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道個歉,在「滴水藏海(七)智力英雄篇」中我犯了一個非常愚蠢的錯誤,因為地精修補匠的臺詞「I tink! Therefore I am!」是引用笛卡爾的名言「I think, therefore I am.」著名的「我思故我在」,我就想當然以為Tinker是「thinker」去掉了字母h,我的。我錯了,下次還......額不敢了。當然歸根結底是我不認識tink這個詞,這也沒啥可遮遮掩掩的,前面也說過個人能力精力有限,歡迎指瑕。而且自己丟人的記憶會不斷地在腦海重複,我現在已經很認識這個詞了。
出於愧疚我這篇認真核對了很久,所以這麼久才寫完——這理由是寫到這裡我順口找的,多實在。好了,聊天到此結束,我們開始今天的故事,說說力量英雄的名字出處。
上古巨神Elder Titan
Titan是NVDIA發布的顯卡——這句是扯淡的。從上古巨神強大的背景來看,他的設定很可能是出自希臘神話中古老神族Titan。如果你看過赫西俄德的《神譜》,那麼就會知道Titan之名的由來:「偉大的烏拉諾斯父神在責罵自己生的這些孩子時,常常用渾名稱他們為泰坦(緊張者)。他說他們曾在緊張中犯過一個可怕的罪惡,將來要受到報應的。」這段譯文當然是百度查找到的,我並不會背。關於Titan原意是存在一些爭議的,這個我們不去討論。不過這段譯文,像不像在評述上古巨神犯錯鍛造了癲狂之月然後被困?
再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大牛的大招「裂地溝壑」的延遲是3.14——π!
亞巴頓Abaddon
從亞巴頓的背景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魔靄家族居住在洞穴,守護著聖池。這個背景故事其實也對應著「亞巴頓」這個名字的出處。在使徒約翰所作《新約聖經·啟示錄》中,「亞巴頓」是掌管無底坑的使者的名字。「亞巴頓」本身是一個希伯來語的詞,意思是指「毀滅之地」,毀滅者或者無底坑。這個名字在《約伯記》,《箴言》等中也有涉及,不過也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搞神學的都還沒研究透,我們就不多深入探討了。
另外,亞巴頓的稱號叫做「魔靄領主」(Lord of Avernus),引用自義大利著名的火山口,阿佛那斯(Avernus),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港口附近的一個小湖,這裡曾經是一座火山的噴口,後來火山停止活動了,形成一個天然的湖泊,但是從古代的傳說中,這裡就是地獄的入口,就這樣,阿佛那斯也變成了地獄的代名詞。
伐木機Timbersaw
這次認識。「timber」指木材,「saw」也有鋸的意思。
獸王Beastmaster
這個稱號其實就是直譯。至於名字,在DOTA2中獸王是叫卡洛克了,而在DOTA1中獸王叫做雷克薩——魔獸世界中的角色,獸人主城奧格瑞瑪的建立者之一。
冥魂大帝Wraith King
冥魂大帝在DOTA1那會還叫骷髏王,名為李奧瑞克——出自遊戲《暗黑破壞神》。骷髏王李奧瑞克曾經是正義和信仰感到驕傲的堪杜拉斯之王,但即便是這樣的楷模也在恐懼面前膽怯而逃。李奧瑞克和他的家族是《暗黑破壞神》世界中最大的悲劇,也是為那些和燃燒地獄戰鬥的人們的警示。
鳳凰Phoenix
鳳凰之名繼承於DOTA1,名為伊卡洛斯。國服內是不太好找的,首先把語言切換成英文版,然後你就會發現,鳳凰的一技能,中文名為「鳳凰衝擊」,英文名卻是「ICARUS DIVE」,也就是,伊卡洛斯衝擊。再然後,再然後你就得更新1.8個G才能換回中文了......
