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故事】國營煙臺鐘錶廠的誕生

2021-01-09 水母網

    作者 張陽

    煙臺是中國鐘錶工業的發源地。從1915年我國第一家機械造鐘企業在煙臺誕生,到國營煙臺鐘錶廠成立,走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歷程。1962年國營煙臺鐘錶廠的誕生,是煙臺鐘錶工業走向大規模現代工業發展的標誌。

    煙臺鐘錶工業的起步

    1915年7月,德順興五金行經理李東山出資在煙臺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機械造鐘企業———寶時造鐘廠,聘修表名師唐志成任廠長兼技師。建廠初期,共有自製和從德國購置的以電力為原動力的機械設備83臺,主要從德商在煙臺開辦的盎斯洋行購進鍾機零件,組裝出售。同時開始研製自己的座鐘和掛鍾。這期間,經理李東山曾三次去日本大阪觀摩學習造鐘技術,並於1918年初試製成功第一批座鐘和掛鍾,註冊商標「寶」字。寶時造鐘廠的創辦和「寶」字鍾誕生,標誌著我國造鐘業由作坊式的手工生產進入機械化大生產新階段。

    1920年寶時造鐘廠實現了鍾機自製。1923年以後,產品除在山東境內銷售外,還銷往天津和東北部分地區。1926年產量達4.5萬隻。1927年3月,煙臺第二家造鐘企業永康造鐘無限公司建立,擁有購自德國和美國的各類設備74臺,產品商標「永」字、「KY」。

    1928年,由學生和工人發起的抵制日貨運動席捲全國。藉此時機,「寶」字牌座鐘、掛鍾以其質優價廉和「永遠保修」的獨特維修方式,將日本馬球牌時鐘和西洋鍾擠出東北市場。當年永康造鐘無限公司生產座鐘、掛鍾10600臺,產品主要銷往國內的華東、華南地區和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1931年初,寶時造鐘廠與德順興五金行合併,企業更名為「德順興造鐘廠」,當時職工達240人,年產時鐘5.5萬隻;永康造鐘無限公司職工增加到190人,年產時鐘4.3萬隻。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煙臺市鐘錶工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繼寶時和永康之後,1931年1月盛利造鐘廠開業,李漢臣任經理,商標「盛」字;1932年6月,永業造鐘廠開業,經理趙智信,商標「業」字;1933年4月,慈業造鐘廠開業,經理王樹慈,商標「慈」字。至1934年底,從業職工已達1050人,其中管理人員44人,擁有各種機器設備290餘臺,年產鐘錶16萬隻。產品除在全國主要城市銷售外,還銷往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南洋群島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煙臺被譽為中國的「鐘錶城」和「東方瑞士」。1937年初,煙臺第六家造鐘廠仁昌造鐘廠開業,經理陳歧鳴,商標「八卦」。1938年2月,日軍侵佔煙臺。鐘錶行業賴以進口原材料的德辦盎斯洋行撤走後,鐘錶原材料供應不上,產品產量下降。在日本侵略者的踐踏下,享譽海內外的煙臺鐘錶工業從此一蹶不振。1945年煙臺第一次解放時,除德順興和永康兩家企業還在苦苦支撐外,其餘幾家造鐘廠或歇業或轉產,造鐘業工人僅剩下百餘人。

    1945年8月,日軍投降,煙臺成為八路軍從日寇手中接管的第一座沿海城市。1947年6月,煙臺造鐘業工人已恢復到186人。1947年10月,國民黨軍隊霸佔煙臺,造鐘工業再遭洗劫。1948年10月煙臺第二次解放時,煙臺造鐘業只有89名職工。

