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功法可以坐著或躺著鍛鍊,躺著鍛鍊時注意足部要超過床尾,這樣懸空比較容易轉腳腕啦!
太神奇了,轉了一會就覺得雙腳烤在暖爐上的感覺,這個對足寒症效果太好了,謝謝您!一定要和周圍的朋友分享這種感受
原文錄自「中裡巴人」老師的博客,一起來養生網友留言
其實,轉關節的方法在瑜珈體位法的初級體位練習中的非常普遍。(體位是瑜珈中的術語,就是「姿勢」的意思,用當下時髦的英文詞說就叫「擺Pose」)
在我使用的瑜珈教材中,這類體位法屬於祛風系列姿勢中的抗風溼練習,從始於腳尖的腳趾關節開始,依次腳踝關節,依次膝關節、大腿根部的關節(這個我也叫不上是什麼關節),腰椎,手指關節、手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頸部,分別都有屈伸和旋搖的動作練習,一共是16組。為什麼叫抗風溼練習,我不得而知。教材上只是淺顯的指出,在瑜珈相關的印度古代醫學中,風、酸或膽汁,是調節身體平衡的重要體液。而祛風系列姿勢可以幫助人體把過多的風和酸從體內排出(在這裡請教老師一下,他們所說的風,酸或膽汁在中醫中是否有對應的說法..)。
這套抗風溼練習堪稱是瑜珈體位法中最簡單的一套動作了。不管是男女老幼,胳膊腿僵硬的,體力不支的,甚至是臥床不起的病人在最初的身體康復期間,只要能如法的練習這套動作中的一個或幾個,都能有很好的鍛鍊效果。所以,幾乎所有的人向我討教瑜珈初學的問題,我都會很認真很有熱情地當寶貝一樣向他們推薦這套動作,可惜的是,越簡單的東西,就越不被人看得起,連很多瑜珈老師教體位課時,都把這套「初級」一帶而過,何況是對瑜珈充滿好奇的門外人呢..因此,在這裡看到了有人提到關節旋轉法,讓我又有了激動,在此熱切認真的推薦,這套動作真是寶貝啊,我把我的體會分享給到此的看客,也希望老師和大家多多給於指點..
瑜珈中這套轉關節練習中對每個部位的練習都有詳細的設計,這裡不細說,但總的原則有二:1.要保持嵴椎的正直,人或坐、或臥、或站,但上半身一定要處在自然的正直狀態,不要僵硬和扭屈。2.要保持放鬆。就是說活動哪個關節,除轉這個關節必要的那幾塊肌肉以外的其它部位就要儘量保持放鬆,就好像完全失去控制一樣的癱軟下去。這一條需要慢慢練習才能做到。比如說,很多人旋轉膝關節的時候,大腿根關節也會下意識的跟著動,旋轉踝關節的時候,膝關節也會不自覺的緊張起來,這些毛病需要在練習中慢慢調整,最初轉的時候動作要慢、均勻,要專注,儘量體會這种放松的感覺。練到個個關節轉動時都能"相對獨立",你動我不動。
除了自己練習,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做這套動作也很不錯。只要得法,也會取得神奇的效果。
有一次,我和我老公,我公公去俄羅斯玩,旅遊團的導遊把日程安排的特別滿,年輕人憑藉自己的體力還能扛得過去,我對於公公上了70的人就略顯吃力了。有一天的行程早上5點鐘下火車,馬不停蹄的在各個景點逛一天,晚上8點竟然安排還看當地芭蕾舞團演出。演出還沒開始,在劇場裡的座位上做著,我明顯感覺到我公公人已經非常疲乏了,基本上是勉強的支撐著。我做在他身邊,心裡也很著急,很想能幫他按摩按摩,緩解一下,可是劇場裡面,大家都端正做著,能做什麼呢?心一著急,看到公公的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忽然想到轉關節是可以緩解疲勞的,就對公公說:我教你一個瑜珈動作,放鬆放鬆吧。公公說:別開完笑了,這麼小的地方,怎麼做呢..我說:就做手指關節就可以了,我教你..然後我就一手拿起他的手腕,一手幫他很輕很緩和的轉動手指的掌指關節,一邊告訴他放鬆的方法。給別人做關節轉動,對方是很容易做到放鬆的(因為他不用花任何力氣),而且做的人直接可以感受到對方是否放鬆的,旋轉的時候一有抗力,就知道對方有意使力了,你就立刻提醒他放鬆,他很快能明白應該怎樣放鬆了。我就這樣,小聲指點他放鬆,慢慢的、均勻的轉,體會他的感覺,他的疲倦感很明顯地一點一點消失了,精力又漸漸恢復了回來。公公小聲告訴我說:真的很管用。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公公因此也對瑜珈的這套轉關節的方法產生了強烈興趣(要知道,他平時是很難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玩兒的新潮玩意兒發生什麼興趣的啊)。回到家,他就讓我教他了全套動作,並認真體會要領,一點一點的做。其實,也不需要好幾百圈,只要能保持身體嵴椎上的通暢,慢慢的做,有耐心的體會放鬆,一個動作只要反覆做幾次,身體就有很舒服的感受了,用公公的話說:就好像剛洗完澡的感覺,全身輕鬆。
