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喬治·歐威爾告訴你:巴黎倫敦的底層貧民,究竟是如何疲於奔命

2020-12-08 彩虹誒書屋

現在每次走過乞討者的身邊,或是有人來乞討,都好像會更坦蕩一些,因為身上並沒有現金,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就行,於是會暗地裡思考,乞丐會不會跟上時代潮流?列印出自己的微信支付寶二維碼,結果上網一搜,發現真的有,這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也是很讓人欽佩了。

這些年關於乞討者遠比普通人更為富裕的新聞也是時常都能夠聽到,我也曾想過,如果真的跟蹤乞丐一日,是否能夠看到他們人前楚楚可憐,人後逍遙自在的樣子。但我終歸是沒有去跟蹤過,不知道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而喬治·歐威爾的這本《巴黎倫敦落魄記》,則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見聞。本書是紀實作品,記錄了他在底層時的所見所聞。這本書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一個洗碗工的日記》,但是屢遭退稿,後來才被出版商慧眼相中,增加了倫敦的部分,模仿《雙城記》,將兩篇合二為一,取名《巴黎倫敦落魄記》,才得以出版。這是他的首部長篇作品。

喬治·歐威爾已不用再多介紹,他是《1984》《動物莊園》的作者,也是記者、散文家、評論家。他一生短暫,顛沛流離,只活了47歲,留下的作品並不多。

這本《巴黎倫敦落魄記》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巴黎的所見所聞,主要是在巴黎的酒店後廚;另一部分則是在倫敦,主要是流浪所。喬治·歐威爾試圖通過這些見聞向我們澄清世人對流浪漢的種種偏見 ,而讓更多人看清貧窮是如何塑造一個人、影響一個人的,以及社會對其所應承擔的責任。雖然是紀實作品,但是行文風趣,並不苦情,反倒透著一種樂觀,可能和譯者的翻譯有關。

#物質#

物質上的匱乏是首當其衝的。很多時候,很多細節是要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深刻的細節。喬治·歐威爾在書中這樣寫道:

「用力扇了自己的臉頰幾巴掌,看上去紅潤多了」「用大蒜抹一抹麵包的意義在於,麵包會有點酸味,讓人覺得有填飽肚子的幻覺」「他拖著那條瘸腿工作了十或十二個小時,下班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走三公裡路過來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知乎上「你對[窮]有哪些深刻記憶」問題下,有很多回答,每一個都能看很久。我們家不算赤貧,但也不富裕。我總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個學期都要徵訂報刊雜誌,因為父母不支持,所以每次我拿到手的都是規定必須要訂的那一份報紙,也就是最普通的報紙,上面毫無色彩,根本沒有我感興趣的內容。而班上有的同學則能夠拿到《漫畫大王》這種彩印的、非常有趣的雜誌。訂了那麼多學期的報紙,我只有一次訂到了彩印刊物,那是我爸心血來潮給了我大概三十幾塊錢,讓我自己看著辦。

#精神#

貧窮對精神的摧殘也同樣可怕。窮人思維一直都是被人詬病的,同樣,也正是因為貧窮,他們無法想到更遠的未來,只能得過且過,先想盡辦法度過今天或是明天。

主角在巴黎的酒店做廚房小工的時候,生活就基本被工作所擠佔,沒有空閒時間去思考更多的事情,光是好好休息一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這和今天的普通上班族不也是一樣嗎?下班之後微信群裡響個不停,這邊領導安排事情,那邊同事有事叮囑,一刻也不得歇。年輕人都是想辭職的,但根本沒想好退路,沒計劃好以後,而是等到某一個時刻,忍無可忍,交出辭職信。

