生活中的細節,只注視到了對比感。只要一對比感覺自己得到的不夠好,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幸福之處,很容易算盤否定。

有一對夫婦,他們結婚的時候,沒有所謂的資產,算是「裸婚」。後來,生了一對龍鳳胎,但因為當時沒錢,而且醫療水平沒有現在好,孩子出生沒多久,三個月的時候兒子死掉了。

當時夫妻二人,極度的傷心,身邊的人都安慰他們,一定要想開點,可能是和孩子沒緣分,活著的小女兒離不開他們。

後來,夫妻兩人一心都在活下來的女兒身上,女兒長大成人,學業有成,女兒為了方便照顧二老,接兩位老人住在一起。

二老常和身邊的人說女兒孝順,說起失去的小兒子事,常說一句「幸好我們有小女兒」。而鄰裡的人都誇他們女兒特好,對鄰居也好,大家都很喜歡她。

有一次女兒出差,父親不小心摔傷了,而母親對城裡不熟悉,幸好的有鄰居阿姨幫忙,及時把摔傷的父親送到醫院,事後二老常向女兒說,鄰居真好!

女兒也常向父母說起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都會有同事幫忙。而看到同事有困難時,她也會幫忙同事,感覺幫助人很開心。有時候順手做的一件事,同事都會感謝她,覺得自己很幸福。

看,生活就是這麼美妙,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要學會看到,無助時陌生人都會給予幫助;要學會看到,挫敗時有親人好友相助;要學會看到,受傷時家是最好的港灣;這些都是你獨有的。

對於瑪蒂爾德太太愛慕虛榮的結局,不做過多的評判,因為她有失去的,也擁有別人搶不走的。所以一生中的幸與不幸,不是一棍子打死,片面評判的。

如今社會,愛慕虛榮、貪圖名利的人比比皆是,人們貪圖金錢與名利的結局,不論幸運或者不幸運,都是自己的選擇,因為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沒必要非定義誰對誰錯。做好自己,懂得珍惜擁有就好!

而我們要追求的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

幸福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在的需要;