因為這件事,我有對這套動作有了更多的體會。一個就是,人越在疲倦的時候,越感覺氣力耗盡的時候,這套動作效果越明顯。而且這套動作本身不怎麼花費力氣。另一個就是,這套動作尤其適合那些年老體弱,其他的運動都做不了的人,你幫他們做,還可以教他們體會放鬆的感覺。
所以強烈推薦大家把他推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是身邊常年生病體力很差不能進行有效鍛鍊的朋友,大家都來試試吧
原文錄自「中裡巴人」老師的博客,小靜網友留言
有道理!想起來我外婆在世時,整天忙忙碌碌不停,但一坐下來就活動腳腕,不是轉,是上下動,還兩個腳交換著做。當時我以為是因為她是小腳,沒有很多運動方式。現在看來也是在連通經絡呀,難怪她活了九十多。
原文錄自「中裡巴人」老師的博客,lmm8網友留言
很有幸看到了這個網站.我按照(海的女兒--關節旋轉法) 做了近一個月.感覺非常好!
剛開始時每天能上3至4次大便.是綠色的.稀的.一周之後逐漸變為每天一次.還是綠色的.到約20天的時候大便真的象有的大夫說的那樣是黃色的香蕉一樣了!(以前只是聽說過的)而且頭髮也不象原來那樣掉那麼多了.覺也睡的塌實了!
謝謝鄭老師和海的女兒!我無意之中受益,所以把自己的感受講出來,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無藥而治病!祝好人一生平安!
原文錄自「中裡巴人」老師的博客,怡然網友留言
感謝海的女兒,感謝鄭先生。
我旋轉關節一個周,手背的色素斑明顯變澹了。
原文錄自「中裡巴人」老師的博客,匿名者網友留言
頭暈目眩的解藥——解溪穴
針對疾病:氣血不足、頭暈目眩
適宜人群:氣血不足的此證患者
操作方法:每天按壓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後,堅持一個月;做轉腳腕運動。
上個月和幾位朋友一起下館子。那是家川菜館,生意相當不錯,大家也都吃得很高興。席間有位老兄無意間說了句:「最近不知怎麼回事,老是頭暈!」坐在我旁邊的老王指指我:「這不現成坐著一位大夫嗎!」他一拍腦袋,一副如夢初醒的樣子。
我也笑了,我說:「你是不是一起身就感到頭暈目眩,眼前突然發黑?」他點頭:「不僅如此,晚上睡覺也不踏實、老愛做夢;剛想到的事情轉眼間就忘了;明明是前幾天發生的事,卻總也記不起細節。而且心情也不是很好。」
我點點頭:「該吃飯了」。
「什麼該吃飯啊,咱們這不正吃著嗎!」
看著他一副不解的樣子,我也就不再開玩笑。我說我不是讓你吃飯,而是叫你的大腦「吃飯」。我們的大腦也是需要供養的,給它提供給養的,就是氣血。如果氣血不足,大腦就會感到「飢餓」,就會向你提出抗議,頭也就暈起來了。
「你的意思是說讓我加強營養吧!那我該吃些什麼呢?」
我說這頓飯你請吧,因為我可以讓你省去花錢買藥和補品的開銷。他點點頭,「這頓飯我請了,可你得保證把我這毛病給治好。」
我告訴他,晚上回家之後用熱水泡腳10分鐘,然後將手按在腳腕和腳背相交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平常繫鞋帶的位置,再抬起腳尖,會感到突起一個硬筋。硬筋的旁邊有個窩,用拇指按住這裡,使勁向下按,10秒後再鬆開手指,然後再下壓,如此重複按壓10次。一個月後保證有效。
他仍然不肯相信。我繼續跟他解釋,其實我在讓你按摩一個穴位——解溪穴。
解溪穴為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解」,散的意思;「溪」即溪流,這裡指體內的血液。「解溪」也就是說胃經的經水由此處向四周散發,就像溪水外洩一樣。因為它的位置比較特殊,正好是我們平時繫鞋帶的地方,因此又有一個別名,叫「草鞋帶穴」。
你可能也會覺得奇怪了,既然它是腳上的穴位,是胃經經水下洩的通道,刺激它怎麼可以讓氣血上行到腦部呢?這就得從人體氣血循環的規律說起了。人體的大循環是氣血先下行到腳部,然後再由腳上升到頭部,如此反覆循環的。腳上的氣血沒有通,又怎麼可以上升到腦部呢?我們刺激此穴的目的,就是使腳部的氣血供應充足。腳部的氣血足了,就自然會像噴泉一樣上湧了。大腦氣血充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供養,自然就會好好工作了,頭暈、目眩的症狀自然也就不見了。那位老兄聽完我的解釋,這才如夢初醒。
前天又遇到他,整個人紅光滿面的。見到我高興地說:「你的辦法真的很靈,不僅頭不暈了,睡眠也好了,白天工作起來也特別精神。改天我再請請你,不過你還得再給我些寶貝!」
