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是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他的頭銜有科學家,哲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慈善家等。推薦本書的理由則來在於,他盛名之下的真誠、接地氣和可效仿性。
富蘭克林上了兩年學,10歲離開學校,回家跟爸爸學做蠟燭;愛好看書,平常把零花錢都花在書上,並買舊書掙錢,去買新書;因為看書的愛好,爸爸便讓12歲的他開始到哥哥的小印刷場幫工,這下離書更近了,他也想方設法節約夥食費買書,更是高效利用時間看更多的書;最重要的是他採用投稿和辯論的方式進行輸出實踐。
整個就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為其後續能在各領域施展才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富蘭克林買了一部色諾芬的《蘇格拉底的重要言行錄》。在這本書裡有許多對話方法的實例。他很喜歡這種方法,便採用它,並放棄了以前那生硬反駁和獨斷式的立論,卻裝成一個謙遜的發問和懷疑的人。富蘭克林:「這個方法我繼續使用了幾年之久,但是後來逐漸放棄了它,僅僅保留了用謙遜的口吻表示我個人意見的習慣。」
他能不斷用從書中學到的東西來完善自己。踐行、練習、熟練使用,直到最後把核心保留在自己身上。
富蘭克林在自傳裡,通常是通過一些事件,明白自己犯了哪些道德錯誤,或感受到了一些好習慣的益處,然後在下一小節以這些美德或習慣來命名,來闡述它們,錯誤的就定小計劃改正,好的習慣就保持,長期自檢。
他不糾結,不做過多內耗,只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和完善自我上面。簡單、高效、有益。
富蘭克林成立了一個年輕人的俱樂部,叫共讀社,他們針砭時弊,高談闊論,進行哲學辯論,形成有助於每個人事業的關係網,加上他勤奮,思維敏捷,社團裡的人都比較喜歡他,加入社團的人也越來越多。後來他還成立了其它組織。
多重頭銜的擁有和長期閱讀習慣的保持,最離不開的就是好奇心;另外,富蘭克林還非常喜歡遊泳,有益於身心健康。
原書中還有很多其它大大小小的習慣和美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原書。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把富蘭克林的方法和精神運用到實踐中。
一、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必於人於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三、生活秩序。每一樣東西應有一定的安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務當有一定的時間。
四、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五、儉樸。用錢必須於人或於己有益,換言之,切戒浪費。
六、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七、誠懇。不欺騙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八、公正。不做不利於人的事,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而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九、中庸適度。避免極端;人若給你應得處罰,你當容忍之。
十、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十一、鎮靜。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驚慌失措。
十二、貞節。除了為了健康或生育後代起見,不常舉行房事,切戒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損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十三、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