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號稱「補氣之王」,如給它找一個搭檔,健脾補氣更好

2020-12-23 文化養生談

#中醫中藥#

人參號稱「補氣之王」,如給它找一個搭檔,健脾補氣更好。

人參是傳統的補氣佳品。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聽說過它補氣的大名,所以才有「補氣之王」的美稱。

人參補氣的美名,不僅限於養生健體方面。實際上,在古代很長時間裡,上品人參的價值幾乎媲美黃金。對普通貧苦百姓來說,更是可望不可及的珍貴之物。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還是在說人參補氣。那麼,人參是怎麼補氣的呢?

在歷代本草裡,人參的性味被定為甘寒,主要入脾肺二經。有安魂補氣、補氣生津之用。尤其善於補益脾肺之氣,且又偏重於補肺氣不足。

由此可見,對於人參的補氣,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補氣」兩個字來理解。

首先,在中醫理論裡,「氣」屬陽「血」屬陰。補氣之品本來都應該是甘溫之品,人參性味甘寒,所以對於補氣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其次,機體的氣虛,雖然每個臟腑都有可能出現。但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我們常說的氣虛,一般以脾氣虛最為常見。雖然人參也有補益脾氣之功,但更側重於補益肺氣。所以,人參補氣,有時候也未必是最佳選擇。

最後,人參補氣之功峻猛,就如同直接給水塘裡灌水。這樣,雖然補其不足的效果較快,但補益的氣未必就能立即參與臟腑的氣機、也就是氣機的升降浮沉。因此,人參補氣也容易出現「上火」的反應。

當然,人參的補氣,也有「大補元氣」之說,元氣是什麼?元氣就是最基礎的氣,五臟六腑裡,無論是脾胃中焦之氣,還是心肺上焦之氣,還是肝膽之氣,都可以由元氣化生轉變而成。所以,如果一定好要全面地說,人參補氣,確實是「啥氣都能補」的。

通過上述三點介紹,我們對人參補氣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補氣的力度大,偏於補肺氣,性味寒涼卻又容易上火,人參補氣還偏於「守而不走」。

因此,想要更好地利用好人參來補氣,如果能根據中藥配伍「相須為用」的原則、給它找個「搭檔」,那就更完美一些了。

人參補氣時,最合適的搭檔是什麼?我認為生薑就是最合適且又普通的:

生薑,《本草綱目》認為,它性味辛溫,能入脾、肺、胃三經。最大的特點就是「走而不守」。什麼叫走而不守?簡而言之,也就是一個坐不住的純陽之體的小孩。生薑氣溫辛溫,性善走竄,相當於一種溫暖之氣在經絡髒附間遊走不定。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有所察覺了:生薑是走而不守、氣味辛溫;人參是守而不走,性溫寒涼。兩者配伍,是不是有點「天作之合」的感覺?

生薑辛溫之性,剛好可以適當中和人參的甘寒,這一點,也就更符合中醫「補氣需甘溫」之原則;

生薑性善走竄,這個走竄,剛好可以將人參補益之氣及時「疏散」到四肢百骸。如果還是把人生補氣當作給池塘灌水的話,那麼,生薑就是把池塘裡補益起來的水及時疏浚到溝渠從而遍布田野。所謂「藏富於倉不如藏富於民」。

這樣,也就及時發揮了人參補益之氣的功用。當然,不僅僅是生薑幫助人參,反過來,人參也能更好地推動生薑行走之性。

生薑溫散而通,如果有了人參這個補氣之王在後面「推動」。其溫通走散也就如魚得水了。

因此,人參和生薑的搭配,足可以稱之為補氣裡的「黃金搭檔」。

人參得生薑,緩其寒而為溫補,得其走而善行,有如虎添翼之功;生薑得人參之大補,辛散而有源可用,有如魚得水之美。這樣的補氣搭檔,是比較完美的。

當然,無論是人參還是生薑,總有一些不適宜使用的時候,這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比如有外感的時候,就不適宜人參,有「閉門留寇」之虞;內有火熱之證時,也不適宜生薑,以免「抱薪撲火」之傷。這都是需要注意的。

