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人吃麵的習慣早已融入血脈,素淨而又能襯託任何事物,又有能夠容納萬千滋味的能力。懶散時,簡簡單單的一碗麵就能果腹。
在中國說吃麵,傳統意義上講,大都指的是吃麵條,而且都是直直的那種。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從國外的面進入市場,瞬間打開了中國人的胃口。其中最出名的就有義大利麵。
義大利麵以形狀怪異出名,很多老一輩的人難以接受,但卻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的注意。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義大利麵。」——加菲貓
也許意面的世界裡,只有加菲貓才更懂,每次看到加菲貓吃意面的片段,立馬就想給自己也來一碗。
意面很好吃,好吃到分清它到底有多少種?
幾乎每個西餐廳的意面做法都不一樣,細問服務員,才得知針對不同形狀的意面搭配的醬料也有所不同。這種吃法看起比中國的掛麵更有多樣性,畢竟意面的形狀多到讓人數不清。
據統計,世界上的義大利麵有600多種,形狀多到130多種,而在中國的你吃的那種還只是麵條。為什麼這樣說呢?
在中國的超市裡,整袋義大利麵才不到10塊錢,但是一整排的貨架上堆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面,選來選去,很多人最終還是會選擇筆直的義大利麵,不是不想嘗試新的品種,只是買了之後不知道怎麼做,怎麼吃。
超市普及率最高的意面有這些,我吃過4種,你吃過幾種?
螺旋紋造型,也是最容易黏在醬料的造型,從形狀上看,就像是放大版的螺絲釘,包裝袋裡裝著各式各樣的顏色,烹煮的時間略長,我每次煮都要煮20分鐘才能煮透,可以配菜一起炒,還可以做成沙拉醬,配上濃鬱的奶油奶酪醬或是肉醬都非常適合。
貝殼面,這種貝殼面有兩種,大貝殼和小貝殼。小貝殼是最常見的,同樣做湯麵或者沙拉都是不錯的,大貝殼面可以直接塞進奶酪或者奶油,在西方國家非常常見的吃法。
水管面,超市裡叫通心粉,空心管狀,可直可彎,有的外部平滑,有的外部有稜和槽,都是為了方面掛住醬汁,確保每個通心粉上醬汁比例一致。這種意面在超市也是非常見的。
蝴蝶面,形狀似蝴蝶,還有不同的顏色,小孩見到這種面,都會愛不釋手,勺子筷子都不用,直接上手抓,在西餐廳裡,也是經常用於冷餐的義大利麵類型。
車輪面,中國人吃麵厲害,但很少從形狀上下功夫,意面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如果說優雅的蝴蝶面適合女寶寶吃,那麼車輪面就比較適合正面硬鋼的男寶寶吃了,形狀類似老實的車輪,從形狀上就非常吸睛。
義大利扁平面,這種扁平面就像中國的寬面,但是比寬面略厚一點,做法很簡單,煮上20分鐘,拌上肉醬或是其他醬料,怎麼吃都是兩大碗。
最後,為啥義大利的面比中國的面硬還難煮熟?那是因為中國的麵條用的是小麥,製作意面的主要材料是硬粒小麥,卡姆小麥以及小米麩皮。硬粒小麥很硬,產出的麵筋高於其他小麥,製作成的意面也就比普通的麵條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