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依託電商平臺 酒泉洋蔥熱銷全國
開店4個月,賣出3000噸洋蔥,四成以上賣到了廣東。這是甘肅省酒泉市李成明試水新電商的成績。出道即高光,李成明的「剝洋蔥」生活累並快樂著。他不但把酒泉洋蔥「拼」到了全國,解決了銷路,還為當地洋蔥種植戶做了榜樣,讓農戶看到了希望,更好地解決了增產不增收問題。
日銷5000公斤四成酒泉洋蔥賣廣東
「小雪」剛過,甘肅省酒泉市區的最低氣溫就降到了零下16攝氏度。
祁連路上,一個偌大的藍色頂棚彩鋼房廠區,擺放著3000多箱打包好的洋蔥。分揀、裝箱、過秤,這是40歲的包裝工人趙雲玲的日常工作。
趙雲玲來自酒泉市肅州區裕固鄉,孩子小的上五年級,大的上高中,丈夫也打零工。鄰居祁英玲和她一樣,也是陪讀一族。每天早晚給孩子做飯,白天來工廠包裝洋蔥,一天收入100多塊錢。43歲的張軍芳來自天水農村,此前以擺地攤為生,疫情影響之下,她也想到了「轉型」,經人介紹來到李成明的工廠包裝洋蔥,「比擺攤掙的多,還不用風吹日曬。」一個洋蔥,帶動了將近50人就業。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在疫情的倒逼之下,40出頭的李成明開始試水電商。
「今年1月份,我去杭州出差時,在機場看到有客人拎著包裝箱上是『洋蔥』兩個字。突發其想:這玩意在南方受歡迎嗎?」 李成明回憶說,一到酒店,我立馬在拼多多註冊店鋪,誰知開店當天,就賣出3單。
此前,李成明對拼多多就有所研究。「農產品生意非常難做,但拼多多不但靠農貨起家,還趟出了一條農貨上行的開闊路子。」他鼓勵團隊盯著店鋪好好做,僅半月就賣出了400單洋蔥。
受疫情影響,直到3月1日快遞才恢復,可新問題來了,南方天氣太熱,洋蔥發到廣州客戶手中,已經生芽了,李成明不得不再次摁下暫停鍵。
酒泉洋蔥上市季節是每年的6月,銷售旺季則是9月到次年3月。
2020年7月25日,李成明在拼多多註冊了「清沙塬生鮮官方旗艦店」,洋蔥甫一上架,就迎來大量訂單。由於他會做推廣,訂單量就以每日數百上千急劇增長,到9月底,店鋪銷量已經突破了10萬+了。
現在,平均以每天2700單的銷量出貨,基本都是2.5公斤和5公斤規格包裝,算下來日銷超過5000公斤。截至12月中旬,他已經通過拼多多銷售了3000噸洋蔥,預計到年底,成交金額接近500萬元。
「酒泉洋蔥很受一、二線城市歡迎。四成以上的貨發到了廣東。今年『雙11』一天就賣出了5700單洋蔥。」李成明看著後臺的訂單數據說,客戶群小到個人,大到團體,而且呈現出集中購買的趨勢,比如一個小區拼了20箱5公斤裝洋蔥,且復購率特別高,有些客戶27日下單,31日收到貨,次月2日又下單了。
新電商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洋蔥上市的時候,李成明和團隊都會做直播,想起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繫著圍裙的家庭主婦們,一邊觀看直播,一邊互動下單的場景,他便信心滿滿。閒下來,他又當起客服與客戶聊天,借此了解市場。「一次有個深圳的客戶嫌洋蔥大,說家裡人少,一頓吃不完一個,切下的一半沒法處理。」李成明建議對方將剩下的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但客戶嫌味道大,怕其他食品在冰箱串味。
「黃皮洋蔥,收到啦!跟韓國吃播裡的洋蔥一模一樣,外面黃的剝開裡面白白嫩嫩的,看吃播裡是吃生的,聽我女兒說,黃洋蔥吃生的有甜味。贊!」「好吃、水分足、沒有壞果,紅皮洋蔥真像蘋果,很瓷實很好吃……」他的網店裡,好評多多。
