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拆家,一個頂仨!麻省理工教授:「拆家」是好事,家長別阻攔

2020-12-13 神奇麻麻木小暖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是每位家長在養娃路上得到的最深刻、最沉痛的領悟

從娃開始會爬會走,家長就要對娃嚴防死守,只要一眼照顧不到,家裡必定如十級颱風過境,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給他一個水龍頭,還你一片海洋!

圖片來源:他只是個孩子啊

塗完這身油,我就是這條街最「亮」的仔

圖片來源:萌娃日常趣事

咋地呀,一個抽屜還裝不下你了唄

圖片來源 何奕辰小朋友

謝謝你啊!這麼心疼媽媽,讓我今晚睡在牛奶裡。

圖片來源:遼瀋晚報

拆牆高手啊,我仿佛看到了你未來的職業

圖片來源:他只是個孩子啊

我是勤勞的小蜜蜂,嗡嗡嗡

圖片來源:萌娃日常趣事

一個個作妖的娃,讓號稱「拆家界的翹楚」的二哈,都自愧不如,只能慚愧地說「比不過,告辭」。

比不過,告辭

前腳收拾,後腳作,一天到晚跟在娃後面收拾爛攤子,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最可怕的是家具、地面、牆面也被毀掉,爸爸媽媽們苦不堪言,有時候火一上來,對著娃就是一通打罵。

娃拆家,什麼時候是個頭?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為啥娃們如此熱衷於拆家?

實際上,當孩子開始愛上翻箱倒櫃\時,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說明孩子長大了!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增強,希望自己能主動去發現,研究,親自嘗試做點什麼。他們的空間意識越來越明顯,對高處的物品開始好奇,他們開始打開柜子探索裡面的世界。他們的思維意識快速發展,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小腦瓜裡充滿了各種幻想。於是,當他們能爬會走,他們開始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

他們發現,把油倒在地上,地面光滑滑的像在滑冰;也許牆壁裡面住著奧特曼和小怪獸;他們把沙發墊子翻起來,因為感覺像滑梯......

圖片來源:Super玲

表面上看,孩子擁有了無敵破壞力,實際上,「拆家」是孩子滿足好奇心,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麻省理工教授,曾經用20年時間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學家、工程師們,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手能力超強。

俄羅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孩子的動手能力越強,智力發展就越充分。

因為動手就是動腦,在破壞,拆裝的過程,就是開發智力、主動探索的過程。所以,"拆家"實際上是非常利於心智發育的活動。

發明「聯動互換防護窗」,斬獲118屆法國巴黎發明展金獎的12歲男孩張榮景從小愛「搞破壞」,媽媽說。別人家的孩子愛看動畫片,但是張榮景愛拆東西,剛給他買的玩具,拿到後他都會把它拆下來。

參與發明「具有除溼和消毒功能的可攜式外帶消毒箱」,並在第六屆澳門國際創新發明展上榮獲金獎的13歲女孩李雨軒,從小動手能力就強,「愛搞破壞」。

家裡的東西經常要經歷被拆開、重組的慘痛經歷,李雨軒還被父母笑稱為「拆家」。有一次李雨軒還試圖研究電瓶車,但由於有爆炸的危險被及時制止了。

喜歡"拆家"的娃,好奇心強,探索欲旺盛,他們總是在不斷問自己「為什麼」,然後去主動尋找「是什麼」、「怎麼辦」,而這一整個過程,就是孩子思維、智力快速發展的過程。

家長們又產生疑問了,難道說,孩子拆家,就應該放手不管嗎?那還不翻天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雖然,孩子「拆家」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但是放任亂拆也是毫無益處的,反而會讓孩子養成到別人家也亂翻、不愛乾淨等壞習慣,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理性面對,引導孩子學會收拾

當孩子出現破壞行為的時候,家長不要過於激動,對孩子指手畫腳,這也不行那也不讓。而是應該默默地在一旁,保證孩子行為的安全。

不要孩子一邊破壞,你一邊收拾,這樣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破壞力反而更強。

孩子玩耍結束後,一定要讓孩子參與收拾!不但培養了孩子有擔當,整潔乾淨的習慣,同時,孩子在收拾的過程中,會發現收拾房間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以後再破壞的時候,他就會下意識地讓自己收著點兒。