腳腕和腳背相交的地方,有一個硬筋,硬筋的旁邊有個窩就是解溪穴。其實,像這位老兄一樣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頭暈現象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但由於持續的時間較短,一般人往往認為休息一下就好,所以並不重視。但如果任其發展,很可能會發展成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所以一旦頭暈了,可別不當回事。
因為解溪穴的位置比較特殊,所以揉起來可能比較費勁。我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是轉腳腕,這樣也可以起到刺激解溪穴的效果,而且不會太單調。轉腳腕的方法很多,你可以盤腿坐在床上,雙手分別握住腳踝和腳掌,緩慢轉動。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每次左右各轉動100下,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會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人每天都要吃飯,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大腦向你提出抗議,別忘了按按解溪穴。指揮官的營養上去了,人自然也就精神了。
從頭到腳用穴位 作者介紹
韓春霞,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學會常務委員,全國嵴診整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早年師從已故著名針灸大家安西川教授,深得所傳。在二十餘年的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被患者稱為「手到病除韓大夫」。
中國有句俗語「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經常轉動腳腕子,並按摩踝部至腳底的一些穴位,能起到降低血壓、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的作用。轉腳腕的方法很多。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姜良鐸表示,可以盤坐在床上,一隻手握住腳踝,一隻手握住腳掌,緩慢轉動;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進行轉動;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早晚各一次。
有關專家指出足底的一些穴位對治療高血壓也有一定作用,如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的湧泉穴,按摩它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倦怠、失眠、高血壓、眩暈、更年期障礙等。還有位於腳大拇指根部橫紋中央的「高血壓點」,用兩手的大拇指按壓此處6秒鐘,一天10次,對降血壓有顯著療效。專家提醒大家:「平時開會、工作時都可以轉轉腳腕,晚上洗腳後可以按摩腳部穴位,交替進行,長期堅持,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原文錄自足底按摩知識大全
"轉關節"的神奇功效
·
---原文錄自天天新的健康資訊
轉
本人35周歲,久坐辦公室。10月初,在家看《求》。發現其中提到的轉手腕動作很簡單,就每天上班的路上練習。有一些成果與大家分享:
----原文錄自中醫治療-六二易學中醫網
旋轉關節治好了我的陳年老疾
我有手足痙攣症。腳上發了病(又叫足轉痙)疼得我徹夜難眠;要手一使勁,手就發病,就是刷牙,拿牙刷的手指也要發病,使你牙都刷不成。十多年來,吃藥、按摩、貼膏藥都用過,不起作用。
我的看法是:關節就是經絡的開關,旋轉關節就是打開了經絡的開關,鍛鍊了有關經絡的原因。祝總鑲教授創造的三、二、一經絡鍛鍊法,由於不好學,辦了很多學習班。這個經絡鍛鍊可就間單得多了。為此我把轉關節擴大到膝、肘、腰、肩、脖子等處。我是個高個子,年經時1`75米,行走做事總是眼往下看,長期形成了彎腰弓背,為此我用了很多鍛鍊方法都不菅用。全身轉關節後,腰背自然直起來了,你說:神吧!