而這個名字和「代達羅斯之殤」相關。代達羅斯是古希臘偉大的藝術家,建築師,雕刻家,伊卡洛斯正是他的兒子。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代達羅斯之名在雅典可謂是相當壯了,外甥塔羅斯也是此道中人,跟著代達羅斯學習雕塑,代達羅斯也很高興,好好教習。但幾年後外甥就青出於藍了,出於嫉妒代達羅斯殺死了外甥,逃到了克裡特島。在克裡特島也幹出了一番事業,然而克裡特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代達羅斯用蠟念住鳥的羽毛製作翅膀,和兒子伊卡洛斯飛離克裡特島,伊卡洛斯飛得太高,被陽光曬化了翅膀上的蠟,墜入大海而亡,這也是「代達羅斯之殤」的由來。
半人馬戰行者Bradwarden
Bradwarden之名繼承自DOTA1,而這個名字其實是出自美國小說家R.A.Salvatore筆下半人馬的名字。
哈斯卡Huskar
據說,哈斯卡的名字可能是出自古挪威語「Huskarl」,指的是王室的護衛。
噬魂鬼Lifestealer
想來不少人知道,噬魂鬼在DOTA1中的彩蛋名字叫咕嚕,就是電影《指環王》中那個殺死同伴搶奪走魔戒的霍比特人。而到了DOTA2中,噬魂鬼名為奈克斯,而他的背景故事參照了咕嚕:一具身體裡擁有兩個「靈魂」,有點像是人格分裂,咕嚕是一個想要幫助佛羅多一個想佔據至尊魔戒,而噬魂鬼就是身體裡有兩個靈魂。而他的臺詞更是證明了這點,比如噬魂鬼會經常說「主人」——老任務達人了;有時候自稱「我們」;最直接的是噬魂鬼擊殺潮汐獵人會說:「Tidehunter,I love a bit of raw fish now and again.」吃生魚,顯然噬魂鬼吃刺身這個習慣,正是參照了咕嚕,咕嚕厭惡熟食,喜歡生魚。DOTA2世界中有相當多對《指環王》的致敬
大地之靈Earth
大地之靈名為考林(Kaolin),Kaolin是一種高嶺土,呈白色軟泥狀。
巨牙海民Tusk
「Tusk」單純就是說長牙,而巨牙海民的名字叫做尤彌爾(Ymir),Ymir是北歐神話中所有巨人的祖先,根據史洛裡的《散文埃達》,Ymir在冰冷河流的毒液中出生,吮吸歐德姆布拉(最早的生命,一隻母牛)的奶水長大,最後被奧丁和他的兩位兄弟殺死用來創造新世界。如果你記不住《散文埃達》也可以記作《史洛裡埃達》——「是蘿莉挨打」。
屠夫Pudge
屠夫繼承於DOTA1的形象,實際上也是參考了《暗黑破壞神》中的boss,他們都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臺詞「Fresh meat」。
斧王Axe
Axe就是斧子。而斧王的名字(蒙哥可汗)和相關背景故事(殺死戰友自己就是一支軍隊),很可能是參考了《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可汗·努尼恩·辛格。,也是殺死戰友,喜歡紅色,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的傢伙。不過斧王的中文譯名「蒙哥可汗」,中國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更多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長子蒙哥吧。蒙哥死因還是歷史上的懸案,而在金庸的《神鵰俠侶》中蒙哥是在攻打襄陽城被楊過所殺,這才有了「四王爺」忽必烈的事。
斯拉達Slarder
這個地方我有個疑問,我們先說完斯拉達再談。DOTA2中斯拉達應該是參照了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著的克蘇魯神話,斯拉達的臺詞「And with strange eons even death may die.」正是出自洛夫克拉夫特筆下,而斯拉達的背景故事和語音提到的「深海住民」(The Deep Ones),正是克蘇魯神話中的「深潛者」。問題來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印斯茅斯小鎮的陰霾》中所描述的形象:身體有灰暗的綠色,肚皮白色,手腳有蹼,具有嘶啞的喉音——這個形象更像是小魚人斯拉克吧,有腳,手腳有蹼,還會發出嘶的聲音,身上有那種灰暗的綠色。
