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覺得有必要先來說下我為什麼會吃這麼多泡麵。
大概是long long ago之前,我無意收到一封豆油,原來是一個妹子看我寫的一篇文章不錯,就喊我去試試參加一個網站的比賽。有人欣賞我當然高興還來不及,於是就順手投了個稿,誰知若干星期後,竟然小編通知我得了個美食達人大獎。本來我以為會發個充值卡之類的獎品,那樣我也知足了。讓我震驚的是,獎品竟然是這個……
後來我才知道,人家這比賽是你寫什麼就送什麼,我寫的是方便麵,於是我收到的就是方便麵。我也真是後知後覺,早知道組織這麼土豪,我就寫個鮑魚燕窩河豚海蟹什麼的,不挑那麼屌絲的泡麵了。說起來,領獎這事也是挺逗的,管理員妹子給我發郵件,然後我就賤賤的問人家,我這方便麵獎品是一包呢還是一箱呢?我心想怎麼著也得給一箱吧,但要是選個什麼我最不喜歡的老壇酸菜就瘋了。後來管理員妹子光速給我回復,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進口方便麵大!集!合!
這麼有心的禮物,我只能說當時我就震驚了!
於是等啊等啊等,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就收到了滿滿兩大箱的方便麵。
鋪開了是不是有種泡麵土豪的即視感!!!
於是在過去的這幾個月中,可以說,我真是三不五時的一有空就惦記著吃麵,把這當成了一項光榮的任務來執行。幸好,在這年就要過完的時候,我終於基本解決掉了所有的泡麵,並且能在這裡匯報一番。也算是對我這幾個月增加的體重,和欣賞我文章的大傢伙兒一個交代。
呵呵,先不要臉的貼下我的那篇神作,有興趣的可以看下。也許大部分人看過,衷心的侃三斯密達一下~
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的試吃條件。為什麼是野蠻試吃?就是完全沒有燈光,沒有擺盤,沒有造型,沒有精心調味的純粹方便麵本味大還原。第一,我不是個專業的美食家,對於方便麵這種食物,我覺得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很多時候都是吃個方便,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方便麵究竟好不好吃,就跟賣相,照片,其他添加物無關了。就和包裝袋上的照片都是騙人的一樣,用大蝦和鮑魚來搭配泡麵的人有,但是真的不多!所以產品本身的味道才是關鍵,簡單的說就是,方便麵的出廠默認模式。
第二,我是文字工作者,相較於照片,和製作步驟。我堅信文字裡客觀傳達的想像力是不可限量的。尤其是關於麵條的區別,還有湯包的濃稠,我覺得這都是圖片所達不到的形容。所以作為一個在味覺上基本遵從大眾的人,我會儘量客觀,不帶個人偏見的來評價這些泡麵。
關於我的廚具很簡單:一人份搪瓷鍋,水。
上面是鍋的TB截圖,下面那張是我的真鍋寫真。煮泡麵水的比例尤為重要,多了少了都不是正經味兒。我曾經看過一個美食節目也是測評泡麵,一群大男人用一蒸鍋水煮一包面,然後湯溜清,非說這面沒味兒……那能有味兒嗎請問?也真是服了這幫宅男編導了……所以最好是用這樣一人份的鍋煮麵,水不超過二分之一剛剛好。
1.韓國三養拉麵
三養貌似是韓國比較流行的泡麵品牌,之前在韓劇裡曾經見過,但沒吃過。後來一查,竟然還是少女時代代言的,還找到了這樣的廣告,對於看過smtown演出的我居然不知道,也是夠了。這次我拿到的是這種紅包裝的,全稱就是三養拉麵,沒有更多名號。
不得不說三養的味道和辛拉麵很像,但其實還是有區別。三養好像鹹了一點,粉包和辛拉麵差不多,很紅,但煮出來不辣,甚至湯裡有回甘,沒有辛拉麵的腥味。而且料包裡多了香蔥!!!細品有點幹香的味道,總體來說比辛拉麵溫和,辣椒比較細,湯喝到最後還沒有辣椒粉末的顆粒感。個人感覺比辛拉麵好吃,麵條能吃出面的透明勁道。
韓國的拉麵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麵餅大,略粗,需要經水煮才軟化勁道,而且要煮的時間略長,大概4到5分鐘不等。我個人比較偏愛加雞蛋,也可以臨出鍋加兩滴麻油。韓式嘛~
三顆星,湊合,適合冬天看韓劇吃。
2.Yumyum泰式青咖喱
沒吃前,我以為青咖喱一定是重口味。而且以養養之前的冬陰功口味判斷,我覺得這款的味道必須很獨特。
果然,在我煮麵的過程中就見識到了它粉包的威力。咖喱味道很衝,開水一澆辛辣味就撲面而來,而且是那種東南亞獨有的衝,甚至有點苦味,很刺激。但神奇的是!!這款面的成品湯竟然是甜的!和泰國的咖喱菜品很像,湯濃,喝在嘴裡會含做一團,不散不稀,莫名的有種厚重感。氣味上和口味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挺特別的,但整體上甜大過辣,沒有聞到的那麼刺激。
泰國的泡麵普遍很少,麵餅較黃,而且很細,不適合煮,更適宜泡。所以如果是開水,最好是過水散開即出,不超兩分鐘就撈上來,別久煮,否則容易塌。
兩顆星,一般,適合東南亞菜品愛好者。
3.Yumyum泰式香辣海鮮
這款的面的味道屬於酸辣,酸的味道要複雜些,更像是植物和水果檸檬的酸,口感上偏辣,而且辣的很持久,但真衝香辣吃這款肯定失望。味道介於冬陰功的酸辣之間,少了很多香茅成分。海鮮的感覺可能差點,硬說的話是那種廣普的魷魚味。湯很濃,但真喝完會很齁,而且偏油。
兩顆星,一般,沒有養養的招牌冬陰功有特點。
4.泰國waiwai酸湯麵
這面的封面太烏龍了,我一直以為也是青咖喱,後來看到sour soup才意識到是酸湯麵。包裝比較隨便,裡面就滿共就一個湯包。麵餅是所有品種裡最酥的,而且偏黃,可見過油炸的很猛,煮出來也是油很重。但是,這款的突出特點是,太,酸,了!!!