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

你的幸福,你若不答應,別人永遠搶不走

相關焦點

  • 莫泊桑《項鍊》: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邊窮一邊愛慕虛榮
    她的丈夫看她一直鬱鬱寡歡,就想讓她去散散心,於是費勁心思地取得了一張豪華晚會的請柬,可馬蒂爾德看到請柬並不開心,甚至都哭了出來。「你要我穿什麼衣服去丟人現眼?」「我沒有像樣的行頭,我不能去參加這樣的晚會。」
  • 如果你還認為莫泊桑《項鍊》只告訴你不要愛慕虛榮,說明你還年輕
    莫泊桑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可人們最熟悉的要數《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和《項鍊》了。而相比於《羊脂球》裡九個「上等人」的自私負義,還有《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那巴結和嫌棄的醜惡嘴臉,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項鍊》裡的那個貧窮卻又愛慕虛榮的瑪蒂爾德了。瑪蒂爾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每天都夢想過上豪華富貴的生活。
  • 莫泊桑《項鍊》:被誤為虛榮拜金女的故事,背後還藏著這些細節
    某次,她為了能在一場高級宴會中撐場面,向朋友借了條「昂貴」的項鍊,結果不慎把項鍊弄丟,用了足足十年時間才償還清債務。讀書時學到這篇課文,只曉得瑪蒂爾德是個虛榮至極的女人,整日做白日夢,妄圖得到從天而降的尊榮,才讓她陰差陽錯地背上巨額債務。
  •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只看懂了瑪蒂爾德的虛榮,說明你還太年輕
    《項鍊》是「世界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1884年創作的一部短篇文學作品。故事講述了小職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了參加舞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在舞會上出盡風頭。回家以後,卻發現項鍊不見了。無奈之下,瑪蒂爾德和丈夫四處借錢,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鍊歸還。為了償還債務,兩個人過了十年節衣縮食的日子。
  • 孫悟空愛慕虛榮嗎?
    孫悟空愛慕虛榮嗎?我可以從西遊記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第一個太白金星準備對孫悟空進行招安,讓他到天宮做官!孫悟空從小猴報告中得知此事,立刻整理好自己的穿戴,然後出門迎接太白金星!從急忙整理衣服說明孫悟空對到天宮做官很是激動,也很樂意!也能從側面看出孫悟空的虛榮!
  • 愛慕虛榮,是因為本身「一無所有」!
    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一個人特別愛慕虛榮,那就證明他本身一無所有,如果他什麼都有,就不會為一些虛有的東西勞神費力了。」這是在某家大公司做高管的鄰居告訴我的一句話。鄰居今年四十歲,大家都管他叫老王,老王表示,他看見很多年輕人都特別鍾愛奢侈品。
  • 莫泊桑《項鍊》:10年辛苦,一邊償還虛榮的過,一邊收穫誠信的果
    這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內心想法,也是我們生活中,某些愛慕虛榮的女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內心的希望,卻不一定會變成現實,而希望的落空,往往是由於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就是說,一個人對自己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 《知否》:那些愛慕虛榮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知否》原著裡對很多種女子進行了描寫,其中一種就是過於愛慕虛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些愛慕虛榮的女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風情萬種的林小娘林小娘出身官宦世家,無奈家道中落,是她的母親厚著臉皮將她送到關係一般的盛家,拜脫盛老太太給予照拂。
  • 為什麼愛慕虛榮的女人容易被騙?一個男人告訴我們答案
    歸根結底還是愛慕虛榮,為什麼越是愛慕虛榮的女人越容易被騙呢?一個聰明的男人告訴我們答案。 這個男人說:「女人之所以被騙,並不代表這個女人智商低,或者社會經驗少,只是他們太虛榮,他們抵擋不住騙子的帥氣外貌和花言巧語的嘴巴,尤其騙子偽裝成有錢人,她們更加抵不住誘惑。」這個男人告訴我們: 騙子不是無孔不入沒有破綻的,騙錢騙色的騙子往往有以下特點。
  • 「愛慕虛榮,一看便知」:愛慕虛榮的人,一般有三種表現,需摒棄
    大致意思就是說一個愛慕虛榮追求浮誇的人,總是為了活在別人的目光中,而忽略了自己的最原本的初心。 愛慕虛榮是存在於很多人身上的,可能表現在喜歡各種名牌,可能表現在喜歡與一些有錢的人來往,不同的人,愛慕虛榮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愛慕虛榮的人都有這三種表現,會引起別人的不適,是需要摒棄的,聰明人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出來。
