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人固有一死,人從出生的那時候開始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最後只能回歸塵土,而人在死後自古以來埋葬的方式就有很多種,比如在中國的藏族,人們普遍採用鳥葬,顧名思義就是將屍體放到露天的地方,讓天上的群鷹來啄屍體,將人身體上的肉啄食完了之後再將剩餘的部分直接焚燒,就完成了整個過程。當然除了藏族之外,還有裕固族以及門巴族也會進行這種風俗。
還有一種就是水葬,也是部分藏族以及門巴族的下葬方式,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而對實行這種入葬方式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兇亡者或者是傳染者。其方式就是將死者背到水葬場,在死者的身上綁一塊巨石,之後就將死者沉入水底。
再者就是塔葬,樹葬,崖葬等等,這些都是一些不常見的入葬方式,而在中國最為常見的就是進行土葬,就是將死者放進棺材,然後將其葬至墓穴中,自古以來已有很長一段歷史,在中國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入土為安」,認為人只有進行土葬了之後才可以得到安息。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發現土葬其實並不是很科學,甚至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所以人們就慢慢盛行火葬。
火葬就是將死者拉進火葬場,經過火化最後裝進骨灰盒之中,在某種程度上火葬可以節約土地,現如今中國的土地寸土寸金,這很好的緩解土地不夠用的問題,而土葬就會佔用不必要的土地面積,再者火葬對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在火葬中人們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火化之後的骨灰盒為何老是裝不滿?在工作人員透露出詳情之後才將其答案揭曉在人們年前,所以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工作人員透露了他們的工作詳情之後我們發現骨灰盒裝不滿確實和工作人員沒有任何的關係,可人們就會想死者抬過去的時候是那麼大的一個物體,為什麼出來的時候一個骨灰盒都裝不滿呢?不免會心生疑惑,甚至有人會以為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疏漏而導致屍體不完整,但其實不然,在了解了整個火化之後答案就浮現出來了。
屍體被高溫焚燒的時候,屍體留下的只有一些鈣化物,還有就是一些鈣磷酸鹽,一些礦物質,而人體的其他部分會變成氣體或者是水分從而蒸發到空氣中,而骨灰的多少會和死者的高矮胖瘦有關,胖的高的人自然骨灰就多,骨架大的骨灰也相應的較多,還與性別以及年齡有關,男性的骨灰比女性多,年輕人的骨灰比老年人的多,而最後焚燒留下的東西工作人員都會將其交給死者的家人,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骨灰殘留在爐子裡,但是其殘留的量我不會多。
揮發了之後骨灰自然就沒有多少了,而且隨著高科技不斷發展,人類還引進了高科技技術來輔助工作人員執行任務,大多數的火葬場只需要工作人員在遠處操作電腦就可以了,通過電腦控制設備將死者放進火化爐,避免了死者與工作人員直接接觸,自然工作人員也不會因工作疏漏而導致骨灰變少。
而且死者的家人也可以在一旁看著死者被火化的過程,還可以最後個屍體告別。其火化的溫度可以達到750度以上1200度以下,具體所需要的溫度其工作人員在一旁操作電腦就可以了,一般焚燒的時間為一個小時左右,焚燒到最後也就只剩下骨架了,其火化之後骨灰盒裝不滿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結語
不管是火葬,土葬還是其他下葬方式,人們的初心都是為了死者能夠在死後得到安息,這也是生者對死者表現出來的敬意和美好的願望,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畢竟生命是短暫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