末日使者Doom
末日使者的背景故事,出自英國彌爾頓的《失樂園》。「寧在地獄稱王,不在天堂為僕。」這句著名的話正是出自那位墮天使之口。墮天使被譽為「晨曦之子」,是天堂中最強的大天使,因拒絕向聖子下跪,故率領天堂中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最後以墮天使的失敗而告終,墮入地獄——這和末日使者的背景故事何其相似,末日正是拒絕向人下跪而因蔑視之罪被放逐。瑪爾斯遇到末日會說:「末日使者,你的不孝讓我很有啟發」,也暗示了當年之事。參考《聖經》中《以賽亞書》,路西法這個名字可被簡單譯作「晨星」——賽亞也老不厚道的,寫書還順嘴嘲諷了巴比倫王。
混沌騎士Chaos Knight
可以一說的是愛馬人士的坐騎,天劫,Armageddon,是《聖經》中所述世界末日之時列國混戰的最終戰場,只一次出現在《新約聖經·啟示錄》的異兆中。有關《聖經》的講析認為,Armageddon可能是指代表最後一場世界大戰的象徵名詞。
潮汐獵人Tidehunder
潮汐獵人名為利維坦,出自《聖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聖經》中,利維坦是女噠!上帝在創造天地的第五天創造了山和海,第六天用黏土創造了利維坦和貝希摩斯。利維坦是雌性,生活在海中,貝希摩斯是雄性,生活在陸地。當世界末日到來之時,利維坦,貝希摩斯席茲將成為聖潔者的食物。注意,在《舊約聖經》中。利維坦僅僅是巨獸,並未說是惡魔還是什麼,但是在《新約聖經》及後世文學中,利維坦常常被當做一種惡魔,有說法說是七宗罪中的「嫉妒」。「利維坦」這個詞本身在希伯來語中意為「扭曲」,「漩渦」,其具體形象也有存在爭議的,有說法認為是蛇形,而在猶太教裡為魚形,不過肯定都是水生的。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利維坦」和「貝希摩斯」實際上也暗喻來自海上的腓力斯丁和路上猶太國家。
狼人Lycan
Lycan一詞實際上是Lycanthrope的簡寫,後者源自希臘。而Lycan是2003年美國奇幻動作電影《Underworld》中新造的英語詞彙,該電影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狼人和吸血鬼的祖先是一對繼承了不死能力的親兄弟。
瑪爾斯Mars
瑪爾斯,羅馬神話中的國土、戰爭、農業和春天之神,羅馬十二主神之一,為朱庇特與朱諾之子,貝婁娜之的丈夫(這倆是親兄妹!可見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骨科也有相當的水準),維納斯的情人(維納斯是火與工匠之神伏爾甘之妻。這裡多插敘一點相關,瑪爾斯遊戲內有語音「感謝伏爾甘」,瑪爾斯手中的朱庇特神盾,正是伏爾甘打造——能不感謝嗎?維納斯還給瑪爾斯生下了小愛神丘比特。換誰都得謝謝伏爾甘吧:謝謝你的盾牌和老婆)。在古羅馬人中,瑪爾斯的重要程度僅次於他的父親神王朱庇特。
艾歐Io
Io這個名字出自希臘神話,被宙斯引誘而受到赫拉的嫉恨。
馬格納斯Magnus
馬格納斯是紀念德國科學家H.G.馬格努斯而命名的——這裡其實應該是翻譯的問題,實際上都是「Magnus」。而馬格納斯的大招「兩極反轉」和這個效應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玩DOTA2學物理,多好的藉口啊。像極了我去義教的時候給孩子們講如何玩《王者榮耀》而不被爸爸媽媽說(實際上是去講述歷史和語文,只是引起學生興趣,並非「毀人不倦」),要訣正是了解相關的歷史及文學,比如玩李白背個《俠客行》什麼的——我們玩DOTA2其實就是為了學各國文化啊!確實,實話。
還是那句話,個人能力精力有限,如有疏漏歡迎指出。謝謝列位捧場,我們下期敏捷英雄再會。
Ti9國際邀請賽專題報導:http://dota2.uuu9.com/ti/
更多內容:dota2視頻 dota2賽事 遊久電競 Dota2俱樂部排行榜