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2020-12-26 澎湃新聞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

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在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時,如果我們懂得及時「剎車」幹預,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而這,也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

記好!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01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

胃黏膜表面明顯不平,且顏色是紅白相間,但以白色為主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2. 戒菸酒: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和吸菸、飲酒正相關。

3. 規律飲食:飲食要細嚼慢咽、少吃醃製食品、不要暴飲暴食、不吃辛辣黴變食物。

02

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cm的,癌變的機會較高。

據悉,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 幹預方法:

1. 檢查:50歲以上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進行1次肛門指檢,發現息肉視情況處理。

2. 戒菸戒酒:大量飲酒、吸菸,使基因突變,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會提高。

3. 少吃: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醃製、煙燻類食物。

4. 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細糧的三分之一換成穀物、粗糧,比如豆類、紅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 「33」運動: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減少腸道炎症,癌症危險自然會大大下降。

03

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據臨床對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結節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1釐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釐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釐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 幹預方法:

1. 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

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4. 減少廚房油煙:烹飪儘量減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開窗戶、開抽油煙機,炒菜後抽油煙機要再開5-10分鐘。

04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發展要經過:

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單純的乳腺增生症並不發生癌變,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歲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聲檢查進行體檢;45-55歲圍絕經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如發現有癌前病變,建議遵醫囑複查並看是否需要手術。

2. 不亂用雌激素保健品:亂用雌激素類產品能導致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發生癌變。

3. 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種甜食,控制脂肪的攝取,避免肥胖。

4. 保持好心情:負面情緒很容易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跟乳腺疾病有一定關係。

5. 適當運動:是預防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05

肝硬化→肝癌

國際癌症研究署發布的全球惡性腫瘤疾病發病報告中(GLOBOCAN2012),2012年世界約有 782 000 例新發肝癌病例,中國新發肝癌佔 50.5%。

中國肝癌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B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佔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B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個月~半年體檢一次,主要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

2. 積極治療:肝硬化患者要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有B肝要積極治療B肝。

3. 戒菸限酒,避免過勞。

06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細胞在HPV持續感染後,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癌變,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

其中,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一、二、三級別,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

要注意!性交、婦科檢查後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就是接觸性出血,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症狀。

▼ 幹預方法:

1. 檢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應做一次TCT及HPV檢測。如有異常,則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或活檢。

2. 積極治療炎症:積極治療慢性宮頸炎及宮頸癌前病變。性生活要注意衛生。

3. 接種HPV疫苗:條件允許下可接種宮頸癌疫苗,預防宮頸癌發生。

4.防止過度疲勞:不良生活習慣會降低人體免疫力,給病毒入侵製造機會。

07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蹠、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

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

▼ 幹預方法:

1. 化學剝脫或雷射祛痣方法刺激性較大,不推薦大的交界痣這樣處理。

2. 生活中避免過多摩擦,對於有危險信號的交界痣,最好採用手術切除加病理檢查。

08

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常見的有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和宮頸處的白斑等。

▼ 幹預方法:

發現異常的黏膜白斑,最好到醫院及時檢查。

雖然,萎縮性胃炎、息肉、肝硬化......這些情況都可能與癌症相關,但它們從良性疾病發展到癌前狀態再演化成癌變卻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所以不必驚慌,但一旦發現也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

