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成書比西遊記早,那書裡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這些詞哪裡來的

2020-12-12 無敵通史

《水滸傳》、《西遊記》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作品,但卻是以不同的故事,討論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宗教信仰。施耐庵、吳承恩幾乎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表述了「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觀。

因而,兩部書中都出現了託塔天王、哪吒、大聖這樣的佛道符碼。

那麼,兩個不同時代的小說大師所寫的這些宗教人物出處一樣嗎?是同一個人或者神嗎?

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飛天大聖的由來

託塔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翻羽音譯,意思是「多聞」,也就是其名聞達四方之意。因而,中國佛教中,毗沙門天王就是北方多聞天王。

大唐不空和尚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傳聞,說的是大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蕃軍圍困了安西城,唐軍作戰不利,形勢十分危急。

忽然,毗沙門天王於安西城北門樓上顯聖,大放光明。此時,有一隻金鼠咬斷敵軍弓弦,還有三五百名身穿穿金甲的神兵擂鼓助威,聲震三百裡。唐軍奮勇出擊,蕃軍大潰,安西之圍遂解。捷報傳至長安,唐玄宗大悅,隨即下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從此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佛教共有四大天王,即北方多聞、南方增長、西方廣目、東方持國。後來,中國神話傳說便以這四大護法天王塑造了「真人版」,唐代大將李靖便成了多聞天王的真身。

佛教經典中,北方多聞天王,左手伸臂,持戟拄地,右手曲肘,擎一佛塔。而在中國造神時,北方多聞天王被拿掉了塔和戟,換了一個幡。這個幡後來又演變成了一把傘,在「風調雨順」這四大天王中,便象徵著「雨」。

同時,又以毗沙門的本義,把多聞天王敬奉為財神,天王又左手多了一隻白色(金為白色)吐財鼠。

哪吒三太子:毗沙門天王原本有五個兒子,都是印度佛教中的神將,其中三太子叫哪吒矩伐羅,簡稱哪吒。哪吒神通廣大,佛經《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中記載,說他是「三頭六臂」。《道法會元》等道家典籍,卻又把哪吒歸於道家神將。

《水滸傳》中的項充是道家的星煞,施耐庵採信的是道教典籍。但是,說哪吒是「八臂」則不知出自何典。

因為毗沙門天王的「真人版」是託塔天王李靖,所以,哪吒三太子便轉而成為李靖的三公子。

大聖:原本專指老子,也就是寫《道德經》的那位聖人。老子去世後,他最好的朋友秦佚撰文祭奠老子,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老聃大聖,替天行道,遊神大同,千古流芳

這大概是「大聖」最早的由來。

因為《老子(五千言)》被改名為《道德經》,所以,後世便把老子與道教合二為一,成為道教的始祖。

自漢代以來,很多皇帝尊道而大封老子。漢桓帝曾經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所以,老子便成了「太上老君」,「混元皇帝」,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簡而言之,這就是題主所說的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飛天大聖的由來。

《水滸傳》、《西遊記》中的這幾位大神講的是一回事

雖然施耐庵、吳承恩在各自的小說中都強調「佛道合一」,但到底是佛高還是道高,卻有不同的看法。施耐庵認為佛比道高,但卻寫了一個道家星煞「替天行道」的故事,佛教似乎處於次要地位了。

比如,託塔天王晁蓋,寫的就是佛教的四大護法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白日鼠白勝,便是多聞天王手中握著的那隻「金鼠」,是吐財鼠。毗沙門天王原本就有財富的含義,被中國當做了一尊財神。而多聞天王現身安西城時,那隻「吐財鼠」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但是,在《水滸傳》中,晁蓋並不是真正的梁山寨主,梁山是道家星煞的大聚義,最終是道家「天魁星」做寨主。所以,文本故事中說的仿佛是「道比佛高」。

尤其是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武松原本就是個「酒色財氣,便要傷人」的惡行者,哪吒、大聖都被寫成了芒碭山混世魔王的部將。所有這些,似乎就是在貶損佛教。

吳承恩似乎是誤解了施耐庵的本意,便在《西遊記》中平衡了佛道地位,似乎更加強調「佛道合一」的宗教觀。因而,託塔天王在《西遊記》中地位要比《水滸傳》中高,哪吒成了天庭神將,大聖更是不得了,是「齊天大聖」。

