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理察米勒並非一士諤諤,百達翡麗愛彼勞力士們,你們花那麼多錢租和經營的店鋪,又有幾隻表呢?那問題來了,表哪裡去了?因為種種原因(這裡就不展開了),那些極少數能拿到表的客人們,把熱門表找個同行一倒手,就能獲得巨額利潤,紛紛「買而優則販」,而二手錶販子們,咔咔拿到了大量熱門現貨,而就這一句「有現貨」,就是相當多人選擇二手的理由了
熱門款買不到也就罷了,現在對於如日中天的品牌來說,就連「普通款」都要等待相當長久的時日,百達翡麗幾十萬的經典正裝款,愛彼的11.59,勞力士dj,dd相對好看的款式,雖然不需要配貨,也都一表難求,往往要等個幾個月甚至更久。
而買表,其實本身就是衝動消費,就像在學生時代,好不容易騙來零花錢,費盡心機逃了課,網吧老闆告訴你說「孩子,等你畢業再來打遊戲吧」。誰又會不想罵娘呢?而二手店琳琅滿目,選擇眾多,為廣大顧客省下了巨額的時間成本。誰也不願意等待幾個月一兩年,誰都希望現在就幸福。而二手錶商的存在,符合人性,填補了市場空白。
行文至此,很顯然,二手錶為代表的二級市場表現,是與一級市場品牌的產品質量和行為息息相關的,當新表市場非理性繁榮,充斥著投機倒把黑箱操作雞犬升天的時候,人們自然會講目光轉移到二級市場來。畢竟二級市場拿錢說話,錢給到,萬物都可以有,而一級市場,就涉及到很多人情世故了。二手錶商套路多不多?那肯定是多的,但一級市場就都是善男信女嘛?我看倒是很多表販子勸客戶買喜歡的,而大量的品牌從業者則紛紛希望自己的產品變成炒貨。都是出來賣罷了,站街和ins上的高端外圍,只有價格差別,沒有性質差別。
而即使拋開這一兩年颳起的炒作歪風,二手錶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我們簡單分析一隻普通的新表的價值構成,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包含一切信息。假設一隻新表的價格是100元,那麼在這100元中,包含了起碼15元的市場營銷費用,15元的奢侈品從業者,匪夷所思的高工資,10元的商場租金/返點,20元的經銷商費用(如果沒有經銷商,這筆錢顯然是品牌獨吞)一隻100元的手錶,和表無關的費用就佔了起碼,起碼60元。而我的假設已然相當保守,相當的高估品牌的良心了。
而當一隻表變成了二手錶,其價格普遍較新表有較大的折讓,這就是二手錶對於新表的脫水效應,一隻二手錶的價格,基本就是這隻表作為手錶的真實水平,加上表販子們的合理利潤了。我不否認同行素質良莠不齊,甚至有一些極少數人,德不配位,以次充好,欺騙客戶。這些行為,都是有的,買賣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也確實是事實。但高中政治書教我們,發展的過程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就現在這些新表,做工不如古董,用料咔咔縮水,機芯從螺釘擺變光擺,然後價格年年漲,實在是德不配位。如果各路新表能踏踏實實定價,就不會有那麼多二手市場大幅折讓的例子不是嗎?
或者換句話說,二手錶,顯然是依附新表市場而存在的。當一級市場的品牌們自己左手飢餓營銷,右手胡亂定價,還不踏踏實實做產品的時候,自然就為二手錶商,二手行業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何況,手錶不是內褲,不是別人用了自己就不能用的產品,也不是汽車,99.99999%的汽車終將一文不值,而手錶幾十年都能用;手錶更不是鑽石彩寶這類的非標品,標準相對模糊,有大量的「空間」,手錶是標品,最起碼真偽還是能檢定的,而且很多品牌也會為相應的表款出具保卡,因此二手錶,已經是可比類型裡,最讓人省心的了。
而再說回到窮逼與否的問題,如果非要下個定義,中國的人均GDP也就是一萬美金出頭,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佔人均GDP的比例,則更只有40%多。我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那麼我們,有啥資格說花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錢買二手錶的人是窮逼呢?沒有什麼人,有資格對其他的人做出評判,我們都是人,別人為啥能高高在上地評判我們呢?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