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你這輩子活出自己了嗎?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撞進了我的心裡,那天睡覺前,問了一下自己,你活出自己了沒?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也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正好借這篇文章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人並不是住在客觀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於是,我們不知不覺把世界複雜化了。部門聚餐,你明明覺得無聊,卻還是假裝欣然前往。同事講解設計方案,你有不同意見,為了不得罪人,選擇沉默不語,朋友追劇,聊八卦,你雖然不喜歡,卻依然熱切地附和評價。習慣戴著面具生活,害怕不合群,害怕被討厭,八面玲瓏成了最好的褒義詞。
我們一直追求在人群中被喜歡,卻忽略了「被討厭」的重要性。《被討厭的勇氣》裡說:「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成日裡只懂尊重他人卻忽視自己,如果不跳出這樣的思想枷鎖,如何做那個愛憎分明,有思想,有個性的自己。猶太有句俗語: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
我們一出生就被各種關系所圍繞,所有的煩惱也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從小到大,會被要求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妻子、好丈夫想要活成別人世界裡的「好人」,就會不可避免地委屈自己,活成自己世界裡的「小丑。日劇《被討厭的勇氣》裡,美裡因為丈夫工作調動搬家到東京,為了融入身邊的圈子,她參加了天野真紀的美麗教室。雖然她和那些人格格不入,她依然每次都去參加活動,品嘗一款飲料時,明明覺得不好喝,卻違心地說:好喝。在大家一購買高昂的產品時,她雖然覺得不值,卻還是咬牙買了下來。她覺得自己很懦弱,羨慕庵堂蘭子直率的勇氣,但是庵堂蘭子告訴她:你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
阿德勒認為:我們無法脫離人際關係,每個人想要人格變得更為完整,不受人際關係困擾,我們就必須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課題。自己的課題是什麼?就是做真誠的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生性疏離,經常獨自一人看書,聽音樂,一個人去外邊逛逛,一個人跟貓玩,上大學時,過著單身生活,有時一連半個月都不跟人說一句話。村上春樹堅持自己的愛好與夢想,遵從自己的內心,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早起寫作,堅持每天跑步一小時。他覺得生活是關乎自己的事,與人相處的最佳哲學是「不相處」,從事寫作30多年來,村上春樹從來不混圈子。這樣的性格,導致他不討人喜歡,很難與人相處。
身邊的熟人多年以後仍然評價他:春樹君很久以前就對人愛理不理的,沒怎麼說過話。村上春樹:「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尋求什麼,那就儘管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人生在世,面對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各種阻礙,這個時候,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格外重要。敢於「被討厭」,敢於活出真我,才能做自由的自己。
德國作家黑塞曾說:上帝藉由各種途徑使人變得孤獨,好讓我們可以走向自己。
人生短暫,在所有的當下,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接下去如何描繪圖案和色彩,一切都取決於自己。任何一個追求生活品位的人,都應該是一個悅己者。你的愛好,你的生活方式,都是為了取悅你自己。我們生而為人,都獨一無二,天賦潛能,本自具足,與其隨波逐流,不如討好自己。不要因外界刻薄的環境而改變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揣測評價而委屈自己,不要因為過去的不幸而否定自己。不管前方是筆直坦途,還是羊腸小道,都能堅定內心,做最好的自己,從容走過所有的繁華和荒涼。
願你眼中總有光芒,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