相關焦點

  • 羋修堂品質嚴選八道麒系列:它比人參更補氣。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若非元氣已損或非人參不可用的情況下,黃芪是更好的選擇。研究「氣運」藥理的羋修堂,以藥食同源,逆衰延壽為理念,以精湛科技從正北芪中獲取活性成分,並採用西洋參、枸杞以及黃精配伍,精心製成的藥食同源補方:黃精補氣養陰,健脾益腎,黃芪補氣固表,枸杞子滋補肝腎,西洋參補肺益氣,養陰生津。
  • 它是「補藥之長」!補氣生血,強心降壓,調控血糖,功效賽人參
    其實身體不能亂補,需要根據身體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品,其實一種中藥材對於人們補身體調理身體都起到很不錯的作用,而且它是「補藥之長」!補氣生血,強心降壓,調控血糖,功效賽人參,具體請看下面的介紹。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富含多糖、多種胺基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可強心降壓,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使細胞的生理代謝作用增強,雙向調節血糖濃度。
  • 人參只補氣?科普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人參功效,教你人參巧妙搭配
    一個的中藥,經過與不同中藥的搭配,會被用在不同的疾病上面,跟西藥一病一藥不同,中醫是不同中藥間的搭配及加減,最後得出治療的處方。這是中醫難學的地方,也是它妙的地方。就像張三丰的太極拳,要忘記其形,才能通達其意。
  • 人參、紅參、西洋參等補氣中藥 如何選用?
    但補氣藥的種類不少,藥有寒性和熱性的不同,適用的對象自然就不一樣。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閔存雲介紹常用的補氣藥人參的選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人參的不同種類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被稱為補氣藥之王,但如果不恰當地使用不僅無益,還有可能產生副作用。首先,人參的種類不少,目前有關人參類的名稱主要有紅參、高麗參、生曬參、西洋參等。
  • 養丨秋季補氣,用對人參
    加上秋天氣候乾燥,此時的養生應著重於補氣養陰。人參自古就是補氣的佳品,《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可見,人參除了補氣,還有多種良用。
  • 人參養榮湯,補氣補血之要方.
    人參養榮湯主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等。
  • 中藥十最:清熱降氣,生津活血,滋陰溫陽,補氣補血,健脾疏肝
    粗略統計了一下,在歷代典籍裡常被提及的中草藥之「最」,大概包括「清熱降氣,生津活血,滋陰溫陽,補氣補血,健脾疏肝」。下面,我們從這十個方面來簡單介紹一下:1、清熱:中醫說「熱者寒之」,清熱必然需要寒性中藥。前代醫家認為,清熱藥裡的「最」,非生石膏莫屬。
  • 氣虛補氣,黃芪和人參到底誰才是「補氣之長」?至少有三點不同
    氣虛補氣,黃芪和人參到底誰才是「補氣之長」?至少有三點不同。說到氣虛,也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個養生問題。如果有點頭昏乏力之類的,一般都說是 氣虛所致。氣虛怎麼辦?當然是氣虛補氣了。而補氣的藥食非常多。知名度最高的,當屬人參和黃芪。
  • 補氣藥的三大方陣,補氣要選擇
    沐沐,我感覺我是氣虛,無精打採,有氣無力…… 不過我不知道吃點什麼補氣好。 下面沐沐,提供補氣三大方陣。 這是按照補氣之力強弱而分成三大方陣。 當然第一方陣是最強的補氣藥物。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久病體虛的人 適合用人參補氣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人參的藥性很猛,不適用於久病體虛的人。其實人參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都補,五臟平和才能夠百病不生,越是久病體虛的人越適合用人參來補氣。
  • 黃芪和人參,同樣能補氣,會有什麼不同?怎麼用效果更好?