    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

    1948年10月,煙臺第二次解放後,人民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商業,煙臺造鐘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憑藉老字號的信譽,鍾廠先訂貨付款後發貨,生產經營一下子進入良性循環。1949年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對手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生產鐘錶3600隻。同年5月,新生造鐘工業社更名為「新德造鐘廠」。1950年,寶時鐘廠純收入有3萬多元。另外,新德造鐘廠(由原永康公司改組而成)、勝利造鐘廠(由原盛利造鐘廠改組而成)和永業造鐘廠也都恢復制鐘生產。到1952年,煙臺幾家鍾廠共生產擺鐘和鬧鐘2.3萬隻。1953年增加到3.9萬隻,擁有各類設備89臺,其中車床34臺、大直條機1臺、牛頭刨1臺、鑽床11臺、銑床2臺、銑齒機1臺、刨木機2臺、腳踏衝床2臺、豎衝床2臺,其它設備33臺。同年8月,國家將鐘錶生產納入統一計劃,國營百貨公司對鐘錶產品包購包銷,各家鍾廠便可以集中力量擴大生產。1954年7月,在對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德順興、新德、永業三家造鐘廠先後實行了公私合營,企業更名為「公私合營德順興造鐘廠」,隸屬於山東省輕工業廳,產品商標有「寶」字、「永」字、「雙馬業」字等,年底職工達298人。企業擁有111臺設備,其中衝床11臺、刨床3臺、銑床9臺、鑽床14臺、搓絲機2臺及電動機8臺,年產鐘錶6.9萬隻,為1949年的19.3倍。1954年4月,新生油房併入永業造鐘廠;7月,永業造鐘廠實行公私合營,企業更名為「公私合營永業造鐘廠」。1954年9月17日,勝利造鐘廠併入新德造鐘廠;9月24日,實行公司合營,企業更名為「公私合營新德造鐘廠」。這2家企業實行公司合營後,隸屬於煙臺市地方工業管理局。同年,人民政府向各企業委派幹部,成立勞資委員會,並設立生產計劃課、供銷課、財務課和秘書課等職能部門。自此,工人開始參與企業管理,結束了帳房先生行使管理權的歷史。從1954年至1956年,組織技術人員測繪了全部產品圖紙,編制了完整的工藝文件,同時加強了檢測機構和檢測手段,工人按工藝技術文件生產,檢測人員按標準檢測,使生產基本上正規化,產品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1956年5月,為了協調生產,提高產品產量質量,寶時、新德、永業三家造鐘廠合併,成立了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隸屬於煙臺市地方工業管理局,廠設人事課、生計課、財務課、技術課、供銷課、勞工課、辦公室和3個生產車間。經過調整充實,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管理機構。年底德藝工廠、怡和鐵工廠、忠業工廠、華德鐵工廠、聚興順記併入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產品使用「寶」字牌商標。

    1957年年產鐘錶22.8萬隻,較1954年增長了3倍,同時恢復產品出口。1958年,設備增至143臺,其中車床97臺、銑床9臺、鑽床13臺、衝床20臺、刨床4臺。

    1957年至1962年,在不斷提高產品產量質量的同時,還開發了部分新產品:

    1957年6月設計並試製成功「五四」台鐘。「五四」台鐘於1955年下半年開始設計,1957年6月12日試製成功之後開始投產。「五四」台鐘的機芯設計,參考了民主德國、瑞士的樣機機芯,外殼參考日本樣機設計。主要性能是:機芯最大直徑為54毫米、厚43毫米,鍾殼的最大直徑92毫米,規格為98×120×60毫米;走時精度為24小時內±2分鐘,最大日誤差在±3分鐘以內。特點是機芯小而精,款式美觀,攜帶方便,比寶字牌鬧鐘節省銅材、鋼材,一隻寶字牌鬧鐘的材料可生產2.7隻「五四」台鐘。該產品於貫徹N1型統一機芯鬧鐘圖紙時,停止生產。

    1957年10月,研製成功104航運鍾,填補我國艦船用鐘的空白。

    1958年,研製成功「紅旗」牌懷表。

    1959年1月,輕工業部作為重點科研項目,安排煙臺試製機械男表,圖紙由蘇聯莫斯科第一手錶廠提供。1959年2月開始研製,6月23日試製成功,並開始小批量生產。1960年生產了149隻,到1962年底共生產800多隻。1962年底,為了集中力量保證軍工產品104船鐘的生產,輕工業部決定「煙臺」牌三針機械男錶停止生產。煙臺牌機械男表,主要技術性能和特點是:17鑽,長三針;遊絲採用挑框式,最大日誤差為±1分鐘;慢擺結構,擺輪振動頻率每小時18000次,上足發條後可延續走時36小時以上;防水、防震和防磁性能較差。

