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薇 高希文
(紅河學院,雲南蒙自661199)
摘 要:高棉族是柬埔寨的主體民族,受「母系文化」思想的影響,「女娶男」或「倒插門」的傳統婚嫁習俗具有典型的母權制社會特點。在婚嫁思想、婚嫁條件和婚嫁儀式等方面,高棉人的婚俗都極具宗教文化和柬埔寨社會文化特色,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柬埔寨高棉族的傳統婚俗也隨之變遷,但保守、穩定,注重婚姻道德仍舊是高棉人婚姻的準則。
關鍵詞:高棉族,婚嫁,禮俗
高棉族在東南亞中南半島國家的柬埔寨、越南、泰國和寮國均有聚居,高棉族繁衍生生不息。柬埔寨的高棉族人數最多,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禮儀習俗。高棉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柬埔寨高棉族的傳統婚俗是柬埔寨高棉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婚姻文化史上精彩的篇章。在傳承古代高棉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同時,產生了與柬埔寨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具有鮮明國別特色的禮俗活動。
一、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嫁禮俗概述(一)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姻的締結
1.婚嫁思想
傳統的柬埔寨高棉人對婚姻的態度是慎重的,保守的。佛教思想和母系文化思想均對高棉人的婚配思想有著重要影響。母系文化思想則使得在婚姻關係中,女方佔有主要支配權,地位高於男方,出現「女娶男」、「倒插門」的情況。同時,因受古印度文化的影響,高棉人大多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其教義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棉人的婚姻觀念,生死輪迴、因果報應、善惡終有報的意識對高棉人的婚姻道德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婚姻關係締結而成的家庭關係更為穩固。
2.適婚年齡及婚期安排
柬埔寨地處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全境內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常年氣候炎熱,因此,高棉人普遍早熟,發育較早的高棉女孩十二三歲便可婚配十五六歲的高棉男孩。高溫炎熱的柬埔寨一年只分兩季,即雨季和旱季,高棉人的婚期一般安排在旱季(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旱季也是高棉人的農閒時間,類似於中國的春節前後,勞作一年的人們閒餘下來,這時安排婚禮,既不耽誤農時,也可得空籌備婚禮,而一月由於氣溫適宜(約26攝氏度-30攝氏度)成為人們的首選,婚慶的集中時間。
3.婚嫁的程序
與中國傳統婚俗相似,柬埔寨高棉人傳統的婚嫁程序一般有五個步驟,即「說媒」、「提親」、「定親」、「親迎」和「回門」五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柬埔寨高棉人傳統婚姻關係締結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媒人的說合必不可少。男方家請來的媒人須事先對男女雙方的相貌、家庭等情況進行一個預評估,覺得合適才會應下說媒的差事,到女方家詢問女方生辰八字等信息。之後,媒人須將問得的女方生辰信息告知男方家,由男方家按照柬埔寨傳統方式請「阿嘉」(即懂得佔卜的長者)來計算雙方生肖屬相命格是否匹配。由於受佛教思想的影響,有過出家經歷的男方更能贏得女方家庭的認可,因為在篤信佛教的高棉人心中,出過家的男子人品更加可靠,婚後家庭會幸福、穩定。
確定八字合拍之後,女方家庭同樣會請「阿嘉」佔卜一個良辰吉日,讓男方家上門「提親」。男方家會按選定的吉日帶上禮物,由媒人把小夥帶到女方家中,女方父母可以讓小夥留在家中幹活,觀察一段時間,評定是否放心將女兒婚配給小夥。一旦滿意,雙方的婚事就訂下來了,如若不滿意,女方家即可提出解除婚姻。
