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遊戲板塊業績股價大波動 都是買量惹的禍?

2020-12-21 和訊股票

財聯社(深圳,記者 丁蓉)訊,近幾個月來遊戲板塊遭資金拋售,買量模式的可持續性近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財聯社記者就此採訪遊戲龍頭三七互娛(002555,股吧)(002555.SZ),公司方面表示,「我們認為外界對於買量這個詞有點妖魔化了。這件事背後折射的是行業對於『產品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爭論。毫無疑問,未來行業整體的大方向還是會向『產品為王』的趨勢發展。」

「買量」這詞有點妖魔化了

經歷了上半年業績高增速之後,下半年遊戲頭部公司的增速明顯放緩。三七互娛、世紀華通(002602,股吧)(002602.SZ)第三季度淨利增速降至個位數,吉比特(603444,股吧)(603444.SH)、完美世界(002624,股吧)(002624.SZ)第三季度業績增速也有所下滑。

二級市場上,下半年遊戲行業股價更是遭遇滑鐵盧。根據Wind數據,37家歸屬於網路遊戲板塊的A股上市公司在7月14日至11月3日期間股價算數平均跌幅達22.06%。其中,行業龍頭三七互娛領跌,從7月14日50.70元高位,下滑到11月3日收盤價29.32元,跌去42.17%,而此間上證指數跌幅5.00%。

外界有觀點認為,近期遊戲公司業績與股價的波動與買量市場的變化有關。不過,三七互娛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首先,我們認為現階段的股價只是正常波動;其次,外界對於『買量』這詞的理解有點妖魔化了。其實買量市場一直有周期性的波動。在成熟的遊戲市場,如美國、日本,買量一直是獲取用戶的常規手段,它們的買量成本比中國市場還要高。」

記者就此多方了解到,多家行業頭部企業也持這一觀點。一位遊族網絡(002174,股吧)(002174.SZ)內部人士表示,"股價的波動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近期遊戲股的走勢還是比較正常的波動,我們不認為這個和買量業務有直接的關係。買量是獲取用戶的其中一個方式,遊戲公司一般會通過多種方式來獲取用戶。」

一位接近完美世界人士表示,「買量是行業的營銷手段,和之前的品牌營銷在遊戲公司並沒有太大差別。對於非買量型的公司而言,買量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遊戲公司會對成本費用和收益做精細化的測算。」

有分析人士認為,自2018年12月遊戲版號恢復審核到今年的國慶,多家頭部遊戲公司股價已經穩步上行接近兩年,實現了幾倍的股價漲幅,近幾個月的回調屬於正常波動。

「產品為王」將是發展趨勢

買量是遊戲公司通過購買流量的方式進行推廣,目前主要指移動廣告投放的手段。

此前有觀點指出,一些遊戲公司買量的投資回報率未來將會下降。長期買量後,某些遊戲由於受眾有限,其用戶量和ARPU值會接近天花板,越接近天花板,買量效率就會越低。

對此,三七互娛表示,「上述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小公司。莉莉絲、阿里遊戲甚至這些頭部廠商,近些年都在加大買量的投入。近年來,國產遊戲的質量有了提升,就算是買量成本的飆升,最終還是能收回成本,所以廠商們才有勇氣去加大投放的力度。隨著一些中小廠商被「洗出去」,流量將愈發向頭部廠商靠攏。總體而言,市場的趨勢是有利於我們這種既有研發實力、又有長線運營能力的廠商的。」

記者就此採訪一位行業人士,其分析,「買量成本上升並沒有像市場想像的那樣急迫,因為本來是一個市場化的事情,現在營銷者推廣的手段特別多。從供給和需求來說,如果各家公司都有精品大作的遊戲扎堆上線,他們都有這樣需求的時候,買量的成本確實會升高。但是其他時候,它又會降下來,這是一個動態調節的過程。」