    1959年開始按照部頒圖紙試製N1型機械鬧鐘。國家輕工業部組織全國主要鍾廠和科研機構的技術人員,參考國外鬧鐘產品設計了新型的機械鬧鐘圖紙,定名為N1型機械鬧鐘,作為部頒圖紙下屬各有關廠,生產統一機芯鬧鐘。煙臺鐘錶行業1959年7月開始按新圖紙試製,1960年3月試製成功,4月20日正式投產,同時停止「寶」字牌鬧鐘和五四小台鐘的生產。N1型鬧鐘的主要技術性能和特點是:機芯尺寸60×40×17釐米,一次上足發條延續走時時間不小於36小時; 晝夜誤差不大於±1分30秒(部頒標準±2分鐘),鬧時偏差不大於±5分鐘,鬧時延續時間在10-15秒左右;外界溫度在5-40℃內,調整快慢機構可正常工作;在-5℃以內不停擺,鎖鬧範圍不小於10.4小時,快慢機構調整範圍不小於10分鐘。鍾殼採用噴漆和鍍鋅工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結合強度。

    1961年,機械擺鐘產量達17.8萬隻,機械鬧鐘達29.52萬隻。產品銷往36個國家和地區。

    煙臺造鐘廠成立後,加強了技術和管理工作,使工廠的生產經營走向正規化,產量大幅增加。1957年,年產擺鐘22.8萬隻、鬧鐘17.5萬隻。1958年,煙臺鐘錶恢復了中斷20年之久的出口業務,2月8日註銷了「永」字和「雙馬業」字商標。同年12月31日,鑑於「寶」字不易為外國人接受,註銷「寶」字牌商標,重新設計了「北極星」商標,1959年12月由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核准,1960年1月1日正式啟用「北極星」商標。

    國營煙臺鐘錶廠成立

    1962年,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經濟性質轉為國營,生產完全由國家統一計劃管理,企業更名為「山東煙臺鐘錶廠」。當時,廠裡設置有生計科、技術科、人事勞工科、供銷科、財務科、檢驗科、動力科、總務科、保衛科、廠長辦公室等管理部門,一個化驗室,另有衝銑、擒縱、表面處理、裝配、機修、車工、手錶7個生產車間。全廠擁有主要生產設備356臺,其中衝床27臺、車銅床28臺、車軸床36臺、鑽床17臺、銑床39臺、自動車床17臺、普通車床25臺、其它設備88臺。全廠共有職工989人,年產量40.68萬隻。

    1975年,為加速發展煙臺鐘錶工業,走專業化分工的道路,撤銷山東煙臺鐘錶廠,先後組建了山東煙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鐘錶廠和山東煙臺鐘錶模具廠。之後,又相繼組建成立了鐘錶材料和元配件生產廠。為加強對鐘錶工業的領導和管理,1977年煙臺市鐘錶工業公司成立。(本文原刊於煙臺市政協編纂出版的《煙臺文史》)

