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雁行 編輯|樸芳
傳統的造星模式中,為了將明星區別於普通人,演藝人士大多保持高冷和神秘感,與粉絲有著一定的距離。如今社交媒體不斷發展,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變化,粉絲們不再滿足於對偶像的遠遠觀看,而是想參與到偶像的成長中去,他們希望偶像既是可見的,也是可摸的。SNH48組合的劇場模式能夠讓粉絲體驗「面對面的偶像」,從而給了粉絲繼續支持的動力。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參與明星生產成為可能,支持偶像的方式也從單純的消費變成了「養成」。TFBOYS的成功就少不了粉絲的付出,粉絲們相信,自己投入的時間、金錢最終都能幫助TFBOYS成長,同時自己也間接參與到了這個過程中。這也是養成類綜藝能夠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
雖然目前中國的養成類綜藝大多借鑑日韓模式,但和擁有著成熟經驗的日韓造星機制相比,中國的這些節目依然有著10年前超女、快男式選秀節目的影子,選出來的偶像也像一陣風——來得快去的也快。也許意識到中國養成類綜藝的短板所在,一檔由優酷與優視新容打造,元純傳媒、紫星文化聯合出品的原創IDOL養成網綜《美少年學社》出現了。
這是一檔匯聚頂尖明星導師,全網首檔偶像粉絲雙成長青春綜藝秀。5月15日,「《美少年學社》Open Day —— 暨優酷獨家上線發布會」在長沙舉行。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王平、總導演張一蓓、節目總冠名農夫山泉品牌代表、行業贊助沃隆每日堅果董事長楊國慶、社長金星共同出席了本次發布會。名師坐鎮,不拼人氣不PK,《美少年學社》對很多養成類綜藝的必備特徵說了NO。
《美少年學社》是總導演張一蓓閉關2年潛心策劃的首檔原創網綜。張一蓓是原湖南衛視金牌製作人,她曾成功打造過《天天向上》《出彩中國人》等爆款節目。少年養成類節目也一直是她的堅持,2012年已經帶著點兒養成意味的綜藝《向上吧少年》、《少年進化論》也是她的作品。
雖然張一蓓希望大家能把《美少年學社》理解成鮮肉版進階版的《天天向上》,但顯然在節目形式上和《天天向上》還是有所區別。《天天向上》是一個在強烈的脫口秀屬性上添加綜藝元素的節目,天天兄弟的選擇也不主要看顏值,而是看大腦。但《美少年學社》走的是偶像路線,用綜藝的元素來打造偶像的方向,正是這檔節目的特點。
(《美少年學社》總導演張一蓓)
有競爭就會有輸贏,殘酷的淘汰永遠是選秀節目的亮點。但張一蓓依然覺得青少年不適合做選秀節目,因為通過一次次的淘汰晉級,這種成長的痛苦,競爭的激烈會讓正在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年輕人積累過多的負能量。因此擁有著11位美少年的《美少年學社》不算是一個選秀節目,既不會刻意用人氣來決出彼此之間的勝負,也不會將他們刻意綁定為一個團體,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許會更像是兄弟,在節目中不斷成長,不斷學會互相謙讓、理解和包容。
要知道對於觀眾來說,一檔純素人的節目是很難吸引眼球的,更不要說由觀眾發展成為粉絲,因此不少養成類綜藝依然會把大牌明星當做節目的王牌,對選手本身的培訓、養成機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過《美少年學社》卻把最大的舞臺都讓給了11位少年。因為周一到周四少年成員都需要學習文化課,因此《美少年學社》更像是一個周末學校,內容雖然濃縮但都是精華。
在節目先導片中,社長金星會從全世界各地請來在圈內資深的演員、歌唱家、音樂人、舞蹈家等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為少年們授課,已經亮相的有唐國強、蔡國慶、龔琳娜以及菅原小春,未來還會有馮小剛、蔡康永、大張偉、撒貝寧、周筆暢等,他們和少年們一共要相處兩天,第一天授課,第二天排練以及設計參加作業秀。
在這個過程中明星本人的表現只是點綴和輔助,和少年們相處起來也沒有什麼架子,而從藝術專業能力和藝人專業修養出發對11位少年學員進行全方位培養的過程才是節目的重心所在。參加培訓的少年們為了成長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如此選拔和養成的偶像才會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種種考驗。
偶像養成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周期長、成本高是它的特點。對於一些偶像養成類節目而言,平均3個月左右的節目就能培養出一個全民偶像,顯然不符合正常的造星周期。所以偶像養成節目的後續非常重要。正如社長金星所言,小鮮肉現象說明了娛樂圈在如今的人才培養方面有點兒急功近利,小鮮肉並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而這個說服力正是來自於後天的養成,應該慢慢來。這也是《美少年學社》會出現在優酷這個網絡平臺上的原因。
「電視臺不會有長線的時間給我們養成,包括贊助商和節目團隊也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很顯然在體制內無法做到。不過視頻網站不一樣,它試錯的空間大,耐心也會比電視臺要更強。」張一蓓這麼解釋這檔節目成為網綜的原因。
並且《美少年學社》也秉承慢慢來的態度,將執行長達1到2年甚至更長的科學養成周期,優秀學員將有機會與優酷經紀部直接籤約,參演眾多超級網劇、超級網綜,使學員成長為真正的偶像。從「選拔」、「養成」再到後續資源的跟進,《美少年學社》在打造新生代偶像上正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
另外很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即使《美少年學社》中的美少年大多都是00後,但它並沒有將目標受眾狹窄地圈定在90、00後的潛在粉絲,它所展現的少年明星路的進階不僅對很多懷有明星夢的孩子有了觸動和啟發,而且也對一些希望子女走上演藝道路的家長們提了個醒,到底應該怎樣為孩子的未來做出選擇。因此和其他單純養成偶像的綜藝相比,《美少年學社》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育意義。
不同於日韓練習生模式,《美少年學社》正在打造完全符合中國本土化的新偶像,成為未來的藝能IP風向標。市場需要創新,需要更多的偶像養成節目和《美少年學社》一樣,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偶像培養機制,為娛樂圈輸送真正的優質偶像。5月14日起每周日24點《美少年學社》優酷獨播上線,一批優酷獨有的美少年將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