三七互娛方面進一步表示,買量之所以引起市場的爭議,「其實這件事背後折射的是行業對於『產品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爭論。毫無疑問,未來行業整體的大方向還是會向「產品為王」的趨勢發展,但就現階段而言,聯運對於整個遊戲市場還是起到很好的用戶吸引、拓展作用。」

「其實我們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研運一體。」三七互娛方面說,「首先,研運一體戰略的持續深化,令我們爆款的自研遊戲無論是在數量還是運營周期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研遊戲的持續高產,是我們利潤提升的主要推動力。其次,『量子』『天機』系統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投放的效率和精準度。從表面上看,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受上半年宅經濟影響,但這只是外因,對於三七互娛來說,內因的改變才是高增長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 」

自研遊戲將是未來業績增長極

對於公司第四季度及明年的業績增長極,三七互娛表示,「自研將會是我們持續關注和投入的業務,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我們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在研的項目中將有一半不是以往傳統強勢的ARPG遊戲,還包括卡牌、SLG、FPS等類型的產品。題材也涵蓋西方魔幻、仙俠、東方玄幻等。其中,包括SLG、FPS等類型的遊戲是面向全球用戶研發,它們也有望幫助我們打開更大的市場。 」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ARPU值的海外市場,三七互娛前三季度有著不錯的表現,上半年創下了自出海以來的最佳成績。三七互娛介紹,「2020年,在保持中國港澳臺、東南亞等強勢地區的穩定增長以外,我們突破了日韓市場,未來還會爭取更大的突破。 」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根據三季報,三七互娛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合計8.56億元,同比增長66.01%。這一數據也顯示三七互娛轉型的決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只有經過市場檢驗的創新品類成功推出,才能進一步打開遊戲公司的盈利天花板。遊戲的運營方式都是對產品的輔助,內容行業最核心還是產品本身。今年第三季度以來,越來越多重點新遊戲上線在不斷推升行業規模,年底及明年年初各大遊戲廠商將上線數款重磅遊戲大作,有望持續推動2021上半年整體行業的收入增長。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遊戲板塊為何「跌跌」不休 買量模式可能並沒那麼糟
    近期,A股遊戲板塊開啟了一輪深度回調。多隻龍頭股連日下跌。關於此次下跌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遊戲買量、渠道捆綁等模式再次成為市場爭論的焦點,不過也有許多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觀點。  自10月12日出現閃崩以來,遊戲板塊隨著大盤的起伏,已經歷了超過一周的下跌模式。
  • 業績漲,PE低,四隻龍頭都跌超30%,這個板塊被錯殺了嗎?
    文|市值觀察 麻辣君編輯|小市妹遊戲板塊讓投資者「又愛又恨」。愛的是遊戲行業的成長潛力,恨的是由於業績增速放緩、基金減持等因素影響,世紀華通(002602)、三七互娛(002555)、完美世界(002624)和吉比特(603444)等A股遊戲概念股股價持續低迷,虧錢效應明顯。
  • 產品周期邏輯中遊戲板塊需要關注什麼?
    本篇報告從產品周期視角,回顧全球遊戲龍頭公司包括動視暴雪、騰訊控股、網易、三七互娛和完美世界等,在其拳頭遊戲正式上線前後以及財報公布前後,股價的變動情況,更細化地去理解投資者在對遊戲公司投資過程中,所關注的要素以及投資時機和策略的選擇。摘要復盤:產品視角下,回顧遊戲龍頭公司的估值輪動。