其實味道上就是冬陰功,但跟yumyum的比起來,真是算到牙縫,而且沒有yumyum的香茅味重。(我每次吃yumyum的冬陰功面都有種喝洗衣粉的感覺)湯完全是調味用的,因為實在太油太重口,所以也不適合取暖充飢那樣的大口喝。
兩顆星,一般,很酸一定慎買。
5.印尼Sedaap香辣咖喱撈麵
在此之前我從沒吃過印尼風的菜品,嘗過這款面後,我只想說太,好,吃 了!!!! 你實在無法想像印尼人竟然把一個小小的乾拌麵做的如此風味多元。
這款拌麵的麵餅其實一般,跟泰國面很像,屬於細黃脆。但它的粉包實在是多到令人髮指,足足一共有五包!除了常見的幹拌粉包,還有三個油包和一個酥脆包,其中油包中的一小包黑醬膏,簡直是精華之筆。再加上裡面附贈的獨特的酥脆顆粒,和面拌在一起,滿口都充斥了香蝦味,甜辣混著胡椒和大蒜的層次感,可以說是找到了東南亞拌麵之魂!!!!!即使什麼都不加,不管從口感還是味道上都是一口就上癮好想唱忘不了。只可惜面實在太少!!一筷子就沒了,根本不夠吃的分量。所以這面很致命啊,不知不覺就欲罷不能的增肥了。
由於這款面實在出乎我意料的驚豔,於是我一口氣吃了兩包。吃驚的是有天竟然在康熙看到小S也力誇印尼拌麵,還說帶雞腿的那款不好吃,看來她也沒少吃,連雞腿雞蛋都區分出來了,瞬間有了認同感~~
五顆星,強烈推薦,比街邊的飄香拌麵好吃十萬八千裡了。
6.印尼Sedaap原味撈麵
小S說的封面雞腿的應該不是這款,印尼的拌麵很多,她說的大概是營多。喜達的這款其實還好,裡面的粉包一樣不差,就是少了黑胡椒的辛味,所以味道有一點點減弱,沒有那麼重口味。但整體味道還是上乘的,好吃。
我想多說兩句關於拌麵的煮法,雖然是乾拌麵,但最好還是把所有的料包都放到碗裡後,稍加一小勺開水化開。不要把面煮好後幹拌,因為裡面的黑醬膏真的是膏狀,幹拌的話一定是拌不開的,弄成一坨最後會影響口感。同樣,面不能煮太久,否則缺少拌麵的硬度。
依然五顆星,強烈推薦,口味上差別很小,買錯了也不會覺得難吃。
7.出前一丁北海道豬骨味噌面
出前一丁是香港最常見的泡麵之一,它的面真是我吃過的所有泡麵裡最得我心意的,首先面白,與韓國和國產方便麵不同的白。面久煮不塌,吃在口中有彈性,根根分明。後來我研究了下同樣是以Q彈著稱的公仔麵和新加坡面,出前一丁的麵條是基本成橢圓狀的,而新加坡面和公仔麵有菱角,這可能就和受熱有關了。我不是學這個的,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下。
這款的特點在日式味噌的口感很重,湯裡面明顯有醬油調製的味道,但不淺薄。豬骨味讓湯頭顯得很濃,湯汁發紅,不辣。熱湯配著Q面特別適合晚上宵夜,怪不得港人都愛吃麵加蛋,好享受。
四顆星,好吃,可以當正餐的湯泡麵。
8.出前一丁XO海鮮辣麵
這款封面上標的是辣麵,但估計研發還是按照港人的口味,算是清淡的湯麵。湯裡面有淡淡的海鮮味,但沒有豬骨湯麵濃厚。味道上真的是毫無辣感,不知道這辣麵是從哪裡得來的,面依舊好吃,但味道上有點無功無過,充飢總之夠了。
三顆星,湊合。
9.出前一丁紅燒牛肉麵
跟以上的比起來,這款紅燒牛肉真的平庸很多。味道甚至還沒有「就是這個味兒」有層次。湯清但很鹹,而且除了粉包之外連乾料包都沒有。想多說幾句都找不到理由真是……
一顆星,不好吃別買。
10.新加坡KOKA辣炒星洲拌麵
