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使用紙袋包裝。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莫思予 見習記者 葉嫻 馮雪珠
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危害大,多年來屢禁不止。近日,福建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福建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
從「限塑」到「禁塑」,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何規劃?商家和市民是否已經做好告別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準備?記者連日走訪,進行了一番探查。
文件解讀:有序禁限部分塑料製品
《方案》要求,全省要強化源頭治理、強化科技支撐、強化共建共治,緊盯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通過禁止一批、限制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有序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管理制度。
記者注意到,《方案》不僅制定了清晰的目標,而且明確了未來五年塑料汙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
《方案》要求,9月8日起,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生產和銷售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的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
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福州、廈門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省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底,禁限範圍有序擴大,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縣城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省範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到2025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省郵政快遞網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現場走訪:部分商家積極推廣替代品
為了解目前市場上塑膠袋和塑料吸管等禁限塑料製品的使用情況,記者近日走訪了市區的多家超市、餐飲店、農貿市場等,發現部分商家的環保意識較高,已經在積極推廣塑膠袋和塑料吸管的替代品。
記者來到位於津泰路的新華書店看到,收銀臺的旁邊設置了一張桌子,提供免費的繩子,消費者可使用繩子「打包」圖書,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在另一家書店——西西弗書店,店內不提供塑膠袋,取而代之的是有償使用的無紡布袋和紙袋。「無紡布袋4元一個,大個的紙袋6元一個,不過很多消費者都不會購買。」店內工作人員說。
在餐飲行業,塑料餐具的替代品正在興起。喜茶與星巴克今年起為顧客提供紙質吸管,星巴克還有規定,自帶隨行杯裝飲品的顧客可享受立減4元的優惠。
商家積極作為,消費者是否買帳?「我每次來都是用紙質吸管,它和塑料吸管使用起來沒有區別,還有助於保護環境,沒有理由不支持。」正在星巴克點單的方女士說。此外,福州本土酒樓安泰樓也用紙質打包盒代替塑料打包盒,定價1元,消費者接受度高。
超市方面,記者了解到,永輝超市全國門店將於本月20日起首次配備可降解塑膠袋。福建永輝超市自用品採購經理陳少偉介紹,20日後是永輝響應「限塑令」的過渡期,顧客可自由選擇是否購買可降解塑膠袋,明年起全國門店將全部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限塑令」全面落實還存在不少阻礙,比如農貿市場響應「限塑令」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我們沒有專門買可降解塑膠袋,也不知道怎麼區分。」小柳市場一名攤主說。記者發現,許多人對於什麼是可降解的塑膠袋沒有概念,不論是線下實體店還是電商超市,市面上提供的塑膠袋上都沒有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標識。
專家意見:盯緊重點環節 積極共建共治
對塑料說「不」,其實不是一件新鮮事,塑料製品的危害也在被更多人了解。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林煌介紹,塑料不僅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還給環境帶來了壓力。
「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達到一定溫度,有害物質就會滲入食物中。由於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幾十年到幾百年,因此將對土壤和江河湖海造成汙染,常有海洋生物因誤食塑料而死亡。」林煌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推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加強廢塑料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汙等行為,持續推進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
升級版「限塑令」要落到實處,不僅需要各行業主管部門盯緊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還需要廣大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治。
市人大代表趙容認為,要從法規層面約束單位或個人在禁限塑料製品實行過程中的違規行為,明確限制力度和違規處罰,讓「限塑令」在生活中落地有聲。同時,還要鼓勵技術改造升級,全面推廣可降解塑料的生產和替代品開發,一方面提高產品性能和多樣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顧材料和產品廉價化,提高公眾對此類替代品的接受度。
「應加大不合格塑膠袋在生產、流通及消費環節的常態化抽檢及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杜絕不符合標準的塑膠袋進入市場。」市政協委員郭德章還在回收方面提出了建議,因為塑料製品在生活垃圾中佔比大,為提高回收處理效率,建議單獨作為一個大類收集。此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白色汙染嚴重危害生態環境」成為全民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