其實,《水滸傳》不但講的是「佛道合一」,而且,施耐庵是主張「佛比道高」的。晁天王是梁山大聚義的名義領導者和發起者,道家要舉事,他們的大護法王靈官都不能做主,劉唐在靈官殿睡了一夜,最終還得去找託塔天王。

晁蓋夜夢「北鬥七星聚義」,應當是受了道家上界的委託,沒了這尊財神,道家妖魔便劫不了生辰綱。那麼,哪裡來的梁山一百單八個道家星煞的大聚義呢?

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的佛教佛碼,梁山好漢但凡要做大事前,都有佛教的信息出現。比如,林衝上梁山前,有「風雪山神廟」的故事。武松上景陽岡,則是在山神廟看到了官府的榜文。李逵殺四虎,卻是先去了泗州大聖祠。

宋江殺了閻婆惜,便躲在了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裡,象徵著從龍虎山地窖中逃出來的妖魔,他們的「前世、今世、來世」都在佛的庇佑之下。

施耐庵、吳承恩都主張「佛道合一」,施耐庵則是「佛比道高」,吳承恩則更主張佛道平衡。

《封神演義》顛覆了施耐庵、吳承恩的宗教觀

施耐庵其實寫得更準確,《水滸傳》的佛道神仙傳說更接近於佛道經典中的原說。比如,「大聖」原本講的是老子,所以,《水滸傳》中的大聖便是李袞,同樣出自李氏一脈。

而且,《水滸傳》中有兩個大聖,李逵去的是觀音菩薩廟,卻被寫成了「泗州大聖祠」。同樣,《水滸傳》中的託塔天王也有兩個,一個是晁蓋,另一個則是鎮守在北方的天王李成。

李成、聞達都是大名府的兵馬都監,這兩人的名字組合起來,其實就是多聞之名,聞達四方之意。毗沙門天王后來的「真人版」也姓李,所以,《水滸傳》中便有了一個「李天王」。

而道家「妖魔」則都是在佛教的勸誡、引導下,還於正道(還道村),最終才「上應天星」,成就了道家正果。

魯智深、武松的藍本原型都是佛門弟子,施耐庵卻寫了他們的道家經歷。其中,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是針對宋徽宗「革佛」的歷史而寫的故事,是抨擊宋徽宗對佛教的破壞,而不是為了貶低佛教。

宋徽宗於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革佛詔,其中,就把佛降為道教的大覺真仙,把菩薩降為大士。施耐庵因而把觀音稱為「大聖」。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是誰,一直是個謎。我從《水滸傳》的故事中查實了孫悟空師父就是如來佛祖。因為,吳承恩同樣以《宋史》為依據,說菩提老祖是「大覺真仙沒垢姿」。

所以,我說《西遊記》與《水滸傳》有很深的淵源,在總的宗教觀上一脈相承,只是在對待佛、道地位上略有差別而已。

但是,另外一部與託塔天王、哪吒等神話人物相關的小說《封神榜》則大大的誤會了《水滸傳》的本意,從而也顛倒了施耐庵、吳承恩的宗教觀。

據說,《封神榜》的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有一個初衷,那就是要與《水滸傳》、《西遊記》形成鼎足之勢。於是,《水滸傳》、《西遊記》中的託塔天王、哪吒等等,都成了道家的神仙。

