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團隊製備出均勻微孔石墨烯膜可淡化海水

2021-01-16 脫鹽中心

最新最全面的水處理技術解決方案平臺!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本期的精彩內容。


為了更快、更持久的淨水,科學家們將石墨烯這種超薄超強碳片作成超薄膜來濾除汙染物,快速淨化大量水體。
  

石墨烯的特殊性能使它成為理想的過濾膜或海水淡化膜。但是該應用中存在一大缺陷:由於將石墨烯製成單層原子超薄膜的過程極為細緻,在製備過程中極有可能會造成材料的破損,從而導致汙染物洩露。而現在,工程師們已經設計出方法來修補這些漏洞。
  

麻省理工學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業大學的工程師們制定了一種利用化學沉積及聚合技術來修補上述漏洞的方法。然後他們利用該團隊之前所研發的技術製備了具有均勻微孔的石墨烯薄膜,這些孔小到僅允許水分子通過。


 

將這兩種技術相結合,研究人員製備出約有一美分大小且無缺陷的石墨烯薄膜。薄膜大小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如果是作為濾膜使用的話,石墨烯薄膜必須製成數釐米及以上大小。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水通過已經過缺陷修補和致孔處理過的石墨烯薄膜,結果發現通過該膜的水流速度堪比目前的海水淡化膜,而且該膜能夠過濾大部分的大分子汙染物如硫酸鎂、葡聚糖等。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Rohit Karnik說,該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首次成功封填石墨烯膜的缺陷。上述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Letters)雜誌上。
  

「至少在實驗室水平上,我們能封堵石墨烯薄膜的缺陷,使其能夠在宏觀尺度上實現分子過濾,而這在之前是無法實現的,」Karnik說。「如果我們控制得當的話,之後甚至無需缺陷修補這一步驟。不過這還無法實現,因為目前不存在完美無缺的石墨烯,總是需要修修補補。這兩個(技術)是製造過濾膜的例子。」
  

該論文的第一作Sean O'Hern,是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曾任研究助理。而該校研究生Doojoon Jang,前研究生Suman Bose,教授Jing Kon均對該論文做出貢獻。
  

巧妙的轉移
  

「目前用來海水淡化的膜都相當厚,大約200納米左右」,O'Hern說道。「而利用石墨烯薄膜的好處就是,該膜厚度僅為3埃米,比現有膜薄約600倍,在相同面積下這將提高流速。」
  

在過去的7年時間裡,O'Hern與Karnik一直在探索石墨烯作為濾膜的可能性。在2009年該團隊開始利用石墨烯來製備薄膜,由於金屬銅能支持石墨烯以大範圍生長,故他們所使用的石墨烯是生長在銅上的。但銅是不能透水的,因此還需要將該石墨烯薄膜再轉移到後續製備的多孔基材上。
  

然而O'Hern觀察到轉移過程會對石墨烯薄膜造成損傷。而且他還發現,石墨烯原料當中的雜質也會使石墨烯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固有缺陷。
  

堵漏石墨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該團隊提出了一種方法來先解決固有缺陷,再處理轉移過程造成的缺陷。研究人員採用「原子層沉積」技術處理固有缺陷,他們將石墨烯薄膜放在真空室中,在含有鉿氧化物的環境中施以脈衝。通常情況下,鉿氧化物不與石墨烯發生反應。然而一旦石墨烯中存在缺陷,由於缺陷處的高表面能,鉿氧化物就會粘在該處,填補該缺陷。
  

經過幾輪沉積後,研究人員發現沉積的鉿氧化物成功填補了該石墨烯膜的納米級固有缺陷,但是若利用沉積方法修補轉移過程造成的缺陷,通常這類缺陷是固有缺陷的數百倍,則太耗費時間。
  

相反,O'Hern與同事想出第二種方法來修補這種缺陷。該方法被稱為「界面聚合法」,通常被用在薄膜合成過程中。在填補了固有缺陷之後,他們將該膜浸沒在兩種溶劑界面處:水浴和與水不互溶的有機溶劑浴。
  

研究人員將兩種能相互反應生成尼龍的分子分別溶解到以上兩種溶劑中。O'Hern一旦將該石墨烯膜放到溶液界面處,他發現只有在破損處才會形成尼龍。這是因為石墨烯不透水,只有在破損處上述兩種分子才能相互接觸,然後反應生成尼龍,有效封堵該處的缺陷。
  

採用他們去年研發出的技術——該團隊在石墨烯膜上刻蝕出均勻微孔,該孔能攔截大分子,僅允許水分子通過。他們實驗了幾種含有不同分子的水,其中還包括鹽,結果發現該膜能阻隔90%的大分子。然而,鹽通過該膜的速度要快於水分子。
  

