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01課:細說「律」字

2020-12-23 談藝錄

先送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嚴於律己」中的律,意思是約束。這是律的引申義。今天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彳」部的三個漢字:徛、<彳勻>、律。這三個字中,只有「律」字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律」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徛。讀j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徛,舉脛有渡也。從彳,奇聲。」形聲字,所謂的舉脛有渡,指的是放在水中用以過河的石頭。一說渡橋。《爾雅·釋宮》:「徛,石杠謂之徛。」郭璞註:「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讀zhuó)也,或曰今之石橋。」徐鍇《說文系傳》:「即溪澗夏有水冬無水處,橫木為之,至冬則去,今日水彴橋。」大致的樣子如圖:

(石徛橋)

此外,徛還釋做立。出自《廣韻·紙韻》:「徛,立也。」

徛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徛字的小篆寫法)

2、<彳勻>。(這個字GBK字庫已經沒有,只能描述字形,彳旁之外,是個勻)。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彳勻>,行示也。從彳,勻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勻,旬同用,故亦作徇。」跟徇字同。「徇」字是後起字。《說文解字》不載,意為「巡行示眾,示眾。」與《說文解字》解釋<彳勻>字為行示,就是這個意思。

(示眾)

<彳勻>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lt;彳勻&gt;字的小篆寫法)

3、律。讀lǜ。《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律,均布也。從「彳」,聿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律者,所以範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桂馥《說文義證》和王筠《說文句讀》皆以為「均布也」當作「均也」、「布也。」形聲字。

聿本義是筆,像手持筆形。律本指古代用來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節。從低音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呂。統稱十二律。如圖:

(十二呂律)

《集韻·術韻》:「陽管謂之律。」《禮記·月令》:「律中大蔟。」《史記·律書》:「壹稟於六律。」司馬貞《史記索隱》:「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為之。」現在的律管,金屬制、竹製的都有。

李白有詩《鄒衍谷》:「鄒子一吹律,能迥天地心。」用的是律的本義。此外,古人也用律管候氣,以十二律的名稱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故又指節氣。比如陶淵明《自祭文》:「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其中,「無射」指的是九月。

律字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音律;樂律。就是十二律,六律與六呂。《書·舜典》:「聲依永,律和聲。」《孔傳》:「律謂六律六呂……言當依聲律以和樂。」《淮南子·主術》:「樂生於音,音生於律,律生於風,此聲之宗也。」音樂生於聲音,聲音生於音律,音律生於空氣的流動。柳宗元《非國語上·律》:「律者,樂之本也。」現代漢語也用律的這個意思,比如聞一多《時代的鼓手》:「音樂不能離韻律而存在。」

(聞一多)

(2)法律;法令。《爾雅·釋詁上》:「律,常也。」邢昺疏稱:「律者,常法也。」《廣韻·術韻》:「律,律法也。」《正字通·彳部》:「律,刑律。」比如《文心雕龍·議對》:「田(佃)谷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談論穀物先要通曉農事,講斷案務必精通法律。

(3)規律;規則。比如定律;格律;周期律。比如《淮南子·覽冥》:「以治日月之行律。」高誘註:「律,度也。」就是日月的運行規律。

(天體規律)

(4)依法治理、處置。比如《書·微子之命》:「弘乃烈祖,律乃有民。」弘揚你烈祖的治道,規範你的人民。

(5)約束。比如南宋陳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後來,「嚴於律己」發展成為成語。律,是約束的意思,所謂嚴於律己,就是嚴格地約束自己。

(6)遵守;效法。比如《荀子·非十二子》:「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奸心。」費盡心思而不效法古代聖王的法度,就叫做奸邪的心機。

(7)衡量。《爾雅·釋言》:「律,銓也。」郭璞註:「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邢昺疏稱:「謂銓量也。」比如明代袁宏道《遊蘇門山百泉記》:「以常情律之,則為至怪;以通人觀之,則亦人情也。」

(8)古代爵位的等級。《禮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9)律詩的簡稱。比如五律;七律;排律。

(10)梳理頭髮。《正字通·彳部》:「律,理髮曰律。」《荀子·禮論》:「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不浴則濡巾三式而止。」楊倞註:「律,理髮也。」古時「理髮」這個詞跟現代漢語有差異,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不洗頭,就用沾溼的梳篦梳理三下就可以了;如果不洗澡,就用沾溼的毛巾擦三遍就可以了(這個舉動指的是對死後屍體的處理)。

(11)指佛教專守戒律的,如:律宗;律寺。

(淨業寺的「律宗祖庭」)