尤其是《封神榜》把菩薩稱作「大士」,則是贊同了宋徽宗的「革佛詔」。

中國的神仙體系十分混亂,尤其是《西遊記》、《封神榜》的出現,更是讓我等不太十分關注佛、道神仙的人經常一頭霧水。本回答就書論書,不到之處,敬請方家教正。

相關焦點

  • 再讀《西遊記》:託塔天王李靖不是皇帝,為何哪吒被稱為三太子?
    比如,託塔天王李靖明明不是皇帝,為什麼他的第三個兒子哪吒會被稱為三太子呢?要知道,在古代,太子這一稱呼可不能亂叫。何為太子?太子是對中國古代帝王的繼任者的稱謂。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秦漢時,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皆稱太子,皇儲稱「皇太子」。兩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皇位繼承人獨有的稱呼。
  • 佛教:託塔天王,具有大威德力,受佛之付囑護持正法,守護國家
    ,無論是《封神演義》或《西遊記》都有其相關的神話傳說,但那些只是演義杜撰,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託塔天王,具有大威德力,受佛之付囑護持正法,守護國家。又毗沙門天王經載,若修多聞天王法,可得十種利益。毗沙門護法也是密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所供奉的護法。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門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後來「兜跋」被誤傳為「刀八」,之後又進一步被誤傳為「八支刀」。因此,此天王在日本就成為了鎮守國土、據退怨敵的神將。
  • 八臂哪吒城傳說的產生不會早於1940年代
    而本文則通過對傳說異文及其出現時間的分析,認為八臂哪吒城傳說的產生不會早於1940年代,也不是口口相傳、廣為人知的民間傳說,而是由北京說唱藝人創作,金受申(1906~1968)整理出版,主要經由文人和學者的書面傳播而擴散的現代傳說。(關於這個傳說的另一種看法,可閱讀趙振華老師的《劉伯溫建了八臂哪吒城?
  • 施愛東:八臂哪吒城傳說的產生不會早於1940年代
    天津打夯號子:「正月裡來正月正,劉伯溫修下北京城,能掐那會算諸葛亮,斬將那封神姜太公。」此外,天津的《風柳子》《蓮花落》《十二月花歌》諸曲種也有類似唱詞。北方地區早在清代就已經流行劉伯溫修下北京城的傳說。陳學霖認為:「從明末清初開始,劉伯溫已儼成傳奇的歷史人物。
  • 晁蓋託塔天王的綽號原來是這麼來的,怎麼覺得是在搞笑呢
    晁蓋的綽號叫託塔天王,這個綽號是那樣的高大上,給晁蓋攢足了人氣,想必晁蓋本人對這個綽號也是很享受。其實綽號的來由在水滸傳中有明確提及,但是不得不說,讀完這一段,總覺得這個綽號來得有點搞笑,怎麼看著似乎不是在讚美晁蓋呢,倒像是在嘲諷晁蓋。
  • 看看哪吒形象在中國的演變歷史,其中有一種形象顛覆你的認知
    哪吒是在中國廣為人知的神仙,在中國的神仙體系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他身穿紅肚兜,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腰系混天綾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中國古典名著《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傳播,加上當代影視的改編,使得哪吒這個形象更加豐滿,也符合當代社會的價值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哪吒形象演變的歷史。
  • 哪吒是怎樣從威猛的夜叉演變成穿肚兜的小男孩的?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中這樣解釋哪吒命名的由來——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種解釋,實在是敷衍了事啊。很明顯,「哪吒」一詞非漢語體系自生,而無疑是一個異國舶來的名號。「哪」字洩露了他的真實身份:這個協助姜子牙滅商、和孫悟空不打不相識的神仙弟弟,其實是一個「歪果仁」!
  • 託塔天王李靖,是哪個朝代的人,歷史上真的有李靖這個人嗎
    李靖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他是《封神榜》裡面陳塘關總兵,哪吒的父親,而《西遊記》裡的託塔李天王也是他。那麼在歷史上真有李靖這個人嗎?答案是-有。但是歷史上的李靖是什麼朝代的估計了解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 哪吒究竟是誰的兒子?從《魔童降世》扒一扒哪吒的身世之謎
    可能由於「哪吒」一詞是開頭的兩個音節,易於傳誦,因此其名稱最後簡化固定為哪吒。在唐代翻譯的佛教典籍《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中,哪吒被稱為「哪吒鳩缽羅藥叉大將」,在同時期翻譯的佛教典籍中,哪吒又有「南方哪吒鬼神王」或「召哪吒鳩伐羅天王」等稱號,且出現頻率不低。因此,哪吒打跟兒起是屬於佛教系統的。