家長要擔負起看護的責任

很多家長,喜歡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往往危險就在瞬間,意外一旦發生,後悔也是沒有用的。

而且看護孩子,實際上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的時間,我們一定要放下手機,全心全意地看護孩子,多和孩子互動。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務必要保證孩子的安全

孩子越小,膽兒越大!所以,低齡的寶寶敢伸手摸電源,摸刀刃,去碰火,做這些危險的動作。

家長就一定要盯好孩子,一定要保證孩子玩耍破壞時的安全。譬如,家具的邊邊角角用防撞海綿包好;刀剪子等尖銳物品一定要藏好,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洗潔精,潔廁液、除蟲劑、藥品等必須要放好,不能讓孩子拿到誤食。

同時也要不斷地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物品是有危險的,要不斷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

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兒童安全繪本,結合實際生活,讓孩子更容易分辨哪些事情是危險的,不能做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意外和驚喜,這都是孩子成長特點所決定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強行去阻斷孩子的成長,而是應該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同時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才是正確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從小愛「拆家」的孩子,長大才是人生贏家!
    But,有個娃從小專心拆「家」,18歲卻成了麻省理工博士。曹原18歲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因解決了石墨烯的百年難題震驚世界,據曹原的家長講,小時候的曹原是個十足的搗蛋鬼,把家裡的東西拆了又裝。那麼,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缺點」:搗蛋、模仿和問不完的為什麼。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有這些「缺點」的孩子腦力超群。麻省理工教授,曾經用20年時間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學家、工程師們,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手能力超強。
  • 「拆家」式哄娃!家長掀開家中地板磚讓孩子挖土玩耍?父母解釋
    12月10日,河北石家莊,一則家長帶孩子在家裡摳地板磚讓孫子孫女玩泥巴的視頻引發熱議,網友大呼這也太溺愛了吧!據孩子父親宋先生介紹,並不是大人刻意帶孩子拆家,而是家裡在改造,剛好地板破了才讓孩子在此玩耍。
  • 拆家一時爽,後果卻很慘…
    因為它們平時真的太為所欲為了...即使知道接下來要挨罵,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要拆家。但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圖一時爽了,下場就一定很慘...都說柯基腿短,破壞範圍有限,養過以後才知道這都是「謠傳」。一位養柯基的主人在網上上傳了自己懲罰狗子的視頻,剛開始網友們都表示心疼,狗子還小,原諒它吧!
  • 「拆家式哄娃」惹爭議,父母把房裡地板拆了,只為讓孩子玩土
    如果你家孩子哭鬧,強行要一個玩具,你會怎麼做呢?很多寶媽都表示深深的被傷害到了,帶著孩子逛商場的時候,那是最痛苦的。什麼東西不給孩子買,他直接躺倒地上打滾,方圓幾米的人都看著我們,感覺我想找個地縫鑽下去了。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背景介紹:【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微信公眾號「科學網」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 孩子總拆家、搞破壞?智商高的孩子都有「怪癖」,家長不要亂管教
    我們讀書的時候就能發現,同樣是一個老師教,為什麼有些孩子就能輕鬆掌握知識,有些孩子即使課後花費十分的功夫,也追趕不上?可能這就是智商的差異性吧!畢竟普通人的智商都在80-115之間,人類平均智商也是100。
  • 中國最大在線教育平臺「猿輔導」 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
    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從全球萬千科技公司中遴選出的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商業類雜誌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TR50榜單評選以高精尖科技創新和成功的商業模式為兩大核心,以此洞見未來科技版圖的構成。
  • 中國數字健康企業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
    人民政協網11月20日電 11月19日,在江蘇蘇州舉辦的EmTech China 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國際知名權威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微醫作為一家數字健康企業,與特斯拉、騰訊、英偉達
  • 紫光展銳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
    近日,EmTech China 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在蘇州舉辦,全球知名的技術商業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也在峰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50家聰明公司」(TR50)。紫光展銳以卓越的技術創新以及廣泛的影響力和領導力榮登今年TR50榜。