  • 「買量」模式引爭議 百家機構扎堆調研遊戲公司
    【「買量」模式引爭議 百家機構扎堆調研遊戲公司】近期,遊戲板塊遭資金拋售,拋售一大理由是遊戲行業買量競爭模式不可為繼,並引發行業及投資機構熱議。10月下旬以來,三七互娛、遊族網絡、完美世界等遊戲上市公司迎來上百家機構調研。
  • 乾貨|遊戲行業深度分析:買量市場紅爐火,研發運營是真金!
    我們也知道,在過去大半年是承受非常大的壓力的,現在難受的時間都過去了,我們國內的疫情也控制的特別的好,現在能看到下半年也就是疫情後周期的邊際改善。而在上半年疫情期間,在線經濟又成了我們傳媒領域投資的主流。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行業內像騰訊等等,它們中期的業績還是非常不錯的。這裡面我們待會會講到一些細分板塊——遊戲、營銷和影視,我們的分享是以遊戲為主。
  • 買量成本拉低增速 遊戲界的「茅臺」卻只能「啃老本」 吉比特三個...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月23日收盤,吉比特股價僅402.92元,當日跌幅1.4%,換句話說,已經跌破了股權激勵的認購價,對於互動平臺上投資者對近期股價的質疑,董秘也只表示將「持續提升經營業績」。《蝸牛》拖累業績,吉比特3個月股價跌去4成早在6月《最強蝸牛》(以下簡稱:《蝸牛》)上線之前,吉比特就在B站、微博、抖音等流量平臺投放了大量的廣告,就貓妹當時的體驗來說,只要登陸上述平臺,基本上很難忽視《蝸牛》的廣告,幾乎每頁都頻繁出現
  • 遊戲行業不斷引領板塊 遊戲概念股有哪些
    其中,持續提示字節概念強勢引領板塊,【凱撒(+156%)】領漲;我們年初重點提示的「全國一網」整合中【歌華有線(+49%)】領漲。上周漲幅靠前標的包括正式對外發布全場景智能應用技術平臺「巨浪引擎」【宣亞國際(+20.5%)】、以及上周周報提示、23 日外發跟蹤報告的受「2020 騰訊遊戲年度發布會」催化遊戲板塊【吉比特(+15.5%)、世紀華通(+15.0%)、遊族網絡(+14.8%)】等。
  • 遊戲股龍頭三七互娛跌停:買量成本暴增?機構態度現分歧
    遊戲股龍頭三七互娛跌停:買量成本暴增?今年上半年,三七互娛股價漲勢強勁,從年初的28元一路攀升至7月中旬50元的高位,後隨即有所波動回落。10月12日,三七互娛跌停,報37.58元/股,目前市值約794億元。有關注遊戲行業的券商研究員向澎湃新聞記者分析,三七互娛股價表現不佳,是市場對其三季度業績預期的反應,業內預計三七互娛買量成本大幅增加,投放增加,導致業績「沒有增長」。
  • 三七互娛買量成股價大跌罪魁禍首?到底是錯殺,還是「活下去」?
    近日,一場電話會議給雲遊戲板塊帶來風波,引得市場的擔憂,不管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紛紛開始思考買量帶來的隱憂。而這段時間,稱之為雲遊戲板塊的「至暗時刻」也不為過,階段板塊跌幅超15%的幅度,一些主要買量的公司,甚至出現跌停後再度跌停,階段跌幅超30%的情況。可見,局面之糟糕。
  • 都是名字惹的禍?綠的諧波、大地熊紛紛躺槍 有股民建議公司立馬更名
    原標題:都是名字惹的禍?綠的諧波、大地熊紛紛躺槍,有股民建議公司立馬更名 摘要 【都是名字惹的禍?
  • 接連大跌背後,三七互娛的買量模式走到盡頭?
    10月13日,再次放量下跌,盤中一度下跌至8%,收盤時跌幅收窄至2.26%,兩天股價一共跌去12%。  對於罕見跌停的原因,目前公司層面並未給出解釋。不過,上周末招商券商TMT會議認為:三季度買量成本上升,導致三七互娛可能增收不增利,市場認為股價反應激烈或是買量成本上市導致業績利空預期。還有跡象顯示,這次跌停或與近日多部遊戲公司與渠道公司重新談分成有關。
  • 三國遊戲買量素材演變史
    縱覽國內的手遊市場,三國題材遊戲一直都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於三國這個經典IP,三國遊戲可以根據原本的人物、劇情等內容衍生出各種素材內容,甚至可以在人物設定、經典劇情上做一些再創造,或者通過被大眾忽略的情節的認知解讀,在廣告買量上突出獨特的三國世界觀和三國文化解讀,走差異化打法,以此來獲取更多用戶,從以往買量表現來看,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揭秘遊戲 「買量」江湖,不是想買就能買(下篇)