  • 哪吒的哥哥叫金吒、木吒,為什麼哪吒沒有繼續叫水/火/土吒?
    李靖:「這孩子來路蹊蹺,也不知道他打從哪裡來,就叫他哪吒好了。」書中的哪吒之名1990年傅藝偉版《封神榜》,關於哪吒出生起名的情節上算是最貼合原著的,原著此段情節如下:只見兩個侍兒,慌忙前來:「啟老爺:夫人生下一個妖精來了!」李靖聽說,急忙來至香房,手執寶劍,只見房裡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圓轉如輪。
  • 封神演義3位天王,形象上很容易搞混,其中2位本就是同一個來源
    但有一點很奇怪,在西遊記中哪吒身為三壇海會大神,李靖為天庭降魔大元帥。為什麼又都成了佛門護法?這不是相互衝突嗎?這個問題咱們按下不表,下文自會有回答。咱們再說多聞天王魔力紅。此人的形象上手持一把混元傘,上面鑲著各種寶石。打開傘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搖一搖時,乾坤晃動。
  • 「八臂哪吒城」的傳說產生於清末還是元代?
    二人都想爭頭功,劉伯溫提議說:「你住西面,我住東面,十天後碰頭,各自拿出規劃圖來。」於是二人分別住下,每天察看地形。奇怪的是,二人每天都聽見一個小孩的聲音:「照著我畫,不就成了嗎!」他們所到之處,總有一個穿紅襖的小孩在眼前。到第五天,二人又都見到小孩,穿著荷葉邊的披肩,肩膀兩邊鑲著紅綢邊,風一吹,披風還捲起一角。這下,二人心中都明白了:這是八臂哪吒。
  • 常明:《水滸傳》的成書芻議
    我們這裡所做的《水滸傳》的成書研究,並非探討《水滸傳》版本的演變,或通過《水滸傳》現存的繁簡版本的不同來考究每一個版本故事的區別。而是通過《水滸傳》不同性質的故事構成,提出一個符合成書的邏輯猜想而已。而除去戰爭的故事之外,《水滸傳》至少還夾雜神魔有關的題材,譬如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等,其間公孫勝、羅真人以及混世魔王樊瑞等人的故事也屬於其類。樊瑞這些人的故事不詳盡,可能是作者沒有合適的方法將這些故事有效糅合在現行本的《水滸》裡的緣故,這倒不是作者的不才。
  • 哪吒:天真的以為八臂哪吒只有3件法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手中法器給起哪吒來一點都不手軟。但是劇中太乙真人從頭到尾只給了哪吒3件法器,可我們的哪吒可是有三頭六臂的,三件法器哪裡夠。所以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哪吒的諸多法寶。靈珠子劇中哪吒為混沌珠(靈珠子)的惡念,其實哪吒是靈珠子轉世。
  • 蓮上男童:哪吒的埃及來源
    2從佛教到道教:中華文化中的護法神哪吒 (那吒), 是梵文Nalakūvara或 Nalakūbala 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哪吒在中國,早在北涼時代(397-439年)就出現了。曇無讖在420年翻譯的佛教經典《佛所行贊》首先記載,「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 」。
  • 杜貴晨:從《水滸傳》《西遊記》到《紅樓夢》的女仙指路敘事模式
    從《水滸傳》《西遊記》到《紅樓夢》,讀者稍加注意就可以發現的一個事實是,三部書各都寫有一位居高臨下的女性仙人或菩薩,分別即《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可知《西遊記》中從幫助擒拿悟空開始,到取經大事的明裡暗裡,場前幕後,幾乎都是由她親自張羅,是書中孫悟空之外最稱得上始終其事的神祗。悟一子所述「讀者謂《西遊》無多伎倆,每到事急處,惟有請南海觀音一著」的譏評,從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南海觀音在《西遊記》中具特殊重要地位的說明!
  • 《西遊記》中的太白金星真的是個無能的老頭?先看看他師傅是誰吧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太白金星這個神仙,在全書中是一個戲份非常重的角色。在孫悟空學成歸來後,先是去東海龍宮「討」來神兵如意金箍棒,後又大鬧地府銷毀關於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孫的生死簿,最終震驚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
  • 正正經經的唐朝軍神,怎麼就改朝換代成了對親兒子剝皮拆骨的惡人?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怎麼日後就成了逼子去死的惡人了呢?其實一說他的名字,大家就會恍然大悟,這位軍神是誰?就是「託塔天王」李靖! 話說一代唐朝軍神,怎麼後來就成了商朝逼死兒子哪吒的託塔天王了呢?我們來瞧上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