(12)捕鳥的長柄網。《爾雅·釋器》:「律謂之分。」王引之《經義述聞》:「律讀為率。《說文》曰:『率,捕鳥畢也。』」

此外,律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律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律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01,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374課:細說「糾」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丩」部的三個漢字。這三個漢字中,糾(簡化為「糾」)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丩。讀ji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丩,相糾繚也。一曰瓜瓠結丩起。象形。」象形字。本義有兩個:(1)相糾纏。像兩物纏繞之形。此義後來為「糾」字代替。孫海波先生認為丩像帶鉤之形。可作參考。
  • 《說文解字》第329課:細說「踰」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四個漢字:(上將下足)、 、 、踰。四個字中,只有「踰」算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踰」。因為課程是依《說文解字》字序的連續課程,所以生僻字解說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上將下足)。
  • 《說文解字》第342課:細說「跳」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一個漢字:「跳」,「跳」是現代漢語常用字,但其用法並不簡單,因此需要詳細了解。其詳情如下:跳。讀音有三個:(一)tià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漢字,給的解釋是:「跳,蹶也。從足,兆聲。一曰躍也。」形聲字。本義有兩個,本義之一,即「蹶也」。即跳起,雙腿或單腿用力使身體突然地離開原位。錢坫《說文校詮》:「《通俗文》:『超踴曰跳。』」比如《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
  • 《說文解字》第311課:細說「衙」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行」部的三個漢字:衕、(行+戔)、衙「,這三個字中,只有衙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衙,衙門的衙。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衕。讀音有兩個:(一)tò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衕,通街也。從行,同聲。」形聲字,本義是通道;巷道。我們現在說的胡同,其實,在古漢語裡,寫作「衚衕」,胡同兩個簡化字現在已經看不出來道路的意思了,但繁體字的「衚衕」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說:「今京師衚衕字如此作。」說的就是這件事。
  • 《說文解字》第294課:細說「微」字
    其中的「微」並不是我們現代漢語常用的微小的意思,也不是光線不明的意思,而是指日月虧缺,微字的用法非常多,今天這一課,微是重點漢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三個漢字:彶、<彳歰>、微。
  •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一飯三遺矢」中,「遺」字的意思是「排洩」,詳情請見第二字「遺」字詞條的第(10)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逋和遺。因為逋不是常用漢字,又因為「貝」部後來簡化為「貝」,貴簡化為貴,於是遺字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中列為「遺」,而「遺」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所列的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遺」字,兩個漢字的詳情如下:1、逋。讀b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逋,亡也。從辵,甫聲。」形聲字。本義是逃亡。《廣雅·釋言》:「逋,竄也。」《易·訟》:「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 《說文解字》第443課:細說「悖」字,成語「蔑倫悖理」是什麼意思?
    清代張爾岐《蒿菴閒話》卷一:「與二十八宿之互相乖戾誃離俯仰之不同。」(二)yí。讀音出自《集韻》。同「謻」。臺名;門名。就是《說文》所說的「周景王作洛陽誃臺。」作臺名講時,誃應讀此音,《集韻·支韻》:「謻,門名,一曰臺名,或省。」(三)chì。讀音出自《集韻》。同「卶」。《集韻·寘韻》:「卶,《說文》:『有大度也。』一曰慶也。或從言。」(四)duò。
  • 《說文解字》第283課:細說「道」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辵」部的一個漢字:「道」,「道」字,大概是漢字裡面最講不明白的一個字了。所以,今天的這個字是需要仔細理解的重點漢字。今天的內容比較多,超過4000字,請注意安排時間。首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成語「怨聲載道」的意思是怨恨的聲音充滿了道路,用以形容民眾普遍不滿,「道」字用它的本義,就是道路。道。
  • 《說文解字》第292課:細說「徼」字
    《禮記·中庸》裡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大意是:君子安於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小人則冒險求取僥倖的成功。其中的「徼」字,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今天只講《說文解字》「彳」部的一個漢字:徼。「徼」不是高頻漢字,但這個字是多音字,用法相對複雜,因此我們單獨列為一課。「徼」字的詳情如下:徼。讀音有四個:(一)jià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徼,循也。從彳,敫聲。」
  • 《說文解字》第370課:細說「商」字,「商」與「賈」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只部的「左甹右只(字形描述)」、「 」部的「 」、「矞」、「商」。這四個字中,只有「商」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商」,如果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商」字條目。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甹只)。
  • 《說文解字》第371課:細說「句」字,高句麗,為啥這樣讀?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漢字:句。「句」是《說文解字》540部之一「句」部的部首漢字,也是現代漢語的常用漢字,其詳情如下:句。讀音有四個:(一)gō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句,曲也。從口,丩聲。」許慎認為是句是形聲字。本義是曲,彎曲。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蔎字的小篆寫法)2、芳。這是個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讀f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
  • 《說文解字》第375課:「古」字,到底是會意字,還是指事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古」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包括其部首漢字書「古」,「古」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古。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已沒有「古」部,「古」字歸「口」部,檢字時要注意。
  •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裡「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菉。讀l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王芻也。(yóu)就是蕕。前面課程已講過這個字,具體見57課。再複習一下:《說文解字》給「蕕」的解釋是「水邊草也。」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qiáo。給的解釋是「艸也」,什麼草呢,沒說,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認為:「此字疑為苕之或體,或曰水草也。」是什麼草,許慎沒說,但如果真如朱駿聲所說是「苕」的話,前面講過,就是開黃花的凌霄。樣子如圖: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是蒼的繁體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cāng。給的解釋是「艸色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引申為凡青黑色之稱。」這是蒼的本義。即草色,引申為青黑色。《廣雅.釋器》裡有:「蒼,青也。」《詩經.王風.黍離》裡有:「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毛傳》給解釋:「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人們為什麼稱蒼天呢,就是這個原因。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344課:拖鞋也叫「趿拉板」,「趿」怎麼讀?
    先奉上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拖鞋也叫「趿拉板」,「趿」字讀tā。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荅)、、趿、」。這四個字都可以算得上生僻字。因此,本課內容了解即可。這個意思,到下面趿字再細說。
  • 《說文解字》第298課:「後」與「後」的區別
    請注意:這是《說文解字》系列課程中的排序內容,如果僅為「後」與「後」的區別點開這篇文章,請直接跳過前面內容看第五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五個漢字:、徧、徦、、後。
  • 《說文解字》第52課:古代女子為啥說自己「蒲柳之姿」?啥是蒲柳
    (今天解說的六個漢字)1、菅。《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菅,茅也。」上一節課已經說了,許慎菅茅互訓,兩個字互相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可這種說法,說「統言則茅,菅是一」,菅是茅的一種。後續的專家說得更仔細些。《本草綱目.草部.白茅》說:「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詩經.陳風.東門之池》載:「東門之池,可以漚營。」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