「定親」則是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係的具體的一步。男方家需要準備金銀首飾等實質性的聘禮按「阿嘉」卜算的日子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下聘禮後,在女方家舉行訂婚宴。之後與男方家協商,再由「阿嘉」選定一個良辰吉日舉行婚禮,即「親迎」。婚禮通常進行三天,在女方家舉行,儀式結束後新娘新郎會帶上禮物拜訪新娘的親戚並得到親戚的招待,之後男方便可攜女方回到自己家中探親,即「回門」。婚後,男女雙方共同在女方家生活。
(二)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禮儀式
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禮一般持續三天,第一天為「入棚日」,第二天為「正日」,第三天為「拜堂日」。在這三天中,會舉行一系列的儀式,主要是祭祀自然神,為新婚夫婦祈福。「四」在柬埔寨是個吉利的數字,結婚日期一般要選帶四的日子;禮儀時間從四點開始;新娘新郎各有三個伴娘伴郎,加起來男女雙方都是四個。
1.「入棚日」儀式
「棚」指的是高棉人婚禮儀式的地點。柬埔寨民居為幹欄式建築的的高腳屋,空間窄小,因此,家裡舉行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都會臨時在家門前搭建個大棚子。結婚是喜事,搭的棚就是「喜棚」。婚禮的系列儀式必須在事先搭建好的棚屋內進行,喜棚也是招待來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的地方。喜棚搭建在離女方家不遠的地方。通常在搭建喜棚之前,會請「阿嘉」來進行一個祭祀儀式,求得山神、水神、土地神的保佑和祝福後方可搭建。搭建好的喜棚內按傳統習慣放置好婚禮儀式所需的神臺,新郎在第一天住進喜棚,這一天稱為「入棚日」。
2.「正日」儀式
「正日」是「入棚日」後一天,新郎一早著盛裝,帶領伴郎及自家的親朋好友前往女方家舉行婚禮。親迎隊伍越長、親迎隊伍中人們手捧的禮物越豐富,女方家就越有面子。親迎隊伍手持的禮物可以是檳榔、糕點、菸酒、飾品等,越豐富越好。長長的親迎隊伍浩浩蕩蕩簇擁著新郎到家女方家後,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家族祭祀儀式。新郎需要在新娘家擺放祖先牌位的供桌前燃香點燭,拜祭新娘祖先,以求得到家族先人的認可,「嫁」入女方家。
完成家族祭祀儀式後,下午,新郎會被帶到由新娘家準備好的檳榔樹前,進行剪檳榔花儀式,之後進行「剪髮禮」,新娘的剪髮禮在自家進行,二新郎的剪髮禮則需要回到喜棚進行。隨後,新娘家請來的僧侶會進行誦經儀式為新婚夫婦祈福,誦經祈福同樣也在不同地方分別為新娘新郎進行。
「正日」的最後一項儀式就是「拴線儀式」。傍晚,新娘新郎聚在新娘家中,席地而坐,由新娘新郎雙方父母和親戚中的長輩為新人拴線祝福。長輩們用準備好的白線將新娘新郎的手拴在一起,祝福他們婚姻幸福,不離不棄,白頭到老。儀式結束,「正日」也到了尾聲。「正日」的當晚夜幕降臨之後,狂歡的時刻來臨,喜棚裡聚集著來自四裡八鄉的年輕人熱舞狂歡。按照柬埔寨的風俗,不管哪家舉行婚禮,都是年青人狂歡的節日。
3.「拜堂日」儀式
「拜堂日」是婚禮的第三天,清晨,家族中有地位的長輩將新郎帶到喜棚內的祭祀臺前,面向東方席地而坐,鳴鑼三聲,新郎拜謝太陽,之後前往新娘家。由家族長輩主持「拜堂禮」,一拜祖先,祈求先人護佑,二拜父母,感謝養育之恩,最後夫妻對拜,寓意相親相愛。婚禮的最後一個儀式是「龍女配」。柬埔寨民間故事中的龍女與王子相愛,王子毅然放棄自己原有的生活,跟隨龍女入住龍宮,成就一番美好姻緣。「龍女配」儀式即是新郎新娘扮演民間故事中的王子龍女,開始美好的生活。至此,整個婚禮儀式就完成了。
(三)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姻的特點
1.受「母系文化」思想的影響,「女娶男」
柬埔寨高棉族是傳統的農耕民族,曾有很長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母系文化」思想的影響,女性社會地位高,在婚姻家庭關係中佔主導地位,因此高棉人「女大當婚,男大當嫁」,傳統婚姻多是「女娶男」、「倒插門」的形式。
2.受宗教文化影響,出過家的男子受歡迎
南傳佛教從公元13世紀自泰國傳入柬埔寨,崇尚儉樸,宣揚「生死輪迴」、「自我解脫」的小乘佛教很快在飽經勞役、戰火的柬埔寨民眾中流傳開來,並成為柬埔寨的主要宗教。其教義對柬埔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柬埔寨的男子不論地位高低,一生至少出家一次,以報佛恩,出家的男子將受到靈魂的洗禮,人生境界得到升華,在普通民眾心目的,出過家的男子更加誠實可靠,品行端正,因為也是女子婚配的備選良人。
