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2017-03-28 06:45 來源:澎湃新聞
專訪《KAWS:始於終點》策展人安德莉亞·卡恩斯。 編輯 陸林漢(03:33)
走進「餘德耀美術館」一樓展廳,眼前展現的是一隻只玩偶,他們雖然模樣巨大,材質各異,身著米老鼠同款背帶褲,但用色素樸,而且玩偶們大都將頭埋於雙手之中,這似乎顯露出一顆脆弱、自閉、不願面對世界的心。這些觸碰到都市人內心的作品來自美國布魯克林藝術家Brian Donnelly,但他的另一個名字更為人熟知——KAWS。
正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舉行的「KAWS:始於終點」剖析藝術家近20年來多元的藝術創作,呈現出一個「潮牌」創作人在時表象下,對人類深層情感的探究,也透露出在某種保護色下,多彩豐富的內心。
KAWS「同伴」解剖這些辨識度極高,以「××」作為眼睛的藝術形象有著充滿親和力的名字:老友(Chum),同伴(Companion),共犯(Accomplice)。它們被安靜放置,但又通過展廳的分割,訴說著作品之間的聯繫,「從頭再來」「穿越」「小小謊言」「一路上」等作品名和作品本身形象的組合,激發觀眾從各自生活經驗出發,回憶自己某時某刻的某種記憶片段,在或悲傷,或不知所措,或憐憫,或疲倦,或害羞的情愫中,投射出我們各自不同,卻又感同身受的境遇和情感,也從中傳達人類本質的普世意義。
KAWS作品細節沿著展線走入小展廳,顏色忽然飽和、聳動了起來,原本在心中流淌著的莫名低落的城市情緒被湧來的「波普文化」和「消費時代」覆蓋,這些帶著濃厚街頭流行文化氣息的架上作品,更直接地訴說著藝術家的叛逆以及對他對所處時代的迷戀。
無題(KAWS和各大品牌合作)KAWS與商業攝影大師大衛·西姆斯合作為時尚大牌製作廣告,他從流行文化及動畫中提取元素,藍精靈、辛普森一家、海綿寶寶、史努比等經典的卡通形象經過KAWS的再創作融合了藝術家獨特的藝術語言。隨後,KAWS用硬邊線條和飽和色彩解構人物形象,將之轉化為建立在抽象傳統之上的藝術形式。
無題(辛普森),布面丙烯,2004當觀者沉浸在色彩繽紛的「消費文化」之際,如果走近作品,觀看細節,大家無不感動於藝術家在豐富顏色掩蓋下的「做工講究」,這似乎有把觀眾從喧囂的街頭帶到了藝術家的內心,似乎看到了狂熱之下的另一種創作狀態。
在長達20年間裡,KAWS行走在當代藝術和街頭流行文化之間,並在全球消費世界和藝術市場引發關注,成為現象級藝術家。在這些閃爍螢光的背後,這些帶著新鮮的美學的作品,似乎讓我們隱喻走進了KAWS的內心。
【對話策展人】澎湃新聞:此次展覽名為「始於終點」,這聽起來是一對矛盾,為何是從終點開始?安德莉亞·卡恩斯(美國沃思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展覽名稱既是對KAWS過去20年職業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一個新的藝術篇章的開始。除此之外,這個標題也是這次展覽中一件作品的名字。這件作品的名字與這次展覽的主體非常契合,也認為每一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正如一個首尾相連的圓圈。
始於終點,布面丙烯,2011澎湃新聞:可以簡單描述一下這件作品嗎?安德莉亞·卡恩斯:這是一件丙烯作品,是KAWS風格從具象轉向抽象的開始。雖然形象是抽象的,但同時也擁有著KAWS標誌性的××眼睛和嘴巴。
澎湃新聞:從街頭藝術到藝術事業KAWS的作品和個人經歷是否可以代表當代美國文化?安德莉亞·卡恩斯:KAWS與美國當代藝術一定是有聯繫的,正如他經常借鑑辛普森、海綿寶寶、米老鼠等藝術形象一樣。他用這種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來接近觀眾,為大家所熟知和喜愛。
海綿3,2007澎湃新聞:KAWS的作品包括很多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的街頭塗鴉創作、玩具和產品、早期的具象油畫,直至近期更趨抽象的布面丙烯以及雕塑作品,您在這次展覽中是如何把他的藝術軌跡和與時代的關係講清楚的?安德莉亞·卡恩斯:儘管這是一次回顧性的展覽,但並不是以時間順序來布置的,而是考慮到空間上的美觀、契合性等因素來策劃的。所以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媒介,例如丙烯、雕塑和玩偶,其中「同伴」這款玩偶不僅有小型的,也會以大型雕塑的方式呈現。另外,除了這些大家經常接觸到的聯名產品之外,這次展覽還會呈現一些純藝術性的雕塑等作品。所以形式是很多樣化的。
KAWS: 始於終點,餘德耀美術館展覽現場,2017澎湃新聞:你認為KAWS是如何將卡通形象轉化為藝術形象的?安德莉亞·卡恩斯: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視覺語言,KAWS獨特的語言是借用一些比較寬泛的語言例如「××」這個在不同文化中會有死亡、親吻等不同含義,來與自身進行聯繫,從而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形象。
澎湃新聞:波普藝術和消費文化在KAWS作品上是怎麼體現的?安德莉亞·卡恩斯:我認為KAWS和杜尚、安迪·沃霍爾、凱蒂·佩裡等藝術家一樣,將消費文化與藝術相結合。我們知道凱蒂·佩裡想要擁有自己的POP商店,向所有喜歡藝術的人售賣與藝術相結合的商品,例如有特色畫像的T恤,而並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有上流人物或者有錢人才能買到藝術品。KAWS運用這樣一種藝術性的哲學語言,不僅打破了藝術之間的某種階級性,也旨在打破社會階級之間的界限。如此,他在卡通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後,人們不會把它當做純粹的玩具商品,而是當做藝術品。
KAWS衍生品澎湃新聞:為什麼選擇上海作為KAWS階段性回顧展的第二站?安德莉亞·卡恩斯:KAWS在亞洲有很多粉絲,我和KAWS很早就想要在亞洲選擇一個城市進行展覽。2013年KAWS來到上海,結識了餘德耀先生,並參觀了這個空間。餘先生展現了很大的熱情想要幫助KAWS辦這個展覽,KAWS也認為這個空間很適合呈現他的雕塑和玩偶等藝術品。此外,上海也是一個當代藝術飛速蓬勃發展的城市,非常契合KAWS多樣化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餘德耀美術館外KAWS作品澎湃新聞:你所知的美國藝術界對「川普時代」的看法如何? KAWS近期的作品有沒有延續街頭文化的尖銳性,表達出自己對「川普時代」政治的看法?安德莉亞·卡恩斯:總的來說,藝術家對於川普上任之後政策的反饋當然會體現在他們的作品當中。KAWS個人當然會有一些想法,他的作品也的確會體現美國的社會文化,可是他的作品卻並不是以表達他的政治傾向為目的的,他的作品並不是帶有政治色彩的。
「KAWS:始於終點」於2017年3月28日至8月13日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展出。(馬苓珉,陳思源對本文亦有幫助)(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當代藝術,KAWS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