還有,我的左膝上樓梯發軟,我就最怕上樓梯,可天天又要多少次的爬樓梯,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弧形腹肌板拉伸關節好幾個月,效果也不大。可全身轉關節後,上樓膝關節不再發軟了。旋轉關節真是好啊!
手指頭需不需要轉?我想:人身上十四經經穴有六條都起始於指端,轉手指關節更能鍛鍊全身經絡,對身體會更好。我在看電視時就用一手母食指根部抵著另一支手的手指頭(一個一個來)旋轉。轉完一支手再換另一支手,再一個一個的轉。人老了走路很慢,平時散步我總說老伴走的太快了。早上鍛鍊慢跑時,攆不上老伴,老伴總說我,你跑的還沒有人家走的快。今天早鍛鍊時,老伴問我:今咋跑這麼快?她一問,我才意識到我跑的比以前快多了,平時走路也感到快多了。是不是跟轉手指關節有關呢?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說,是旋轉關節的原因。
我好高興哪!我決心關節要繼續轉,全身的關節都轉,而且要認真的轉,這樣轉下去還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奇蹟呢!為此,我連叫了好幾聲謝謝,一要謝謝中裡巴人、二要謝謝「海的女兒」和她的姨媽以及那位80歲的老者;三要謝謝向我推薦《中裡巴人》的朋友。
----原文錄自葉子老爸的八旬老翁學電腦 的BLOG
轉關節,居然熱到大腿---說說我的方法
本人有產後風溼,大熱天不能開空調,不能吹風扇,腳上稍微好點,但是手稍微嚴重些。最近一直在鍛鍊身體,其中一項是轉關節,但昨天晚上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書上說轉關節要只有轉的部位在轉,其它地方都要放鬆。
昨天有些懶,我趴(背朝上,腹部朝下,這個很重要,之前我用躺,不知道為什麼效果就沒這麼好)在床上,把腳關節稍微伸出一些床沿,就是說腳關節是不在床上的,但是小腿是在床上的,兩手的話怎麼舒服怎麼放,然後全身放鬆,其實這個動作不用想這放鬆就已經非常放鬆了,然後就開始轉腳關節,轉了大概200多下,咦,好奇怪哦,我的小腿開始發熱了,好神奇啊,以前沒有這種感覺的,好開心,繼續轉,大概再200下以後居然熱到了大腿,暖哄哄的,好舒服啊,但是由於我左腳的經絡沒有打通,我的左腳脾經血海,公孫,商丘都挺疼的,所以左腳的熱度明顯沒有右腳熱,這下我一下子覺得好神奇,居然動動腳關節可以讓大腿都熱起來,而且這是超級懶人的做法啊,躺在床上非常舒服。
馬上開始用同樣的方法,把手關節稍微放出一點床沿,開始轉,但是轉了很久都沒有熱的感覺,肯定是因為我手上堵塞的穴位太多了,僅僅轉關節不能打通經絡了。
既然手不行,再轉腳吧,這次轉了大概100下,就已經熱到大腿了,並且在轉了300下之後覺得右腳腳底有個地方好痛哦,看足底反射圖,脾啊,哎,我脾虛,舌頭有齒痕,真的是對應了我左腳脾經那些痛點,身體已經告訴我該怎麼做,接下去就是要好好的按摩痛點,打通我的左腳脾經,讓我左腳右腳都一樣熱乎。
總結,如果你的經絡已經通了,那轉關節是可以馬上通經活血的,效果應該是非常不錯的,但如果經絡堵塞的比較嚴重,可能轉關節的效果就不那麼好了,這時候我們應該選用別的辦法。另外我做的時候喜歡閉上眼睛,注意力集中在轉的關節那裡。
這次轉關節讓我體會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感覺,我想如果如果要全身熱,大概就是意守丹田了吧,希望某天我也能練到這個境界,呵呵。
如果也有轉關節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自己做下來的感受吧。
願每個人都健康平安快樂!
----原文錄自山藥社區xzj928網友的帖
其它連結:
樸素老師的早操——調理脾胃的好辦法。
神奇的子午流注,你也可以當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