相關焦點

  • 【煙臺故事】中國最早的機械制鐘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
    【煙臺故事】中國最早的機械制鐘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 2019-02-19 08:18:32 來源:煙臺日報
  • 煙臺時間:走進煙臺北極星鐘錶文化博物館
    煙臺時間:走進煙臺北極星鐘錶文化博物館煙臺,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在海邊不算高的山巔建了座「烽火臺」,白天升煙,夜晚舉火,人們把放煙的臺子稱為煙臺,煙臺市因此得名。煙臺濱海廣場,面向大海(黃海),背倚市區,東臨月亮灣,西靠煙臺山。
  • 中國制鐘工業走過百年 煙臺成中國重要鐘錶生產基地(圖)
    蔡紅文 攝  中新網煙臺7月14日電 (王嬌妮)1915年,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在煙臺創辦了寶時造鐘廠,生產的「寳」牌鍾因物美價廉迫使盤踞多年的日本「馬球」牌鍾退出中國市場。經過整整一百年,煙臺已由中國近代鐘錶的發祥地,發展成中國重要的鐘表研發、生產基地。
  • 煙臺鐘錶研究所:逐夢時間科技 續寫北極星百年榮耀新篇章
    煙臺鐘錶研究所煙臺鐘錶研究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飛 見習記者 李慧 實習生 苗露丹 煙臺報導  北極星始創於1915年,是中華老字號中唯一的鐘表品牌,歷經百年,底蘊濃厚作為北極星技術開發中心,煙臺鐘錶研究所有限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不懈致力於推動北極星時間科技站在行業最高處、世界最前沿,引領時間尖端技術新趨勢。  歷史悠久,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  1915年7月,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在煙臺創辦了煙臺寶時造鐘廠,北極星由此發端,開啟了中國現代制鐘業的序章,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迄今已逾百年歷史。
  • 煙臺鐘錶研究所:續寫北極星百年榮耀新的篇章
    作為北極星技術開發中心,煙臺鐘錶研究所有限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不懈致力於推動北極星時間科技站在行業最高處、世界最前沿,引領時間尖端技術新趨勢。   歷史悠久,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   1915年7月,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在煙臺創辦了煙臺寶時造鐘廠,北極星由此發端,中國現代制鐘業由此發端,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迄今已逾百年歷史。
  • 老照片:80年代的煙臺,老罐頭廠是煙臺人永遠難忘的記憶
    煙臺,別稱登州、東萊、芝罘。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煙臺因境內的煙臺山得名,現在的煙臺是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的是80年代的煙臺,跟隨著這組老照片,去看看曾經的煙臺的樣子。圖為80年代的煙臺街景,馬路寬闊,街面非常乾淨,綠化也很好。有認得這是煙臺哪條大街的嗎?
  • 煙臺鐘錶研究所:逐夢時間科技 續寫北極星百年榮耀新的篇章
    水母網12月3日訊 北極星始創於1915年,是中華老字號中唯一的鐘表品牌,歷經百年,底蘊濃厚,榮譽眾多。作為北極星技術開發中心,煙臺鐘錶研究所有限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不懈致力於推動北極星時間科技站在行業最高處、世界最前沿,引領時間尖端技術新趨勢。
  • 煙臺:自帶仙氣兒的樸實名媛
    圖/視覺中國煙臺與遼東半島隔渤海對望,自煙臺最北段的蓬萊島至遼東半島最南端的鐵山島,直線距離僅100公裡,乘船一夜便能抵達。出於時間成本的考量,自煙臺乘船去往東北,是山東人的首選路徑。在闖關東的隊伍中,以煙臺、威海為主的膠東人居多。膠東幾乎村村有闖關東的人。
  • 朝陽街將成國際鐘錶集散地 恢復寶時造鐘廠原貌
    水母網9月27日訊(YMG記者 夏丹) 昨天,煙臺對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出的《關於制定智慧煙臺物聯網發展規劃的建議》、《關於深化公交管理,建設六區融合大交通的建議》和《關於傳承鐘錶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建議》三件重點提案辦理情況進行督辦。
  • 24小時不間斷運行 煙臺北極星鐘錶護航京雄城際鐵路
    線內雄安、固安東、霸州北3座車站的現代化候車廳、站臺上形態各異設計感十足的屏顯時鐘、圓形千年輪、雄安歡迎您條屏時鐘、控制大廳大型控制屏等時鐘都都應用了煙臺北極星的智能時間控制系統技術
  • 建築(十五)北極星鐘錶博物館:時光裡追憶似水流年
    煙臺山下,生明電燈場的舊址,北極星鐘錶文化博物館重新講述老房子裡的新故事,用有限的空間展現鐘錶無限的發展歷程。「公元前1500—1030年,殷商時期圭表和日晷測時達到很高水平;公元132年,東漢張衡創製出世界首臺具有日曆時鐘功能的天文儀器——渾天儀……公元1915年,各鍾廠相繼誕生,成為現代鐘錶的發端。」