喬治·歐威爾借書中人物之口問:我們都是打工仔,幹嘛要為一樁謀殺案浪費睡眠時間?這樣的句式,在今天聽上去也同樣熟悉。這個時候,不禁要想起德國神父馬丁在二戰猶太人蒙難紀念碑上留下的一段名句: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貧窮的人也同樣有他們的休閒方式,「看星星是免費的節目,不用花你半分錢。」同樣,他們之中也有人只是物質上的貧窮,而非精神上的貧瘠,他們能夠讀書思考,他們認為自己在思想上是自由的。

那現在的我們又是否自由呢?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可能就是這個時代的寫照,無數熱點、娛樂一刻不歇地湧出,供人們消遣慰藉,而很多人無力改變生活,就只能通過不斷獲取新鮮和刺激,來獲取更為容易獲得的多巴胺,麻痺自己。

#貧窮的我們#

喬治·歐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反思了當代人對乞丐的態度,認為他們並不是勞動者,所以被視為社會的累贅,是被邊緣化的人群。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社會之中默認金錢是衡量價值的標準。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就是失敗者。我們現在依然是失敗者吧……

本質上,我們都是貧窮的人,否則我們何以要工作,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真正能夠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的人,除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否則很有可能是謊言。而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失望和自我懷疑,因為可能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我們現在很多人說貧窮,想要暴富解憂,但可能還是因為自身有更大更多的欲望,基本的生存是不愁的。大概只有那些,颱風天中去扶車的人,他們身上的生計重擔才是赤裸裸而又沉甸甸的,因為命不值錢。

還有那些走街串巷的、賣陳氏止咳梨的、磨刀磨剪子的、騎三輪車賣水果的、拖了一整車竹製躺椅的、節日出來賣應季小物的,他們都很辛苦。一些人,光是生存就真的是拼盡全力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我不是藥神》、電視節目裡為了有口飯吃而想要進監獄的老人……生活遠比我們想像中得要更加艱辛。

喬治·歐威爾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譯者肯定了他的態度和精神,但也認為他的解決方法未免流於表面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大概就是空有一腔熱血的理想青年,不過喬治·歐威爾寫這本書的時候確實也才28歲。

我水平有限,提不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也沒有影響力。只覺得知足常樂或許是一句老話,被說爛了,但確實是有其意義的。我們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力所能及的時候也幫助一下他人 ,就已經很好了。

