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亦舒的作品,又有陳道明、田雨這樣的實力派演員加盟,小妹對《流金歲月》的期待值還是很高的。
不過沒想到在一眾角色裡,讓小妹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女主角蔣南孫的奶奶。
年過八十的吳彥姝奶奶又貢獻了一波精彩演技,不愧是演了幾十年戲的老戲骨。
01 讓人又愛又恨的蔣奶奶
蔣奶奶是一個出身大戶人家,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傳統中國女性。她遵循老一套的豪門觀念,對生活品質要求極高,還重男輕女,給自己唯一的孫女起名「南孫」。
家境殷實的時候,奶奶會挑剔食材沒有處理乾淨;
對飯菜裝盤也有要求,發現不對的,用手一指,語調並不高昂,卻也能從動作和神態中感受到嗔怪;
過生日也要點冷盤熱菜一共十六道,不然「索性不要過了」。
家道中落的時候,沒有了專職做飯的保姆,她對自己兒媳做的飯怎麼也不滿意,面無表情地坐在餐桌旁,凝視著桌上的飯菜。
就算這樣,她依然不放棄自己矜貴的身份,在總算吃到滿意的飯菜後開始「諄諄教誨」。
蔣奶奶更是時刻表現自己重男輕女的一面。
她覺得家中唯一的男人不在家,那即便有一屋子的女人,也都沒有用。
她在看待自己的兒媳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可以從各種刁鑽的角度挑毛病,語言刻薄,態度輕視。
然而她對兒子又是另一種態度。即便家中破產,她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去打工。
這樣一個角色實在不討喜,可吳彥姝卻憑藉精湛的演技讓蔣奶奶變得多樣和生動了起來。
聽到「有人跳樓了」,奶奶懷疑是自己的兒子,一驚一頓,再邁著顫顫的小步子著急忙慌地去找他。
推開門看到空蕩蕩的浴室的一瞬間,她眼裡就有了淚花,張著嘴卻說不出一句話來,只能悲痛嚎啕。
完全演出了一位老母親看到兒子自殺的心碎模樣,小妹只是看這個動圖就開始揪心了。
兒子去世後她的眼神裡失去了往日的光芒,那種心如死灰的感覺根本無需不修邊幅的衣著體現,光看神情就讓人動容。
被孫女懟害全家落難的是男人,幫助他們的反而是女人,她一時語塞,眼神遊移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又不願承認孫女說得對,便轉移話題讓大家吃飯。
在家庭面臨瓦解,兒媳和孫女都將去國外,而她將被送去養老院時,儘管奶奶心裡不願意甚至神態有些慌張,
但知道談判無果,她還是保持了自己的大戶人家的優雅和傲骨,無論如何,面子不能丟。
在聽到南孫說到她不用去養老院的時候,上一秒還表情凝重保持儀態的奶奶,抬起眼看向孫女,神態中流露出一絲希望。
聽到孫女說「自己家裡人」,奶奶的雙手還交叉在胸前保持著高傲的姿態,卻眼眶通紅,手指略帶無措地動了動,就連顫抖的下巴都充滿了演技。
孫女為了照顧她選擇留下來陪她時,奶奶一改往日刻薄、傲慢的形象,握著孫女的手淚流滿面。
這一滴淚裡有感動,也有歉疚,簡直滴到了小妹心裡。
可以說,看這個劇小妹有好幾次被戳中淚點都是因為吳彥姝所飾演的奶奶,奶奶每一個表情的小細節都很戳人。
而演技的碾壓,在演員們同框時更為明顯。
劉詩詩甚至被網友吐槽為一個背臺詞的機器。
作為這部劇裡一個舊時代的象徵,奶奶這一角色讓觀眾又愛又恨,也不能否認的是,正因為有吳彥姝的精彩演繹,這個角色才會有這麼多閃光點。
02 演技派吳彥姝
吳彥姝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絕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演技派。
生於1938年的吳彥姝,在她21歲的年紀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之後便一直在山西話劇院工作。
大眾更熟悉的或許是吳彥姝在各個作品中所飾演的「奶奶」的角色。
