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這款大耳機將近一年時間,感情啊情懷啥的倒是沒煲出來,但是這款耳機是讓我木耳開了光的,也對聽歌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所以寫這個評測就當跪拜謝恩了...
Beyerdynamic 拜亞動力應該大家都熟悉的了,德貨老牌,有深厚的耳機文化,反正挺牛逼的。拿到手從做工來說,基本上感受到了德國的工藝水準。比想像中輕很多,可能平時看圖片覺得大耳機到處是金屬,就會自然的有一種負重在心裡,其實都是在材質上面做了功夫的,拿在手上都比較輕。DT770 的耳機大部分用料是塑料,耳機罩上面一層比較直男的紋理。金屬圈比較薄,外面包了一層可拆卸的皮質,手感舒適,拆卸用的是幾個金屬扣,清理起來特別方便。其實塊皮料的挺耐髒的,而包耳的毛絨材質不耐髒, 不能拆卸倒是挺遺憾的。
耳機罩上面的紋理:
可拆卸皮質:
耳罩毛絨材質:
耳機線,這裡說明一下,我當時買的時候不是這種電話線,是直的,後來搬家耳機線不小心扯斷了,又換了一根這種電話線,我問售後影不影響音質,他們說不會,但是修好之後覺得像是沒有煲開的樣子,也可能是心理問題。
選耳機的時候比較傾向於拜亞的 DT880 和 DT770 ,手機直推多會考慮80歐。外觀上面我更喜歡 DT880 ,金屬用的多,通透孔排列特別好看,但是那些孔,讓 DT880 的聲音不那麼封閉了,試聽的時候感覺比 DT770 弱了一些,DT770 是全封閉,戴上之後完全聽不到外面的聲音,通了聲音之後也不覺得悶,聲場足夠大,也能讓自己完全投入進去,享受最純正的聲音。當然,選擇 DT770 主要是根據自己曲風才入手的,確切的說去年買的時候,主要用來聽後搖。
說一下聽感。單方面拿 DT770 來說,比較沒有說服力。所以我簡單的對比了一下,用拜亞家的 T90,DT880,和 DT770 一起來聽幾首歌,阻抗都是 250 歐,前端都是用 6p 直推,耳機是在一家實體店的試聽耳機,應該都是煲開的。
先是挨個試聽了兩首比較輕的後搖,花輪的《Farewell》和花蛤與蟹的《花蛤與蟹》,剛戴上 T90 的時候,就覺得特別柔,中頻表現極好,不過後面鼓聲出現的時候,有點太幹,不過聲音的細節表現還是不錯的,真的非常適合聽古典樂。剛開始聽 DT880 會覺得跟 DT770 差不多,聲場也是足夠寬,但我開大音量的時候貝司聲音稍微有點刺,不像 DT770 開大了音量縱深感特別棒。
然後我又選擇了比較重的兩首,The Album Leaf 的《Malmo》和 L'Altra 的《Morning Disaster》,我特別喜歡聽這兩首的鼓點。 T90 和 880 鋼琴和鑔片的聲音細節還原的特別真實,鼓的聲音我聽著略柔,用 DT770 聽鼓聲比較享受,所以適合重低音電子樂,也絕對不會想 Beats 那樣重低音太過,以至於別的樂器很難分辨,DT770 這種低頻表現好,聲音細節解析的也不錯,如果跟我差不多喜歡現場音樂乾脆的打擊樂器那種興奮,喜歡比較真實的樂器聲音,我覺得 DT770 差不多能滿足你。
上幾張圖:
拜亞家的狗,買耳機送的。
KnewOne 是一個分享高品質消費品、使用體驗和購買建議的社區。我們會每日在此推送網站精選內容。
歡迎關注、分享我們,共同發現更美好的生活。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