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香港腳,腳氣並不是指腳部發出臭穢的氣味,而是指由於真菌感染所致的腳部糜爛、水皰、鱗屑角化等症狀。如果你經常穿很緊又不透氣的鞋子;汗腳容易出汗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中;指甲或皮膚受傷;有手癬;家人中有人有灰指甲、手足癬,那你得腳氣的概率要比別人大很多。
腳氣又稱香港腳、足癬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病,多發生在腳底和腳趾縫間,致病菌為紅色癬菌、石膏樣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足廯通常情況下分為糜爛型、水皰型及鱗屑角化型。因為手足癬由真菌感染所致。
腳氣的致病菌是真菌,生命力極強,喜好潮溼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36℃,而且對紫外線、放射線等也有相當的抵抗力。另外,真菌對營養要求低,所以易生長,人們可從大氣中動植物體、地板上和土壤裡等地方檢出致病真菌。南方的春夏季溫暖潮溼,是真菌疾病的高發期,春夏季節至少比冬季多40%~50%,由於真菌病具有傳染性,因此如果家人患有真菌病,須注意衛生防護,以免在家庭中播散。
水皰性
皮損多見於趾間、足弓等部位。初為成群或散在針頭大小的水皰,不易破裂,乾燥後皰頂表皮脫落,形成環狀鱗屑。新的損害陸續出現,互相融合,形成環狀,邊緣較清楚。
糜爛型
這是腳氣的一種,常發生在第四和第五個腳趾之間。你需要留意這些部位是否有腳氣的跡象,比如皮膚呈鱗屑狀、脫皮或皸裂。細菌也會入侵這些部位,進一步損傷皮膚。最難治療和最易復發。
角化型
又稱鱗屑角化型腳氣、乾性腳氣,表現為足跟及足側面,常為雙側。皮損表現為脫屑、角質增厚及皮膚粗糙乾裂,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繼發感染。
皮疹為暗紅色斑片,邊界清楚,表面點狀白色鱗屑。夏季可有少量丘疹,邊緣部位亦可發生少許水皰。寒冷季節常致皮膚皸裂,伴疼痛,瘙癢不重。
汗腳與腳氣不同,不是病,是腳很容易出汗,汗液中的有機質分解,產生一種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鞋裡經常汗津津的。汗腳人士最好選擇吸汗,透氣的襪子。
1、遺傳
天生就是汗腺發達、容易流汗的人,比較容易有腳臭的困擾。因為手掌與腳掌的部位汗腺分布較身上其他地方都要來得多,再加上穿鞋襪的緣故,因此容易發生腳臭。另外,年齡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青少年時期的小孩精力旺盛,活動量大,因此流汗也會比較多;而到了中老年時期,汗腺萎縮,流汗量減少,有可能原本因為流汗造成的腳臭會慢慢消失。
2、腳氣
有時候我們腳部的一些疾病可能就會引起感染,從而造成汗腳。最常見的就是腳氣、灰指甲及角質溶解症(角質層遭到細菌感染後,導致腳掌厚皮的地方出現像痘疤一樣的凹洞)。因為流汗量大,汗水的堆積導致細菌、黴菌孳生,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多汗引發了香港腳等疾病,繼而造成腳臭的發生。
3、個人衛生習慣
清潔問題也是很大的因素,襪子一定要是每天洗的,經常穿的鞋子也要勤換。這跟工作與個人衛生習慣相關。有些工作必須經常穿著不透風的鞋襪,譬如警察、軍人或是工人,如果經常流汗,則發生腳臭的機率又會大增。個人衛生習慣不好,像是鞋襪永遠都是同一雙或是洗澡草草了事,不重視腳指頭與腳縫的清潔,更沒有將腳擦乾,這些不良的衛生習慣都是造成腳臭發生的元兇。
4、多汗症所致
人的手心、腳心是小汗腺分布最密集的部位,腳心每平方釐米有620個汗腺,而人體其它部位每平方釐米僅有140-340個,所以運動或者長時間走路之後,腳汗會增多。多汗症的患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系統反應比別人強烈,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憤怒時,汗腺受到交感神經的影響,分泌出的汗液就會比別人多得多。
很多有腳氣的人,大部分都在夏天特嚴重,脫皮、水泡、癢,而在冬天,腳氣就自己「不見」了 ,這是為什麼呢?
