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無性的婚姻是否現實?這部《硯床》撕開了最真實的赤裸人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一部被遺忘的國產好片《硯床》,因為國內種種原因限制,最終在日本上映,講述的是江南小鎮的愛情,奇情、禁忌、倫理,一個很悽涼的故事。
在這個世間上,我們如何才能找到一個靈魂伴侶?著名兩性專家李銀河曾用一句話經典地概括為概括:「首先你得先有個靈魂,其次要有愛的能力,最後要有運氣。」
一直以來,人們把婚姻和諧幸福的根本歸結為前二者,卻始終對性諱莫如深,仿佛過度強調肉體的結合,就是打破真愛的純粹性。其實不然,
孔子在《禮記》中提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也就是說,人的生命,離不開「飲食」和「男女」這兩件大事,前者說的是關於生存的民生問題,而後者指的就是男女之間的性。
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婚姻?無性的婚姻和現實的愛情能否共存?這部電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影片採用緩慢的敘事,將過去的時空和現在互相交織。在片子的開頭,一個頭髮花白的殘年老人靜靜地坐在輪椅上,將塵封多年的往事緩緩在我們面前揭開。
徽州富商吳家的下人阿根,被當作替吳家傳宗接代的「根」,被迫與少奶奶玉蓮發生性關係,少奶奶玉蓮一開始是不恥的,但自從與阿根有了肌膚之親後,竟也逐漸暗生情愫,這一切讓主謀策劃者-吳少爺懊惱嫉妒,最後竟然把阿根塞進了硯床,活活悶死。
吳少爺與玉蓮情投意合,他們是舊社會時自由戀愛的一對小夫妻,算得上琴瑟和諧,舉案齊眉。但是自從嫁到吳家後,玉蓮漸漸發現少爺的秘密,原來二人在行房時,眼見激情進入到最後一步,少爺卻垂「頭」叫停。這讓玉蓮不僅得不到人妻的幸福,更苦惱的是不能為婆家傳宗接代。
少爺家有一祖傳的「硯床」,這硯床能容得下三個人睡在上面,是少爺的最愛。吳少爺與玉蓮經常在這張硯床上情意綿綿,你儂我儂。少爺喜歡作畫,玉蓮就一坐一天地在這硯床上給少爺擺弄各種姿勢。久而久之就落下了寒症。
不久吳家老爺做生意回來,見小兩口一直沒有孩子,就下了最後通碟,如果少爺無後,家產就不會留給他。
少爺情急之下,要求玉蓮與家丁阿根發生關係,只要生下孩子,少爺一定視為己出。就這樣玉蓮在初嘗了愛與欲的滋味後,一發不可收拾,吳家少爺看到玉蓮在阿根身上發生的變化後,妒火中燒。
就這樣,在丈夫的允許下,老太和僕人阿根發生了關係。她從阿根身上嘗到了一個真正男人所給予的歡樂。但是老太並沒有懷孕,漸漸地少爺開始嫌棄她,然後打發阿根走。然而初嘗情慾的老太對阿根產生了別樣的情慾。
阿根走之前,玉蓮忍不住心動,再嘗禁果,豈料他們在硯床上相擁的那一幕正好被少爺看到,這時才突然感覺頭頂有一片草原的少爺下了毒手,處理了阿根。吃補藥太多的少爺三十歲就死了!
無性婚姻結下的惡果,到底錯在哪裡?玉蓮用懺悔的一生給出了答案
「我曉得你會來,只要硯床還在我這裡,你遲早要來的。人老了,很多事情就忘記了,可有些事會像影子一樣的纏著你,總也忘不了......」
影片是以老年玉蓮,面對古董商人說出的這番話開場的。
在時空交錯裡,年逾古稀的玉蓮深情地回憶著自己的一生。
少爺去世後,膝下無子的她,守著那張硯床,守著自己一生的「罪孽」,孤獨的活在懺悔裡。
她常想,是她對不起阿根,害了他的性命,可又是誰害得她苦受這一世的罪孽呢?