酒泉早在漢代就是河西四郡之一,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和絲綢之路重鎮。除了「葡萄美酒夜光杯」讓酒泉聞名外,這裡還是人們熟知的神舟7號衛星發射基地。
在今天,酒泉洋蔥成了另一張名片。2011年,「酒泉洋蔥」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戈壁大漠、金色日照、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降水少、遠離汙染,這些元素成就了洋蔥的好品質。
李成明的洋蔥日庫存量保持在40噸以上,最多時日庫存超150噸。下單後48小時內發貨,晚7時當日產品被快遞車一次拉走。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快遞運輸能力有限,也讓李成明感到無奈。但幾個月的新電商試水,他看到了效果,也看到了未來,來年他打算承包土地種植洋蔥。
「以前販子把價格壓得很低,拉到外地賣到消費者手裡經過幾個環節,價格翻了幾番。現在李成明直接從地頭收購再通過電商賣出去,從地頭到餐桌,農戶和消費者都受益。」種植戶常永發說,有電商做保障,他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劉詠薇說,現在新電商拓寬了銷售渠道,尤其今年在直播風口下,通過電商平臺和大數據賦能,酒泉洋蔥不再只是走大物流的單一道路,走販子收購的老路子。農民不再只是網購別人的產品,也開始網上賣農產品,更好地解決了種植戶增產不增收問題。時代的巨變最終都投射在一個個農戶身上,是他們鼓起的錢包,也是他們由衷的笑容。
電商打破了菜賤傷農的「魔咒」
20年前,李成明在蘭州一家電企業打工,後來自己開店做日化產品。他多年走南闖北,發現賣家鄉農產品生意不錯。2018年便註冊了「清沙塬」商標,想打造本地的洋蔥品牌。然而,洋蔥市場價格波動大,物流成本高,除了傳統的大物流收購外,李成明一時沒有找到其他可靠渠道。直到今年疫情來襲,他在拼多多平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訂單王」,網友都叫他洋蔥哥。
酒泉市肅州區商務局內外貿易股股長劉詠薇記得,前些年洋蔥行情時好時壞,種多了就出現滯銷,種少了就價格高。次年又大面積種植,又出現滯銷。種植戶動不動就跑來找政府,希望幫忙解決洋蔥銷路。這幾年情況逐漸好轉,電商貢獻很大。
在李成明的辦公室樓下,停放著一輛黃色的吉普車,洋蔥豐收的時候,他就開著這輛車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收購。在他的口袋裡裝著一把壁紙刀,收購洋蔥時,方便削開洋蔥進行品質檢驗。每到一塊地,他會剝開洋蔥,一瓣瓣去品嘗,雖然辣得流淚,但看到洋蔥的好品質,想到紛至沓來的訂單,他便信心滿滿。
甘肅酒泉,洋蔥種植面積約10萬畝,僅肅州區就有4萬畝,紅白黃三色各三分之一。當地洋蔥種植戶,既有承包上千畝土地的企業家,也有零散種植的建檔立卡戶。由於小散戶把握不住市場行情,每逢價格低迷便束手無策。好在,農民也開始與時俱進,像李成明一樣,今年不少人離開熟悉的溫水區,從傳統線下進軍電商。劉詠薇介紹,目前酒泉市有3000多名電商從業人員。
記者在拼多多搜索發現,目前已有不下20家生鮮店銷售酒泉洋蔥,幾萬、10萬+的店鋪不在少數。不少外地人也在網上銷售酒泉洋蔥。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甘肅洋蔥銷售逾30萬單,同比增幅超189%。在拼多多,像酒泉洋蔥等甘肅農產品,早已由「網紅」變成了「市場紅」。
李成明通過電商賣洋蔥的消息不脛而走,除了地頭收購外,不少種植戶還找到他,希望幫助賣洋蔥。
(文章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