冬季天氣寒冷,致使腳氣的真菌繁殖條件都不及夏日,真菌處於休眠期,腳氣症狀減輕甚至症狀消失,但這並不代表腳氣已經好了,這時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真菌一般在冬天會藏在皮膚和指甲裡,等待來年捲土重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患腳氣的人每年都反覆夏季患腳氣,冬季消失「不見」,事實上腳氣從來都沒有離開你。
腳氣在冬季「不見」,還有一種就是腳氣在冬天變成了鱗屑角化型的症狀,通俗來講,就是冬季你的腳乾裂脫皮、白皮屑、甚至出血很多人把腳乾裂脫皮都歸咎於冬季氣候乾燥,其實夏日腳氣本就嚴重的人,冬季腳出現乾裂、脫皮等大多都非正常的季節性乾裂,而是鱗屑角化型腳氣。很多患有腳氣的人在冬季就會忽視祛除腳氣的必要性,在這樣真菌不宜繁殖的季節,去除腳氣是最為合適的時機。
冬季腳氣真菌正處於「冬眠」期間,一是對產品的抵抗力差,天冷雙腳乾燥,有利於產品滲透進入角質深層,完成深度殺菌,也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冬季真菌無法肆意繁殖,真菌數量有限,花費很少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殺菌效果,祛除腳氣更加快速。不要再讓夏季冬季往復無常的腳氣折磨你了,抓緊最佳時機祛除腳氣吧~
一、規範用藥,用足療程
很多腳氣的反覆發作與患者不堅持用藥有很大關係。這些患者往往一看到腳氣的症狀緩解了,就不再用藥,等到腳氣再次發作的時候再用。這種見好就收的做法使得腳氣很難得到治癒。真菌寄生在皮膚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殺死它。皮膚的代謝周期為28天左右,用藥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如果見好就收,真菌將很難被徹底殺死。
二、滅真菌是治療核心
癢是腳氣發病時的一個常見現象,這也導致很多腳氣患者在選藥時以止癢效果為主。殊不知,很多止癢型的腳氣用藥,都是單純激素類藥物。激素類藥物雖能解除過敏性瘙癢,但所含激素卻會成為真菌的營養劑,使真菌肆意繁殖。因此單純激素類藥物不僅治標不治本,而且會導致腳氣真菌的繁殖和感染,從而越治越壞。腳氣是由真菌引起,在選擇治療腳氣藥物時,一定要選擇殺真菌藥物治療,殺真菌才是治療腳氣的核心。
三、預防從改變習慣開始
腳氣很煩人,防治腳氣需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1、保證每天洗腳
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保持腳部乾燥。
2、穿透氣的鞋
最好穿透氣的鞋,若穿運動鞋、皮鞋,要養成每天換的好習慣,或脫下後就放陽臺上風乾、用吹風機吹幾分鐘,尤其是汗腳的人。只要保持足部的乾燥,真菌就不容易停留。
3、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個人物品最好能專人專用,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及洗臉、洗腳盆、拖鞋等物品,和腳氣患者的物品更要分離,尤其是公眾場所,減少相互感染的機率。毛巾、浴巾等物品的定期清潔、消毒,最簡單的消毒方式是用開水煮10分鐘,然後在陽光下暴曬。
4、忌辛辣飲食
腳氣患者在飲食上並不需要特別忌諱,畢竟這是一種感染性的疾病,但如果患者在這段時間瘙癢特別厲害,就應該少吃辛辣刺激,如辣椒、生蔥、生蒜等食物,最好不要飲酒,要多吃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維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5、使用除臭產品
冬天人們喜歡穿厚厚的鞋襪,保暖雖然好了,可透氣性卻比較困難,為避免真菌繁殖,最好穿全棉的襪子,並用開水燙洗,同時要多備幾雙鞋,每天輪換穿,並經常把鞋拿出去晾曬,少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日常可以使用除臭的產品以緩解腳臭引起的尷尬。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