在一個寫作群裡,有一個作者就將自己每個月的稿費都捐給慈善機構,這種善舉是讓人欽佩的,而我現在只能捐一捐信用卡裡的積分給孩子們換個免費午餐了。

相關焦點

  • 喬治·歐威爾是第一位嬉皮士?
    喬治·歐威爾是英國作家以小說《動物農場》和《1984》聞名。但這些書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年裡寫成的那成為奧威爾之前的他是怎樣的人呢? 其實,他原名叫艾裡克·阿瑟·布萊爾,奧威爾只是小名。
  • 紐約倫敦巴黎米蘭,四大時裝周究竟看的是什麼?
    天天說時裝周,你懂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嗎?參加時裝周對於時尚行業人或者熱愛時尚的人而言都是一件很美的事情。為什麼說很美呢?首先它是一種身份認同,其次也是一次非常高級的曝光。那麼,大家都知道四大時裝周是指:紐約、倫敦、巴黎、米蘭。然後呢?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小新希望用自己所知道了解的以及搜尋整理到的資料,系統地介紹一下四大時裝周。
  • 託馬斯·霍姆斯:走訪倫敦底層社會,描繪現實版《霧都孤兒》
    狄更斯的筆下,倫敦以混亂、骯髒的集市和濃重的霧霾著稱,困苦的人們走投無路、生存環境惡劣、階級分化嚴重,許多人無枝可依,還有龐大的地下犯罪網絡,《霧都孤兒》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如果說這樣的倫敦有著作者的文學濾鏡,這本《倫敦底層社會》展示的就是真正的霧都孤兒生活環境。
  • 指南|從倫敦到巴黎的火車,需要多久時間?
    歐洲之星是一條連接英國倫敦聖潘可拉斯車站與法國巴黎、裡爾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高速鐵路服務。從倫敦到巴黎最快大約2小時15分鐘左右,從倫敦到布魯塞爾需要約2小時,從倫敦到阿姆斯特丹只需要3小時41分鐘左右。
  • 在倫敦、巴黎、紐約、上海生活成本如何?這10個人有話說
    至於如何賺錢?最低兼職工資8鎊/小時,但不是誰都能找到這樣的工作。英國早期華裔移民以東南亞地區的人居多(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所以在倫敦能吃到非常地道的粵菜。但如果想吃川菜,那就得摸索摸索了。至於價格,15鎊起,上不封頂。英國的中餐有非常多斬獲米其林的頂級餐廳,不過吃飽喝足可能錢包就空了。
  • 我的理想生活|左手倫敦,右手巴黎.
    這世界上最引人嚮往的兩座城市——巴黎和倫敦。這兩座城市具備的獨特氣質,是我願意放慢步伐,駐足欣賞它們的原因。前兩天閒來無事,想著總得把這些經歷以某種形式記錄下來。一來是為了能夠幫助到那些即將啟程的朋友們,二來則是出於記錄的習慣,我總是希望著在遲暮之年的某一天,偶爾還能翻閱翻閱年輕時的精彩。好了,今天的閒話有點多。下面附上巴黎和倫敦的簡單攻略及小視頻,僅作參考。
  • 後疫時尚:當我們在談論9月巴黎時裝周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倫敦時裝...
    在上個月舉行的倫敦時裝周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在疫情下做出的改變,那麼,在九月份即將到來的2021春夏巴黎時裝周上,主辦方和群眾,會對「時裝」有新的想法嗎?雖然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巴黎時裝周活動的組織者已經確認,時裝展覽將於9月28日開始。這一消息由高級時裝和時尚聯合會發布。現在許多國家放鬆了封鎖,市場看似又活躍了起來,但是並沒有完全復原。
  • 倫敦、巴黎女孩有多會穿?瞧這些素人街拍,簡約又舒適,美成畫報
    一直都知道巴黎、倫敦的女人很精緻,但很少看到她們的素人街拍。當我看完這些素人街拍後,才知道她們究竟有多會穿!日雜《FUDGE》八月刊,收錄了近五年倫敦和巴黎的一些精選街拍很有巴黎女人的特質了。結語:倫敦、巴黎女孩的這些素人街拍告訴我們:穿衣越輕鬆隨性,越時髦。因為自然不刻意的灑脫感,能讓我們更自信。這五個基本款形成的一系列穿搭,簡單不挑人,普通女生也能穿出自己的個性!
  • 巴黎戴高樂超越倫敦希思羅
    法國首都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已超越英國首都倫敦的希思羅機場,成為歐洲最大的機場,希思羅機場說,它拱手讓出首位是冠狀病毒檢測延遲和旅行限制所致。 希思羅在更新信息的公告中說:「巴黎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機場首次超越希思羅(Heathrow
  • 跟著莫奈的名畫看看久違的巴黎、倫敦、威尼斯