  • 中國最早的機械制鐘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圖)
    1927年至1933年,由寶時鐘廠分離出的制鐘技術人員又先後在煙臺開辦了永康造鐘公司、盛利造鐘廠、永業造鐘廠、慈業造鐘廠。1934年煙臺制鐘業鼎盛時,5家鍾廠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共生產擺鐘和鬧鐘16萬隻。煙臺擺鐘行銷國內各大商埠,並出口到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地區,屢屢在國貨展覽會上獲獎。
  • 煙臺首家樂高(R)授權專賣店亮相煙臺大悅城
    煙臺2020年5月18日 /美通社/ -- 近日,煙臺首家樂高®授權專賣店正式亮相煙臺大悅城。這是繼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長沙等地之後,樂高集團首次在煙臺地區開設授權專賣店,將為小朋友們和各年齡階段的樂高粉絲們帶來精彩紛呈的購物和拼搭體驗。
  • 煙臺葡萄酒「醉倒」外籍粉絲 感受煙臺的風採與魅力
    煙臺葡萄酒「醉倒」外籍粉絲煙臺日報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汲正揚外籍粉絲在體驗接「紅酒」。 煙臺日報記者 申吉忠 攝「Amazing!你在歐洲嗎?」「不,我在中國,煙臺!」Ana是一名文化旅遊博主,6月29日,市委宣傳部和中國日報社聯手打造的「煙臺英文全球傳播平臺」正式上線時,她與來自美國、義大利、巴基斯坦、衣索比亞、喬治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另外7名外籍粉絲,受邀參加啟動儀式。在隨後外籍粉絲走進葡萄酒城活動中,他們先後參觀了葡萄酒博覽會展館、黑尚莓酒莊、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張裕工業園、張裕卡斯特酒莊以及文成酒堡,感受煙臺的風採與魅力。
  • 優質半島產區威士忌 盡在煙臺吉斯波爾
    煙臺是一塊見證了我國悠久歷史與文化的風水寶地。地處北緯37°,膠東半島最北端,東臨渤、黃二海,擁有「山、海、島、泉、河」的天然優勢,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讓煙臺地區擁有了蘇格蘭和愛爾蘭相似的偏冷涼的海洋性氣候。
  • 市人防辦趙軍書記一行赴煙臺持久鐘錶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12月22日下午,市人防辦黨組書記趙軍帶隊到煙臺持久鐘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持久集團」)考察調研。持久集團董事長朱長紅介紹了企業歷史、主要產品和經營理念,兩位技術專家對精準授時、同步授時的技術原理進行了講解。考察組一行還參觀了研發、測試及產品展示等場所。
  • 《新航空》·海邊仙境 煙臺故事
    煙臺就是這樣,帶著三分仙氣, 接著六分地氣, 還有一分,容你自己前去。 另有一說煙臺源於煙臺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臺,也稱「烽火臺」。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臺」。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此而得名。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
  • 初見煙臺小愜意,他們口中的「煙臺印象」已勝過晴空萬裡
    煙臺,是一個厚積薄發的海濱之城,是適合休閒、度假、感受仙道文化的魅力旅遊城市。為培養行業標杆,樹立先進典範,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煙臺市商務局聯合主辦的「煙臺印象」——煙臺文化和旅遊100顆「鮮美之星」消費品牌徵集評選活動已於11月10日啟動。
  • 為祖國放歌 煙臺將評選出30首最美煙臺歌曲
    水母網8月28日訊(記者 王鑫)今天上午,煙臺市舉行第二屆煙臺市民文化節「秋之韻」篇章新聞發布會,確定「秋之韻」篇章文旅活動以「文旅百日大『惠』戰」為主基調,推出六大系列活動2000餘項。據悉,「秋之韻」篇章共推出歡歌迎國慶、金秋慶豐收、文化進基層、文化精品薈、賽事傳文化、團圓共嬋娟六大系列2000餘項文旅惠民活動。
  • 「煙臺海腸」「煙臺大菱鮃」「煙臺扇貝」 獲準註冊國家地理標誌...
    繼「煙臺海參」「煙臺鮑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之後,我市漁業品牌建設工作再創佳績。近期,由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申請的「煙臺海腸」「煙臺扇貝」「煙臺大菱鮃」等3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註冊。至此,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擁有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數量達到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