2016年,吳彥姝憑藉《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提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因為在電影《搬遷》的精彩演繹,吳彥姝獲得了第31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第二年她又因為《相愛相親》中的精彩演出二度提名金馬獎最佳女配,同時也通過這部作品斬獲了第37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吳彥姝在每個作品中的表演,也的確值得這些獎項和提名。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作為《北京遇上西雅圖》火了之後的又一力作,在當年上映的時候口碑卻不及前作,劇本情節有不少被人詬病的地方,但吳彥姝和秦沛這兩位老戲骨所飾演的一對在國外定居的爺爺奶奶卻給這部作品拉回了不少分。
兩人在電影中飾演的這一對相濡以沫70年的爺爺奶奶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爺爺飽讀詩書,奶奶卻大字不識,唯一會寫的只有爺爺教的奶奶自己的名字,爺爺雖然性格古怪,卻也用了70年的時間把奶奶寵成了一個「少女」。
在一場遲來的婚禮上,爺爺向奶奶吐露自己的心裡話,成了這部電影中的最大淚點之一。
吳彥姝所飾演的奶奶,不管是看著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人飽含熱淚,
還是拿紙巾擦眼淚、捂著嘴啜泣,
吳彥姝將奶奶這一被爺爺寵了一輩子的角色的「少女」姿態以及對爺爺深沉的愛意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另一部備受好評的電影《相愛相親》中,吳彥姝所飾演的「姥姥」又是一個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的「奶奶」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不再是移民海外,家庭富裕,受到丈夫寵愛的無憂奶奶,而是為了愛堅守了一輩子的鄉下農婦。
姥姥沒能和與自己有婚約的男人相守,卻因為這一紙婚約被困了一輩子。
姥姥為了守住僅剩一堆白骨的丈夫,可以不管不顧一躍於墳土堆上,像是要抱緊什麼價值千金的寶貝。
可是時隔幾十年才頭一次見到丈夫的照片,卻迷茫著喃喃自語「不像啊」,才發現自己連丈夫長什麼樣都已經記憶模糊了。
拿到一張用PS合成的自己和丈夫的合照,不小心弄壞後,姥姥伸著一雙蒼老的手在照片上擦拭,可丈夫的臉卻依舊模糊,姥姥像個小孩無措地落淚。
最後姥姥同意開館讓人帶走丈夫的遺骨,她小心翼翼地撫摸著一堆已經沒有人形的骸骨,流著淚說:「我不要你了。」
這是姥姥對於一個負了她的丈夫的告別,也是對於自己堅守了一生的愛做了最後的告別。
縱觀吳彥姝的演藝生涯,我們熟知的她的角色大多數是「奶奶」這樣的配角。
但不管是大戶人家的落魄老太太,還是即便80歲也懷著少女心的奶奶,亦或者是悲情了一輩子的鄉下姥姥,她演什麼像什麼,活靈活現,讓人信服。
老道的演技讓她能精準把控每一個角色,增加觀眾的代入感,也使她自己總成為作品中的亮點。
03 這才是值得上熱搜的演技
現在明星們幾乎人手一個「演技」熱搜,只要有作品播出,那必然是「XXX 演技」霸佔話題榜。
粉絲也能跟著這樣的熱搜吹捧一波「太絕了」。
但是拋開粉絲濾鏡,這樣的演技是否真的很值得誇讚?
這些掛著演技熱搜的藝人,可能演技僅僅只有60分甚至不及格,卻因為有大量的粉絲買單,就能夠吹噓演技,在熱搜榜上靠著「演技」刷一波存在感。
而在現在許多影視作品都要靠後期配音的情況下,一旦有演員在作品中是使用的是演員本人的原聲臺詞或者是花絮中的演員原聲臺詞流出,「某某臺詞」的熱搜也會一擁而上。
且不說他們的原聲臺詞是否真的合格到值得被人誇讚的地步,很讓人疑惑的是,作為一個演員,臺詞要過關難道不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嗎?
因為市場的寬容和粉絲們無底線的包容,才讓「演員」這一份職業對於很多明星來說並非難以勝任,才讓定義演技好壞的底線越來越低。
市場和粉絲或許能夠寬容,但觀眾們的感受卻從不說謊,演技的好壞也從來不由盲目的吹噓和熱搜所決定。
及格的演技,是作為一個演員的最低底線,而不是可以成為他們吹噓的資本。而不及格的演技,更加沒有吹捧的必要。
演員行業中,還有很多像吳彥姝這樣的老戲骨。或許他們沒有眾多的粉絲,也不是影視作品中的主角,但是他們作為演員來說,絕對值得人尊重。
而熱搜榜上,#吳彥姝演技#也絕對值得一個位置。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