    黃芪和人參就是兩種常見的選擇。這兩種藥材都比較適合幫助人體補氣,但是關於這兩者的選擇上卻讓人們覺得糾結。同樣能補氣,黃芪和人參會有什麼不同?黃芪和人參的第一個不同就是補氣的方式不同。如果用擬人化的手法來看待黃芪和人參,那麼人參就像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補氣的效果猛,藥效更強勁,而黃芪就像是沉穩的中年人,補氣的效果更加溫和,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人參補氣更需要控制好量,不然很容易影響人們上火。第二點要看他們適用的人群也存在不同。人參的藥效更猛,所以很多人不敢用在重病患者身上,害怕藥效太衝。
  • 紅棗的「黃金搭檔」找到了,搭配泡水喝,補氣養血,讓你面如桃花
    有的人吃了紅棗之後就會馬上雞蛋,其實這也是錯誤的飲食方法,因為紅棗含有的維生素c會使得蛋白質凝結,影響身體正常的吸收,所以在吃完紅棗之後,不要立即吃高蛋白的食物,最好間隔一個小時左右。服用退熱藥時,不要吃紅棗。紅棗含糖量比較高,吃退燒藥很容易產生不溶性的成分,影響藥效,所以在服藥期間儘量避開吃紅棗。
  • 補氣要藥黃芪,詳細解讀中藥黃芪的神奇之處
    提到黃芪,很多人只知道它有補氣的作用。門診上好多患者會問「李大夫,我感覺我有點氣虛,我喝點黃芪行不行」那氣虛有很多種,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陽氣虛等等,黃芪能補哪些氣虛呢除了補氣的作用,黃芪還有哪一些功效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黃芪的作用。黃芪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
  • 同是補氣,西洋參、人參、黃芪,3味中藥應該如何用?
    作為常見的補藥,黃芪除了具有補氣的作用,還能利尿消腫、補益肺氣、益衛固表、補虛通滯等。 適用人群:固表止汗,適合用黃芪補氣。 黃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用於表虛不固之自汗證,配防風、白朮同用,如玉屏風散;或與牡蠣、浮小麥等同用,如牡蠣散。
  • 十大補氣補血食品和十大補氣食品
    1、地下蘋果——土豆(入脾胃腸三經:和胃、健脾、通便)2、神仙之食——山藥(天氣通於肺,地氣納於腎,山藥通天地之
  • 養生必養氣,補氣有三寶
    中藥補氣的藥物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常用的主要有人參、黃芪和黨參,被譽為是補氣 "三寶"。雖然都是補氣的藥,但應用起來應有所區分。 人 參 人參是我國名貴藥材之一。是現今天然補益藥的代表,享有 "中藥之王" 的美譽。
  • 補氣的食物
    怎樣才能補氣呢?食補是一種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然而,補氣時,應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應吃不同的補氣食物。陰虛之體質者應多吃些補陰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而蔥、姜、蒜、椒等辛味則應少吃。
  • 國醫大師的養生茶,健脾、祛溼、補氣三合一
    所以,在補氣祛溼的同時,一定要著重做好健脾。健脾,可仁推薦大家一個不用花錢的方法,那就是室內也能做的運動——八段錦。首推大家八段錦的第一式,雙手託天理三焦。這個茶方以南芪、薏仁為君藥,尤其是南芪,健脾、補氣、祛溼都少不了它。南芪,其實是五指毛桃的根,與北芪(黃芪)有相似的作用,可以益氣補肺,行氣健脾。
  • 鶴王紅豆芡實薏米茶 | 祛溼減肥,健脾補氣養顏
    夏天每天泡在空調房裡,再加上作息不規律,溼氣全都漚在身體裡,非常危害健康救星來了,深受大家喜愛的★鶴王紅豆薏米茶祛溼減肥,健脾補氣養顏,全靠它~「白天上班總想睡覺,開會時總是犯困針對國人愛喝茶的特點,鶴王創新地將中國五千年茶文化,與中醫祛溼原理相結合,研發出一款可以健脾祛溼的茶——「紅豆芡實薏米茶」!
  • 逆襲的養生之物,本為贗品,後與人參齊名,尤善補氣、滋陰、養津
    這種事情還有一段經典的故事,造就了一種逆襲的養生之物,它本是人參之贗品,是西方用來充當人參的「野草根」,後來一直發展到今天,它卻與人參齊名,並且一溫一潤各有妙用,用之養生尤其善於補氣、滋陰、養津。西洋參是補氣之物中的「清養」之品,所以《本草從新》中提出「虛而有火者相宜」,近代的《中參西錄》更是一語道出重點,那就是「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尤其是氣陰兩虛而有虛火的人更為適合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