跟印尼的拌麵比起來,這款面的最大特點就是香!特別的香!甚至會覺得不像方便麵。尤其面和醬料拌均勻後就會聞到一股麻油的香氣,真的是剛炒好香出鍋的感覺。整體口味也是偏甜,有辣的氣味但沒有想像的辣,吃到嘴中有回味,會有口渴的感覺。KOKA的麵餅偏白偏硬,很奇怪的是它比印尼面質地要好,但口感上卻沒覺得驚豔,可能還是味道上差了一截。真是論拌麵誰與爭鋒啊~
四顆星,推薦。
11.出前一丁極辛豬骨湯麵
這款和北海道豬骨湯麵的口感很像,也是略偏鹹,上面寫的極辛我才吃出點辣來。湯裡有辣的辛味,但也遠沒有想的那麼辣,可見港人的吃辣級別。裡面很驚喜的發現了芝麻,混著蒜香的味道也沒吃出別的不同,有點像味千的感覺。
三顆星,湊合。
12.新加坡KOKA原味雞湯麵
所有的試吃泡麵裡,這款面在成品外型上可以說是最神似的。煮出來之後真的很像雞湯,還有薄薄的一層薑黃色清油浮在周圍,特別的雞湯。湯的口感不油膩,偏清淡,裡面有胡椒味,但很溫和,只是起到熱身的作用。但味道上還是和雞湯差距比較大,加了青菜竟然出奇的很贊,可惜的是面不出彩,如果用出前一丁的面來煮,味道一定整體提升。
三顆星,湊合。
13.出前一丁咖喱面
這款是我最期待也是落差較大的一款,和東南亞的咖喱口味比起來,這款口感上竟然是偏中式咖喱。對,就是我們薑黃色的那種咖喱,連日式的都不太靠。湯一如既往的很濃,但濃的沒有特色,說不上甜也說不上辣,尤其是少了咖喱的香。做的不用心的是還沒有料包,就憑一個咖喱調味在撐,只是咖喱和面吃起來也很單一。
兩顆星,真心一般,別買。
14.新加坡KOKA黑胡椒炒麵
黑胡椒味很足,有顆粒感,而且有濃鬱的蒜香味,裡面還配了一包類似豬油的油包,拌好後有麻油味飄出,味道似曾相識,有點像小時候吃的黑胡椒蝦片。但很好吃,偏鹹,面很乾,我覺得是油比較多的原因。
加上這款拌麵,我基本總結出了新加坡拌麵的特點就是香。但和印尼拌麵一樣,它們的分量都偏少,也有可能是沒有加湯就顯得少了,看來拌麵會胖人這是一定的了。
四顆星,推薦。
15.新加坡KOKA香菇素湯麵
我覺得如果不是獎品,我自己在超市是不會買這個口味的面的。這款面從煮到吃完,都給人一種不知所措的無聊的感,湯頭有點泛甜,但說不出準確的形容,也聯想不到任何和香菇有關的感覺。整體來說就是好素,裡面泡的白菜倒是有點味道,把面襯得更平庸無奇了。直到吃完我都找不到一個能主動吃它的理由,好沒存在感的說。
一顆星,不說了。
總結起來,我個人覺得最驚喜好吃的當之無愧是印尼拌麵,其次就是出前一丁的湯麵。吃了這麼多,我也給大家一點經驗總結。泰國的泡麵麵餅都比較脆,但煮出來油都偏重,味道比較所層次,吃到胃裡是有點刺激的,怕發胖的也最好少吃。湯麵裡,出前一丁完勝韓式泡麵,口味多麵餅Q,油份也輕,但要碰運氣,裡面的料包和粉包真的是看心情給的,不統一。韓式的味道基本都屬於泡菜辣,大多相似,份量也是最足。
以上就是我對我這次方便麵大獎的反饋,其實除了最難吃和最好吃,我估計大多數平平的看了也就不記得了,泡麵和人的分類還真是像啊,所以我們要在來年更努力,變成更好的人!!!我這裡還剩有一些常見的辛拉麵之類就不細說了,想必大家也不好奇。終於在年底的時候完成了這項艱巨而又增胖的任務,有種小學生交完作業的感覺,想想也是忍「痛」負重。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來年別有煩心事,做更好的betterman,少吃方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