儘管Karnik認為該石墨烯膜的缺陷封堵技術和滲透率還有待提高,但初步測試表明石墨烯可作為潛在的過濾膜替代物。
  

「如果進展順利,該技術能經受得住現實世界的不同測試要求的話,該種石墨烯膜將會在海水淡化和納濾領域產生極大影響。」Karnik說,「但是在精細化工或生物樣品處理領域,該膜同樣大有作為。這是首次報導有釐米級可針對各種分子的石墨烯濾膜,這令人十分振奮。」


【2015(第十屆)青島國際脫鹽大會】

2015年6月29-7月2日,青島

十年品牌積累,十年輝煌鑄就


尊敬的各位水業同仁:

青島國際脫鹽大會彈指一揮十年在即,期間中國脫鹽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會議見證了這其中很多重大事件,成就和培養了一批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工程師。目前青島國際脫鹽大會已成為中國最大、世界最高端的專業研討和展示水資源開發治理與節約用水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國際品牌與活動!

今年恰逢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在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2015(第十屆)青島國際脫鹽大會將以此為契機,加強水汙染防治開發利用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技術及工程經驗交流,將成為世界水處理行業的饕餮盛宴!

會議將有來自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的頂級專家領袖和企業界代表一千餘人參加各項活動,共謀應對全球水資源危機下的產業商機及發展戰略,歡迎您的參與!

此致敬禮!