    整個遊戲「買量」市場有多大?可查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就達到了563億,然而時至今日、很難有機構能夠完整歸納出整個遊戲行業的營銷投入規模。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報了解趨勢,譬如「三七互娛」的財報:流量費用方面,2020年上半年公司網際網路流量費用44.39億元,同比增長25%,主要系遊戲推廣增加。買量效率方面,我們引入遊戲單位收入流量費用作為指標觀察指標,公司2020年上半年遊戲單位收入流量費用為0.56元,同比下降6%,說明1元遊戲收入需要花費0.56元流量費用,買量效率較上期有提升。
  • 增收不增利下 海外廠商股價倒是一路大漲|年終盤點|遊戲|glumobile...
    今年遊戲行業受「宅經濟」刺激,頭部遊戲都呈現活躍用戶數、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如《王者榮耀》今年以來日均DAU過億;《Roblox》今年DAU同比去年增長82%,萬年遊戲市場變化不大的日本,今年Q3手遊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2.2%,成2014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季度......
  • 「渣渣輝」們為何被拋棄:同樣買量、不同命運
    如果仔細端詳,會發現這正是A股的遊戲頭牌「三七互娛」,而且最近股價跌得有點兒慘。實際上,包括三七互娛、巨人網絡、完美世界、世紀華通等公司在內,過去一段時間A股遊戲版塊遭到資本的拋售,雖然沒有出現短時間內大規模下跌,但無論是各家此前陸續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還是目前的股價走勢都不盡如人意。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表現強勢的遊戲股,如今卻似乎成了被拋棄的對象。
  • DataEye遊戲買量分析|二次元遊戲推廣只能靠B站?
    ,躋身買量遊戲品類TOP5,參與買量的遊戲數量與主流買量遊戲題材持平,伴隨二次元題材遊戲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二次元題材遊戲開始轉向買量市場獲取用戶。02二次元遊戲買量創意4法寶:美術立繪、聲優、Cosplay和抽卡相比起主流題材動輒日投千組素材數,邀請明星代言擴大聲量的買量打法,二次元遊戲的買量節奏和素材創意「自成一派」,2018年至今的買量素材演變中,可以看到
  • 董事長被投毒傳聞刷屏 這家高毅重倉遊戲股已腰斬
    下半年遊戲行業景氣度急轉直下,遊族網絡股價接近腰斬,近期還有大額限售股解禁利空。據媒體最新報導,遊族網絡證券事務部最新回應稱,公司目前管理一切正常,與股價波動無關,並對於網上的不實傳聞予以否認。據媒體報導,遊族網絡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三季度在海外上線的三款遊戲《少年三國志2》《Red:Pride of Eden》《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處於導入期,當季推廣成本較高,因此對利潤有所影響。經歷了上半年業績高增速之後,下半年遊戲頭部公司的增速明顯放緩。
  • 影視行業:2020年遭遇股價、業績雙殺,新年期待雨過天晴
    2020年影視行業成疫情重災區,尤其是電影產業鏈可謂哀鴻遍野。行業公司不僅遭遇股價、業績雙殺,而且經歷2018年以來,政策對天價明星片酬、影視題材引導等嚴監管,行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至暗時刻,定增、上市,影視公司依然不乏亮眼表現。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復工以來,電影票房出現多個小高潮,跨年檔更是創下歷史最好成績,重現影視繁榮。
  • 董事長被投毒傳聞刷屏,這家遊戲股已腰斬,公司回應來了
    下半年遊戲行業景氣度急轉直下,遊族網絡股價接近腰斬,近期還有大額限售股解禁利空。   據媒體最新報導,遊族網絡證券事務部最新回應稱,公司目前管理一切正常,與股價波動無關,並對於網上的不實傳聞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