    靈動的巴黎莫奈筆下的巴黎,是經過豪斯曼男爵改造後的巴黎。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計劃是在拿破崙三世的授意下完成的。拿破崙三世曾流亡倫敦,非常欣賞倫敦的現代化城市風貌,尤其是整齊劃一的建築、寬闊的林蔭大道及花園。在他即位後便決定照此改造巴黎。然而,莫奈並沒有過多地著墨於城市工業化的一面,而是繼續關注他鍾愛的自然風光。
  • 點評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五大都市,你最喜歡哪個城市?
    導語: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五大國際大都市,他們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1.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 在櫥窗的意境裡 從倫敦到巴黎
    在2014聖誕節期間,Burberry以「神奇之旅」(Voyage Magique)為設計主題,在法國巴黎春天百貨(Printemps
  • 米蘭、巴黎還是倫敦,哪座歐洲城市最時髦?
    四大時裝周每年兩屆,分為秋冬時裝周(2、3月)和春夏時裝周(9、10月上旬)兩個部分,第一站紐約,第二站倫敦,第三站米蘭,最後一站是巴黎。不同城市的流行和時髦,背後都飽含著根植於文化深處的城市精神。讓我們走進米蘭、巴黎、倫敦,一起探索義大利、法國、英國的時尚與藝術風貌吧。
  • 疫情影響之下,倫敦、巴黎、米蘭時裝周是什麼樣安排的呢?
    接下來的幾個國際時裝周將如何安排呢?這裡做個匯總。2020秋冬季倫敦男裝周E.Tautz秀,Regis Colin for NOWFASHION1,倫敦時裝周仍在6月舉辦,開啟雲看秀模式,男裝女裝一起來英國時裝協會4月份宣布會按照預定日期2020年6月12日至6月14日舉辦倫敦男裝周。
  • 紐約、倫敦、米蘭、巴黎2017秋冬時裝周
    紐約、倫敦、米蘭、巴黎2017秋冬時裝周已經拉開帷幕。從2017年2月8日開始到3月7日收尾,近一個月的時裝周行程裡,我們可以看到各個老牌實力的展示,也將看到眾多新銳設計師力量的登場。而除了那些最牽動人心的老牌力量,紐約、倫敦、米蘭、巴黎2017秋冬時裝周上最讓我們關注的,當然是那些中國設計師力量。事實上,近年來,華人設計師入選這幾大國際時裝周的機率也越來越大。  2017秋冬紐約時裝周  2017年2月8日-16日舉辦的紐約時裝周上,將迎來13位華人設計師。
  • 突發:繼巴黎之後,今日倫敦「直飛」南京!
    南京機場作為12個第一入境點,曾在上月底迎來從巴黎來的首批到港旅客。《巴黎「首條」直飛南京客運航線就這麼開通了?》今天下午,南京機場還將迎來來自倫敦的遠程航班!執行倫敦—南京的航班為國航的CA042航班,該航班已於昨晚9點多從倫敦希斯羅機場起飛,空中飛行時間預計為11個小時。
  • 倫敦!巴黎!紐約!2020杭州灣邁向國際時尚舞臺
    從前衛經典的魅力之都倫敦,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再到全球商業之都紐約,時尚都會匯聚頂級時尚資源,吸引全世界時尚精英與藝術家聚集於此,他們精準掌握時代潮流的風向,讓文明與藝術完美共存,將作品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 「夜金陵」璀璨,倫敦巴黎「情動」文化名城
    打造對外交流新窗口,彰顯名城魅力風採WCCF是現今最高級別的國際城市間文化交流平臺之一,會員城市涵蓋倫敦、巴黎、紐約等42個全球知名文化城市,2019年,南京正式加入WCCF。活動期間吸引了來自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加拿大蒙特婁、日本東京、澳大利亞雪梨等9個國家14座城市的百餘位中外知名學者、業界專家及政府官員跨5個時區進行線上對話,貢獻近百個城市文化建設案例。世界文化論壇組織主席、倫敦市副市長賈斯汀西蒙斯通過視頻分享對後疫情時代的文化驅動力的理解,並對論壇給予充分肯定,「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全球每個城市的文化發展阻力重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論壇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 他們分別逃脫倫敦、巴黎恐怖襲擊,奇蹟般找到彼此,一見鍾情
    德爾克羅斯,曾生活在倫敦,在一起恐怖襲擊中,未婚夫不幸喪生,她僥倖逃脫。貝薩蒂,生活在馬賽,逃脫了曾震驚世界的巴黎"劇院恐怖襲擊案"。2020年,這兩位恐怖襲擊的倖存者,相愛同居了。他們現在:如果你需要,我就在這裡英國《衛報》2021年1月4日報導,48歲的德爾克羅斯身材高挑、舉止優雅,有著古典舞蹈演員般精緻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