郭有智

大會秘書長

敬請點擊閱讀全文,查閱大會更多信息,並可享受在線報名優惠政策

相關焦點

  • ...王海輝教授:高效Ti3C2Tx MXene離子分離膜助力海水淡化製備飲用水
    相比之下,海水淡化則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問題。目前主要海水淡化技術為熱驅動蒸餾,但此法耗能高且可持續性差。膜分離技術由於耗能低、效率高,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開發高性能膜材料一直是研究者們追求的目標。研究發現,基於二維材料的層狀膜可以很好的實現高選擇性和高通量的水淨化,但是二維膜在水中面臨著溶脹問題,因此提高二維膜在水溶液中的穩定性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 我國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 性能提升10倍以上成世界唯一(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該團隊甚至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點評:作為碳基晶片的材料石墨烯晶圓,和以往的矽基晶片不同,無論是穩定性和性能都有很大提升,是一種全新形態的晶片。石墨烯單晶圓要比傳統的矽晶圓在性能上提高了十倍以上,量產後勢必會讓半導體領域重新洗牌。
  • 簡單易操作的方法製備木基光熱材料用於高效海水淡化
    近年來,基於光熱材料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同於傳統的太陽能蒸發水技術,基於光熱材料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可通過光熱材料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並將產生的熱量鎖定在水的表面,使表面水快速加熱生成水蒸氣(無需對整體水進行加熱),因此其效率更高。對於這一新技術,光熱材料及其結構設計是關鍵。
  • 化學氧化法製備膨脹石墨的研究進展——石墨純度、粒徑等因素對膨脹體積的影響
    製備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強氧化劑和插層劑,這些物質在水洗過程中很難被徹底洗淨,從而使最終產品中含有硫或其他雜質,易造成環境汙染,產品應用受限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學者近幾年對膨脹石墨製備過程中,氧化插層劑的配比以及反應條件等因素對其膨脹容積的影響做了大量研究,以求製備出低能耗、無汙染、高質量的膨脹石墨。
  • 性能提升10倍,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兩股聞風漲停
    財聯社12月7日訊,中國科技再迎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相比傳統的矽晶圓性能提升10倍以上。 受此消息影響,早盤石墨烯概念異動拉升,寶泰隆、德爾未來先後封板,悅達投資一度大漲逾9%,華麗家族、碳元科技、方大炭素等個股跟漲。
  • 「比黑色更黑」,麻省理工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吞噬鑽石光芒的新材料
    麻省理工團隊在鑽石上塗上了新cai'l斯特雷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份新聞稿中說:「碳納米管在一個物體上的極端對立統一,以及它獨特的美學特徵,激發了我對這個藝術項目的想像力。」自那以後,薩裡開發了一種可噴霧版的「梵塔黑」。由Wardle領導的麻省理工團隊將其碳納米管材料與包括「梵塔黑」在內的其他碳納米管材料的已知數據進行了比較。沃德爾告訴媒體,麻省理工學院的材料反射的光比之前的材料要少,這使它成為最黑的黑色冠軍。雖然把麻省理工學院的CNT材料和「梵塔黑」放進籠子裡來解決這個問題很有誘惑力,但是人眼很難判斷哪個更黑。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二維材料家族涵蓋了絕緣體、半導體、金屬和超導體,並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二維材料前沿探索的基礎。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 或助力晶片彎道超車 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
    原標題: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或助力晶片彎道超車,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優勢何在?,表示實現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   據了解,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自2009年起瞄準石墨烯單晶製備及其電子器件應用的課題開始了攻關研究。
  • 石墨烯板塊拉升 我國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
    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該團隊甚至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華創證券指出,石墨烯單晶圓要比傳統的矽晶圓在性能上提高了十倍以上,量產後勢必會讓半導體領域重新洗牌。
  • 一張「紙」帶來海水淡化行業提升!中國海洋大學80後副教授獲青島市...
    作為一位80後女教授,她已經在實驗室裡工作了12年,經過十餘年的科研,她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此次獲獎項目是「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屬於海水淡化及膜分離科學領域的前沿,一定程度解決海水淡化產業世界難題,通過一張「紙」帶來海水淡化行業提升。半島都市報邀請到了徐佳做客「半島科創訪談」,暢談科研中的經歷與成果。
  •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製備、性能測試、技術要求及研究基本現狀
    該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功能膜材料,厚度一般為8~40μm,在電池體系中起著分隔正負極、阻隔充放電時電路中電子通過、允許電解液中鋰離子自由通過的作用,可在電池充放電或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有選擇地閉合微孔,以限制過大電流、防止短路,其性能的優劣直接決定了電池的整體性能。
  • 我國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性能提升10倍以上世界唯一
    我國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性能提升10倍以上世界唯一; ① 據報導,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該團隊甚至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② 即使是美國在該領域的技術都無法與之比較,未來應用普及後有望讓中國在微電子技術方向實現質的飛越,這一結果讓不少人感嘆,中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芯」; ③ 華創證券指出,作為碳基晶片的材料石墨烯晶圓,和以往的矽基晶片不同,無論是穩定性和性能都有很大提升,是一種全新形態的晶片。
  • 純石墨烯發熱護膝臨床實驗有效率88.7%,慢性腰腿患者有了救星
    而說到關於石墨烯的應用發展,了解的人都會首先想到烯旺科技。因為關於石墨烯,烯旺科技董事長馮冠平教授作為石墨烯產業奠基人,為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所創立的烯旺科技更是紮根產業,深入石墨烯科研領域,目前已申請專利超300項,授權專利150項,授權發明專利近50項。作為一種前沿科技,創新應用,烯旺石墨烯始終備受國際媒體關注。
  • 冬季穿衣方式正在為科技所改變,烯旺石墨烯發熱服成未來趨勢
    在2018年冬奧會閉幕式上,由石墨烯產業奠基人馮冠平教授創立的深圳烯旺科技研發的石墨烯智能發熱服在現場「北京8分鐘」驚豔亮相,現場氣溫為-3℃,為了做好72名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採用石墨烯智能發熱服,來確保他們在穿著輕薄的演出服裝時不會被凍傷
  • 華大智造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11月19日,國際知名權威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蘇州正式公布了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50家聰明公司」(TR50)。
  • 烯旺科技榮獲2019未來醫療100強 石墨烯醫療再突破
    未來醫療100強榜單被譽為醫療行業「風向標」,每年都會在全國挖掘出眾多醫療產業成長的核心力量,烯旺科技從上千家參選企業脫穎而出,力證了烯旺科技在石墨烯醫療領域取得的成果。石墨烯在生物醫療領域一直被視為引發下一次醫療革命的關鍵,但長期以來,受限於石墨烯製備的技術門檻和長周期的臨床驗證,以及高昂的研發、生產、人力和資源成本,石墨烯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始終未能取得明顯進展。2015年,石墨烯產業的奠基人、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始院長的馮冠平教授創辦了烯旺科技,帶領眾多專業研發人員發明了改變石墨烯產業格局的開創性發明——石墨烯發熱膜。
  • 山東大學4人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年齡最小才29歲!
    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Horizon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
  • 麻省理工發明新型實用矽基LED,亮度提升近10倍
    編譯 | 林卓瑋編輯 | 江心白芯東西12月30日消息,博士生Jin Xue領導的麻省理工研究團隊採用正偏方法,設計出一款實用性較強的矽基LED,這款產品相較於其他用正偏法製成的矽基LED亮10倍麻省理工研究團隊採用正偏方法,並創造性地改變了LED中PN結的組合方式,成功提高了矽材料光電能量轉換效率,提高了矽基LED的亮度,降低了LED的製備成本。近期,Jin Xue研究團隊在IEEE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展示了這項成果,該技術在近程傳感方面有廣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