  • 看到孩子拆家就頭疼,可是我們卻不能阻止
    孩子確實是一個神奇的物種,前一秒還乖巧惹人愛,後一秒就開始瘋狂拆家,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拿他怎麼辦呢?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就去隔壁房間拿了個東西,回來就看見孩子把房間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簡直就是大型的拆家現場。很多家長在看見這樣的情況,會大聲訓斥自己的孩子,甚至會動手恐嚇。孩子面對父母這樣的反應,一般來說是沒有悔改意識,等父母下次離開自己,他們依舊會調皮搗蛋。
  • 麻省理工教授陳剛被逮捕 外交部:停止搞政治操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被逮捕,中方回應】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 兩隻貓咪合作拆家,一隻在衣柜上拆紙箱,另一隻在地上撕紙巾
    因飼養的已經不再是寵物,而是一支能力出眾的「拆家」大隊!鏟屎官Q媽就飼養了兩隻貓咪,分別是虎斑貓「Q寶」和橘貓「小QQ」。雖然它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給予鏟屎官安慰,但是它們可是一對「拆家」組合,就算是在鏟屎官的面前,它們也依然無所畏懼!最近,Q媽就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這對「拆家組合」的「拆家案例」。
  • 華大智造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11月19日,國際知名權威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蘇州正式公布了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50家聰明公司」(TR50)。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因為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所以,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有很多研究,在育兒領域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她提出的一些育兒觀點,幫助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說出了獨到的看法。李玫瑾認為:一些孩子看似有臭毛病,但其實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盲目糾正,以免破壞孩子的內心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 明日之後:莽拆不可取從結構下手!3把槍5個彈藥箱教你如何拆家!
    明日之後:莽拆不可取從結構下手!3把槍5個彈藥箱教你如何拆家!hi,大家好我是小咖最近明日之後的崛起是讓大家都從競技性手遊的激烈氛圍當中走了出來,作為一款生存類的遊戲明日之後讓我們體驗到了什麼叫做自力更生。
  • 奶奶拆地板帶娃玩泥巴?家人:並非拆家,住一樓正巧鋪設管道
    奶奶拆地板帶娃玩泥巴家人:並非拆家,住一樓正巧鋪設管道 12月10日,河北石家莊。「奶奶在家帶孩子撬開地板挖土玩」的視頻走紅。孩子爸爸稱奶奶帶孩子都是想怎麼玩怎麼玩,但並未拆家,家住一樓正好在改造管道,不是故意撬開。
  • 你以為哈士奇是拆家之王?那你太天真了!論拆家貓才是最強王者
    說起拆家這個屬性,相信大部分人首先就會想到哈士奇,畢竟哈士奇作為狗中的拆家王者,可是名聲在外。但根據英國每日郵報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度,貓咪拆家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5億英鎊,而所有品種的狗加起來只有15億英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貓的拆家能力有多強?
  • 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難帶,若你家娃有這些表現,家長別發愁而應偷樂
    文|西紅柿媽媽聰明的孩子確實不太好帶!這類孩子智商高,時常會跟爸媽鬥智鬥勇,害的爸媽出現挫敗感。不過,爸媽們千萬別抱怨,更別把聰明的孩子當成了負擔。5歲的喬喬很機靈,人見人愛。喬喬時常把家裡的玩具「大卸八塊」,有的拆了以後,根本就裝不回原型。眼看著好幾百塊的玩具,被孩子拆的七零八碎,喬喬媽鬧心極了。生活裡,跟喬喬媽一樣的家長,真不佔少數。阿美媽媽說:孩子的聰明勁兒上來了,我就要投降了。我一個人帶她,感覺每天都超累。腦袋累,心也累!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
    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認為閱讀和提高詞彙量是促進兒童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一個方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但一項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研究最終也證實了,想要讓孩子大腦發育,父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二哈拆家被關鐵籠,籠頂壓30斤重的啞鈴,二哈依舊爬籠子越獄…
    說到哈士奇,很多人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種狗外形帥氣、性情溫順、活潑可愛,恨的是哈士奇天生神經大條,愛犯二、愛拆家。哈士奇拆家跟它們以前的生活環境有關。二哈原名叫西伯利亞雪橇犬,跟西伯利亞狼是近親,原本生活在極寒地帶,它們精力旺盛,吃一頓飯能拉著雪橇跑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