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為何沒能戰勝一小國?

2021-01-14 國話風騷

蒙古騎兵在很多人眼裡兇猛而強大。在沒有洋槍鐵炮的時代,蒙古騎兵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然而,無論戰士們多麼勇敢,總會有軟弱的時候。蒙古國攻打南宋的戰役,持續了近半個世紀,在此期間,蒙古國取代了三王。雅山也是南宋滅亡的地方。然而,在歷史上,南宋並不是唯一一個與蒙古長期陷入僵局的王朝。

除了安南在蒙古的小部隊屢戰屢敗外,這也令人望而生畏。那麼,蒙古騎兵被一個小國打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安南起初屬於中原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王朝。秦朝正式劃入中原地區,並在秦朝末年戰爭時期獨立。但漢武帝登基後不久,又重新劃歸中原地區。此後,安南一直受中原管轄。

南北朝時期,雖然戰爭頻繁,但中原王朝始終控制著它。後來,在五代十國時期,軍閥在此發動叛亂,並成功地將這一地區分割開來。由於當時中原戰亂不斷,我沒有時間為自己擔心,所以我沒有在這一地區花太多時間。

宋朝建立後,由於北方遼的強大國力,一直是宋王心中的一大憂患。因此,當時的宋朝皇帝將安南的首領封為膠州國王,這一地區正式獨立。此後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庸國,但不受中原王朝管轄。蒙古南方軍隊持續了近300年。

蒙古軍南下攻打宋朝時,發現自己並不擅長水戰。但宋朝把長江作為自己的防線,很難從前線突破。因此,蒙古軍隊採取迂迴的策略,成功地使吐蕃在重壓之下投降。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戰鬥,大理也被成功地接受了。

此時,宋朝三面包圍敵人。大理被制服後,忽必烈率領主力部隊返回北方。當時留在大理的蒙古將軍主動進攻安南。當時,雙方的戰鬥力不在同一水平。不過幸運的是,這次戰役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攻擊,蒙古不想消滅安南,很快就撤軍了。

南宋滅亡後,逃離皇城的宋臣打算到安南避難,並想在這裡重新發展。但雅山戰役後,這一計劃也被扼殺在搖籃裡。忽必烈得知這個計劃後,開始格外關注這個國家。元朝對這個國家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如果它接受,它將證明自己的清白。相反,如果它拒絕,那麼蒙古軍隊將不得不戰鬥。

但是蒙古人低估了安南人民的狡猾,他們選擇了拖延的策略。最終,按捺不住的蒙古人終於決定出兵南方。鎮南王率十萬大軍南下。戰爭的結果是毫無疑問的。雖然安南的軍隊一次又一次的抵抗,但仍然無法阻止蒙古軍隊的前進。最後,安南軍採取了遊擊戰爭的戰略。雖然蒙古軍隊顯然贏得了這場戰鬥,但周圍有許多危險。

南方的夏季天氣炎熱潮溼,北方的蒙古軍隊非常不舒服,戰爭開始前損失了很多蒙古軍隊。它們幾乎都是森林,所以很難運輸食物和草。這使得蒙古騎兵無法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實力。而遊擊戰略也使元軍損失慘重,連元軍副司令員都被敵人用毒箭毒死,最後元軍決定撤退。

但是,失敗後,元軍沒有吸取教訓,又來進攻。然而,結果與之前沒有什麼不同。最終,元朝放棄了接受安南的計劃。

大明王朝建立不久,明朝成祖也見到了安南。此外,明軍兇猛,很快佔領了安南北部。但在這背後,消耗了太多的物資,明代士兵也遭受了重大傷亡。他們每年只給大明交2萬兩銀子,但大明對這個地方的維護高達350萬兩,反正是虧本生意,所以大明後來放棄了對這個地方的控制權。

在安南統治時期,明軍的戰鬥力完全優於安南軍,但安南人民善於遊擊戰爭,使明軍無所適從。安南人充分利用地形進攻明軍,明軍無能為力。就連20世紀的美軍也別無選擇。

參考資料:

【《徵服王朝的時代》、《黎東方講史:細說元朝》】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徵服世界的秘訣:成吉思汗這個命令讓蒙古大軍戰無不勝
    文||醉長安 世界歷史上,截止到現在,曾經出現過的最大帝國,非蒙古帝國莫屬。 然而,置身現代社會,聯想到當代蒙古國的表現,我們很難想像,歷史上的蒙古帝國,為什麼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但是,歷史總是有軌跡可尋,我們不妨探尋一下,成吉思汗是靠什麼贏得了天下。
  • 讓蒙哥汗喪命的釣魚城,為何能在蒙古大軍的進攻下堅持三十六年
    說起在世界歷史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領導的蒙古大軍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興起,並迅速席捲了整個蒙古高原,成為了不可小覷的力量。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他們很快就擊敗了盛極一時的金國和西夏,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
  • 蒙古大軍晝夜攻城,西夏皇帝將女兒叫上城樓,鐵木真為何下令退兵
    1206年,鐵木真經過幾年的徵伐,逐漸統一了蒙古草原,蒙古帝國應運而生,鐵木真加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四海的汗。也是在這一年,蒙古帝國的鄰居西夏國,也產生了一位新的皇帝,此人名叫李安全,本是西夏桓宗的堂哥,通過發動政變殺掉了堂弟夏桓宗,成功登上了西夏的皇位。
  • 從戰術、觀念深度解析:蒙古軍隊橫掃歐洲,靠的究竟是什麼?
    但為什麼他們全都只能龜縮在一個小區域,而蒙古卻能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大帝國,一定是有什麼東西,是蒙古有, 而其他遊牧民族沒有的。蒙古軍隊的法寶:強悍的組織力和團結我們現在提到蒙古的軍隊,唯一的印象就是來去如風的騎兵,然後給人一種不可戰勝的印象。
  • 蒙古大軍壓境,南宋小兵慌忙拋出一顆石子,卻讓世界免受一場災難
    蒙哥在位時,蒙古大軍的鐵蹄向西正要佔領敘利亞,進攻埃及,打算進入非洲。向東正在攻打南宋,向北已經幾乎佔領了所有領土。人類歷史上的帝國,從未如此強大! 就在蒙古鐵騎踏遍天下之際,南宋戰場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人,率領不到五千的士兵,面對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氣定神閒地對抗了7個多月,殺死了蒙古大汗蒙哥,悄然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腳步。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領土達3000多萬平方公裡,為何卻止步中歐?
    說起成吉思汗,咱們都知道,他被稱為一代天驕,在他的帶領下,蒙古人可以說基本統一了亞洲,當時蒙古帝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說「一統天下」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問題來了,緊緊挨著亞洲的歐洲,為什麼沒有全部被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呢?而蒙古人又為何在中歐就停下了腳步,沒有繼續向西行進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蒙古使者欲勸降埃及國王,卻反被國王處死,學者:他們從不開玩笑
    歷史的戰爭也都是如此,人們總會想當然的以為文明比野蠻高級,就自然而然會戰勝野蠻,然而在世界歷史上幾乎每次大型的亡國戰役,都是野蠻戰勝了文明。 公元5世紀,西歐北方野蠻部落日耳曼民族消滅了不可一世羅馬帝國;15世紀中期,還是奴隸制國家的突厥族消滅了拜佔庭,使得拜佔庭的封建集權制瓦解;13世紀,蒙古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南宋宣告滅亡
  • 實力強大,但並非戰無不勝
    實力強大,但並非戰無不勝有不少日本戰國粉認為,戰國武將中實力最強的當屬上杉謙信,確實也是如此,他在生涯的會戰中幾乎沒有敗績。為何他會如此強大呢?其中的奧秘或許在於上杉謙信相信自己本身就是神佛。大家應該都知道,上杉軍高舉毘沙門天旗,祂是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之一。
  • 阿音札魯特戰役:蒙古鐵騎的折戟之地
    1253年,蒙古開始第三次西徵,其兵鋒直指中東,以摧枯拉朽之勢徵服了諸多伊斯蘭政權,大有一舉徵服整個伊斯蘭世界之勢。 阿音札魯特戰役(也稱艾因·賈魯戰役)成為蒙古大軍的「滑鐵盧」,第三次西徵戛然而止。而讓蒙古鐵蹄止步於此的,便是馬穆魯克王朝。
  • 東亞小國中,除了日本還有一個國家很厲害,連蒙古大軍都不是對手