少爺的命,外人都說是硯床剋死的,只有她知道,是那些所謂的能治病的湯藥要了他的命。
無性婚姻帶來的閒言碎語,和父權強加到頭上的壓制,讓少爺喝下無數湯藥的同時,還把她和阿根的性愛當成了救命稻草。
豈不知,湯藥不但沒給他帶來希望,反而讓他不到三十歲就英年早逝,她和阿根的性愛不僅沒有帶給少爺子嗣,反而讓他因為妒忌,成了無情的「劊子手」。
而她則因為一段無性婚姻,被少爺像工具一樣借出,被借出後,少爺「以夫為尊」的男權心理,又讓他覺得,自己的男性尊嚴受到了侮辱和威脅,為了一己之怒,他用冷酷的手段處置了阿根。
為了少爺,她曾拼命抵抗過自己的情慾,為了克制情慾,她做過很多努力,可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最後不得不屈服於那些極致的性愛的歡愉。
因為自己沉淪於性慾裡不能自拔,她最終將自己,也將兩個男人一起推向了罪惡的深淵。
而下人阿根,在嘗過魚水之歡後,漸漸忘了自己的身份,沉迷在女人溫柔鄉裡的他,把最初的目的拋之了腦後。
他原本可以離開吳家擁有自己的生活,可在離開的時候,卻沒能抵擋住情慾的誘惑,為了一段無愛的魚水之歡,害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吳家敗落後,家裡除了老宅子,只剩下一張硯床,玉蓮也在漫漫時光中,青絲變白髮,美人成老嫗。
她的性情也由原來的溫婉優雅,變得捉摸不定,固執偏激。
晚年的玉蓮,身邊出現了一個知心人,一個看好她硯床的古董商人。
老人四海經商,見多識廣,像當年的少爺一樣,給她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訊息。
寂寞的深宅裡,有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人,玉蓮死去的心,開始活泛起來。
一來二往中,兩人漸漸產生了難得的情意,彼此間的交往,少了些利益的算計,多了些意蘊不明的情感。
孤寂多年終於有了一個傾聽者,在和古董商人的相處中,玉蓮慢慢對一切開始釋懷,最後漸漸放下了過往的一切。
影片的最後,玉蓮在等待古董商人的過程中死去,硯床打開時,她守了幾十年的秘密被人發現,那個曾帶給她性愛和歡樂的阿根,已成為她守候多年的森森白骨。
寫在最後: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愛情更禁不住誘惑。
這一切雖然是那個腐朽的時代造成的悲劇,但歲月早晚會把一切都曝光在空氣之下,罪惡也會被善良之鑰撬開唇舌。
那個同情老年玉蓮,並給她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古董商人,就用自己的善意打動了戾氣十足的老婦人。
在玉蓮身上不是歲月完敗了美人,而是愧疚磨礪了人心,使她變得惡向膽邊生,戾氣十足。
但是古董商人打開了她塵封已久的心,就在她看到了人生中的一線生機時,古董商人卻短暫離開,此一別,給她的生命劃上了句號,也給古董商人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老婦人想出去看看古董商人回來沒有,於是她自己架著輪椅出去了,卻意外滾落了下來摔成重傷。
就在她將死之時,她的侄媳婦準備賣掉她的硯床,挪動硯床的聲音被她聽見,她終於在事情敗露的時候,咽了最後一口氣。
世上最折磨人的,不是刑罰、不是苦難,而是那無法救贖的人心。
全劇的後半部分,玉蓮因為癱瘓再沒有離開過那個院子,和那藏有阿根屍骨的硯床,這無疑是在暗喻:道德制裁不了的,冥冥中自有因果來償還。
玉蓮後半生自由了,卻為枉死的阿根守了半輩子的「陵」。
而她終其一生都沒明白自己為什麼沒有生育,正是因為那暗喻腐朽制度的硯床的「寒氣」,扼殺了她生機勃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