  • 《如懿傳》「自命不凡」的阿箬,她愛慕虛榮,結局卻輸得很徹底!
    文/羅小可《如懿傳》是由霍建華、周迅領銜主演,張鈞甯、董潔、童瑤、辛芷蕾、李純等主演的一部古裝宮鬥劇,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曾一萱在劇中飾演的是阿箬這個角色,她是唯一背叛如懿的陪嫁侍女,一心愛慕虛榮,背主求榮,性格乖張,自命不凡,表面上雖然深得弘曆的寵愛,實際上卻被嫌棄和厭惡。阿箬是後宮嬪妃中結局最悽涼的,她雖然一時風光無限,穿著華麗衣裳,最後卻輸得很徹底,被廢為庶人,也算是自作自受。
  • 畢飛宇精讀莫泊桑《項鍊》 | 品讀
    一個女人,因為她的虛榮,向朋友借了一條鑽石項鍊參加舞會去了,在項鍊的照耀下,她在舞會上出盡了風頭。不幸的是,項鍊丟失了。虛榮的女人為了賠償這條項鍊付出了十年的艱辛。然而,十年後,她終於從項鍊的主人那裡知道,所謂的鑽石項鍊是假的。——這就是《項鍊》。這個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家喻戶曉的原因並不複雜,它多次出現在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裡頭。
  • 人為什麼會愛慕虛榮?
    我在這裡就愛慕虛榮這一話題談談我自己的理解。一、首先,虛榮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狀態,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後即為虛榮心。正在吃瓜、看視頻、看網文、寫網文的你我都是愛慕虛榮的,只是有的承認,有的不承認;有的在心裡承認,在公眾面前不承認;有的虛榮心大,有的只是有點小虛榮而已。回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非常羨慕甚至是嫉妒超出自己消費水平或購買力的物品,看到新出的iPhone、iPad、名牌包、名牌香水,是不是特別想擁有它。這些都都是愛慕虛榮的表現。
  • 愛慕虛榮的人導致負債纍纍
    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人是有一點虛榮的,不過不是過於虛榮,虛榮這個東西看個人怎麼看,看個人這麼想。小編我幾乎天天看文章,看著各種文章下的評論,當然社會的人士好人壞人都有,不過好人多,壞人還是很少很少的,有人妒忌,有人噴著別人,有人訴苦,有人鄙視,有人高興,有人憂略,這些都存在著很多人的攀比,虛榮,歧視,把自己忘得自己是誰都忘得一乾二淨。
  • 小孩子喜歡愛慕虛榮怎麼辦?家長:我每次騎電動車,他都不讓我送
    利用得好,孩子懂得要加倍努力。利用過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說,在攀比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也會家裡人帶來心靈上的創傷。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說出一些比較傷人的話。例如:你看看人家的家長,開的都是什麼車!咱家為什麼就是一輛小破車?那麼,怎樣改掉孩子的虛榮心?
  • 愛慕虛榮的女人有哪些表現吧?
    在這物質的社會,女人們已經知道什麼會給自己帶來幸福,那就是足夠的物質,現在很少有女人會陷入到愛情中無法自拔,雖然在感情中注重物質不是壞事,可有些女人愛慕虛榮,和男人在一起就是為了錢,一旦男人沒錢了,找機會尋找下家,那麼遇到這種女人你還敢愛嗎?
  • 月薪4000,買一個LV的包包,算不算愛慕虛榮?
    例如,近日某位網友在社區提問那般:自己目前月薪只有4000塊錢,想買一個LV的包包,這算不算是愛慕虛榮?畢竟,周圍很多朋友也是這種收入,但她們卻擁有這種包包,自己沒有的話,會覺得沒面子。那麼,月薪4000塊錢的情況之下,真的適合購買LV的包包嗎?年輕人互相攀比之下,究竟是對自身有好處還是壞處呢?出門打工,究竟是物質生活重要,還是存錢更重要呢?
  • 只有騙子和愛慕虛榮的人,才會買miumiu?
    分手篇:女孩去見美甲師,顯然女孩不是第一次和美甲師抱怨自己的男朋友了,所以美甲師直截了當的告訴她「你確實應該和他分手。」女孩也非常誠懇且肯定地同美甲師說「我們分手了。」「喜歡我們品牌的人,不但口是心非,而且愛慕虛榮,還喜歡judge別人?」讀書篇:如果說上面都是暗示,那這個讀書篇才是真的諷刺得淋漓盡致。
  • 莫泊桑《項鍊》: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曾經住著一個瑪蒂爾德!
    莫泊桑在《項鍊》中寫道:「生活就是這麼古怪,這麼變幻莫測,一件小事可能使你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你的一生。」而這一切往往並非源於命運,而是源於我們的一念之差。因此,在我讀完《項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忍不住在腦海中改寫劇情,以及結局。總覺得女主人公假如能夠稍微改變一下處理項鍊丟失的方式,那結局將會是另一種場景,那她也不必再因為一條假項鍊而斷送自己十年的青春歲月。
  • 為什麼男人不喜歡勤儉持家的女孩反而喜歡那種愛慕虛榮的女孩?
    為什麼男人不喜歡勤儉持家的女孩反而喜歡那種愛慕虛榮的女孩?勤儉節家的女人都懂得過日子,不會花過多的錢去打扮自己,而那種大凡愛慕虛榮的女人捨得花大把的錢去打扮自己,裝扮自己的容顏,吸引男人的注意,讓男人喜歡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