每個癌症發生前,其實都有預警,只是看你重不重視!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本文專家:陳曦,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本文有科普中國水印的圖片均來自版權圖庫,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原標題:《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其實是包含了很多疾病,這些病或許就是身體出現癌症的癌前階段,也就是說,癌前病變,它是有可能會發展成大家口中真正的癌症,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但是大家體內的細胞,不會突然就變異成為癌細胞,通常它都是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真正出現癌症之前,身體會出現很多疾病
  • 腸上皮化生,屬於「癌前病變」?什麼是癌前病變,醫生來告訴您
    首先大家先來了解一下腸上皮化生,它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以及高鹽飲食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主要症狀是皮黏膜在胃內發生了不正常的增殖狀況。從臨床的角度來講,會把這個症狀當作是癌前病變,所以很多得了腸上皮化生的病人心情都很差,覺得自己以後肯定要得胃癌了。
  • 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 食管癌及其癌前病變
    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雖然這些細胞是不正常的,但它們沒有擴散到其他部位的能力,這種情況可以治療。根據顯微鏡下細胞的異常程度,不典型增生通常分為2個等級:低級別和高級別。不典型增生陰性這表示活檢組織中沒有發現任何癌前病變(發生癌症前的細胞變化)。
  • 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
    胃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居高不下,2015年中國癌症發病情況統計,胃癌的發病率在男女癌症發病中均列第三位。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對胃癌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何謂胃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何謂胃黏膜異型增生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在程度上分為三度:(1)輕度異型增生:輕度異型增生是黏膜對損傷的過度增殖性反應,常出現於潰瘍邊緣,或各型胃炎、增生性息肉、失蛋白性胃病等,分型上多為再生型。這類病變,大多屬可逆性範疇,無需定期隨訪。
  • 醫生手記|她剛過20歲,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
    一周後她的檢查結果出來,是HPV高危型感染同時伴有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更重病變不能排除。通俗來說,就是癌前病變。「醫生姐姐,我是不是得癌症了?」看到「高級別」三個字時,薇薇的眼神一下黯淡下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癌嗎?
  • 「防癌科普系列動漫」「死神來了」?看完才明白,癌症是……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 預防先行」,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和國家癌症中心編制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特別推出動漫短視頻《愛翻譯的大裱姐·防癌科普系列》。
  • 大腸癌與飲食條件及癌前病變有什麼關係?
    飲食條件,一是指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結構
  • 一天之內,發現2例胃早癌,2例癌前病變——胃癌來臨,往往悄無聲息!
    3月5日,疫情緩解,我們醫院開始了正常胃腸鏡檢查,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天之內,不到20個檢查者,竟然查出來2個胃癌,2個癌前病變。 他們有的有症狀,有的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
  • 綠茶多酚E聯合厄洛替尼可有效預防頭頸部癌前病變惡變成癌
    綠茶多酚E聯合厄洛替尼可有效預防頭頸部癌前病變惡變成癌 2020-10-13 0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癌症是拖出來的,患上癌症的人,常常忽視了身體的四種小病
    很多人在發現癌症的時候都會感慨,醫生,癌症為什麼突然就出現了? 癌症是突然到來的嗎?當然不是,有些人認為癌症可能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月兩個月就形成了,這其實是不對的,沒有一種癌症的形成會有這麼迅速,在醫學上,醫生習慣把癌症稱為慢性病,是因為它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動態過程。 比如大腸癌,從正常腸黏膜到大腸癌,一般要經歷10-15年左右的時間,大多數時候,癌症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腫塊發生局部或遠處轉移,患者才會出現一系列明顯的不適。
  • 這種中老年人「常見病」小心是癌前病變!江蘇省中醫院有「剋星」
    然而有種慢性胃炎危害大,常常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它就是萎縮性胃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有一種大名鼎鼎的院內製劑「仁術健胃顆粒」,就是它的「剋星」!萎縮性胃炎為何可怕?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胃固有腺體萎縮、數目減少,伴有腸腺化生、異型增生為特徵的一種慢性胃炎。該病在我國十分常見,好發年齡在40歲以後,60歲左右達高峰。
  • 這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為什麼癌症偏偏盯上你?就憑這幾點…
    面對癌症,大家往往都是談癌色變。這一恐懼的來源並不是空穴來風,近40年來,中國的癌症負擔也大幅增加。這篇癌症科普文章,建議每個人看三遍……哪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胰腺癌胰腺癌,常被稱為癌中之王,生存率較低,早期的胰腺癌,大多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在確診的時候已是中晚期,很難治癒。
  • 「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病變?老胃病纏身的人,多留意3個異變
    之前我們有講過胃炎與胃癌的關係,在胃炎發展成為胃癌的過程中,存在腸上皮花生,所以很多人稱腸上皮花生為癌前病變。腸上皮花生主要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受到損傷轉變成跟腸黏膜細胞非常相似的細胞,而且有些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腸上細胞的存在,所以稱為腸上皮化生。它是腸道自我修復的一種過程和結果。腸上皮化生常常跟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有關。「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病變?
  •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這也是目前大家都認可的觀點。 慢性胃炎時,胃黏膜上皮轉變為含有帕內特細胞或杯狀細胞的小腸或大腸黏膜上皮組織,稱為腸上皮化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在高齡人更為多見。
  • 胃癌癌前病變:預防和治療,以及與幽門螺桿菌的關係
    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2012年,該病被診斷出95萬,死亡723000。 高發地區是東亞,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東歐,中南美洲。
  • 癌症防治 你我共贏——市四醫院榮獲「2019年度優秀項目點」殊榮
    當晚省癌防中心召開了癌防工作座談會,由各市州衛健委疾控科負責人及各癌防中心負責人、癌防辦主任參加,會上省癌防中心主任、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吳建林指出,目前21個市州都設立有癌防中心,接下來要狠抓機構建設,中心下設的癌防辦部門構架要及人員職責分工要明確,要加快完善癌防體系建設,區縣一級的癌防中心要儘快建立起來。
  • 體內有癌,「腿」先知?若腿上有這三個現象,真的暗示癌症到來?
    癌症也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排名靠前的死因。中國每年有超過160萬人診斷為癌症,120萬人因癌症而死亡。每天約有一萬人就確診為癌症,每分鐘平均就有7人死於癌症。比如宮頸癌就很容易引起下肢的病變,可以引起腿部腫脹、變形、有些還伴隨有疼痛。因為宮頸癌很容易導致腿上的血管堵塞,並且還侵犯下肢的神經,所以當癌細胞侵犯到我們下肢的神經和血管後,就出現了腿部的異常,比如腫痛,甚至活動障礙。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
  • 人體這個器官連癌症都「怕」,為什麼心臟不會得癌?
    今天跟大家聊聊——癌症。談到癌症,我們經常聽到的就是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癌什麼的,卻從來沒有聽過「心癌」「心臟癌」。相信不少朋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同為器官,為什麼心臟不會生癌?癌症是怎樣形成的?在搞清楚為什麼心臟不會生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