3.婚禮服飾、用品獨具柬埔寨特色
金色、黃色、銀色等閃亮炫目的顏色是最受歡迎的婚慶禮服顏色,除了婚禮服裝選用這些明豔的顏色縫製柬埔寨富有民族特色的「叉尾裙」外,柬埔寨高棉人的婚禮還喜歡用各種金銀飾品進行搭配,如金項鍊、金耳環、金戒指、金手鐲、金腰帶等來表示生活的富足與美滿。在婚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還有寓意愛情的檳榔花、蔞葉、粽子等物品。
二、柬埔寨高棉族傳統婚嫁禮俗的傳承與發展隨著柬埔寨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開放的柬埔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傳統婚俗中的「女娶男」、「早婚」、複雜的婚嫁儀式等形式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有所改變,但傳統婚嫁習俗中美好的一面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受佛教影響而淳樸、溫和的高棉人將其民俗文化中寶貴的習俗較好地傳承下來,並結合社會的變化,進行了與之相適應的發展。
(一)婚嫁思想
現在的柬埔寨高棉族年輕人,收到更多外來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影響,主張自由戀愛、婚姻自由,獨立生活,不再拘泥於「女娶男」、「倒插門」這一形式。經濟獨立的年輕男女選擇婚後離開父母,開始小家庭式的生活,夫妻雙方平等互信,婚姻關係更加穩固。
(二)適婚年齡及婚期安排
隨著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生活在城市的年輕人已不再早婚,而是選擇一個生理、心理上甚至經濟上更成熟的階段再選擇步入婚姻殿堂。也由於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時與閒時的區別已不再明顯,婚期的安排也就更加方便、自由,接受外來文化較多的年輕人,甚至不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安排婚期。
(三)婚嫁的程序
婚嫁程序在現代的柬埔寨,雖已不是嚴格的按「五步走」來進行,但尊敬父母長輩的必要的環節仍舊保留,年輕男女雙方自由戀愛,發展要願意共同組建小家庭前,也會徵詢父母意見,也有保留下聘禮確定婚姻關係,請「阿嘉」卜算八字合婚期、父母長輩贈送禮品等習慣。但很明顯,這些程序是簡化了的。
(四)婚禮儀式
目前高棉人的婚禮,除比較保守的農村仍舊保持三天的慶祝狂歡外,多數地方已經簡化為1-2天之內完成。其形式在保留精簡版柬埔寨傳統婚禮儀式的同時,也加入了年輕人喜愛的西化的形式。通常是早上和中午,著柬埔寨傳統婚禮盛裝舉行傳統儀式,將「入棚日」環節省略,把「正日」和「拜堂日」的儀式環節精簡在半天內完成,拜父母環節不可省,因為新娘新郎在這個儀式時可以得到雙方父母的贈禮祝福,一般是金銀首飾或是大額錢幣。下午,新娘新郎則會換上西服婚紗,於酒店門口恭候賓客參加喜宴。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點,婚俗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宗教信仰、社會文化心理、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文化內涵。佔柬埔寨人口大多數的高棉族,在傳統婚俗方面有著獨特的民族和宗教特色,隨著時代變遷,柬埔寨高棉人的婚俗在傳承與發展中,成為高棉人節慶娛樂的精神文化禮俗,細究其婚嫁禮俗的各個環節程序,可瞥見整個柬埔寨社會民間意識形態的某個側面。本文系雲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國家禮俗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13Y071)、雲南省精品課程「東南亞國家文化禮儀」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慧芬.柬埔寨的傳統婚俗[M].南寧:東南亞縱橫出版社,2006.
[2]Sombo Manara,李春霞(譯).束埔寨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續存因素探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3(07).
中圖分類號:K892.2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