    都知道,蒙古騎兵算是十三世紀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蒙古人正是依靠它,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部落變成了橫掃歐亞大陸的彪悍民族。 此外,蒙古騎兵還涉足了遙遠的南方,但是,卻在安南這裡遭遇了三次敗仗。1252年,蒙古軍隊遠徵大理。這些習慣陸戰的兵馬,竟然能乘坐筏子順利渡過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進入雲南境內。
  • 揍完十字軍揍蒙古鐵騎,曾和拿破崙並肩作戰
    當時,旭烈兀派遣使者勸降馬穆魯克,不過當時的馬穆魯克首領庫圖茲果斷殺掉了蒙古使者,並且集結兵力,準備與蒙古大軍一絕死戰。 就在這時,蒙哥突然死在了四川釣魚山,旭烈兀不得不率大軍返回蒙古。只留下大將怯的不花領軍兩萬徵襲埃及,馬穆魯克亦出兵兩萬揮師北上。 1260年9月3日,兩支大軍在艾因賈魯展開決戰,這也成為了蒙古西徵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釣魚城為何能夠成為蒙古鐵騎的折鞭之處?它究竟有何深遠影響?
    不落之城釣魚城,足足抵禦蒙古大軍近半個世紀,事實上,它不僅挽救了苟活的南宋政權,更拯救了世界……蒙古鐵騎馬踏南宋公元1236年,蒙古與南宋的戰爭正式打響。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劫掠百姓,燒殺搶奪,可謂殘暴。而當時的南宋軍隊,面對蒙古鐵騎的猛烈攻勢時,只能無可奈何。
  • 蒙古騎兵戰馬多為公馬,為何其長途遠徵時,卻要攜帶大量母馬隨行
    蒙古人的馬糞被丟棄在萊茵河的河畔之上,蒙古騎兵對於當時的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噩夢一般的存在。蒙古騎兵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一方面成吉思汗高超的指揮藝術有關係,另一方面便是蒙古人與胯下的蒙古馬在長期的磨合中已經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
  • 《對馬島之魂》背後的故事:蒙古兩次東徵日本
    《對馬島之魂》開篇的80武士血戰蒙古大軍儘管實力懸殊,宗助國也並未退卻,而是抱著必死的覺悟選擇迎戰,雙方在對馬島的灘頭打響了「蒙古遠徵日本」的第一仗,結果可想而知,蒙古大軍輕鬆取勝,80名武士全數戰死,也有貽誤戰機的嫌疑,從對馬島不設防的狀態就能看出,日本對蒙古來襲幾乎沒有準備,畢竟那麼大個南宋在那裡頂著,日本完全沒料到,忽必烈竟真會捨近求遠,分兵日本,因此一開始九州地區其實兵力空虛,太宰府(地方首府)一度很危險,緊急發起全國動員,最終利用寶貴的10天時間,集結起了超過10萬的部隊。
  • 成吉思汗去世後,送葬大軍為何一路上見人就殺?專家:有3個原因
    「成吉思汗」,鐵木真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鐵木真自小在駿馬彎刀的陪伴下成長,見慣了廝殺的他,目光早已超越了蒙古草原,在他的統治下,蒙古帝國實行千戶制,類似於後來的滿清八旗軍制度。他帶領著他的蒙古大軍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地區自東亞的金朝、西夏外,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
  • 他是唯一戰勝十字軍的中國武將,攻下700座城,差點滅掉歐洲帝國
    「十字軍東徵」是歐洲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軍事行動,這一場歐洲人在羅馬教皇的準許下,不停向東方進發的軍事行動,在很長時間裡都受到了西方各種文人學者的歌頌,在他們的描述中,那是一次戰無不勝的軍事行動,但其實當年的十字軍也曾經遭遇過很多的失敗,還曾經敗在中國武將郭侃的手下。
  • 為何成吉思汗對西夏趕盡殺絕,蒙古和西夏有什麼恩怨?
    蒙古滅西夏之戰這先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說起,蒙古和金朝是世仇,成吉思汗一直想進攻金國,但認為處在金國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因為一旦西夏與金聯手,自己就會兩面受敵,所以他決定先滅西夏。西夏王陵西夏軍拒守賀蘭山關口,阻遏蒙古軍達兩月之久,後終被蒙古軍突破。中興府遂陷入蒙古軍重圍。但中興府的城防十分堅固,蒙古軍無法攻下,引河淹城,但河外堤又決,蒙古軍大營也被水淹,只好撤兵。西夏開始走向了聯蒙抗金的日子。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遼國亡於12世紀之初,莫斯科公國成立於13世紀之末,兩者相差150餘年,遼國沒有對俄國產生影響,相反蒙古帝國四大之一的金帳汗國一度統治俄羅斯地區,為何俄國卻還將中國人命名為契丹,而不是命名為蒙古?其實,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契丹歷史。
  • 蒙古人兩次東徵日本,近現代日本人為何那麼喜愛蒙古呢?
    十三世紀,元世祖忽必烈為了懲罰不聽使喚的日本,兩次組織大軍攻打日本,蒙古人和日本人這時候就有了親密接觸,接觸的結果是都鎩羽而歸,此後不了了之,也正是因為兩次蒙古人的失敗,此後日本人又對東亞大陸恢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